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两种方法检测尿中管型进行比较.方法:尿沉渣分析仪使用UF-50尿液沉渣自动化分析仪(简称UF-50),尿沉渣镜检使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AnKe TDL-5-A台式离心机,检测500份尿液标本,对尿液管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00份标本中,UF-50检测阳性的有98例,而镜检阳性的有35例,假阳性率为13.7%;UF-50检测阴性尿标本402例,而镜检阳性的有4例,假阴性率为1.0%.结论:与显微镜镜检相比,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管型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工作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检出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及J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分析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本院600例住院病人留取的新鲜尿液标本,通过三种不同方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对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对600份尿液标本检测中:以镜检红细胞为金标准,得出UF-1000i尿沉渣分析法的准确度为85.0%,干化学法分析的准确度为82.0%.与沉渣镜检法相比干化学法检测的敏感度95.09%,特异性为68.25%.尿沉渣分析仪的敏感度92.64%,特异性为71.68%,符合率都为82.83%,Youden指数Y分别为63.34%和64.32%.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应联合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尿液检测的质量,及时对病人的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合理的治疗以及有效地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X-4280与UF-1000i联用中,性别、AX-4280等级及UF-1000i定量参考值范围等因素对显微镜镜检符合率的影响.方法:收集1 220例尿液标本,经AX-4280及UF1000i检测及显微镜镜检,进行结果判读及分析.结果:经联机检测全阴性标本中,男性标本RBC、WBC与镜检结果阴性符合率为99.56%;女性标本的符合率为98.69%,WBC 99.56%.AX-4280检测非全阴性与镜检结果阴性符合率,在UF-1000i参考范围内的男性标本阴性符合率总体要高于女性标本,而在UF-1000i定量参考范围外的男性、女性标本RBC及WBC与镜检结果阳性符合率各有高低.相关性分析显示,与AX-4280相比,UF1000i与镜检结果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性别、AX-4280等级及UF-1000i定量值能影响显微镜镜检符合率,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为提高工作效率及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数据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郭平 《中国科学美容》2011,(10):136-136
目的对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230份尿液标本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尿液显微镜检查、干化学分析法检测红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1.52%(257/2230)、17.13%(372/2230);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5.02%(335/2230)、11.61%(259/2230)。结论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两种方法检验方法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96例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液,同时用手工显微镜法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沉渣革兰染色镜检找细菌及腹透液细菌培养。结果:仪器法白细胞、细菌计数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0%和3.5%,批间精密度分别为8.20%和5.84%。手工法白细胞计数与仪器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5例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中,有6/25例(24%)浓缩涂片革兰染色找到细菌,7/25例(28%)细菌培养阳性,12/25例(48%)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细菌计数大于50μl。结论: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WBC、DC、BACT和散点图细菌提示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诊断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尿液电导率反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方法:用UF-10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渗透压仪对400例尿糖、尿蛋白阴性尿标本以及200例尿糖(++)、(+++)尿标本分别测定电导率和渗透压,并进行配对分析。在标本中加入红细胞、葡萄糖、白蛋白,评估这些物质对电导率、渗透压的影响。结果:电导率和渗透压高度相关,红细胞和蛋白质对电导率和渗透压的影响都不明显,葡萄糖可以使渗透压升高,但不影响电导率。结论:日常工作中使用UF-10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电导率也能够正确评估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避免尿糖的干扰,能够更准确的评判糖尿病患者的肾脏远曲小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相差显微镜联合应用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3例肾小球性血尿、2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分别用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数量、尿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用URISYS2400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蛋白(PRO);用相差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数量、畸形红细胞比率。结果:对于血尿来源的鉴别,UF-1000i检查的敏感度100%,特异度82.6%,相差显微镜检查的敏感度93.9%,特异度91.3%。UF-1000i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P〈0.01),相差显微镜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P〈0.01)。二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3,P〉0.05),二者诊断血尿来源的准确度相同。尿干化学分析中,尿蛋白阳性对于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65.2%。