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流量氧异氟醚麻醉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32例患者被随机分两组,H组(15例):采用高流量(2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M组(17例):采用低流量(0.5 L/min)新鲜气体(氧)异氟醚麻醉。监测吸入麻醉后5、10、15、30、60 min的各气体浓度、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和使用异氟醚的量。结果60 min H组FIO2、FIInf、FEInf均高于M组(P<0.05);H组术中使用异氟醚量高于M组(P<0.05);两组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流量氧紧闭异氟醚麻醉与高流量同样安全,且麻醉过程平稳,节省了挥发性麻醉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患者吸入七氟醚与异氟醚麻醉恢复的情况。方法将4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LC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七氟醚组(A组20例)及异氟醚组(B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诱导后吸入纯氧,氧流量2 L/min。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30%。胆囊取出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或异氧醚,纯氧流量调整为8 L/min。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记录拨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拨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麻醉后恢复期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结果与B组比较,A组睁眼时间、拨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后恢得期评分达9分时间都较B组短。结论在LC手术中,与异氟醚比较,吸入七氟醚患者麻醉恢复较快,且麻醉恢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3.
张惠民  何农 《北京医学》2000,22(5):308-308
麻醉期间影响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的因素很多.在低流量麻醉期间,有关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影响的报道不多.我们观察了在新鲜氧流量为1L/min时,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地氟醚组和异氟醚组 ,每组各 1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下气管插管。Ⅰ组不给吸入麻醉药 ,Ⅱ组吸入地氟醚 ,Ⅲ组吸入异氟醚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30min、6 0min、90min、12 0min、术毕的SBp、DBp、HR、SPO2 、PETCO2 、ETAC。麻醉前、术毕、术后 2 4h抽静脉血 2ml检测cTnI。结果 患者麻醉后SBp、DBp均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SPO2 、PETCO2 麻醉前后在正常值范围。术毕、术后 2 4hcTnⅠ比麻醉前升高 (P <0 0 5 ) ,但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血液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对cTnⅠ无明显影响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cTnⅠ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5.
报告预充氧化亚氮(N2O)/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经验,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手术患者接受预充N2O/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静脉诱导期,以10L/min(N2O7.0L/min,O23.0L/min)快速向回路内预充以2.0%~2.5%的异氟醚.病人气道接麻醉机后,总气流量改为1.0Lmin(N2O700ml/min,O2300ml/min)维持15分钟.15分钟后,总气流量减至600ml/min(N2O2/O2各300ml/min),同时给予0.8%~1.2%的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结果发现:吸入麻醉后5分钟~8分钟出现一过性MAP降低、HR增快,但尚未超出正常范围.从吸入氧分数(FiO2)、吸入呼出(I/E)气中N2O、O2、异氟醚浓度(%监测结果表明,无缺氧也无CO2蓄积和麻醉药物过量,从而证明本文提供的低流量吸入麻醉方法安全、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异氟醚最低流量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为老年上腹部手术患提供一种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随机分成两组:I组20例仅吸入异氟醚:Ⅱ组20例吸入异氟醚并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患入室后先于T8-T10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用药为1%的利多卡因和0.15%的地卡因(加1:20万的肾上腺素),仅推试验量3-5ml,全麻诱导同I组。低流量麻醉实施前、两组患的异氟醚挥发罐浓度(Cv)均开至5%处,氧流量(FiO2)均设定为2L/min。在吸入5-8分钟后将两组Cv分别降至1.5%-2%和0.08%-1%。FiO2固定为0.5L/min。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在诱导插管期,麻醉手术全过程中,拔管期的MAP、HR、ECG和SPO2变化。