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T2DM并发ACI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B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C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B、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组外,A、B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B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C组(P<0.0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组(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肺部及尿路感染率低于B、C组(P<0.05)。结论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T2DM并发ACI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及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房颤(PAF)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将167例PAF患者作为房颤组,随机分为3亚组:A组(倍他乐克组)、B组(参松养心胶囊组)、C组(两药均用组)。以50例无房颤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及无房颤组以及3亚组间治疗前、后Pd水平的差异。结果房颤组Pd高于无房颤组(P<0.01),治疗前A、B、C3亚组P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B、C3亚组治疗后Pd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A、B亚组间P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亚组Pd明显低于A、B亚组(P<0.01)。结论倍他乐克、参松养心胶囊联用更有助于预防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郑剑秋  冯继峰  彭伟 《广西医学》2012,34(12):1604-1606,16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鞘内给药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预防寒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中A组40例含芬太尼25μg、罗哌卡因10 mg,B组40例含舒芬太尼5μg、罗哌卡因10 mg,C组40例只给予罗哌卡因12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 ml。观察各组麻醉效果,寒战出现的时点、强度和发生率;记录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 3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寒战发生率和强度比较,A组、B组显著低于C组(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前与胎儿娩出后寒战发生率,C组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B组显著高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等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鞘内给药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均能有效预防寒战发生,而芬太尼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更适用于预防剖宫产手术中寒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5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45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48例,接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C组(42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比较3组手术后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检查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B组的出血量少于A组(P<0.05)。3组手术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A、B、C组,A、B两组手术时间短于C组(P<0.05),A、B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后住院时间由短到长依次为B、A、C组,A、B两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且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A、B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C组(P<0.05),A、B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淋巴结清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3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组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  相似文献   

5.
靳小永  张益锋 《中外医疗》2013,(22):108-109
目的探讨分析异丙酚联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该院住院并择期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共183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组(B组)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C组),各61例。结果 3组麻醉诱导时的SBP、SDP、HR以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SBP<90mg所占比例显著低于C组,B组的插管反应率显著低于A、C组(P<0.05);3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定向力的恢复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h,B组的疼痛显著低于A、C组(P<0.05);B、C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者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优于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更为平稳,且患者麻醉后的苏醒质量更好,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食管运动功能障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NERD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B组、C组),各40例.A组给予兰索拉唑,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莫沙必利剂量,比较3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食管功能改善情况较B组及C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食管功能改善情况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食管反流次数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食管反流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NERD患者使用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食管运动功能,疗效较单用兰索拉唑好;临床用药时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适量增加莫沙必利剂量,不会增加毒副作用,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法与预后。方法:CVA患儿79倒随机分成A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B组(口服氨茶碱和扑尔敏组)、C组(口服沙丁胺醇和酮替芬组)、D组(对照组)。A组予丙酸倍氯米松定量气雾剂吸入,每次100μg,每日2次。B组给予氨茶碱片每次4-5mg/kg,每日3次;扑尔敏每天0.35mg/kg,分3-4次。C组给予沙丁胺醇,每次0.1m/kg,每日2-3次,咳嗽消失后2周停药,酮替芬<3岁每次0.5mg,≥3岁每次1mg,每日均为2次。D组给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治疗。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时间半年至4年7个月。结果:用药2周有效率A、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D组(P<0.01)。CVA复发率A组(20%)低于B组(45%),但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样本小有关,A组与C组及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VA转化为哮喘发生率A组低于B组及C组(P<0.05),明显低于D组(P<0.01)。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副作用发生率A、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口服氨茶碱和扑尔敏、口服沙丁胺醇和酮替芬对控制CVA对咳嗽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但对预防CVA复发、CVA转化为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优于氨茶碱和扑尔敏、沙丁胺醇和酮替芬。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节化和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A组(常规护理)、B组(细节化护理)、C组(人性化护理),对比3组护理效果.结果 B组与C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和C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细节化和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护理中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何富乐  任学娇  杨露  郭清   《四川医学》2021,42(10):1000-1004
