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极高,部分患者即使度过危险期后仍持续昏迷,意识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何使昏迷患者尽快苏醒,早期恢复健康,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国外文献报道[1]选择年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在脑电图监护下观察听觉刺激对大脑皮质活动的影响、发现昏迷患者在听觉刺激下可出现程度不同、反应类型不同的变化。笔者在临床护理中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开展听觉刺激效应实验,采用不同形式的听觉刺激,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990年5月至1995年6月我科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非手术治疗患…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功能,目前,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常规。我院自2003年始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本文对2003年6月-2005年2月应用亚低温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法对5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进行分组治疗列项对照,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颅多普勒监测及预后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院自2002年8月起,对3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颅内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并结合CT扫描,探讨TCD对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临床演变、预后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莉  洪林  吴珍  杨绍珍 《护理学杂志》2004,19(16):67-69
选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后1、2周,分别测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ICP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GOS优于对照组,两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要点是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加强用药观察,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音乐和抚触对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脑电活动及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颅脑损伤术后昏迷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音乐和抚触刺激.结果 干预组不同时间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脑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  相似文献   

6.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类严重的创伤,危害性大,是造成伤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的诊疗手段及治疗药物的发展,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趋于下降。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时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方法应用空气加压舱,对5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52例中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恢复8例,占15.4%;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神经功能部分改善30例,占57.7%;无效仍处于昏迷状态12例,占23%;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重点为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入舱前的宣教,舱内防护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洪素风  蔡淑萍 《护理学杂志》2001,16(12):723-724
重型颅脑损伤后 ,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 ,导致脑损害。早期采取亚低温治疗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措施。我院脑外科 1 997年5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3 8例 ,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同时 ,加强了对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3 8例中 ,男 2 5例、女 1 3例 ,年龄 1 6~ 6 3岁 ,平均(3 9.8± 1 5 .2 )岁。经头颅 CT扫描示原发性脑干…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可能是导致颅脑损伤病人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现对我院自1999年6月~2003年10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梗塞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外伤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6%。外伤性脑梗塞属颅脑外伤的继发性损害.是颅脑损伤后微循环障碍和血管损伤造成的缺血和脑梗塞.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对本院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6例颅脑外伤合并脑梗塞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PICC 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目的:为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营养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药物产生的局部反应,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方法: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插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进行治疗.优点: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安全性高,既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保护了血管.缺点:主要是导管价格比较昂贵,要求护士的穿刺技术过硬,避免给患者造成损失.我院从2009年12月开展此项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现将我对PICC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车祸导致的颅脑损伤患者越来越多。颅脑外伤能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后遗症,甚至长期昏迷成为植物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院在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接受HBO治疗的96例脑外伤患者,在应用脱水、激素、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的同时,辅以得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观察纳洛酮对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意识觉醒及临床征象。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早期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觉醒天数缩短,伤残率减少。结论:纳洛酮可以降低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是拮抗并抑制伤后β—内啡肽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血气胸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性血气胸合并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严重的复合伤,由于其病情变化突然、发展迅速,常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如果观察护理不及时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失去手术时机,给病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将笔对36例血气胸合并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是创伤早期及后期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病人持续昏迷、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1]。国内有关报道尚不多见。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30例,对其中经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的28例并发脑积水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7例;年龄19~76岁,平均39岁。车祸伤19例,打击坠落伤9例,入院时GSC评分3~8分。CT检查:脑挫裂伤5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硬膜下血肿17例,脑内血肿3例。脑室内出血3例。伤后出现颅内感染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24例,保守治疗4例。脑积…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伤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l)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神经轴索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伤残率、死亡率高[1].盐酸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颅脑外伤急救及酒精中毒的抢救.但早期应用纳洛酮抢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报道不多.本院1996年3月至2001年10月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DAI患者4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损伤及严重颅内疾病昏迷病人通过螺旋型鼻肠管应用供给肠内营养的方法和优点。方法使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对19例脑损伤及严重颅内疾病昏迷病人进行肠内营养供给,观察营养状况、病情康复情况以及对病人是否有不良影响。结果除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加重死亡外,3例带管出院。14例病情好转,患者营养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螺旋型鼻肠管作为颅脑损伤及严重颅内疾病昏迷病人维持营养的治疗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使用方便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38例。结果置管引流5-14天,所有患者于置管后1-8天体温下降至正常,存活26例,死亡12例。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方法简便,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对6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两组病人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例入院3天后平均动脉压异常率为23.5%,呼吸异常率为11.8%,心律异常为29.4%,明显较对照组少.伤后48小时意识转清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是32.4%与30.0%,两者无明显差别.1周后意识转清率实验组64.7%,明显高于对照组48.6%.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有利于较快恢复生命体征稳定,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20.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病情重、病程长,脱水剂需快速、重复使用,并常需高营养支持和体液平衡监测,行穿刺置管尤为合适。我院自1995.5~2000.12对220例患进行穿刺置管,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此类病人由于昏迷、气管切开等原因,操作不当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在穿刺及留管期间尤应加强观察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