结果:Ⅱ组患在插管时MAP、HR比I组患上升幅度小(P<0.05),两组患全部平稳完成手术,Ⅱ组比I组的清醒拔管时间显缩短(P<0.05),且拔管期心血管系统比Ⅰ组平稳(P<0.05)。结论:在吸入较低浓度,最低流量的异氟醚下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用于老年患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流量七氟醚吸入在乳突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成两组,异氟醚组(20例)采用异氟醚维持麻醉,七氟醚组(20例)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心率和血压,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评估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围术期心率和血压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醚组术后恶心呕吐评分为0分9例,1分3例,2分5例,3分3例;七氟醚组术后恶心呕吐评分为0分16例,1分1例,2分2例,3分1例,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氟醚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开始睁眼时间、开始对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0.3±3.3)、(11.4±3.5)、(14.5±6.1)和(24±6) min,七氟醚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时间分别为(5.4±2.1)、(6.7±1.9)(8.5±2.4)和(17±6) min,两组各项指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较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恢复时间短且副作用少,低流量七氟醚麻醉药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突根治手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黄泽波 《医学争鸣》2008,29(22):2072-2074
目的:探讨不同吸入麻醉药对老年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流变性的影响.方法:45例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七氟醚组和地氟醚组.麻醉诱导插管后,异氟醚组以10~15 mL/L异氟醚吸入,七氟醚组以40~60 mL/L七氟醚吸入,地氟醚组以40~60 mL/L地氟醚吸入,并间断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静脉注射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前(T(1)、麻醉后30 min(T2)、术后60 min(T3)、术后24 h(T4)4个时间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各时间点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CD35阳性红细胞百分率、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红细胞流变性(聚集指数、变形指数).结果:3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术后60 min C(3bBR均显著降低(P<0.05),RBC-ICR显著升高(P<0.05),术后24 h恢复至麻醉前水平;3种麻醉药在不同时间点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组患者各时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地氟醚组术中30 min红细胞变形指数较麻醉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60 min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术中红细胞免疫功能,地氟醚可一过性降低红细胞的变形性.  相似文献   

9.
周建新  罗南富  刘进 《四川医学》2002,23(2):117-119
目的 比较以半紧闭回路实施吸入麻醉时 ,不同吸入麻醉药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条件下的麻醉药吸入浓度升高速度。方法 应用GasMan(R)Version 2 .1forWindows(TM )软件完成数学模拟。将体重为 60kg的人体分为肺泡、血液、血流丰富组织 (VRG)、肌肉和脂肪组织。每分肺泡通气量为 4L ,心输出量为 5L ,肺泡功能残气量为 2 5L。吸入麻醉以半紧闭回路 (回路容积为 8L)实施。模拟在地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在新鲜气体流量为 1、3、5L/分钟 ,挥发罐输出浓度(FD)为 1MAC(最小肺泡有效浓度 ,地氟醚 :6%、异氟醚 1 15 %、氟烷 0 75 % )条件下的麻醉药吸入浓度 (F1) ,并计算F1/FD 比值。数据采集时间为开启挥发罐后的 1、2、3、5、10、15、2 5、45和 75分钟。比较不同吸入麻醉药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时的F1/FD。结果 地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在三个新鲜气体流量条件下的F1/FD 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 ,且均为地氟醚 >异氟醚 >氟烷 ;对于同一种麻醉药 ,随新鲜气体流量增大 ,F1/FD 升高速度加快 ;新鲜气体流量越小 ,F1/FD 在地氟醚 :异氟醚、氟烷间的比值越低。结论 在同一新鲜气体流量下 ,F1/FD 升高速度地氟醚 >异氟醚 >氟烷。地氟醚的分配系数很小 ,麻醉药浓度易于在麻醉回路、肺泡、血液和组织间相平衡。同时由于地氟醚的M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吸入麻醉中,麻醉气体吸附器的吸附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在基本相同的麻醉条件下,60例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安氟醚组,每组根据氧流量再分为a、b、c3个组,氧流量分别为0.5、1.2L/min。