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血浆单体C反应蛋白(mCRP)水平、整体面积应变(GAS)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142例,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以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作为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及无MACE组,分析血浆mCR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GAS在两组间的差异。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CRP及GAS是否是行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将来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MACE组mCR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MACE组GAS值明显低于无MACE组,MACE组LVEF明显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mCRP水平及GAS是STE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是否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而血浆mCRP水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RR=1.06,95%CI(1.004~1.125),P=0.035]。结论患者血浆mCRP水平、GAS与STEMI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mCRP水平联合GAS可早期、无创评估STEMI病情严重程度,并可预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miR)-20a和自噬相关基因7(ATG7)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行PCI的初发急性STEMI患者233例,根据院内预后情况分为MACE组64例和非MACE组16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ATG7及miR-20a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MACE组患者年龄、NT-proBNP、PⅢNP、ATG7水平及Killip心功能Ⅳ级患者比例均高于非MACE组,血清miR-20a水平低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Killip心功能Ⅳ级、NT-proBNP、PⅢNP及ATG7水平升高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miR-20a水平升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a与ATG7、NT-proBNP、PⅢNP均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ATG7与NT-proBNP、PⅢNP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a联合ATG7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价值高于血清miR-20a和ATG7。结论 血清miR-20a和ATG7均与NT-proBNP、PⅢNP密切相关,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01至2014-12我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420例,分为发生院内MACE组(n=47)和正常出院组(n=273)。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NLR是否可以作为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NLR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患者(比值比=3.19,95%可信区间:1.55~2.65,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NLR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05,95%可信区间:1.59~10.54,P=0.015)。结论:入院早期高NLR与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相关,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李东宝  华琦  刘志  王珊  金尉英 《心脏杂志》2009,21(5):696-698
目的: 探讨性别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164例STEMI患者急诊PCI后,观察其临床及冠脉介入治疗特征和院内全因死亡率。结果: 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并发糖尿病的比例较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梗死相关血管介入治疗前TIMI Ⅲ级血流的比例较高,而吸烟率和入院时的舒张压明显较低。但两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发生率、PCI后TIMI Ⅲ级血流的比例及院内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性别对STEMI患者急诊PCI近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0月~2016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CU病房行急诊PCI的286例STEMI患者,其中男性193例,女性93例,年龄40~80岁。根据住院1周内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131例)和非MACE组(155例)。由心血管介入医师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PCI。入院时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HR、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CK-MB和M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OR=1.009,95%CI:1.001~1.016)、左室射血分数(OR=0.934,95%CI:0.905~0.963)、CK-MB(OR=1.003,95%CI:1.001~1.004)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HR升高是STE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MHR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MHR越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6.
张眉  何雅丽  谭震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39-742
目的 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血栓抽吸(TA)获益程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STEMI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98例,其中109例接受TA治疗患者作为TA组,89例未接受TA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心肌总缺血时间(TTT)将患者分为早期PCI组(TTT≤4h)72例和非早期PCI组(TTT>4h)126例。采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评价患者心外膜冠脉血流情况,并分析TA和TTT对STEMI患者PCI预后的影响。结果 PCI术前TA组TIMI血流分级0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PCI组接受TA患者比例高于非早期PCI组,而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患者比例低于非早期PCI组(P<0.05)。STEMI患者接受TA治疗与MACE的发生呈负相关(P<0.001),而TTT与PCI术后全因死亡和MACE的发生均呈正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所有STEMI患者,TTT>4h明显增加MACE的发生风险,接受TA治疗降低MACE的发生风险(P<0.05)。对于TA组患者,TTT>4h增加全因死亡和MACE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 对于接受PCI时行TA治疗的STEMI患者,TTT>4h增加其全因死亡和MACE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行急诊PCI患者335例,根据入院时MPV水平分为A组(≤9.9 fl,123例)和B组(MPV>9.9 fl,212例)。