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携带和传播的乙类急性传染病,是本市重点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本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切实控制疫情,笔者针对本市2000—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周雨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62-1362
近几年来,沈阳市流行性出血热呈高发趋势,为掌握其流行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疫情,现对沈阳市和平区2000~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材料与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2000~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1968~1993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分析南京市卫生防疫站张小平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研究,国内外均始于本世纪30年代初,笔者查阅我市建国前急性传染病登记资料,在1968年以前我市未有EHF病例记载,首例病人发现于1968年,为本市浦口区居...  相似文献   

4.
我国至今已有27个省市有流行性出血热局部流行,且疫点一经出现即很难消除,并随鼠密度上升而反复出现流行高峰。浙江省的流行性出血热白60年代初首先在嘉善报告,此后每年均有病例,80年代中期发病明显上升,发病地区不断扩大。丽水市1973年首次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例,80年代开始疫情不断蔓延,疫区不断扩大,目前全市9县(市、区)均属于疫区。为了更好地为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丽水市1982—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是哈尔滨市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自2004年哈尔滨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为我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数最多的年份,全年报告发病589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6.04/10万,较2005年上升了35.12%,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使许多农民家庭因病返贫.为了控制出血热疫情的上升势头,保护人民群众健康,2006年年末,由政府出资在我市出血热发病较高的19个乡镇的重点人群中,开展出血热疫苗免费预防接种,以建立有效免疫屏障,降低出血热发病水平,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此次免费接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闫莉  唐岩 《职业与健康》2007,23(1):58-58
从1975年起,沈阳市新城子区每年都有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生。我们对新城子区2005年的出血热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预防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对控制减少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市于1997年首次在本市进行大规模的人群接种工作。笔者就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接种反应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乡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乡市2005-201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0例,13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长垣县、封邱县、红旗区、卫辉市和原阳县等5个县区,其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2.50%。发病季节以10~11月最多,占全年发病数的33.33%。发病年龄集中在20~45岁,占全部病例的63.33%,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结论 2005-2013年新乡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近年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章丘市自1982年发现首例出血热病人以来,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疫区不断扩大,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为加强EHF防制工作,掌握其流行规律,降低发病率,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开展了EHF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数学模型并对今后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为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娄底市2004-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特点,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预测流行性出血热在2012、2013年发病情况。结果通过模型分析,该模型相对误差在0.24%~32%之间,模型良好。结论该模型适用于本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并提示流行性出血热在娄底市有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泉州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和个案调查资科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泉州市共报告出血热77例,年均发病率为0.21/10万,无死亡病例.近年疫情有上升趋势,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11月;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占46.8%,其他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沈北新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规律,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2004--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67例,年均发病率为5.45/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14.06/10万;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农民多发;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及12月份。结论疫情监测和灭鼠并重、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并重是当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卫辉市1983~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卫辉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卫辉市1983~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83~2005年全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535例,年均发病率为7.42/10万。10~50岁为高发年龄,占发病总数的92.5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91%;全年均有发病,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9.81%。健康人群存在隐性感染情况。结论卫辉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春季灭鼠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病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行性出血热是急性传染病中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其病死率已从25%降至10%[1]。我院1990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443例,病死34例,病死率为7.67%。笔者对上述3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死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男26例,女8例;年龄19~78岁,平均44.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2月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试行)》中诊断标准。34例患者出血热抗体检查IgM均阳性。根据病情程度,入院诊断中型2例,重型14例,危重型18例。入院时所处病程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为查清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强度上升的原因对1996--2005年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误诊分析江苏省常州卫生学校213003潘东明流行性出血热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临床特点。但近年不典型出血热病例增多,为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对收集的流行性出血热15例误修原因分析如下:一、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本组6例,男4例,女2...  相似文献   

17.
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死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王玉璞,汪炳泉,李亚楠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一种危重型病症,其病情复杂多变,各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较高。我们于1983年——1993年对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死因及...  相似文献   

18.
刘绘园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077-1077
大连庄河市自1997年首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至2005年4月已报告发病65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7.69%,成为本市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为掌握其流行特征,加强防控措施,现将我市1997~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我市被山东省卫生厅列为流行性出血热重点管理县。几年来,我市加大防治工作力度,积极采取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努力控制流行性出血热发生与流行,疫情稳步下降,发病率由2003年的11.93/10万下降至2005年的3.23/10万,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终期考评。  相似文献   

20.
2005-2010年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及流行规律,为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及宁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宁波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51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3.40∶1,职业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宁波市中南部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各年度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宁波市前4位。宁海县监测点鼠密度为1.66%,室内高于室外,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南部4个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