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例健康供者及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健康供者用rhG-CSF动员;患者采用强化疗加rhG-CSF或和rhGM-CSF动员,COBESpectro血细胞分离机全自动造血干细胞程序采集单个核细胞。结果13例移植中8例一次采集成功,1例(即首例)采集4次,余者采集2次。采集后的MNC6×108/kg~12×108/kg,CD3+4细胞3×106/kg~34×106/kg。移植后全部患者造血均获重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个月后DNA指纹图均提示植活。结论rhG-CSF可作为健康供者的安全有效动员剂,强化疗加rhG-CSF或/和rhGM-CSF是白血病、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有效动员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帆  陈虎  江岷  胡亮钉  俞志勇  徐晨  李渤涛  宁红梅  李欲航  楼晓  秦茂权 《肿瘤》2007,27(9):730-732,740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u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研究中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供者163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rHu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其动员效果、受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种rHuG-CSF动员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 细胞均能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13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s,HLA)配型相合的同胞受者移植后均获得顺利植入。动员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 细胞数与性别无关,而CD34 细胞数在41~60岁年龄组中明显减少(P<0.05);对采集时机的分析显示:第5天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 细胞数最高(P<0.05),此后逐渐下降。结论:糖基化的及两个非糖基化的rHuG-CSF制剂均能有效地在异基因移植中作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和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自体干细胞移植者,采用化疗加G-CSF方案动员,WBC降至最低点又回升至2×109/L以上时,开始皮下注射G-CSF 5 μg·kg-1·d-1到采集结束前1天,采集日予地塞米松(DEX)10 mg/d。当WBC上升到>10×109/L时,用CS 3000 plus或MCS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连续采集2 d。6名供者予G-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共6 d,动员第5,6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当天清晨给予DEX 10 mg静脉滴注。结果 自体和供者均连续采集2次,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分别为(3.72±2.17)×108/kg 和(6.07±1.64)×108/kg ,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6.22±2.38)×106/kg和(13.33±1.72)×106/kg。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化疗联合G-CSF方案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单用G-CSF进行供者干细胞动员是一种简便、经济、高效、低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最佳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对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的最佳采集时间。方法10例健康供者应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分别在用rhG-CSF第4天或第5天后2h及4h分2组采集,比较2次采集的细胞浓度(MNC及CD3+4)。结果用rhG-CSF后4h组采集的细胞浓度比2h组的高。结论5~10μg·kg-·1d-1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第4天或第5天采集以用药后4h采集干细胞有较好的动员效率和较合理的采集时间-价值-效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造血祖细胞(HPC)含量,探寻一种快速预测采集物干细胞含量、判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时机的手段,并评价其应用意义。方法 对27例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者及17例单用G-CSF动员的采集者,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HPC计数,血液治疗和移植工程国际组织(ISHAGE)法检测外周血及采集物CD+34 细胞计数,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对外周血HPC计数预测采集物CD+34 含量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 无论化疗组或非化疗组,外周血HPC计数与CD+34 计数均具有线性相关性(r=0.711,P=0.000及r=0.656,P=0.004)。化疗组外周血CD+34 计数=-0.829+0.648×外周血HPC计数;非化疗组外周血CD+34 细胞计数=45.033+0.460×外周血HPC计数。化疗组患者外周血HPC计数与采集物CD+34 细胞量呈线性相关(r=0.602,P=0.001),采集物CD+34 计数=1.106+0.046×外周血HPC计数。以HPC≥85/μl预测采集物CD+34 计数≥5×106/kg的灵敏度为78 %,特异度为82 %。结论 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动员患者中,外周血HPC计数可部分替代外周血CD+34 计数预测采集效果,HPC≥85/μl为较好的预测阈值。  相似文献   

6.
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毒副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9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G-CSF 皮下注射3 ~ 5 d,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结果 所有供者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量平均值分别为4.4(1.12~13.06)×108/kg供者体重及3.78(1.14~12.92)×106/kg供者体重。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男性供者、年龄小于45岁者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高者采集所得CD+34细胞数较高。结论 G-CSF作为正常供者动员剂安全有效。患者性别、年龄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可作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共计85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疾病分型、Ann Arbor分期、移植前状态、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动员前化疗次数及动员方案对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疾病分型、分期、动员前状态与动员采集CD34+细胞数、动员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男性患者CD34+细胞数多于女性(P=0.01);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采集的有利因素(P<0.05);CHOP-E及CHOP-MTX联合G-CSF动员方案均可作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效的动员方案。多因素结果显示采集前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的独立因素,动员前化疗周期>4次是造血干细胞能否采集成功的不良因素。结论:CHOP-MTX+G-CSF动员方案比较CHOP-E+G-CSF采集CD34+细胞数更多。男性患者、动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制定的非血缘异基因干细胞动员方案,结合移植医院的动员要求及捐献者的体质情况制订合理的干细胞动员方案,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5月至2017年1月行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64名健康供者,采用动员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10μg·kg-1·d-1,单次或分次皮下注射,3~4 d后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对不同年龄、性别供者的动员、采集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3 d或4 d动员方案均可达到采集要求,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5.0×108/kg,CD34阳性细胞数≥2.0×106/kg.单次采集成功率(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及CD34阳性细胞数达标)为65%,采集效率为52%,可降低患者费用及供者的风险.年轻、体质好的供者采集的干细胞质量高于年龄偏大者.16名(25%)供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非血缘异基因干细胞动员、采集是安全的.从节省医疗资源、更多关注供者利益出发,采用3 d或4 d动员方案提高单次采集成功率是可行的.采集过程中应做好供者低血钙症状的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以缓解供者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10.
