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预防长期透析导管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肝素封管)和研究组(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血栓形成、导管感染、尿素清除指数、透析血流量...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15例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滤过器代替低通量透析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与普通透析溶质清除效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透析装置及技术的进步,血液透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常用的血管通路,该导管的通畅往往是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之一,但透析导管常因为栓塞、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而丧失功能终至拔管.近一半的透析导管会在置管1年内丧失功能[1-2],而其中约2/3的原因就是因为导管栓塞[3].有研究提出定期对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4-5],我院对永久性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透析的患者应用尿激酶稀释液封管,分别作导管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的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并形成中心静脉置管血栓的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总结相关经验,用以讨论形成安全,简洁,行之有效的溶栓方法.方法:收集应用美国产arrow16号双腔中心静脉置管并形成血栓的患者60例.在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侧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溶栓治疗,2小时后回抽尿激酶,观察有无回血,记录溶栓效果,并比较溶栓前后的血凝报告.结果:溶栓成功5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达到90%.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溶栓前后血凝报告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应用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并形成中心静脉置管血栓的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其操作过程简单,安全,取得较为满意的成功率.能较为理想的为应用双腔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保存一条有效的血液通路,以维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永久性深静脉置管与动静脉内瘘患者在营养状态、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永久性深静脉置管21例,动静脉内瘘患者43例的营养、透析效果指标,以及近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钾(K+),钠(Na+),氯(Cl-),钙(Ca2+),磷(P3+),铁(Fe3+),透前透后BUN、Cr及UA,心胸比大小,KT/V,URR及PCR值无明显差异。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流不畅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7.74%vs 0.64%,P〈0.001),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动静脉内瘘患者(1.43%vs 0.17%,P〈0.001),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与动静脉内瘘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内瘘难以建立的血液透析患者尤其是心功能差和/或血管条件差患者,永久性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腹膜透析治疗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单纯腹膜透析在临床中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腹膜透析对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小分子物质没有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清除充分,而血液透析滤过对清除小分子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维持性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够充分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口服华法令对于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后功能不良的改善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59例带卡夫隧道导管患者,分为A组(28例)口服华法令1.5~3mg/d抗凝,对照组B组(31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抗凝,两组常规普通肝素封管.记录导管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记录透析前后尿素氮、肌酐、超滤等,计算透析尿素清除指数,评估透析效果,定期检测非透析状态下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并观察两组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观察一年时间.结果 A、B两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两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A、B两组透析后比较肌酐、尿素氮水平、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导管留存时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0±0.93)之间,A、B两组未见出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并发症.结论 带卡夫中央静脉导管置后常规口服中等剂量华法令抗凝配合肝素封管较口服阿司匹林更能改善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而至导管功能不良,延长导管留存时间,且并发症少.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偏短,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以证实口服华法令在带卡夫隧道导管置入后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尿毒症9年余,腹膜透析2年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7年,2010年3月8日转入我院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查体:贫血貌。腹壁可见腹膜透析导管腹壁外段。内瘘震颤明显,杂音响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对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伴TCC功能不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尿激酶传统封管组(n=10)和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组(n=10)。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透析时的血流速度、透析充分性、一个月内TCC功能不良的发生频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尿激酶传统封管组及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组患者的透析血流速度显著增加,透析充分性更高,一个月内发生导管功能不良的频数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激酶传统封管组相比,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组患者在透析时血流速度,透析充分性方面显著提升,1个月内TCC发生功能不良的频数显著降低(P0.05)。