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肺移植术后提高撤机成功率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肺移植术前呼吸机依赖患者20例,对其实施有效的撤机护理干预,并观察术后撤机情况。结果对20例呼吸机依赖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后,16例患者撤机成功,撤机时间为7~30天,平均16.5天;1例患者因咳嗽排痰困难、急性排斥反应而行气管切开术,1例因患肺过度膨胀而行肺减容术,2例因胸腔内出血再次手术止血,该4例患者对症经治疗均得以恢复。结论对术前呼吸机依赖患者在撤机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撤机成功率,缩短撤机时间,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减少治疗费用,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建华  岳玲 《河北医学》2002,8(3):267-268
人工呼吸机建立人工呼吸通道应用临床多年 ,已成为治疗各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因长时间上机 ,呼吸机的撤离问题日益突出。我院自 1999年针对撤机失败原因 ,通过回顾性系统分析 ,提出一系列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了撤机成功率。现就其预见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各类机械通气患者 4 5 4例 ,均为气管切开行持续机械通气患者。其中 30例撤机失败 ,发生率为 6 .6 1% ,较陈茂君等[1] 报道撤机成功率高。本组患者年龄 2 4~ 6 6岁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4例 ,支气管扩…  相似文献   

3.
呼吸机依赖患者18例脱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的护理方法.方法ICU住院呼吸机依赖患者18例,呼吸机应用时间14~52天.采用过渡撤机及间断撤机方法,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加强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及营养支持.结果18例患者中过渡撤机14例,间断撤机4例,撤机时间3~7天,平均(4.5±1.42)天.撤机后经气管插管内吸氧1~2天,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咳嗽有力.结论了解停机的指征,熟练应用呼吸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及营养支持,是保证患者顺利撤机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因性因素所致呼吸机依赖患者的临床撤机方法.方法:通过总结本院治疗经验,探讨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2例患者,成功撤机23例,撤机成功率为71.9%,平均带机时间为24 d,死亡9例,病死率为28.1%.结论:对于存在心因性因素为主要影响的患者,须加强营养,应用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的方法,可促进患者脱机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提高呼吸机依赖患者撤机成功率.方法 42例撤机患者分为2组,对比观察给予心理护理与否患者对撤机的耐受程度、撤机成功所需次数、撤机全过程所需时间的变化.结果 21例接受心理护理患者的撤机成功率较参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评估呼吸机依赖患者,了解造成撤机失败的心理因素,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够为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减轻恐惧,促使患者尽早脱机康复  相似文献   

