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傣药的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傣药”是祖国传统医药的宝贵遗产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民族性、地方性很强。在用药方法、剂型、品种与别的民族医药均有很大的不同,有一套配方用药的理论,构成了独特的“傣药”。本文在简单介绍“傣药”发展的同时,列举一些傣药品种、傣医的方剂、用途和傣语名称,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乘文化与傣医四塔五蕴学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大量的古文献和傣医药资料,对傣医药起源,小乘佛教传入我国傣族地区的具体年代作了详实考证,肯定了古傣文的创制及其最早经书《贝叶经》的成书在佛教传入之后,通过对傣医“四塔五蕴”与佛教“四大”、“五蕴”的对比研究,得出傣医理论源于小乘文化,是在吸收借鉴古印度“四大”、“五蕴”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人体组织、生理病理、精神意识而逐渐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傣医方剂是遵行傣医学理论,根据一定的组方原则的组合,是傣医应用单味药治疗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其理论与技法是傣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关傣医学的文献《阿尼松桑顺细点》、《登达格》记载“八大医派”创立的“八大要方”,迄今为止,傣医方剂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1],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傣医方剂的特色。1傣医方剂的内容1.1以傣医理论为指导:傣医方剂是在傣医药的核心理论“四塔”理论指导下进行分类统方,具体分为:调四塔总方;调风塔方、调火塔方、调水塔、调土塔方;雅解方;其他方等四大类,临床常用方剂有200…  相似文献   

4.
在傣医学中至今尚无“心”“身”理论的专题研究,更缺少傣医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相关探索。本文将从傣医“心”“身”理论的发展脉络,形成基础,基本特征,防治方法几方面来初步探讨傣医理论中的“心”“身”思想,为后期系统深入研究傣医“心”“身”理论做一些基础工作。傣医理论体系中蕴藏着丰富的“心”“身”知识,对其深入研究,对促进傣医理论的完善,放宽目前比较局限的理论研究视野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月子病”傣语称“拢匹勒”,是傣医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文中总结分析傣医对“月子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月子病”的临床病证特点。  相似文献   

6.
康朗腊是全国名老傣医,年过七旬,行医50多年,精通傣文、傣医药理论,懂巴利文、天文学、地理学和诗歌。是一位知识渊博、思想解放、医德高尚的名医,在傣医药界享有盛名。康朗腊老师擅长治疗妇科杂病、皮肤病、淋证、肝胆、脾胃病、风湿病、癫痫及各种精神分裂症,对疑难杂病也颇有研究,被傣族人民称为“摩雅龙”(大医生)、“章哈”(傣族歌手)”。老师不但精通傣医理论、诊法、治法和药物制剂方法,而且对傣药的药名、性味、功效、主治、药物的生态环境、采收加工、药物分类等均有研究。是一个千年难得的傣医师、傣药师。笔者为其徒,与其学习傣…  相似文献   

7.
傣医的解药具有鲜明的民族医药特色和地方特点,是傣族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之一,已成为傣族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收集了167首傣医“解药”方剂,现整理、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傣医理论体系中独特的“解”理论和傣医常用的解药,通过跟师学习和查阅有关傣医药资料,收集、整理、总结解药的药理、药效和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成果,为傣医“解”理论和解药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方洁  许建新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90-2192
“雅解”为傣语,意译为解药,是傣族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雅解”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雅解”适应面广,作用确切,在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肝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皮肤病等均有肯定的疗效.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傣医“雅解”,是发展傣族“雅解”理论及开发新药的重要内容.该文主要就雅解的概况及雅解药物研究进展情况作小结,并对雅解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0.
傣医药被列为继藏、蒙、维医药之后的“四大民族医药”之一,作为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傣族文化的精华,已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傣族人民在与自然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以“四塔五蕴”、“风病论”、“解毒理论”等为核心的医学理论体系。西双版纳州的傣医药科研人员已经在傣医药的收集,挖掘、整理和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傣医药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0):F0003-F0003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经相关部门审查和批准,西双版纳州傣医药学会于2005年7月1日正式成立,学会由100多名傣、中、西医药专家以及关心、支持傣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学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解药”,傣语称之为YaGei(雅给),英文名为ANTIDOTE,狭义的“解药”内容包括解除食物毒性、解除毒性动物叮咬中毒、解除毒热、解除药物毒性和解除药物作用五个方面;“解药”应归为药物的第二级分类中;傣医解药分为解除食物毒性类、解除毒性动物叮咬中毒类、解除药物毒性及药物作用类、解热类和其他共五类。系统的整理研究傣医“解药”,有助于傣医的临床应用和傣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散见于各种傣医学著作中的傣医治疗“拢梅兰申”病的164首方剂,统计分析了其所用的372种傣药的用药种类及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种药物的药性、药物气味,总结探讨了傣医治疗“拢梅兰申”病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1傣医药发展情况 傣族传统医药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总结积累了大量的防病治病的经验和方药。形成了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三盘学说”、“风病论”、“解毒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学有着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和地方特点,为本民族的繁衍生息和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2):F0002-F0002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布在风塔类、火塔类、水塔类、土塔类和解药类,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傣药及其方剂,研究其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从343种常用傣药和方剂中,筛选出可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的傣药,比较分析其性味、入塔及功效上的相似性。结果:所筛选出的50种傣药,性味以寒凉药、苦味药为主,且多入塔喃(水塔),有清火解毒功效。结论:傣医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用药特点,印证了傣医天人合一观在傣医预防保健、诊疗中的特色作用,为傣医理论在临床上的实用性、有效性提供了相应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傣医胆汁病特色诊法规范化研究”课题要求,在傣族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完成了100例胆汁病(黄痘病、白疸病)两种病五个证型的傣医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等相关资料的对比、统计、分析研究,并得出傣医胆汁病特色诊法的相关标准,为傣医胆汁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傣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之一,它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着一代代傣医药工作者。它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有良好的疗效。我们应该接受它,继承它,研究它,创新它,使它能够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如今,“崇尚天然、回归自然”、发展“绿色药业”已成为世界的消费趋势,为傣医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本文对僚医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概述,分枷了傣医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经相关部门审查和批准,  相似文献   

20.
洞飞暖(脓肿),傣医称为“洞飞暖”,“洞飞”.即毒疮,“暖”即脓液。傣医认为是由于风火热毒过盛,加之感受外在毒邪引起疮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