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氟卡胺(flecainide)自1975年开始试用以来,经临床证明:该药是近十年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亦可用于治疗由折返机理产生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其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2.
五、抗心律失常药近年来,本类药物与其它类别的心血管疾病用药相比,发展速度较慢,年销量也不大,但在心脏疾病的治疗中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抗心律失常药按心肌细胞电生理特点可分为四类,第Ⅰ类药物是以奎尼丁为代表的钠通道阻滞剂,第Ⅰ类又分a,b,c三个亚类,近年对其中Ic类研究较多,有新品种恩卡胺(Encainide)问世,对老品种氟卡胺(Flacainide)的毒副反应也有了认识,已经取消使用。第Ⅱ类主要是β受体阻滞剂,常  相似文献   

3.
Ⅰ类药物——钠通道阻滞剂 1970年Vaughan Williams提出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Ⅰ、Ⅱ、Ⅲ和Ⅳ类的方案,1979年Harrison在Vaughen Williams分类方案的基础上又将Ⅰ类药物分为三个亚型,即ⅠA、ⅠB和I C。Ⅰ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吡二丙胺等。这类药物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对V_(max)具中度降低作用。ⅠB类-利多卡因、美西律、妥卡胺和地兰丁(Dilantin)等。这类药物缩短APD和不应期,对V_(max)的降低作用较弱。ⅠC类-恩卡胺、氟卡胺、洛卡胺、Ethmozine和普罗帕酮等。这类药物对V_(max)产生最大降低作用,几乎不改变APD和ERP。  相似文献   

4.
作者收集97篇文献报告的27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2989例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如下。能使室性早搏次数减少≥80%的药物,按疗效由高到低依次为胺碘酮、去甲替林、英地卡胺、恩卡胺、氟卡胺、普罗帕酮、丙咪嗪、吡美诺、氯卡胺、莫里西晶、阿替洛尔、西苯唑啉、哌克昔林、奎尼丁、丙吡胺、索他洛尔、普鲁卡因胺、阿吗灵衍生物、醋丁洛尔、普萘洛尔、美西律、美托洛尔、妥卡胺、乙酰普鲁卡因胺、纳多洛尔、苯妥英钠、维拉帕米。以胺碘酮最有效;Ic类疗效超过Ia(P<0.05)或Ⅰb和Ⅱ类(P<0.05);Ⅰa、Ⅰb和Ⅱ类疗效,彼此相  相似文献   

5.
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四大类钠,分别为通道阻滞药(Ⅰ类)、β-受体阻滞药(Ⅱ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Ⅲ类)、钙通道阻滞药(Ⅳ类)。在抗心律失常药物中,长期使用药效比较肯定且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药物是β-受体阻断剂和胺碘酮。这两种药物均有抗心脏缺血作用。胺碘酮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室颤动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Amiodarone)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备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特征复杂,作用多样,可引起多种不良发应.由于其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代谢,约有15%~50%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部分可致急性肝炎,严重肝损害等[1].  相似文献   

7.
吗拉西嗪致频发短阵室速和窦性静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吗拉西嗪(moracizine,乙吗噻嗪)系较新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具有Ⅰ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快速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本药也有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和致心律失常作用。最近我院遇1例服本药后致短阵室速和窦性静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英 《河北医药》2007,29(5):525-525
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又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因其给药方便,疗效稳定,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共治疗6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随着心肌电生理的研究深入,新型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ic drugs;ATD)的大量涌现,临床用药也日趋复杂。本文仅讨论治疗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可大致分成以下四大类。1 Ⅰ类(膜稳定剂)1.1 Ⅰa 类奎尼丁的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但因毒副反应大,限制了其作用。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DP)的药理作用比奎尼丁  相似文献   

