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英晶 《中外医疗》2010,29(13):46-46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62.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结论在我院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一)诊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 起病突然;有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症状;持续时间短暂,颈内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12min,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平均发作8min,多在1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h;恢复完全;常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发展为脑梗死。2005年1月~2008年1月笔者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未经治疗的TIA患者约1/3发展为脑梗死.2005年1月~2008年1月笔者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世荣 《医学争鸣》2007,28(10):906-906
0 引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因其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实际上TIA是脑缺血卒中最危险因素,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于TIA之后[1].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上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持续时间为几分钟或几十分钟,最长不超过24h,大部分在1h之内恢复.其发作频率不等,有的人反复发作数十次尚不发生完全中风,有的则仅发作1~2次便发生完全中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6)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其中前循环TIA组45例,后循环TIA组45例),另纳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9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76例于发病后第1天血Hcy、TNF-a、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cy与TNF-a、IL-6呈正相关。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Hcy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差异。Hcy水平与TNF-a、IL-6呈正相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TNF-a、IL-6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传统观念认为是良性、可逆性脑缺血综合征。已有这种发作时,如未经适当的治疗而任其发展,则约有1/3的患者在数年之内有发生完全性脑梗死的可能,约有1/3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功能,亦有1/3可能出现自然的缓解。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为指导,对138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从而认识到TIA不是良性、可逆性脑缺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IL-6)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其中前循环TIA组45例,后循环TIA组45例),另纳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9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76例于发病后第1天血Hcy、TNF-a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Hcy与TNF-aI、L-6呈正相关。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Hcy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差异。Hcy水平与TNF-aI、L-6呈正相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TNF-aI、L-6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的临床及治疗的现代概念(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脑缺血发作的局部性、短暂性及反复性是本病主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往往被视为脑梗塞的前兆.未经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约1/3发展为脑梗塞,1/3继续发作,1/3可自行缓解[1].但临床观察,颈内动脉系统TIA发展为脑梗塞的比例远较1/3为高,因此,治疗TIA是预防脑梗塞的关键.我院于1997年8月至2000年12月用金钠多针剂治疗TIA患者44例,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塞通与香丹注射液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地TIA发作控制率分别62%,88%.对照组为32.5%,6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二药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次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作,TIA并非是良性事件,是即将发生卒中的一个危险前兆。TIA发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10.5%,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于控制脑卒中发病率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阿司匹林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以控制TIA反复发作,但因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可能,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是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常反复发作[1]。通过对TIA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疾病发作频率,避免疾病进展为完全性卒中,提高患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重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旭光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194-195,231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其他一些诊断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的转变。过去认为TIA是一种良性脑缺血性事件,说明脑的侧支循环有代偿能力,TIA的归属各占1/3,即以后发生脑梗塞、反复类似的发作和痊愈各占1/3。TIA是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一次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作,  相似文献   

16.
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发作性的脑缺血发作是TIA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h内,不超过24h。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结构性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它是脑梗死的前兆,及时诊断与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及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TIA的认识有了新进展,对诊断标准及其治疗提出了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TIA患者入院后经抗凝、活血化瘀及降纤等治疗.停止发作,好转出院;4例患者由急性期发展为脑梗死.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积极查找治疗诱发TIA的病症,对症治疗,以防止复发,可有效推迟或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先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的脑梗死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观察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的患者,对病前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1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定,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前1周有TIA发作后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好于无TIA发作的脑梗死的患者。结论:病前1周的TIA对后继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bid,皮下注射,连续应用10天;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应用尼莫地平、血塞通及控制原发病治疗.结果: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TIA停止发作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在1~5年内发生脑梗塞,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此早期分析TIA患者脑部的血液流变学,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TCD仪对50例80例TIA患者的脑血流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