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复发、转移。相对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复发、转移概率更高,而且往往是致死性的。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与否对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为术后病理,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但是准确性不太理想。本文就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CT、MRI及PET/CT、SPECT/CT及前哨淋巴结显像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重复使用侵入性的膀胱镜对膀胱癌进行诊断和监测 ,作者对粘液素 7(MUC7)和细胞角蛋白 2 0 (CK 2 0 )作为膀胱癌新的无创性尿液诊断标记物进行了研究。作者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 5 0例 (pTaN0 M0 G3 19例 ,pTisN0 M0 G3 ~pT4N1M1G3 31例 )、尿结石患者 2 0例、尿路感染患者 2 0例、其他泌尿系肿瘤患者 2 0例和 2 0例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使用巢式RT PCR技术检测从 2 0 0ml尿液中收集的脱落细胞里提取的RNA。 4个膀胱癌细胞系 (分级分别为G1、G2 、G3 、G4)作为阳性对照。另检测了 10例手术患者的正常膀胱上皮…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复发率特点,且治疗方法进展缓慢,尚缺乏能够有效判断疗效和指导治疗的预测因子。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精准治疗理念的提出,分子标记物有望成为预测疗效和制定治疗策略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来分子标记物在预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和指导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转移是膀胱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早期以淋巴结转移为主。T2 期膀胱癌约 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T3 期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残存的肿瘤细胞淋巴管浸润是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根源,明显的淋巴结转移更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膀胱癌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  相似文献   

5.
对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侵犯膀胱肌层或者具有高危因素而位置表浅的膀胱肿瘤来说,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扩大的淋巴结清扫、阴性的外科切缘及可控的尿流改道已经成为最佳的治疗选择[1].但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仍然没有一种确切的早期诊断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对于淋巴清扫术的标准术式及要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也存在争议.本文就膀胱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转移是前列腺癌患者继骨转移之后最常见的转移模式,患者多表现为临床预后不良,因此阐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了解前列腺癌恶性进展和制定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淋巴浸润是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式,瘤周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轴(VEGF-C/D-VEGFR-3轴)和趋化因子配体21-趋化因子受体7轴(CCL21-CCR7轴)是淋巴管生成必不可少的重要分子轴,近年来又新提出了上皮间质转化、免疫逃逸、脂质代谢及缺氧适应性等过程也参与淋巴结转移,为今后研究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已知淋巴结转移分子机制以及淋巴管生成参与淋巴结转移的过程进行总结和综述,以期更好地预测前列腺癌的进展,为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就粘附蛋白,基质蛋白酶及运动因子在肝癌术后转移复发中的可能机制和有可能成为评估肝癌术后转移复发潜能的检测指标,特别是外周血AFPmRNA检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诊断方法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使用RT-PCR方法来检测45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277枚区域淋巴结CEA、CK20和MUC2表达情况,三者同时阳性表达定义为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本组45例患者277枚受检淋巴结中,32枚淋巴结(11.6%)CEA、CK20和MUC2均呈阳性表达(微转移),分别来自10例患者(22.2%).经38个月的中位随访后,10例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中6例(6/10)复发,而35例无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中2例(5.7%)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和1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CK20和MUC2的联合检测可用于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诊断 淋巴结微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诊断方法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使用RT-PCR方法来检测45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277枚区域淋巴结CEA、CK20和MUC2表达情况,三者同时阳性表达定义为淋巴结微转移.结果 本组45例患者277枚受检淋巴结中,32枚淋巴结(11.6%)CEA、CK20和MUC2均呈阳性表达(微转移),分别来自10例患者(22.2%).经38个月的中位随访后,10例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中6例(6/10)复发,而35例无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中2例(5.7%)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和1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CK20和MUC2的联合检测可用于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诊断;淋巴结微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T2~T4 NXMO)组织中血管形成的定量研究,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3例淋巴结阴性及15例淋巴结阳性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血管进行染色,用微血管密度(MVD)表示血管形成的程度。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TCCB肿瘤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在TCCB的生长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浸润性ICCB中MVD可推测淋巴结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声像特征及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拟实施乳腺癌根治手术的16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接受B超检查,检查腋窝淋巴结的边界、内部回声、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微小钙化灶、纵横径之比,并对转移与未发生转移的腋窝淋巴结进行比较,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声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82例患者,其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具有微小钙化灶、纵横径之比1.5的检出率均高于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流阻力指数显著低于未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超声诊断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敏感性为74.39%、特异性为88.24%、漏诊率为25.61%、误诊率为11.76%。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超声声像特征与阴性淋巴结有明显差异,利用超声作为早期诊断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对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获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组织学标本945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淋巴结标本中CK20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10例(7.3%)结直肠癌的15枚(1.6%)淋巴结出现微转移,CK20表达阳性。(2)淋巴结CK20的表达情况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手术方式、原发灶CEA表达情况、组织学类型、有无脉管神经浸润无相关性。(3)5年内复发转移的患者淋巴结CK20的阳性率为16.7%(4/24),远高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5.3%(6/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2,P=0.131)。生存分析发现,CK20表达阴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表达阳性组(84.3% vs 60.0%,P=0.025)。(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359)、年龄(P=0.917)、肿瘤大小(P=0.547)、组织学类型(P=0.106)、原发灶CEA表达情况(P=0.069)、肿瘤位置(P=0.760)、分期(P=0.069)、手术方式(P=0.350)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的相关性;而CK20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33),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死亡的风险是无转移的3.224倍(95% CI=1.100~9.451)。 