目的探索不同制作工艺的复方颗粒剂对乳腺癌小鼠瘤体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BALC乳腺癌小鼠为模型,采用1×107细胞/ml乳腺癌细胞4T1原位移植多选择小鼠乳腺脂肪垫内方式造模,将造模成功组分成煎药剂组(A组)、配方颗粒剂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及模型组(D组),每组各15只,同时另选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E组),仅进行正常条件性饲养。给药21 d后检测各组BALC乳腺癌小鼠的瘤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卵巢雌激素、孕激素、PI3K和Akt,探讨不同工艺复方颗粒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结果 A组和B组小鼠瘤体质量明显低于C组和D组小鼠(P <0.05),A组与B组瘤体质量和抑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与D组瘤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组小鼠均未见瘤块;与E组相比,A组、B组、C组和D组小鼠脾脏指数明显提高(P <0.05); A组、B组小鼠脾脏指数较C组、D组明显降低(P <0.05);与E组相比,A组、B组、C组和D组小鼠胸腺指数均降低(P <0.05),A组、B组较C组、D组小鼠胸腺指数升高(P <0.05); B组、C组和D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高于E组(P <0.05),A组与E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P <0.05),且A组小鼠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低于B组(P <0.05); A组、B组、C组和D组小鼠PI3K和Akt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组小鼠(P <0.05),A组和B组小鼠PI3K和Ak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小鼠(P <0.05),并且A组小鼠PI3K和Akt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 <0.05)。结论黄精覆盆子复方颗粒的加工工艺仅在抑制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和抑制PI3K和Akt表达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瘤质量及瘤质量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煎制工艺和制粒工艺对黄精覆盆子复方颗粒的疗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并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2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70例。A组为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组,B组为腹腔镜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治疗组,C组为腹腔镜手术后加用孕三烯酮组,所有病例随访1~2年,比较3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3组治疗前1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B组、C组临床疗效优于A组,且术后1年内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无再次手术者。A组不同领域生存质量得分均显著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症状复发,A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B、C组患者短期生存质量、远期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内患者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生存质量呈明显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组不良反应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加用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好,且复发率较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米非司酮不良反应更轻,更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ring perimenopause,P-DUB)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P-DUB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53例.3组均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A组给予米非司酮10 mg,B组给予米非司酮15 mg,C组给予米非司酮20 mg.观察3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停止时间,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血红蛋白水平、性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子宫出血停止时间长于B、C组( P<0.05).B、C组子宫出血控制时间、子宫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子宫内膜厚度及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大于B、C组,血红蛋白小于B、C组(P<0.05).治疗后,B、C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及LH、E2、P和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69.81%)低于B组(92.45%)、C组(96.23%)(P<0.05).B、C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低于B组(9.43%)(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22.64%)(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mg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P-DUB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18例伴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莫沙必利+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A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B组)及莫沙必利+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C组)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的症状及体征情况。结果 B组与A、C两组症状有效率及痊愈率差异显著(P<0.05);然而,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显示比A组高18%的痊愈率。此外,B组与A、C两组体征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与A、B两组痊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莫沙必利可有效控制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  相似文献   

13.
朱璇  张爽爽  张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0):1404-1407
目的 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侧输卵管切除对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及卵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例IVF-E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进行过输卵管切除分为A组70例(双侧切除),B组70例(单侧切除),C组60例(无切除)。比较3组注射日的AMH和卵巢功能,双侧卵巢窦卵泡数(AFC)、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用量,取卵数、有效胚胎、优质胚胎,总妊娠数、流产、早产、足月分娩。 结果 A组的AMH、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显著低于B、C组,A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孕酮显著高于B、C组,B组的AMH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B组与C组的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血清卵泡刺激素、孕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双侧卵巢窦卵泡数显著低于B组、C组,A组的Gn用量显著高于B组、C组,B组的Gn用量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A组的Gn使用时间高于B组和C组,B组的Gn使用时间高于C组(P < 0.05~P < 0.01)。3组的取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胚胎、优质胚胎数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C组,足月分娩率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 结论 IVF-ET单侧输卵管切除会对AMH及卵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妊娠结局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对发病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胰岛炎及对胰岛细胞凋亡与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发病NOD小鼠12只,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B组为发病未治疗组。同时选取同周龄未发病小鼠6只为C组。B和C组分别于分组当日即开始予PBS缓冲液对照治疗。B组于20 d处死,A和C组于60 d处死。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胰岛炎性积分,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胰岛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小鼠糖尿病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其胰岛炎性积分显著低于B组(P<0.05),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ax表达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cl-2表达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能够减轻胰岛炎症,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5.