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根据MACE的发生,分为MACE(+)组和MACE(-)组,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MACE发生率B组[53例(25.0%)]高于A组[16例(13.0%)](χ2=6.844,P=0.01),主要表现在再发心绞痛[37例(17.4%)比9例(7.3%),χ2=6.751,P<0.01]和再次住院[40例(18.7%)比12例(9.7%),χ2=4.928,P=0.03]。MACE(+)组中MPV>9.9 fl病例比例高于MACE(-)组[54例(78.2%)比165例(62%),χ2=6.376,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MPV>9.9 fl(OR:2.05,P=0.03),提示MPV>9.9 fl与STEMI行急诊PCI患者1年预后相关。结论术前MPV>9.9 fl是预测STEMI行急诊PCI患者1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在短时间里仍然有出现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风险,这将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直接PCI(pPCI)的STEMI患者发生院内MACE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无复流和院内MAC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因胸痛发作12h以内,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9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确诊为STEMI,并接受了pPCI治疗且在心脏内科住院治疗完善了相关检查。其中不符合标准的患者20例,最终纳入分析人数为894例患者,收集以上患者的医疗资料和院内MACE事件数据。根据是否发生院内MACE事件,分为院内MACE组(115例)和非院内MACE组(779例),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本院确诊为STEMI伴心力衰竭并接受急诊PC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与观察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NT-proBNP、cTnⅠ和CK-MB水平变化,测量LVEF与心室重构参数:LVEDD与LVESD。随访6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NT-proBNP、cTnⅠ和CK-MB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LVEF均显著升高,LVEDD、LVESD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改善STEMI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可能有利于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DL-C水平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空腹HDL-C水平分成HDL-C降低组(HDL-C<1.04mmol/L,125例)和HDL-C正常组(HDL-C≥1.04mmol/L,227例)。比较2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联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HDL-C正常组比较,HDL-C降低组的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和既往糖尿病史比例增加,TC、LDL-C水平下降,TG水平增加(均P<0.05)。HDL-C降低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较HDL-C正常组增加(P<0.01),但2组联合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是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HDL-C水平降低与住院期间病死率增加有关。HDL-C是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551例,根据入院第一次NLR,将患者按照四分位数法分成4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冠脉造影结果,入院30天内的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结果在NLR最高组中,患者年龄较大,入院舒张压偏低,Killip心功能分级Ⅱ至Ⅳ级患者比例较高(P〈0.05),血清肌酐〉133μmol/L患者比例增加;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同时,CTFC数值高于其他三组,TMPG0-1级比例亦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均高于其他3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logNLR与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关(r=2.27,P〈0.05)。结论入院时NLR较高的STEMI患者,PCI术后的其心肌灌注较差,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初次发生STEMI并在起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352例,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三组:正常血糖组(SG7.0 mmol/L)114例;血糖升高组(7.0 mmol/L≤SG≤11.1 mmol/L)128例;高血糖(SHG)组(SG11.1 mmol/L)110例。比较三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 h ST段回落(ST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PCI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糖组、血糖升高组、SHG组三组患者随血糖水平升高,术后2h STR良好比例(71.9%vs.53.9%vs.44.5%)及TMPG2-3级比例(70.2%vs.54.7%vs.46.4%),均逐渐降低(P均0.05),术后CK-MB峰值逐渐升高(189.2±78.9mmol/L vs.214.6±80.1mmol/L vs.246.5±79.2mmol/L,P0.01)且术后7~10天LVEF明显降低,以高血糖组降低最明显[(52.7±7.2)%vs.(50.8±6.7)%vs.(49.1±5.5)%,P0.01]。PCI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三组患者累积无MACEs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vs.85.9%vs.77.3%,Logrank=7.173,P=0.028),在校正了年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HG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AC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SHG组患者较正常血糖组患者术后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3.546倍(RR=3.546,P0.01)。结论 STEMI患者并发SHG会导致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致使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STEMI入住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0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55例(PCI治疗时间窗为12~24 h),B组54例(PCI治疗时间窗为5~14 d).A组行延迟PCI治疗后予积极药物治疗,B组经积极药物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行延迟PCI治疗.