60例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60例实体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因子动员剂方法动员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仪和程控冷冻降温方法采集、冷冻保存干细胞。结果:60例患者平均年龄41岁(24~57),Ⅰ期3.4%,Ⅱ期25.0%,Ⅲ期38.3%,Ⅳ期33.3%;肿瘤负荷情况,CR46.6%,PR31.6%。平均采集次数2.6次,MNC5.6×108/kg,CFU-GM2.4×105/kg,BFU-E1.7×104/kg,CD34+10.1×106/kg,CFU-GM第1次收获率50.0%,第2次36.0%。各病种间除CD34+外均无统计学差异。恶性淋巴瘤组CD34+细胞数高于其他病种。一次动员成功率90.0%。干细胞冷冻复苏后平均MNC回收率77.0%,CFU-GM回收率69.0%,BFU-E回收率72.0%。各病种之间回收率无差异。结论:常规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因子是实体肿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动员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5 μg·kg-1·d-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健康供者CD+34细胞动员的效果及造血干细胞最佳采集时间。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108例健康供者给予G-CSF 5 μg·kg-1·d-1,在动员后的第4天至第6天收集标本,检测相应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采集物单个核细胞(MNC)计数、采集物中CD+34细胞的比例、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结果 动员后采集物中第4天至第6天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71±0.08)%、(1.09±0.09)%、(0.57±0.08)%,第4天至第6天CFU-GM产率分别为:(93.33±44.51)/105 MNC、(124.61±57.85)/105 MNC和(80.25±49.24)/105 MNC。CD+34细胞比例和CFU-GM产率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P<0.05),第4天次之(P<0.05),第6天再次之(P<0.05)。动员后采集物中第4天至第6天CD+34细胞量分别为(3.33±1.36)×106/kg、(4.14±1.67)×106/kg、(2.79±1.47)×106/kg,第5天达到峰值(P<0.05),第4天次之(P<0.05),第6天再次之(P<0.05)。108例供者采集2次(第4天、第5天)均可满足移植标准。所有供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单一低剂量G-CSF能够有效动员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后于第4、第5天行干细胞采集优于第5、第6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32例高龄患者和57例中青年患者经化疗+生长因子动员后,使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Baxter公司)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并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采集成功。高龄患者动员获得单个核细胞(MNC)数为(6.47±7.04)×10^9/L,中青年患者获得MNC数为(10.89±9.50)×10^9/L,差异有显著性。高龄患者采集获得的MNC及CD34^+细胞分别为(5.24±1.05)×10^8/kg和(2.74±1.04)×10^6/kg,中青年患者采集获得MNC及CD34^+细胞分别为(6.71±2.62)×10^8/kg和(4.82±2.62)×10^6/kg,差异具有显著性。高龄患者在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高龄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相当。结论做好采集前的充分准备,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一般会成功地动员采集高龄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效果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化疗+G-CSF或化疗+G-CSF+GM-CSF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资料。分析动员采集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抗生素应用等情况。  结果  动员期间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降至40×109/L以下。化疗+G-CSF组患者采集CD34+细胞数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化疗+G-CSF+GM-CSF组(52.5% vs. 90.5%,P=0.003)。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化疗+G-CSF组和化疗+G-CSF+GM-CSF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化疗+G-CSF+GM-CSF组动员CD34+细胞产率虽然明显高于化疗+G-CSF组,然而移植成功率、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认为化疗+G-CSF+GM-CSF动员方案并未优于化疗+G-CSF动员方案。   相似文献   

14.
使用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骨髓作为干细胞源用于异基因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加或不加化疗是最常用的干细胞动员方案.一些供者或患者,特别是动员前经高强度治疗的患者,用这一方案不能动员到干细胞目标值.新动员剂和新疗法的产生能够改进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BSCM)的效果及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1例初治MM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采用大剂量化疗结合皮下注射PEG-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分别为42、49例。分析两组动员后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采集物CD34+细胞数、动员中最高中性粒细胞(mANC)数、动员的费用以及移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结果PEG-rhG-CSF组和rhG-CSF组的中位采集MNC数分别为5.86×108/kg[(1.08~24.54)×108/kg]和6.61×108/kg[(0.83~33.80)×108/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883.00,P=0.245);PEG-rhG-CSF组的中位采集物CD34+细胞数高于rhG-CSF组,分别为5.56×106/kg[(0.94~19.90)×106/kg]和4.82×106/kg[(1.12~14.61)×10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32.00,P=0.038)。PEG-rhG-CSF组动员期间中位mANC数较rhG-CSF组低,分别为20.50×109/L[(7.26~61.30)×109/L]和32.08×109/L[(6.92~69.9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90.00,P=0.001)。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PEG-rhG-CSF组白细胞计数(WBC)恢复至1.0×109/L的时间较rhG-CSF组短[(11.59±1.98)d比(12.93±2.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5,P=0.019);PEG-rhG-CSF组血小板计数(Plt)恢复至20.0×109/L的时间也较rhG-CSF组有缩短趋势[(12.86±2.62)d比(14.80±5.47)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9,P=0.085)。PEG-rhG-CSF组的动员总费用与rhG-CS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05.47±7365.98)元比(22976.83±10264.34)元,t=-0.721,P=0.474]。结论PEG-rhG-CSF联合大剂量化疗是MM患者PBSCM的有效方案,其动员费用与rhG-CSF相当。PEG-rhG-CSF可能是MM患者PBSCM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后 ,造血重建中血细胞变化规律。方法 对11例行APBSCT术后患者每天进行血常规检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APBSCT术后 ,外周血细胞MONO、NEU、WBC、PLT依次降低至最低点 ,而按照MONO、WBC、NEU、PLT依次恢复正常 ,特别是MONO最先降至最低点而在随后的恢复期又最先恢复正常。结论 APBSCT术后外周血细胞的动态变化 ,有利于病情的观察 ,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