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开展随访干预新模式对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随访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实施"早发现早管理、及时沟通专业指导、追踪随访进村屯"的随访干预新模式,比较实施新模式前后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的母婴阻断工作情况。结果随访干预新模式的应用对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指标数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艾滋病母婴阻断随访干预新模式和服务方式切实可行,效果明显,能起到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有效方法,为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质量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全县检出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列入个案随访追踪管理、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对HIV阳性孕产妇提供有效的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可收到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姜会芝 《中外医疗》2011,30(18):32-33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有效方法,为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质量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全县检出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列入个案随访追踪管理、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结果对HIV阳性孕产妇提供有效的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可收到降低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母婴传播(MTCT)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HIV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通过HIV咨询检测、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人工喂养等系列措施可阻断HIV母婴传播。随着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可降至2%。  相似文献   

5.
兰海宾 《中外医疗》2012,31(35):181+183-181,183
目的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及运转机制进行研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及有效运作机制。方法结合该县实际情况,开展研究分析。结果该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与日常妇幼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服务网络有序、有效运行,实际控制效果良好。结论在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模式及运转机制的发展中,离不开艾滋病孕妇的参与合作,同时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在治理艾滋病的过程中,取得好的传播阻碍模式,才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笔者所在医院是腾冲县艾滋病孕产妇定点住院分娩医院,自2005年6月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119例,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在广西来宾市的实施进行效果评估,为全市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对凡参加孕检的孕产妇免费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检出阳性者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感染母亲及所生婴儿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方案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实行安全助产和人工喂养指导等)。结果 2010—2015年全市共有207 861例孕产妇参加艾滋病咨询检测,检测率99.17%(207 861/209 600),检出艾滋病抗体阳性325例,检出阳性率0.16%(325/207 861);对检出艾滋病抗体阳性的孕妇纳入艾滋病母婴阻断系统管理,通过卫生咨询指导,告知患者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及其危害性、预防措施和伦理等知情选择,最后自愿选择终止妊娠87例,选择生育的238例;238例艾滋病抗体阳性者中有227例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方案全程足量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服药率95.38%(227/238);活产婴儿232例,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方案全程足量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221例,服药率95.26%(221/232);而后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方案对出生婴儿满42天和3个月进行艾滋病早期诊断,检出阳性1例,检出阳性率0.45%;最后对198例出生满18个月婴儿,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未捡出艾滋病抗体阳性者。结论孕产妇在进行正常孕产检时同时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对艾滋病的早期发现,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检出艾滋病阳性孕妇及所生婴儿采取艾滋病母婴阻断综合性预防措施,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奈韦拉平用于艾滋病母婴阻断治疗效果。方法单用奈韦拉平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用法:母亲在产前2h服用奈韦拉平200mg,婴儿出生后,服用奈韦拉平6mg,如果母亲在服药后2h内分娩者,婴儿出生后服奈韦垃平6mg两次。结果通过118例临床观察,满18个月随访检测77例,75例全程检测为阴性,2例阳性,母婴阻断成功率97.4%,,结论通过自愿咨询、检测、阻断、临床观察证明奈韦拉平用于母婴阻断,临床效果好、价廉、服用方便、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近年来,各地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持续可行的常规工作模式.横县作为个全国第二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之一,率先建立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与常规孕产期保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该模式具有节省人力成本、实现无缝对接、操作简单易行的特点,该县运转七年,孕产妇检测率达95.72%,阻断成功率达91.31%;母婴传播总体水平为8.69%,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实践表明,该工作模式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后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该院选择40例进行分娩的艾滋病阳性孕妇设为阻断组,选择同时期收治的40例健康孕妇设为对照组,对阻断组孕妇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对两组进行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儿童健康状况。结果:阻断组儿童12月内腹泻病发病率、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营养不良发生率及18月内艾滋病检测阳性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能有效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娩期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实施产前检测咨询、母婴药物阻断、分娩方式选择、产后人工喂养等阻断处理。结果:1例HIV阳性孕妇终止妊娠、5例孕妇及新生儿接受药物阻断治疗、7例采取人工喂养,剖宫产手术7例、阴道分娩4例。结论:正确规范实施HIV母婴阻断措施,可降低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珠海市香洲区2008—2013年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及母婴阻断情况。方法对2008—2013年收治的22例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母婴阻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IV阳性孕妇22例中1例终止妊娠,21例分娩,满18个月婴儿16例,未满18个月婴儿3例,失访2例,母婴阻断成功16例,母婴阻断成功率为100%。结论对HIV阳性孕妇进行综合母婴阻断,能有效降低儿童HIV发生。  相似文献   

13.
