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动态监测院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及分布,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WHONET 5.6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分离的6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2.9%~94.0%)高于2013年分离的53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7%~70.1%)。2014年分离的42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高于2013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但201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37.2%~65.6%)低于2013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院内3年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8.4%~92.5%的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 3年间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控制,可预防和减少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监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采用DL-96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20株,检出率逐年上升,主要分布在ICU(35.9%)、老年病内科(16.8%)和呼吸内科(13.2%);60岁以上患者检出占76.8%;在痰液中共检出170株,占77.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米诺环素的耐药率21.8%较低外,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特别是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90.0%以上。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采用两药联合或三药联合。结论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避免及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李秀云  徐敏 《护理学杂志》2004,19(11):70-72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情况.为预防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62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资料。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病人,以呼吸道为主;高危科室为1CU;主要诱发因素为住院时间长,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侵入性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33%),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89.20%)。结论 需针对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预防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4-2015年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细菌流行变迁及耐药的相关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创面培养病原菌(943株)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为绝对优势菌,2015年优势菌群不明显,但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构成比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并没有随着药物用量下降而下降;铜绿假单胞菌随着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使用量的下降,耐药率在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依然敏感,头孢类、半合成青霉素、喹诺酮耐药率在上升;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依然敏感,头孢类变化不大,喹诺酮耐药率在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依然敏感.结论:2014年耐药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2015年耐药菌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分布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有差异,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率有差异,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无明显差异.2015年较2014年治愈好转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提供依据。 方法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以及同期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本院抗菌药物2014年用药频度(28 809)较2013年(16 259)显著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亦有所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特别是对头孢类(平均耐药率为78.23%)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平均耐药率为72.69%)的耐药率仍居高不下。抗菌药物年用药频度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至2017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呈高度正相关(r = 0.70、P = 0.2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美洛培南用药频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94、P = 0.02)。 结论本院所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美洛培南用药频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为避免常见的感染菌和定植菌耐药的发生,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为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根据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显示,Ab在医院感染中占第4位,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非发酵菌.近年来其分离率不断上升,敏感率不断下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baumannii,MDRAB)的急剧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对Ab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掌握其流行分布、药物敏感率变迁对于临床用药及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2 Compact及ATB细菌鉴定分析仪对ICU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并用K-B法对分离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404份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85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25.2%。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100.0%耐药,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80.0%,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在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菌株分别占91.7%、29.9%和2.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临床应加强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本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的不断增多,抗生素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小,由此导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延长[1].碳青酶烯类药物已不再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耐药菌株如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的不断泛滥,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至50%左右[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院内不同时间段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标本来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2012年第4季度)分离的157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2013年第1季度)分离的184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2013年第2季度)分离的127株鲍曼不动杆菌、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2013年第3季度)分离的154株鲍曼不动杆菌,用Walk Away 96 PLUS NC50药敏板检测菌株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第4季度和2013年第1季度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3.8%(53/157)和39.1%(72/184),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3.9%(69/157)和46.7%(86/184),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50.3%~93.5%,2013年第2季度和2013年第3季度对亚胺培南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44.8%~66.1%。不同阶段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90.91%~95.54%的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连续4个季度监测本院院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很高,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患者创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2572例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使用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检测仪鉴定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药敏实验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4种OXA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like、OXA-24-like、OXA-51-like、OXA-58-like)的携带情况,并对其中10株进行OXA-23-like基因测序.结果:分离出4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79.55%(27株),对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5%(9株)和31.82%(14株),对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达100%,对其他抗菌药物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59.09%~97.73%).所有菌株OXA-51-like基因均为阳性,共有35株OXA-23-like基因阳性(阳性率79.55%),均未检测到OXA-24-like基因和OXA-58-like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现象,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我院创面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可能与OXA-23-like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