观察并记录麻醉气体吸附器对异氟醚、安氟醚的吸附率,同时观察病人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在呼出麻醉气体浓度基本一致时,氧流量越大,吸附器维持99%以上吸附率的时间越短,并随时间的延长吸附率逐步下降。同时,维持相同吸附率的时间和病人年龄呈反比,和体重呈正比,与病人的性别、身高无关。吸附器对异氟醚和安氟醚的吸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吸入麻醉中保持较小氧流量,应用麻醉气体吸附器时,维持高吸附率的时间较长。同时,可以根据氧流量、患者性别、身高等估计麻醉气体吸附器的更换时间,减少麻醉气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低流量循环紧闭异氟烷吸入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家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31-31,34
目的:观察低流量循环紧闭异氟烷吸人复合麻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108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低流量组和高流量组。低流量组麻醉维持期实施FGF0.4-0.5L/min低流量循环紧闭异氟烷吸人复合麻醉,并与高流量组(FGF4.0L/min)进行对比研究。观察FiO2、PetCO2、呼出异氟烷浓度。计算氧气及吸人麻醉药用量。结果:低流量组麻醉维持期麻醉气体基本不排出麻醉系统,FGF、FiO2、PetCO2、氧气和异氟烷消耗较高流量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麻醉设备完善,性能可靠的情况下.实施低流量循环紧闭异氟烷吸入复合麻醉安全、可靠。麻醉维持期减少麻醉气体排放,降低氧气和吸入麻醉药的浪费;复合静脉麻醉节省吸入麻醉药,调控快捷、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充分发挥静吸复合麻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71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观察平衡麻醉合并应用胸段硬膜外麻醉后对减少芬太尼用量和吸入麻醉药异氟醚浓度、血压波动以及术毕潮气量恢复的影响。A组36例,合并应用胸段硬膜外麻醉。B组35例仅予平衡麻醉作对照。术中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结果A组芬太尼和异氟醚的用量较B组少(P<0.01),且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潮气量恢复也是A组较B组快(P<0.01)。提示平衡麻醉合并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芬太尼和异氟醚的用量,使在浅麻醉状态下维持较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低流量循环紧闭麻醉(LFFFA)中新鲜气流量(Fo)为0.5~1.0L/min,但麻醉气体挥发罐的刻度(Fn)是在Fo=5L/min的高流量时标定的。异氟醚(ISO)是国内最常用来进行LFFFA的挥发性吸入麻醉气体.本研究旨在探讨用异氟醚行LFFFA时,呼吸回路中异氟醚的吸入浓度(Fi)、呼气末浓度(Fe)与挥发罐开启刻度的关系,为在缺少麻醉气体监测仪器的条件下安全实施LFFFA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71例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观察平衡麻醉合并应用胸段硬膜外麻醉后对减少芬太尼用量和吸入麻醉药异氟醚浓度、血压波动以及术毕潮气量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新鲜气体流量(FGF)对诱导期异氟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9岁,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FGF分别为1、2、3L/min;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异氟醚挥发器设定浓度(Co)分别为1%、2%,依次记为Ⅰ1、Ⅰ2、Ⅱ1、Ⅱ2、Ⅲ1、Ⅲ2(1、2分别代表Co为1%、2%)6个亚组。气管插管后分别在不同FGF下吸入不同浓度的异氟醚,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每3min记录一次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BIS,同时记录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呼吸道异氟醚的吸入浓度(CIiso)和呼出浓度(CEiso)。在观察的过程中不刺激病人,观察完毕开始手术。术后随访有无术中知晓发生。结果不同组别、不同亚组、不同时间点BI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S与CIiso和CEiso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4和R=-0.893。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在Ⅲ组和Ⅰ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与112组、Ⅱ和Ⅰ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无1例使用阿托品。手术后访视无1例术中知晓。结论 在完成麻醉诱导到手术开始,中等FGF(1-3L/min)下吸入1%或2%异氟醚都能使病人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相对低流量(1、2L/min)下吸入异氟醚的低血压发生例数要比相对高流量时(3L/min)少。FGF、Co越高,麻醉深度加深越快,同时对血压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与单纯吸入N2O和异氟醚麻醉对比观察临床效果.选择ASAⅠ~Ⅱ级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TCI泵入瑞芬太尼,吸入N2O、异氟醚,B组吸入N2O、异氟醚.结果 苏醒时间A组(5±2)min明显短于B组(8±3)min(P<0.05),A组异氟醚用量明显少于B组用量(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麻醉可以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朝文  王恒  李有长 《四川医学》2006,27(7):748-749