10.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1 阻钠内流药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用于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常与奎尼卡相互交替应用,以降低各自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罗心平 《云南医药》1992,13(3):142-145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从临床和心律失常的分类讲可分为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和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近代又按细胞电生理作用分为Ⅰ至Ⅱ类(即Amsdorf的六类分类法),分为:第Ⅰ类,抑制钠离子通透性为主的膜抑制性药物,以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为代表,也包括N—乙酰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安他唑啉、心律平、常咯啉、缓脉灵、茚丙胺、美卡胺、氟卡胺、氯卡胺等;第Ⅱ类,缩短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膜抑制性药物,以利多卡因和苯妥英钠为代表,也包括慢心律、室安卡因、氨甲酰苯唑(卡马西平);第Ⅲ类,β阻滞剂。以心得安为代表的各种β阻滞剂;第Ⅳ类,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阻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药物,以乙胺碘呋酮和溴苄胺为代表,也包括硫酸苄甲胍和β阻滞剂中的甲磺胺心啶;第Ⅴ类,钙通道阻滞剂。以异搏定为代表,也包括心可定、硫氮唑酮、利多氟嗪等;第Ⅶ类,洋地黄类药物。另Vaughan Williams又将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即VW改进分类法):Ⅰ类为抑制钠离子内流药物,又分为Ia类,以奎尼丁和普鲁卡因酰胺为代表,有延长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Ib类,以利多卡因和苯英妥钠为代表,有缩短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Ic类,以英卡胺和氟胺卡为代表,无影响动作电位和QT间期的作用。近年来对此类药物的应用积累了不少经验、临床研究较广泛。Ⅰ类为β阻滞剂。Ⅱ类为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阻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制剂,以乙胺碘呋酮和溴苄胺为代表。Ⅶ类为钙通道阻滞剂。VW改进分类法不包括强心甙,与Amsdorf的分类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青海玉树地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3 700 m以上,日温差大,空气含氧量低,心律失常较为常见。盐酸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药的电生理作用。在高海拨地区胺碘酮仍为一种广谱、长效、安全性较大的抗心律失常药,值得推广应用[1]。野战方舱医院在玉树抗震期间应用胺碘酮治疗高原地区心律失常16例,具体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胺碘酮 (Amiodarone,A)的药理作用复杂 ,除对钾通道有阻滞外 ,对多种离子通道均有阻滞作用 ,而发挥作用又非简单地模拟几种离子通道作用的结合 ,因此 ,它是多通道阻滞剂 ,多通道阻滞剂似比单通道阻滞剂为好。A抗心律失常作用涉及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全部电生理特性 ,故不是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A是多靶点药物 ,多靶点药物优于单靶点药物。A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对心功能不良者心律失常的治疗较Ⅰ类抗心律失常药有着无以伦比的安全性 ,尤其是作为顽固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其疗效已得到公认。现今又…  相似文献   

14.
西苯唑啉(Cibenzoline)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既能口服,又可注射,临床常用其琥珀酸酯,即Cipralan。本品的化学结构为4,5-二氢-2-(2,2-二苯环丙基)-1 H-咪唑衍生物,与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大不相同;其电生理性质类似于奎尼丁和普鲁卡因胺;对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地治疗作用。本文仅对西苯唑啉的药动学、电生理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单介绍。一、药动学西苯唑啉口服吸收良好,首过代谢作用很小,全身生物利用度约为90%。该药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是目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中惟一无逆频率依赖性现象的药物[1],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确切、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无明显副性肌力作用、小剂量应用毒副作用轻微的优点[2].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胺碘酮(Amiodarone,乙胺碘呋酮)是Ⅲ类长效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兼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由于对多种心律失常有效,特别是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且对冠心病无影响,被临床广泛使用[1]。但是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该药存在多种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本文收集了2008—2013年在  相似文献   

17.
杨晓燕  刘军  承解静 《药品评价》2007,4(6):439-441
多年来,常常首选Ⅰ类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但其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及致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胺碘酮(amiodarone,商品名,可达龙)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钾离子外流,及延长动作电位时限,同时兼具有钠通道阻断,抗肾上腺素能,冠脉扩张,是目前无明显副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是苯丙呋喃的衍生物,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药物作用快、副作用轻,可长期应用,归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使外向钾电流受抑,动作电位(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而起抗心律失常作用.多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1].而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各科均能见到的急性疾病,故本研究重点观察了50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探讨胺碘酮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 ,美国发表了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CAST)结果 ,使临床医生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观念随之更新 ,通过大量实验证实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专期疗效不肯定 ,临床上转入对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广泛研究 ,特别是对胺碘酮进行了重新客观的评价 ,认为胺碘酮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 ,而且能降低总死亡率及心律失常死亡率。目前 ,胺碘酮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之一。1 电生理及临床药理作用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使心房和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 (APD)延长 ,由此阻滞延迟性整流外向钾流 (Ik)所致 ,Ik 可表现为延迟整流 (Ikr)和…  相似文献   

20.
恩卡胺(Encainidc,英卡胺)为IC型抗心律失常药,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为目前不良反应较小、疗效甚佳的抗心律失常新药。药理作用一、药代动力学~(1.2)幻恩卡胺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1.09小时达血浆峰值.在90%以上的患者中有显著的首次通过代谢作用,故生物利用度较低(30士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