结论:联合UF-1000i流式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相差显微镜是鉴别血尿来源的最好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者发现尿沉渣异常者与肾功能异常有相关,晨尿离心微量法可查出。作者又在本文的4例患者中发现尿显微镜定量检查异常者,肾活检也异常。本文的目的在于观察肾活检结果与尿显微镜定量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本文用单项尿液标本作显微镜定量法检查,用以了解其反映肾组织学异常的敏感性,准确法,特异性和预测阳性和阴性的能力。 22例患者在做肾活检的当天早上,取新鲜中段原作标本,在1小时内检查好。每升尿含管型少于1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在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浆膜腔积液同时运用传统手工镜检法和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法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总数、白细胞数和间皮细胞数.结果:两种方法各细胞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浆膜腔积液标本简单、易行,检测结果对相关疾病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尿沉渣镜检与肾活检病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沉渣谱是否能反映急性肾衰竭患者肾脏病理损伤。方法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以肾活检病理为评估金标准。取肾活检日晨尿,由专人双盲用相差显微镜检测。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以肾小球增殖性病变为主、非增殖性病变为主和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尿沉渣所见包括红细胞、有核细胞和各种管型,也分为3类沉渣谱:Ⅰ类以变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为主的多种细胞、多种管型,伴蛋白尿;Ⅱ类呈少细胞、细颗粒或透明管型中镶嵌有核细胞,伴大量尿蛋白;Ⅲ类少细胞、透明管型为主或其中嵌入几个有核细胞,蛋白量少。比较不同病理改变的尿沉渣特点。结果肾小球增殖性病变为主33例中30例(91%)为Ⅰ类尿沉渣谱;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为主9例中8例为Ⅱ类尿沉渣谱;小管间质病变为主8例中5例为Ⅲ类尿沉渣谱。结论尿沉渣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损伤的部位和严重性,这项无创、经济、方便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重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n,Xpert MTB/RIF)在不同类型脊柱结核组织标本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27例脊柱结核患者的301份标本(脓液108份、干酪样标本94份、肉芽组织99份)进行细菌培养和Xpert MTB/RIF检测,计算阳性率.结果 127例中,培养阳性60例,阳性率47.24%;301份标本中培养阳性138份,阳性率45.85%.脓液标本和干酪样标本培养阳性率均高于肉芽组织(P<0.05).Xpert MTB/RIF检测脓液、干酪样标本和总标本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P<0.05);6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Xpert MTB/RIF法的敏感度为96.67%;利福平耐药27例,耐药率为45%,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的敏感度为96.30%,特异性为94.29%;67例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中,36例Xpert MTB/RIF法检测阳性,敏感度为53.73%.结论 Xpert MTB/RIF在脊柱结核标本检验中有较高的敏感性,收集脊柱结核患者的各种标本尤其是脓液标本,使用Xpert MTB/RIF可方便、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感染和耐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康成年人群尿沉渣有形成分正常参考范围.方法:在全区三个城市(南宁,河池,宜州)的4家医院,使用相同的方法,检测正常成年人群(5500名,其中男3000名,女2500名,年龄为18~55岁)随机中段尿液,了解其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的数量,研完期间,各实验室均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UF-500检测尿浪有形成分生物参考范围:红细胞:男:0~12个/ul;女,0~22个/ul.白细胞:男:0~11个/ul;女:0~28个/ul.上皮细胞:男:0~10个/ul;女:0~19个/ul;管型:男:O~1.0个/ul;女:O~3个/ul.正常人群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检洲结果性别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用UF-500分析仅分析尿液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夏细茼教与性别有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黏蛋白7(Muc 7)mRNA检测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52例膀胱癌患者和34例泌尿系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uc7 mRNA表达情况,同时行尿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膀胱癌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1~87岁,平均65岁.TNM分期:Ta 1例、T1 22例、≥T2 29例.WHO分级:G1 18例、G2 14例、G3 20例.泌尿系非肿瘤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0~75岁,平均58岁.结果 52例膀胱癌患者中Muc 7 mRNA检测阳性44例,敏感性为84.6%;34例非泌尿系肿瘤患者Muc 7 mRNA阴性29例、假阳性5例,特异性为85.2%,假阳性率为14.7%.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检测阳性18例,敏感性为34.6%;非泌尿系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检测阴性31例、假阳性3例,特异性为91.2%,假阳性率为8.8%.尿Muc 7 mRNA检测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检测方法特异性及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Muc 7 mRNA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膀胱癌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尿红细胞激光参数测定来辅助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对79例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标本和128例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尿红细胞各项激光参数的测定,并将仪器红细胞信息与普通光镜红细胞形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标本的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分别为(58.5±11.5)ch和(113.3±9.3)ch(P<0.01)、未溶解的红细胞比例(Non-Lysed RBC%)分别为(65.7±26.8)%和(85.6±10.6)%(P<0.01)、红细胞平均散射光强度(RBC-MFsc)分别为(56.1±13.9)ch和(92.8±6.3)ch(P<0.01)、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30.7±9.1)ch和(19.6±6.8)ch(P<0.05);仪器提示红细胞信息与普通光镜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分别为91.1%和81.0%,特异性分别为83.6%和85.2%.