李莉  赵鑫  苟玉竹  李文巧  王娟 《西部医学》2023,35(2):223-226+231
目的 探讨不同颈内静脉隧道式导管封管液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MH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5例)、B组(31例)、C组(34例)。其中A组患者给予肝素钠盐水封管,B组患者采用定期尿激酶、肝素联合封管,C组患者采用4%枸橼酸钠封管,记录并对比3组患者的CRBSI、栓塞发生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导管栓塞率均高于B、C组(P<0.05),3组患者耳鸣、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透析前,3组透析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同一时间的以上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导管有效血流量均低于B、C组,A组导管使用时间长于B、C组(P<0.05),B、C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应用于分娩的效果.方法:根据分娩过程中的麻醉方式将140例产妇分为A组(57例)、B组(48例)和C组(35例).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B组产妇采用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C组产妇未采用无痛分娩术.比较3组产妇宫口开至2~3 cm(T1)和宫口全开(T2)时的VAS疼痛评分、应激反应情况以及3组会阴侧切率.结果:T1时3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相比,A组、B组VAS疼痛评分在T2时均明显降低(P<0.01),而C组则明显升高(P<0.01);且T2时A组产妇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C组,B组VAS疼痛评分亦明显低于C组(P<0.01).T1时3组产妇血糖、皮质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相比,3组产妇血糖、皮质醇水平在T2时均升高(P<0.05~P<0.01);且T2时A组产妇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均低于B组、C组(P<0.05~P<0.01),B组产妇血糖和皮质醇水平亦均低于C组(P<0.01和P<0.05).C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均明显高于A组、B组(P<0.01),而A组、B组会阴侧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麻醉的分娩效果良好,具有痛感轻、应激反应轻、会阴侧切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水杨酸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方法将造模4周后模型成功大鼠48只(包括假手术组12只)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12只)进行实验。动物处死前检测DPOAE,并进行耳蜗组织SOD活性及MDA的含量和血浆ET含量的测定。结果①血浆ET含量D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1),C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②A组、D组、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P<0.01);③A组、D组、C组耳蜗组织MDA平均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④在70dBSPL的高刺激强度下A、B、C、D四组各频率的DROAE检出率均为100%。在低刺激强度(49dBSPL)下,假手术组检出率为100%,而B、C、D组检出率则明显降低,与A组相比较在各频率DPOAE检出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性差异。⑤B组(2K1C组)和C组较A组在各频率DROAE幅值均有所下降,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水杨酸钠给药组)与A组比较在各频率DPOAE检出率的幅值均有极明显下降(P<0.01),尤其以高频为显著。③A、B、C、D4组对各频率DPOAE的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水杨酸钠可能通过改变内耳微循环而影响肾性高血压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②水杨酸钠可以影响耳蜗组织自由基的代谢,并有利于氧自由基的清除,水杨酸钠对耳蜗组织氧自由基的清除并不改变其对DPOA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牛Ⅱ型胶原为免疫原,建立CIA模型,选取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组)、化痰通络方组(B组)、甲胺喋呤组(C组)、化痰通络方+甲胺喋呤组(D组),每组各10只,疗程30 d。采用关节炎指数评分(AI)对大鼠关节炎程度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根据滑膜病理评估滑膜炎指数积分。结果 AI评分:A组治疗前后AI明显升高(P<0.01),C组与D组治疗前后AI明显降低(P<0.01);B组、C组、D组AI均低于A组(P<0.05,P<0.01,P<0.01),D组AI低于B组(P<0.05)。血清VEGF、MMP-3检测结果显示:B、C、D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1);D组显著低于B组(P<0.05),而B组与C组、C组与D组差异不显著(P>0.05)。滑膜炎指数积分(SMII)评估结果:B、C、D组SMII均低于A组(P<0.01);D组SMII低于B组(P<0.05);D组SMII低于C组,C组SMII低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能减轻CIA关节炎症;化痰通络方能明显降低血清VEGF、MMP-3水平;化痰通络方与甲胺喋呤(MTX)联合使用可进一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9.
兰宣鹤  熊源长 《西部医学》2012,24(12):2356-2357
目的观察地佐辛辅以地塞米松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LC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地佐辛8mg;B组:地佐辛8mg+地塞米松10mg;C组:生理盐水4ml,对术后1、4、6和12h及术后1天肩痛分别进行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疼痛VAS评分,A组和B组在6小时内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1天时的VAS评分A组和B租有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在6小时内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和A组在1天时VAS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也与C组和A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辅以地塞米松用于治疗LC术后病人肩部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在不同给药时间的超前镇痛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在不同给药时间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60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在切皮前(A组)、手术后(B组)硬膜外注入氯胺酮30mg,切皮前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1ml(C组),术后均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感觉疼痛时间、镇痛药用量、术后VAS评分和副作用。结果3组病人术中BP、HR、S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疼痛开始时间,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均明显延长(P<0.01),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术后用药量依次为C组>B组>A组,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PCEA的VAS评分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能降低术后病人PCEA时镇痛药的需要量,尤其切皮前用药更能有效地发挥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