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0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口服二甲双胍、胰岛素控制血糖及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真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 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真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1),体重指数治疗前后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甘油三酯、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真胰岛素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 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具有降糖调脂作用,能改善胰岛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患者。2001年我国糖尿病最新资料调查表明,所调查的2419名糖尿病患者97%为2型糖尿病,有血脂资料的患者占50%~60%,其中48%甘油三酯≥1.7mmol/L,60%患者的总胆固醇≥4.8mmoL/L,51%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将增加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如何针对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础选择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减缓并发症的发展,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终目标。本文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联合促泌剂格列吡嗪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3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BG、2 hPBG、HbA1c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治疗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55例单独胰岛素治疗3个月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治疗组(n=30,吡格列酮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糖尿病教育,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HbA1c、TG及胰岛素用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低血糖事件少于对照组.结论 与单独使用门冬胰岛素30相比,联合应用吡格列酮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达标的同时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加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使用胰岛素组仅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吡格列酮组予胰岛素和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12周,记录患者体重、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12周后60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吡格列酮+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平均减少14.8%(P〈0.001),胰岛素治疗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增加剂量18.6%。结论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安全可靠,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达标时间,有利于平稳控制血糖,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服用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加用吡格列酮;B组28例,加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比较,B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而HDL-C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降低FPG、2hPG、HbA1C和调节血脂水平,联合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更明显,并能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8.
解合兰 《中国康复》2006,21(2):105-10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A组每天增加30mg的吡格列酮片口服。2组均观察24周,治疗前后检查CRP、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和肝功能,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A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生化、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P〈0.05),B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②CRP与HOMAIR、BMI、FBG、TC、TG、LDL-C、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低度炎症状态,吡格列酮在改善HOMA-IR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的同时,可降低CRP。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每日早餐及晚餐前皮下注射人胰岛素诺和灵50R及服吡格列酮15~30 mg;对照组30例,每日单用人胰岛素诺和灵50R于早餐及晚餐前皮下注射,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服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胰岛素分泌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TG较对照组下降,而HDL-C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空腹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分泌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胰岛素加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12.
吡格列酮和拜糖平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2例和拜糖平组38例进行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病人空服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犦、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分泌变化情况。结果:吡格列酮组降低空腹血糖较拜糖平组明显(P<0.05),而拜糖平组降低餐后2h血糖较吡格列酮组明显(P<0.01),两组均能降低HbA1c,两组对降低HbA1c幅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拜糖平组血总胆固醇较吡格列酮组下降,而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较拜糖平组下降,且HDL-C较拜糖平组升高(P<0.05);吡格列酮组胰岛素分泌较拜糖平组减少(P<0.05)。结论: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优于拜糖平,而拜糖平降低餐后2h血糖优于吡格列酮,两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而且吡格列酮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6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2例)仅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n=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1.9%)明显高于对照组(53.1%)(P0.05);两组治疗治疗后肾功能指标(SCr、BUN、UAER、m Al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厄贝沙坦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肾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而血糖仍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45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入吡格列酮组或安慰剂组,为期12周双盲期治疗。试验开始和结束日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标准餐后2h血糖(PG2h)和胰岛素(INS2h)。胰岛素敏感性采用HOMA-model公式评价。结果在基线时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FPG、PG2h、FINS、INS2h、HbA1c和血脂差异无显著性。12周时吡格列酮组的FPG平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安慰剂组[分别为(-1.94±1.24)mmol/L和(-1.15±1.22)mmol/L,P<0.05]。吡格列酮组12周时PG2h、HbA1c、TG、TC和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只有PG2h存在显著差异。吡格列酮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低于安慰剂组(1.30±0.90与2.55±1.61,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联合治疗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2004年2月,作者对饮食、运动及降糖药治疗的36例2型糖尿病人,加用吡咯列酮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8月内分泌科收治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3次/d),治疗观察12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时间比对照组要早,两组餐后2h血糖下降,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较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吡格列酮联合诺和灵30R胰岛素与单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治疗对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对诊治的11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62例,应用吡格列酮联合诺和灵30R胰岛素;单药治疗组55例,单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观察时间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01),其中甘油三酯水平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亦有显著改善,与基线及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同时可改善甘油三酯水平,优于单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合用优泌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作用,观察其有效效性。方法:对60例应用对胰岛索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忠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加呲格列酮15mg)与对照组,观察随访8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01),甘油三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比较指标也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吡格列酮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9.
吡格列酮(pioglitone)是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激活脂肪、骨骼肌、肝细胞内过氧化物酶增值活化受体,促进葡萄糖利用和糖原合成,使血糖降低,不增加胰岛素分泌;同时还可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以二甲双胍作对照,观察国产吡格列酮(商品名:欧迪贝)对2型糖尿病患血糖、血脂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干预、运动疗法和磺脲类药物。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0.5g/d,q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吡格列酮30mg/d,bi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显著降低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亦明显上升,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够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纠正血糖的同时,使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水平降低,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