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周易》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河南450052郑州大学崔波高春玲主题词@周易/分析阴阳学院/中医病机中医学术发掘《周易》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也非常复杂,本文试从阴阳的互相争胜负、阴阳的互存互根和阴阳的消长变化相互转化等方面阐述其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雌雄激素与中医阴阳及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从三方面进行分析:1雌雄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雌雄激素的生理周期变化;2男、女,雌激素、雄激素在中医阴阳学说中的属性;3抑郁障碍在中医学阴阳学说中的归类。结论:1、抑郁障碍与持续高水平的雌激素有直接关系,雌↑→5-HT↓→传导↓→抑郁。2、雄激素水平降低与抑郁障碍有直接关系,雄↓→5-HT↓→传导↓→抑郁。3、在中医阴阳学说中,女属阴,男属阳,雌激素属阴,雄激素属阳。4、抑郁障碍属中医学阴阳学说中的阳虚阴盛。5、降低雌激素、补充雄激素,中医温补阳气法可能为治疗阳虚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医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周易》,发展于《内经》。从对《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理论之源流的研究中发现,《周易》学的阴阳论,对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中医经络理论、疾病诊治以及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整体观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归纳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基础理论》(六版)和《中医学》教材(第三版)中,论述阴阳的基本内容时,提出了。阴阳交感”这一新的论述.本文就此论述的出处、历史文献记载、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在中医医籍和中医临证方面做一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 ,创造了一整套完整的阴阳时间医学 ,为现代时间治疗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古代学者重视时间节律的成因、中医学阴阳时间观的形成及阴阳时间观在中医学中的体现等几个方面 ,论述了中医阴阳时间观的理论依据是“天人相应” ,这也正是现代时间治疗医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基础理论》(六版)和《中医学》教材(第三版)中,论述阴阳的基本内容时,提出了“阴阳交感”这一新的论述。本文就此论述的出处、历史文献记载、临床运用及现代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在中医医籍和中医临证方面做一简单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立足《道德经》,谈中医阴阳观,一方面有助于对《道德经》及道家文化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对抽象、深奥、神秘而又异常重要的中医阴阳观乃至整个历史悠久的中医学有更深入的体会。因此这是一种新颖、有价值而值得借鉴的方法。通过八个不同的方面,立足《道德经》,浅谈中医阴阳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其成果为探索现代化的中医学拓展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重点介绍分子生物学在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气、肾本质、脾本质、整体观念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医学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阴阳学说是中医哲学的基础。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类似于西方的唯物辩证法,即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事物。中医哲学的阴阳学说类似于西方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笔者就整体观念和阴阳学说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不少国外学者对中医学评价很高,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探讨也逐渐发生了兴趣,思路相当活跃。现按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简述。一、对阴阳学说的探讨日本病理学者伊原信夫(1978)认为,中医学的生命观和疾病观是阴阳论,西医则是要素论或原子论,  相似文献   

11.
阴阳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从分子基础阐释人体阴阳属性,对理解一些生命科学中复杂性问题有启迪借鉴作用。研究发现,Glu和GABA分子系统时空及其功能特征可以用中医阴阳属性来概括。  相似文献   

12.
中医阴阳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其内涵多具体而明确,主要包含属性概念、关系概念以及实体概念。中医阴阳的特点则突出体现在阴阳的划分原则和阴阳双方的复杂关系中,包括阴阳和谐而非平衡、阴阳对待而非对立、阴阳既相对又绝对等特点。深入认识中医阴阳概念及特点,对于正确理解中医理论,开展中医理论的创新研究以及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阴阳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其本质研究是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对阴阳本质研究领域扩大及层次深入,其中的争议和分歧也显示了出来,主要概括为实体说、能量说、关系说、属性说、信息说。对于中医阴阳本质的研究,研究者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决定了研究方法。故研究中医阴阳的本质,必须拥有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研究立场,立足于中医学的思维特征,确定研究方法,同时汲取现代科学理论的营养,开拓思路,寻找与中医阴阳现代研究契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医阴阳类比推理的大脑神经电生理活动的时间进程。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34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判断具体和抽象的中医阴阳类比过程的脑电波进行记录、比较。结果:行为学上抽象中医阴阳类比表现出了反应时优势。ERP研究结果发现,阴阳类比的抽象、具体和非阴阳目标域诱发的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依次减小,提示其二元对立统一关系提取与语义整合难度依次增大。在阴阳类比的关系映射阶段,阴阳类比诱发的晚期正成分(LPC)大于非阴阳类比,但具体和抽象阴阳类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阴阳思维的核心是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提取与整合。中医学概念受阴阳思维的影响,表现出关系类比的具体和抽象类比映射趋同效应,可能与抽象概念的隐喻具象化信念和具体概念的关系类比抽象化信念双重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阴阳学说是探讨自然规律的学说,中医学将其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而成为中医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以解释生命的现象,指导疾病的防治、养生与保健。阴阳学说是说理的工具,是方法论,是中医学的起始,为医者对阴阳学说的理解与掌握至关重要。名老中医陈业强教授对阴阳学说颇具心得,有着自己的见解。认为为中医者必须彻明阴阳学说之理,强调阴阳的具体性,结合参照系统的统一标准去理解与利用阴阳学说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群经见智录>为近代名医恽铁樵为维护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而著.书中通过剖析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的理论实质,对构成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阴阳、五行等令人费解之处作了比较圆满的解释.认为<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内经>之阴阳,通<易经>之阴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中医,应以中医学术为主;维护中医,倡导中西医学沟通.恽铁樵这种从社会需要出发,努力发掘、提高中医学,使之与社会、与时代同步前进的思想,对于今天中医学术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学“中风”的范畴。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医在治疗本病上积累了很多经验。近10多年来,随着临床和基础等方面对中风病研究的不断规范和深入,中医治疗中风病的机制得到一定程度的阐明,临床治疗效果也得以不断提高。 1传统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传统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衡、起居失宜及思虑烦劳过度有关。上述因素能导致人体气血阴阳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虚损、痰湿、风火及瘀滞交作。本病多因情志过激,劳累过度,酒食不节,气候改变而诱发。现代中医病因学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寒热真假证候的鉴别研究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良 《河南中医》2010,30(12):1152-1154
中医临床的危重疑难病证莫过于寒热真假、阴阳疑似之证,而临证最多见之误诊误治莫过于阴阳误判、寒热混淆,因此加强寒热真假证候鉴别理论的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中医学经典医藉在中医学理论原则和临证思辨方面的内容博大精深,其对于寒热真假辨证的论述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故应加强对经典理论中寒热真假理论的提炼与总结,提高临床对寒热真假病证的鉴别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量在中医定量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学自诞生伊始,就是一个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具有模糊性的复杂理论体系,研究的对象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医学理论的基石--阴阳本身也蕴涵着不可测性,是模糊量的代名词.现在,使中医学从"描述科学"向"精密科学"过渡,已成为中医界乃至整个科学界努力的目标,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便成为中医诊断研究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时候,从量的角度来探讨中医诊断甚至整个中医学学术体系,或许有助于发现问题,并为我们提供新的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阴阳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医学各个学科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阴阳理论中"一分为三"的观点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些体会阐述如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人为说明事物普遍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创立了阴阳理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古人认为阴阳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石,所有对涉及到人体生理结构组成上的性质分类,最后都是用阴阳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脏腑、气血、上下、内外、表里以及气味的升降沉浮,脉学的划分和认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