6.
<正>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病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效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患者术后早期仍需要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为防止呼吸机依赖,避免肺炎的发生,患者应尽早撤机。研究发现,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对呼吸机的使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本文对我院肺移植术后呼吸机依赖患者实施了肺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依赖患者18例脱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艳玲  秦红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30-530,546
目的:探讨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的护理方法。方法:ICU住院呼吸机依赖患者18例,呼吸机应用时间14~52天。采用过渡撤机及间断撤机方法,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加强心理护理、呼吸道管理及营养支持。结果:18例患者中过渡撤机14例,间断撤机4例,撤机时间3~7天,平均(4.5±1.42)天。撤机后经气管插管内吸氧1~2天,呼吸、心率、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稳定,咳嗽有力。结论:了解停机的指征,熟练应用呼吸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及营养支持,是保证患者顺利撤机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方法:选择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24例,当呼吸机参数达到一定水平时,在气管插管口处接无创BiPAP呼吸机接口后通气2~6小时,观察血气指标、心率、呼吸变化,并统计撤机成功率。结果:①24例病人两种呼吸机更换前后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病人转归:20例通气2~6小时后顺利拔管撤机,其分4例均出现呼吸频率>30次/分,心率上升)20次/分,SPO2<90%,未能拔管撤机,其中2例综合治疗后反复实验后顺利拔管撤机,1例肺癌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胃癌术后病人死于败血症。结论:在气管插管口处接无创BiPAP呼吸机通气,可作为过渡方法通气,有利于及时把握有创通气转为无创通气的切换点,有利于拔管撤机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28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并尽早撤机.结果 28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BiPAP呼吸机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平均上机4h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发绀亦消退,神志转清,双肺哮鸣音减少.24 h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迅速改善,5~7d脱离呼吸机.27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机械通气时间为24~144 h,平均(60±17)h.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发生气压伤.结论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高,是抢救重症哮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撤机困难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院近5年来126例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有23例撤机困难.原因分析,其中原发病控制不佳10例,肺部感染6例,重度营养不良3例,心理障碍、呼吸机依赖2例,撤机时机把握不佳2例.结论 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有多因素参与,应综合各种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制定合理方案,做到机械通气患者早脱机,易脱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小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模型,研究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以及不同机械通气时间对VILI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对小鼠进行机械通气,再对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小鼠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程度。结果大潮气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潮气量组(P<0.05);高浓度氧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浓度氧疗组(P<0.05),并且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 h后,小鼠肺组织肺间隔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中出现渗出物,部分肺泡中出现红细胞的渗出等。结论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均产生了明显的VILI,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渗透性肺水肿、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及其对感染诊断标志物 PCT、WBC 及hs-CRP 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治疗的 VAP 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早期足量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解毒汤,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WBC、血清 PCT、hs-CRP 及临床疗效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在中医证候积分、WBC、PCT、hs-CRP 水平方面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 <0.05)。结论清肺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 VAP 能够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 WBC、PCT、hs-CRP 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采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胸部外伤导致ALI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1例)和有创机械通气组(26例),观察无创通气组(通气前、通气1 h、通气12 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以及两组间病死率、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无创通气组不同时间(通气1 h、通气12 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无创通气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在通气后12 h及撤机后较无创通气前下降(P〈0.05);有、无创通气治疗组间比较,无创通气治疗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有创通气治疗组(P〈0.05),但在病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仍是胸部外伤所致ALI,特别是恶化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在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 N组)不行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高氧流量组( HN组)氧流量7 L/min;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组( LV组)潮气量7 ml/kg;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 HV组)潮气量30 ml/kg。通气4 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损伤情况,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白细胞( WBC)计数、肺湿重干重比值( W/D);ELISA法检测BALF中IL-6、TNF-α、HMGB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HMGB1、TLR2、TLR4蛋白的表达。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不同组间的比较。结果与N组相比,HV组及HN组大鼠肺W/D, BALF中WBC计数,BALF中HMGB1、TNF-α、IL-6水平以及HMGB1、TLR2、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组上述各指标与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及高氧流量通气均可引起大鼠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HMGB1/TLR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伟康Bipap Vision呼吸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处理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不同更换周期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关系,确定适合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周期。方法选择96例呼吸衰竭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呼吸机管路及湿化装置,分别间隔3、5、7d更换,分为3d组、5d组、7d组,分别对呼吸机管路的集水杯进行采样和细菌学检测,同时观察3d组患者发生VAP的情况。结果9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34096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6226株(18%),革兰氏阴性菌27870株(82%),发生VAP70例(24.31%)。3d组2183株(6%),革兰氏阳性菌437株(1%),革兰氏阴性菌1746株(5%),发生VAP7例(7.29%);5d组7753株(23%),革兰氏阳性菌1383株(4%),革兰氏阴性菌6370株(19%),发生VAP15例(15.63%);7d组24160株(71%),革兰氏阳性菌4406株(13%),革兰氏阴性菌19754株(58%),发生VAP48例(50.00%)。7d组VA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d组、5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5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与VAP发生率相关,建议7d至少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工作方式、切换方式、应用范围及结构特点等方面对呼吸机进行了分类,并阐述了近年来呼吸机在内部结构、呼吸方式、监测报警装置和辅助治疗设施等方面的改进,同时对呼吸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BIRD AVSIII呼吸机的电源电路的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检修.  相似文献   

19.
在胸外科治疗中,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少数术后患者的恢复均需使用机械辅助通气。我科统计了1993.8~1999.10收治的996例患者,共有12例使用呼吸机,治愈11例,死亡1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统计期间使用呼吸机的12例患者中(术后全麻未醒辅助呼吸者未统计在内),男9例(75%),女3例(25%)。年龄11~75岁,平均年龄46.0岁。12例患者中2例为胸外伤,3例为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行胸腺瘤切除术后,3例肺组织部分切除术后,3例食管下段癌术后,1例气管腺样囊性癌行气管袖状切除术后。使用呼吸机前有2例胸外伤和2例手术患者未进行呼吸功能测定(33%);其余8例中有5例术前呼吸功能正常(41.7%);2例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1例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25%)。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分析了 1999年 11月~ 2004年 7月我科接报呼吸机在使用中出现的各种报警.正确判断和及时排除呼吸机报警,无论对医护人员还是工程师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