9例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母婴阻断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母婴阻断的措施.方法:9例产前常规HIV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等母婴阻断措施.结果:7例随访婴儿HIV检测目前均为阴性.结论:产前HIV检测、综合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的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4月-2011年3月住院分娩的HIV阳性孕妇47例,自孕14周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新生儿出生后服用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进行母婴阻断,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47例孕妇均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38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6例出现贫血,2例出现肝肾功能损伤,1例出现药物过敏。新生儿采取顺产及剖宫产方式,全部顺利出生,均未早产,无身体畸形。出生后2个月进行HIV-DNA的PCR检测,1例为阳性,其余全部为阴性,阳性新生儿3个月再进行HIV-DNA的PCR检测时为阳性,阻断失败,阻断成功率为97.87%。结论对HIV阳性孕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母婴阻断,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传播,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探讨艾滋病母婴传播概况以及我国HIV感染母婴传播阻断的现行方式,并思考由此而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在艾滋病尚不能临床治愈并且有可能垂直传播给下一代、我国卫生资源短缺的前提下,日益增多的HIV感染孕妇是选择终止妊娠还是其他的母婴阻断措施问题,带来了尖锐的伦理学冲突,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临床决策问题,其背后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县母婴阻断工作的结果及现状,探索母婴阻断工作方法,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方法:对2005-2009年进行HIV抗体检测的17613例孕产妇中的72例阳性感染者和53例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母婴阻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HIV抗体阳性率为0.41%,经采取干预措施,所生婴儿HIV感染率为零。结论:艾滋病母婴阻断是预防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手段,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顾光美 《大家健康》2013,(11):169-170
了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随访干预的有效方法,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随访工作质量探索有效的随访干预。对全县检出的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纳入规范随访管理、采取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对HIV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有效的母婴阻断综合干预,可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效果。本文将我县2011年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工作开展2年来在随访干预工作中的情况作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孕产妇分娩方式对婴儿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滋病孕产妇分娩方式对婴儿传播的影响。方法入院的孕产妇通过资源咨询与检测服务,对有剖宫产指征及自愿要求剖宫产分娩者,术前、术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服用,进行母婴阻断;对于经产妇,自愿阴道分娩者,按规范化技术操作程序,产前、产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服用,进行母婴阻断。结果通过0检测、9~12个月检测、18个月检测的数据观察,108例艾滋病孕产妇,剖宫产18例中阴性17例,阳性1例;阴道分娩90例中阴性89例,阳性1例。结论从统计结果看,艾滋病孕产妇的阻断成功率与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而主要取决于抗病毒药物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在来宾地区婚检、产检人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免费婚检、免费产检平台对婚检、产检人群进行艾滋病(HIV)咨询检测筛查,找出艾滋病(HIV)感染者,对艾滋病(HIV)感染孕妇建议终止妊娠。坚持生育者对其及其所生婴儿进行母婴阻断干预,以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结果全市2011—2012年平均婚检率95.87%(90555/94454)、平均产检率98.99%(73591/74341);婚检、产检人群二年内检出艾滋病(HIV)阳性291例,检出阳性率0.18%。其中检出艾滋病(HIV)阳性孕产妇103例,检出阳性率0.14%。103例孕产妇中,巳终止妊娠18例、分娩活产79例、死胎1例、仍在孕5例。分娩活产孕产妇服用抗病毒药物76例,服药率96.20%,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77例,婴儿系统管理服药率97.47%,死亡婴幼儿1例,失访2例,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幼儿产时未检出(HIV)感染者。结论利用婚检、产检平台进行艾滋病咨询检测筛查,可以尽早发现艾滋病(HIV)感染者;对艾滋病(HIV)感染者建立档案并进行跟踪、开展婚育卫生指导、怀孕者建议终止妊娠,可避免艾滋病儿出生;坚持生育者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系统管理,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52例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性的母婴阻断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母婴阻断措施,观察对比2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婴儿HIV感染情况及婴儿喂养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婴儿HIV感染情况及婴儿喂养方式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发现并及早对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采取选择性剖宫产、母婴抗病毒药物综合性治疗和人工喂养等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HIV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