于入院3d内、1个月、1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判断左心功能的状况以及观察患者发病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临床情况以及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入院3d内左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年两组患者左心功能均有改善,A组左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比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复合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病死率等方面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错过最佳再灌注时机的急性STEMI患者在发病24 h内行延迟PCI治疗仍可使患者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00mg负荷量氯吡格雷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86例,根据氯吡格雷负荷量随机分为300 mg负荷量组(43例)和600 mg负荷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PCI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 PIGF、hs-CRP水平,sumSTR≥50%和MBG 2/3分级在两组中的比例,以及住院期间严重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评价600 mg氯吡格雷对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结果 ①600 mg负荷量组中sumSTR≥50%和MBG 2/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300 mg负荷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相比,PCI前和PCI后12 h 600 mg负荷量组PIGF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h PIGF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间心脏不良事件、出血等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行直接PCI患者给予6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比300 mg负荷量更能改善心肌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长期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共964例AMI行急诊PCI治疗的资料,分析长期随访期间临床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52.7±11.7)月,最长达8年。随访期间出现MACE者的年龄[(66.16±11.34)岁:(60.04±11.49)岁]、陈旧心肌梗塞比率(67.04%∶45.24%)、心功能分级≥KillipⅡ级(71.47%∶20.60%)、反映心肌梗塞面积的CK-MB峰值[(140.74±127.43)U/L∶(112.52±119.37)U/L]、糖尿病患病(63.53%∶47.22%)、入院血糖水平[(11.81±7.46)mmol/L∶(9.69±4.85)mmol/L]、纤维蛋白原浓度[(280.24±76.59)mg/dL∶(272.35±70.18)mg/dL]、入院白细胞水平[(11.68±4.36)×109/L:(10.77±3.40)×109/L]、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6.24±7.33)h∶(5.30±3.92)h]、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记分[(115.09±52.74)分:(86.26±43.91)分]明显高于未发生者(P0.05~0.01),出现MACE者心肌梗塞溶栓心肌灌注(TMP)明显差于未发生者(P=0.000)。随访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次为术后TMP分级≤Ⅱ级(RR=5.08,P=0.000)、陈旧心肌梗塞病史(RR=2.73,P=0.046)、入院心功能分级≥KillipⅡ级(RR=2.68,P=0.0006)、糖尿病病史(RR=2.25,P=0.025)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RR=2.12,P=0.033)。结论:术后TMP分级≤Ⅱ级、陈旧心肌梗塞病史、入院心功能分级≥KillipⅡ级、糖尿病病史以及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均为急性心肌梗塞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术后TMP分级≤Ⅱ级的相对危险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对心室重构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rEMI)患者270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PCI组)140例及血栓抽吸组130例。检测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hST段回落(STR)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所有患者均于术后5-7d及出院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差异。对患者随访12个月,动态追踪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STR比例及TMPG良好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4.6%比45.0%,70.0%比48.6%,P〈0.01)。出院6个月后,血栓抽吸组患者LVEDd、LVEDV、LVESV显著小于对照组,而LVEF则高于对照组[(54.53±2.73)比(56.79±2.46,(118.74±4.34)比(121.23±3.52),(58.44±3.79)比(61.94±3.83),(49.62±3.32)比(48.12±2.1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血栓抽吸组患者累积无MACE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比82.3%,Logrank=4.187,P=0.041)。结论对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再行PCI,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减轻术后左心室重构,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84例老年STEMI行PCI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分为两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前壁组)643例;其他部位AMI患者(对照组)641例。记录并分析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1年)有关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的基本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前壁组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疾病史及高血压病史所占比例低(P<0.05,P<0.01),而男性、KILLIP≥Ⅱ级及入院时心率〉90次/min患者所占比例高(P<0.05,P<0.01),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前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利尿剂的药物应用更多(P<0.01),并且接受PCI治疗中多支病变比例高,平均支架长度、个数均显著增高(P<0.01)。(2)两组住院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前壁组心源性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6.8%(43/632) vs 3.5%(22/629),P<0.01],而随访期间(1年)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4.7%(30/632) vs 9.4%(59/629),P<0.01],且年龄≥75岁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75岁患者[25.4%(30/118) vs 15.8%(81/514),P<0.05]。结论老年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男性高发,心功能差、多支病变比例高,病情重,PCI中植入支架多,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低,≥75岁患者MACE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吸烟对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513 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男性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及吸烟指数(SI)随机分为4个组:A组为不吸烟组,B组SI<200,C组SI 200~400,D组SI>400.比较各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心肌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19例直接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236例和对照组(<65岁)383例,全部入选患者行PCI术后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的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女性比例、左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水平、LVEF值、无复流、支架的数目是老年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MI患者直接PCI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