结论:流式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激光参数敏感准确、客观可靠,是一种有价值的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调查武汉地区健康人群尿有形成分的参考区间.方法:在武汉同济医院体检中心共收集13~86岁341个中段尿液标本(要求各体检项目及干化学检洲均正常),并在收集后两个小时内对样本用UF-1000i进行检测.结果:UF-1000i检测武汉地区健康人群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区间:RBC男:0~19.43女:0~27.96;WBC男:0~11.45女:0~17.09;EC男:0~8.65女:0~35.77;CAST男:0~2.80女;0~2.80;BACT男:0~31.05 女:0~803.47.健康人群尿液RBC、WBC、EC、BACT性别之间差异正著.结论:男女的尿液有形成分生物参考区间应分别设定,本研究为临床尿泣生物参考区间的设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3909例烧伤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对其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467例患者,采集血液、痰液、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尿管、尿液、大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2271份,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1例患者多个标本培养结果为同一真菌时计为1个阳性标本.并以创面分泌物、大便、尿液、痰液及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或尿管、血液标本为升序,仅计最高级别标本为阳性;如同时查出2种以上不同真菌时,按不同标本计算.结果 在送检的2271份标本中,有61份标本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2.69%.3909例患者中有36例(38份阳性标本)发生真菌感染,总阳性病例发生率为0.92%.36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烧伤面积大于80%TBSA 18例,50%~79%TBSA 12例,30%~49%TBSA 4例,小于30%TBSA 2例.其真菌培养阳性时间为:烧伤后1周内发生2例,第2周发生6例,第3周发生16例,3周后发生12例.在36例真菌感染患者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为22.22%.在38份阳性标本中,培养检出最多的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及白色念珠菌.所检出的真菌除光滑球样酵母菌耐药较严重外,其他真菌对多数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敏感.念珠球样酵母菌对所有药物敏感,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等敏感性较好.结论 烧伤患者常有真菌感染,当临床怀疑有真菌感染时,应进一步检查确诊,并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各种尿液分析方法在肾小球性血尿鉴别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下血尿的鉴别对于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何谓镜下血尿,国外认为显微镜检测尿红细胞≥2,高倍视野(HP),国内既往认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HP即为镜下血尿。丛玉隆等认为,采用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标本,若红细胞数≤10,μl,可以免去镜检,直接根据干化学法作出报告。如果尿液中红细胞数大于上述数值,则需进一步检测鉴别红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大便潜血试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从而选择最适的测定方法.方法:对在本院住院及门诊的500例患者,于送栓当日,同时分别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做大便潜血试验,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0例受检者中化学法大便潜血试验阳性率15.4%(77/500);免疫法大便潜血阳性率11.0%(55/500).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免疫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均高于化学法,两者联合运用可以降低假阳性/阴性.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二次浓缩尿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与原尿沉渣、血浆标本比较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含量的差异,评估二次浓缩尿沉渣在监测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65例肾移植患者血浆、原尿沉渣和二次浓缩尿沉渣标本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 检测肾移植前、移植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CMV-DNA拷贝数,二次浓缩尿标本与原尿沉渣监测HCMV-DNA均阳性组进行更昔洛韦(GCV)抗病毒干预,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方法 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65例肾移植患者术前血浆、原尿沉渣和二次浓缩尿沉渣标本中均未检测到HCMV-DNA;术后原尿沉渣中检出率25.45%,浓缩尿沉渣中检出率3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7,P<0.01),血浆检出率18.18%,与二次浓缩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8,P<0.01);同一时间点浓缩尿HCMV-DNA检出的病毒拷贝数均高于原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772,P<0.01);二次浓缩尿比原尿标本检出HCMV-DNA早7~14 d,HCMV.DNA检出高峰均集中于术后第6~8周.施加临床干预患者浓缩尿HCMV-DNA拷贝数显著下降、或调整干预方案后下降.结论 二次浓缩尿沉渣方法 能明显缩短HCMV-DNA检出时间,提高阳性检出率,能及时有效地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尤其在监测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 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 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PCR 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等技术。选用了20 种微卫星标记物对50 例TCC 进行分析( 每例均包括血、尿及肿瘤组织3 种标本) 。 结果 50 例尿标本中47 例发生MSI,阳性率为94 % ,每例患者尿中微卫星改变均与原发肿瘤标本一致。 结论 尿沉渣MSI检测技术是诊断膀胱肿瘤敏感有效的、无损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