目的研究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异丙酚TCI组(Ⅰ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均以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模式诱导,Ⅰ组以异丙酚TCI靶浓度6μg/ml诱导,插管后以靶浓度3.5μg/ml维持麻醉至缝皮前。Ⅱ组持续吸入2%异氟醚(氧流量为2L/min)至缝皮前。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与维库溴铵。两组病人分别记录:术前,术中1、5、10min及术后MAP和HR;麻醉停止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手术后第1天随访有无术后恶心呕吐(PONV)。结果Ⅰ组各时段MAP及HR与Ⅱ组间无显著差异,同组各时段MAP及HR除手术开始后1min有所下降(P〈0.05)外,其余也无显著差异。Ⅰ组麻醉停止至拔管时间、清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ONV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结论异丙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术,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有苏醒快和PONV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半紧闭装置高流量时氧化亚氮对异氟醚吸入和呼出浓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静吸复合麻醉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氧化亚氮组(Ⅰ组)和纯氧组(Ⅱ组),各30例,分别在新鲜气流量O2 2 L/min N2O 4 L/min或O2 6 L/min下接受0.8%异氟醚.用Datex -Ohmeda S/5气体监测仪监测新鲜气流量中异氟醚浓度(Fd),连续监测麻醉气体吸入浓度(Fi)、呼气末浓度(Fa)、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吸入氧浓度(FiO2),观察10 min.结果 Ⅰ组异氟醚Fd显著低于Ⅱ组(P<0.01);2组异氟醚Fi上升迅速,很快和Fd接近,相同时间点Ⅰ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Fa 2组无明显差异;Ⅰ组异氟醚的Fa / Fi上升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半紧闭装置高流量时加吸氧化亚氮虽可降低异氟醚挥发罐的输出浓度和吸入浓度,但呼气末浓度并未降低,存在第二气体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速度及PONV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TCI组(Ⅰ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组(Ⅱ组),均以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后Ⅰ组以丙泊酚TCI维持麻醉至缝皮前,靶浓度为3 μg/mL,Ⅱ组持续吸入2%异氟醚(氧流量为2 L/min)至缝皮前,关闭吸入麻醉后使用回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器促进苏醒.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与阿曲库铵.两组病人分别记录:术前,术中1、5、10 min及术后MAP和HR;麻醉停止至拔管的时间以及清醒、定向力恢复的时间;麻醉用药量及术后d1随访有无恶心呕吐(PONV).结果Ⅰ组各时段MAP及HR与Ⅱ组间无显著差异,同组各时段MAP及HR除术始后1 min有所下降(P<0.05)外,其余也无显著差异.Ⅰ组麻醉停止至拔管时间、清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术后PONV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结论丙泊酚TCI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之短小手术,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比有苏醒快和术后PONV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低流量麻醉技术吸入地氟醚在单肺通气时对循环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45例肺部肿瘤患者,采用低流量麻醉技术吸入地氟醚麻醉,每分钟新鲜气流0.7~1L/mine,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2滋g/(kg·h),阿曲库胺0.4mg/kg及持续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地氟醚吸入维持在1~1.5MAC之间。术中均行单肺机械通气。在麻醉的不同时期采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SBp、MAP、DSP、HR、SpO2、PetCO2。以自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平稳后与吸入地氟醚后比较,以麻醉诱导后为对照组。结果:地氟醚以8%~10%的浓度吸入8~10min与自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平稳后比较,SBp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DSP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SpO2无明显变化。低流量吸入地氟醚单肺通气15min时较单肺通气血气前分析示PaO2下降,PaCO2升高,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和呼吸频率后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低流量地氟醚麻醉在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