各组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可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TCC功能不良状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结肠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PTH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01月~2019年0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血液透析联合益肾汤经结肠透析治疗组,各30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基础治疗和血液透析+基础治疗+益肾汤经结肠透析治疗,观察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血脂、肾功能、电解质、PTH、炎症因子等变化。结果:血液透析联合益肾汤经结肠透析组患者的Ca、P、PTH、UA、β2-MG、C反应蛋白、IL-6、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优于血液透析组(P 0. 05)。结论:益肾汤经结肠透析治疗可清除部分中分子毒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尿激酶持续泵入法与常规封管溶栓法对深静脉置管功能不良的疗效比较,以期解决局部尿激酶溶栓疗效不佳、易复发的局限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401医院使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临床诊断导管功能不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1例。A组使用10万单位尿激酶溶入生理盐水50 ml,持续微量泵2 h泵入动静脉端;B组使用10万单位尿激酶溶于4 ml生理盐水中动静脉端局部封管2 h,比较2组溶栓疗效及凝血指标。结果 A组溶栓后通畅率95.2%,平均血流量(232.0±22.4)ml/min。B组溶栓后通畅率90.5%,平均血流量(219±25.0)ml/min。2组溶栓后通畅率及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成功后15 d,A组通畅率85.7%,B组通畅率61.9%;2组患者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A组患者溶栓当天及溶栓第15天后导管功能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溶栓当天及溶栓后第15天导管功能良好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未出现出血、发热、皮疹、过敏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尿激酶持续泵入法比局部封管溶栓法治疗成功率高,15 d 后通畅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l(PGE1)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的影响。方法 对正在进行CAPD的尿毒症患者,静脉滴注PGEl治疗;通过腹膜平衡试验观察肌酐D/P值,腹透液中葡萄糖、蛋白质的变化,并测定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结果 PGEl治疗后,患者肌酐D/P值明显提高,透析液的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而蛋白质丢失无明显差异;同时,患者透析KT/V和残余肾KT/V也明显改善。结论 静脉滴注PGE1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转运功能,同时对残余肾功能增加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in saturation,TSAT)水平,探讨TSAT与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183例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清除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大分子溶质的疗效.方法 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24例(观察组),采用德国Fresenius 4008S容量控制型透析机和超纯碳酸氢盐透析液行高通量透析,每周3次,每周透析时间>12 h,共观察1年;选择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3例(对照组),行Fenekhoff卷曲管及手术置管法,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双联双袋透析装置及透析液每日交换6~8 L,每次2 L,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和机体日总出入量做相应调整.检测血液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年前、后2种溶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通过1年规律治疗,2种透析方式均可显著降低血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水平(P<0.05),腹膜透析对于β2微球蛋白的清除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P<0.01),而对于甲状旁腺素的清除两者效果相当(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于中、大分子毒素清除能力接近腹膜透析.在我国国情下,两者均适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清除数(Kt/V)小于1.2的患者53例,根据体重、内瘘条件、血液再循环、透析时间、透析器、液体状况等原因,分别进行个性化干预。结果: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预后血流量(244.53±24.224)ml/min较干预前(223.40±22.87)ml/min显著增加,透析器膜面积干预后(1.71±0.13)m2较干预前(1.66±0.17)m2也显著增加。患者的Kt/V干预后(1.35±0.19)较干预前(1.07±0.10)显著改善。结论:通过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尿毒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及透析质量的提高,高龄透析患者、糖尿病透析患者及透析10年以上的患者不断增多。以"永久性"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不断增多[1,2]。目前,长期导管置管大多采用撕鞘套法(浙江省血透质控培训班所演示的置管方法、厂家推广的置管方法均为此法),该法存在失血量多.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结束时,常存在血路管接头难从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接口处拧下的问题。这是因为透析途中温暖的血液在血路管与中心透析导管处流动,使血路管遇热膨胀,血路管接头与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接口连接更加紧密。常规用双  相似文献   

18.
报告1例透析时内瘘发生急性闭塞患者溶栓护理体会.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内瘘急性闭塞,遵医嘱早期应用尿激酶10万u对动静脉内瘘行局部溶栓并辅以热敷,4小时后闭塞内痿恢复再通,患者继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无出血、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护理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用药检测,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透析时内瘘急性闭塞成功溶栓的关键.现将溶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输液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10~14d,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置管成功,其中3例未能通过髂静脉;治疗后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治愈11例,其中8例病程≤10d,显效42例,有效16例,有效率100%;其中5例接受髂静脉球囊扩张术,3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1例行耻骨上静脉转流术。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延长尿激酶溶栓时间窗,减少尿激酶用量,减少出血并发症,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52例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24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叶酸、蔗糖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与维持性腹膜透析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腹膜透析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更为明显,与血液透析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能改善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但腹膜透析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