鲍曼不动杆菌已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研究显示,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离数迅速增加。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菌株数以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迅速增加[3-4]。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甚至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2009-2012年我院手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9-2012年手外科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将鲍曼不动杆菌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手外科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57株,该菌株从2009-2012年在手外科从无到有,耐药率逐年增高,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我院手外科鲍曼不动杆菌的数量和分布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其耐药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基因水平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的流行情况,为控制其流行爆发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收集本院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9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检测上述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率分别为96.8%、100.0%、100.0%、50%.2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ICU、烧伤科、呼吸科3个科室,经REP-PCR检测分为A型13株、B1型7株、B2型5株、B3型4株.结论:我院在3个科室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较严重基因分析表明在不同病房不同标本同一时间段内检测出的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多黏菌素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很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烧伤创面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创面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 方法 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1999~ 2 0 0 3年笔者单位住院烧伤患者创面中的不动杆菌细菌株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标准 ,测定细菌耐药谱及耐药酶。  结果 从烧伤创面分离出不动杆菌 6 9株 ,其中鲍曼不动杆菌 5 2株 ,占 75 .36 % ;不动杆菌对 17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 ,其中产酶菌株的耐药率较高 ,平均为 6 8.2 5 % ;不产酶菌株耐药率较低 ,为 2 0 .33%。 38株产酶菌株中产AmpCβ内酰胺酶 (AmpCBLA)菌株占 4 2 .10 %。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 ,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各种 β内酰胺酶。  结论 不动杆菌是引起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加强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准确测定其耐药性 ,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从本院住院标本中分离出104株鲍曼不动杆菌,同时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上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在病房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中,无1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全部抗生素敏感,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养、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为98.1%、98.2%、85.7%,耐药率达80%以上的有3种。结论:加强呼吸道患者的防护,尤其是ICU病房中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鲍曼不动杆菌由于其对营养无特殊要求,抵抗力强,在干燥物体表面可存活时间长,在住院病人中定植率为75%,所以极易播散并引起院内感染。同时,由于长期抗生素选择压力使多重耐药株明显增加,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困难。作者对一例从慢性中耳炎患者耳道内脓性分泌物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源头及途径,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菌株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80例血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住院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入住科室、基础疾病、治疗、有创操作、细菌耐药性和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8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6.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5%和2.5%.入住ICU[优势比(OR)=6.67,95%可信区间(95% CI)为2.01 ~ 22.07,P<0.01],多重耐药(OR=3.55,95% CI为1.30~9.69,P<0.05),APACHEⅡ评分≥19(OR=39.00,95% CI为9.87 ~ 154.09,P<0.01),动脉插管(OR=3.24,95% CI为1.16~9.04,P<0.05),中央静脉插管(OR=3.33,95% CI为1.22 ~9.12,P<0.05),气管插管(OR=3.60,95% CI为1.31 ~9.88,P<0.05),气管切开(OR =3.21,95% CI为1.19 ~8.66,P<0.05),其他有创操作(OR =3.00,95% CI为1.11~ 8.08,P<0.05)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侵入性操作与细菌的耐药性会增加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浙江省台州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75株.应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通过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PCR扩增分析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结果 75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只对阿米卡星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仅为13.3% (10/75).其中,69株(92.0%)检测出OXA-23基因,67株(89.3%)检出OXA-51基因,未检出IMP、VIM和SIM酶基因.结论 产OXA酶是本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其中OXA-23和OXA-51是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6至2011年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及其变迁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至2011年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API细菌鉴定板条进行细菌鉴定到种;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至2011年本院所分离细菌居前7位的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由2006年的第3位(7.7%)上升至2011年的第1位(17.9%);大肠埃希菌由2006年的第1位(18.7%)下降至2011年的第3位(11.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16.0%上升至90.8%,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由21.0%上升至91.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略有上升,分别为46.0%~62.5%和45.0%~63.7%;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6年的0.7%上升至2010年的3.5%,而2011年下降至1.2%,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由2006年的1.3%上升至2010年的3.8%,而2011年下降至1.4%;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6年的2.6%上升至2011年的11.1%,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由2006年的0.9%上升至2011年的30.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迅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