结论CK20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治疗方案,且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部分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Ki-67、p53的表达情况,对照手术所见和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 ,研究这些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65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Ki-67、p53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与肿瘤肠壁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Ki-67的表达及Ki-67标记指数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p53标记指数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Dukes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 作为反应细胞增殖活性的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Ki-67,其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程度可间接反映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可能成为反映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2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子分型,并对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中Luminal A型50例,8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6.0%;Luminal B1型28例,16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7.1%;Luminal B2型15例,3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0%;HER-2过表达型25例,7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8.0%;Basal-like型9例,6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6.7%。结果显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可以间接了解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或对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指征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miR-20a和miR-20b对Ⅱ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19年06月在我院就诊的327名Ⅱ型糖尿病(typeⅡ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根据Mogenson分期标准,327例T2DM患者中,213例被分到T2DM组,114例被分为Ⅱ型DN组。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应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测定miR-20a和miR-20b的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miRNA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iR-20a和miR-20b对Ⅱ型DN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Ⅱ型DN的因素。结果:miR-20a和miR-20b在DN患者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T2DM组和NC组患者(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R-20a和miR-20b均与UAER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P均<0.05)。ROC分析显示miR-20a和miR-20b诊断Ⅱ型DN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823和0.8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水平的BMI、TG、TC、FPG、Hb A1C以及miR-20a和miR-20b高表达均是Ⅱ型DN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血浆miR-20a和miR-20b在Ⅱ型DN中高表达,是诊断Ⅱ型DN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与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243例原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手术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又分为HER-2(-)和HER-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以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43例患者中,Luminal B[HER-2(-)]型最多(78例,32.1%),其次是Luminal A型(58例,23.87%),随后为三阴型(41例,16.87%)、HER-2过表达型(34例,13.99%)、Luminal B[HER-2(+)]型(32例,13.17%);94例(38.68%)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各分子亚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B[HER-2(-)]型(42例,53.85%)和Luminal B[HER-2(+)]型(15例,46.88%)中发生率最高,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依次为Luminal A型(19例,32.76%),三阴型(12例,29.27%),HER-2过表达型(6例,17.65%);各分子亚型分布在累及1~3枚及≥4枚淋巴结转移的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Luminal B[HER-2(+)]型最多,HER-2过表达型最少,而后者HER-2过表达型最多,Luminal B[HER-2(+)]型最少。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对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判断疾病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成为制定个体化诊治策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进行磁共振DWI检查.对应术中标记的淋巴结,分别测量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短径,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值及短径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DWI检测到转移性淋巴结180枚,非转移性淋巴结57枚,均为高信号。DWI上转移性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1.059±0.196)×10^-3mm2/s比(1.402±0.285)×10^-3mm2/s,P=0.000];以1.189×10^-3mm2/s作为ADC值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阈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8.9%、72.8%和0.840,其对术前N分期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5.0%(39/52)。DWI上转移性淋巴结短径明显长于非转移性淋巴结[(8.08±3.99)mm比(6.75±2.70)mm,P=0.005];以5.05mm作为淋巴结短径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阈值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88.3%、29.8%和0.602,其对术前N分期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67.3%(35/52)。结论磁共振DWI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ADC值及淋巴结短径作为诊断标准可用于术前N分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Pub Med、EMBASE、Elsevier、Wiley Inter Science、Springe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数据库系统检索获取1997年至2012年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0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41项研究,合计5 767例病人。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PET对N0诊断灵敏度最高,EUS、MSCT、MRI的灵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SCT与MRI对N0诊断特异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US次之,PET最低。2EUS与MSCT对N1诊断灵敏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RI与PET较低,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ET对N1诊断特异度最高,MSCT次之,EUS、MRI最低,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3MSCT对N2/3诊断灵敏度最高,余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ET与EUS对N2/3诊断特异度最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SCT次之,MRI最低。4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能力(总体N分期)方面,MRI与MSCT灵敏度较高,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EUS次之,PET最低。PET特异度最高,MSCT与EUS次之,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MRI最低。54种方法对N0、N1、N2/3及N分期总体诊断的AU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位于0.70~0.90。结论:4种方法对N0、N1、N2/3及N分期总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虽有差异,但综合诊断效能间无统计学差异,均拥有中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原发灶行CD44v6免疫组化检测,对清扫的常规HE染色阴性的782个淋巴结行CK20免疫组化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对CD44v6在原发灶的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及侵犯深度等的关系,以及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64例早期胃癌患者23例CD44v6染色阳性,6例14个淋巴结内有微转移。23例CD44 v6表达阳性的患者中4例(17.39%)发生微转移,31例CD44v6表达阴性的患者中2例(6.45%)发生微转移。结论: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及侵犯深度相关。CD44v6染色阳性与肿瘤直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侵犯深度相关。原发灶CD44染色阳性与淋巴结微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