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压力源性冠脉侧支血流分数(PDCF),评价PDCF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 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术,术中应用冠脉内压力导丝根据Pw/Pa计算PDCF,以0.24为PDCF截值将29例分为2组:A组(19例)PDCF〉0.24,B组(10例)PDCF≤0.24。术后根据冠脉造影行Rentrop分级。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讨论PDCF与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 Rentrop分级同PDCF呈正相关(γ=0.75,P〈0.01),但Rentrop≤1级的PDCF分布范围较为离散。结论 冠脉内压力源性PDCF测量可对AMI时侧支循环血流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评价其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问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左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术中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根据“病变远端楔嵌压,主动脉平均压”计算冠脉侧支血流分数,以0.24为截值将29例分为两组:A组(19例)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0.24,B组(10例)侧支血流分数≤0.24。术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行Rentrop分级。采用Simpson’8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计算相关的容积指数。【结果】Rentmp分级与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呈正相关性,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同30d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内压力源性的侧支血流分数可预测临床成功的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并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时侧支循环血流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评价其与传统的Rentrop分级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后左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术中用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根据“病变远端楔嵌压/主动脉平均压”计算冠脉侧支血流分数,以0.24为截值将29例分为两组:A组(19例)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0.24,B组(10例)侧支血流分数≤0.24。术后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行Rentrop分级。采用Simpson’s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计算相关的容积指数。【结果】Rentrop分级与压力源性的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呈正相关性,该冠状动脉侧支血流分数同30d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内压力源性的侧支血流分数可预测临床成功的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左室功能的恢复,并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时侧支循环血流作出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的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11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BMI分为2组:A组(n=35)BMI〈25kg/m^2,B组(n=81)BMI≥25kg/m^2。评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TMPG心肌灌注分级;发病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结果】(1)冠脉造影结果中两支及以上血管病变: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3级: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0-2级:A组低于B组(P〈0.05)。(4)PCI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EF值):A组高于B组(P〈0.05)。【结论】BMI高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灌注差、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5.
张少利 《中外医疗》2010,29(36):108-108,110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应用于冠心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符合要求的冠心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采取基础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还给予曲关他嗪20mg,3次/d。对治疗24周后的左心室功能分级、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功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SVI、LVEDVI和IVEF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应用曲美他嗪能使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较小,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陈金军 《中外医疗》2012,31(12):112-112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冠心病并CHF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还给予曲美他嗪20mg,3次/d.观察治疗48周后的左心室功能分级: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向分数(LVEF).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功能改善临床总有效率90%,较对照组63.33%显著提高(P 〈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LVESVI、LVEDVI和LVEF均有显著改善(P 〈0.01),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比较差情况来看,二者有着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 常规治疗冠心病合并CHF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冠心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心肌钙蛋白(cTnI)、高灵敏度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以探讨其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比浊方法对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急性心梗(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cTnI、hs-CRP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心梗组的cTnI值较UA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U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s-CRP在心梗组、UA组、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hs-CRP的检测,尤其在临床表现相同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分型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电监护、调整血容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并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VEF 明显高于对照组, EDVI及ESVI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同时观察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6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2次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CTF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CI术后60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和改善ACS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是一种有效的PCI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衰改善作用。方法:45例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前、术后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及NYHA分级变化,随访期6个月。结果:PCI治疗后LVEd、LVEDV、INESV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P〈0.01),LVEF明显增高(P〈0.01),NYHA心功能分级由原Ⅱ~Ⅳ级提高至I-Ⅱ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为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可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有效抑制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临床诊断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另外选取CAG结果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UAP组和AMI组行PCI术治疗的还分别于术后6 h,1,2,3,7,14,21,28 d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血清MIF、MMP-9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血清MIF、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之间血清MIF、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之间血清MIF、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MIF与MMP-9之间的相关性:ACS患者血清MIF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PCI术后MIF、MMP-9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MIF术后2 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28 d回复术前水平;MMP-9术后1 d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21 d回复术前水平。结论血清MIF、MMP-9水平与冠脉斑块不稳定性有关,而与冠脉狭窄程度无关,且MIF与MMP-9之间存在正相关;PCI术可能加重了术后冠脉内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李卉  王奇兵  杨磊 《甘肃医药》2014,(4):267-26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急性期血尿酸值及血清hs-CRP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oche酶法测定血尿酸值,微粒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值,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稳定型心绞痛68例,观察急性期血尿酸及hs-CRP值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尿酸及hs-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组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上述两项指标增高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及hs-CRP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4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于治疗1周及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室前部内膜弧长和左室后部内膜弧长,同时治疗4周后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判断左室民缩与舒张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和左室前部内膜弧长无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峰射血率及左室峰充盈率明显提高,左室峰充盈率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阻抑老年AMI左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应用组,92例)和对照组(延迟应用组,96例),比较两组PCITIMI血流分级、血BNP、CTnI水平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等。结果:观察组初次造影病变血管TIMI血流达到Ⅲ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延迟应用组(P〈0.05);术后7d血CTnI、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0d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心肌灌注,降低早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可能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朱翔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48-148,150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PCI)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组(直接PCI治疗)、B组(易化联合PCI治疗)和C组(延迟PCI治疗)三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B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放射性缺损面积(MI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指数(LVESV)等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易化联合PCI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延迟PCI治疗,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ST段回落指数观察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98名,分为实验组(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48例和对照组(常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实验组术后2、8 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 min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70%(P〈0.05)。结论:ST段回落指数能有效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程度,是最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加倍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以芳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28-1329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内皮功能。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分别给予急诊或择期的冠脉造影及进一步的支架置入术,健康对照32例。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血浆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冠脉造影正常及异常组血浆ET、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脉造影正常组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比率明显少于冠脉造影异常组,而吸烟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P〈0.01)。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与冠脉造影异常的心肌梗死患者同样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临床应充分重视,做好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术中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梗死血管血流TIMI分级情况、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后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袁峰 《河北医学》2013,19(3):411-413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入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商品名:曼新妥)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11年11月本院行急诊PCI中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200μg导管内注入,试验组给予曼新妥5μg加入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经导管冠脉内缓慢推注。观察术中TIMI血流、住院期间及术后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对照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可达TI-MI3级患者为25%,试验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可达TIMI3级患者为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入曼新妥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无复流现象,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出血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无增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颖 《中外医疗》2013,(33):69-69,71
目的 研究分析对于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总结该疗法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介入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比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的药物溶栓措施治疗,而介入组患者则是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之上开展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通过检查以及对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对两组患者进行7 d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经过 6个月治疗后,对比组左心室的舒张末梢内径以及左室收缩末梢的内径同治疗之前相比较升高较为明显(P〈0.05),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明显下降(P〈0.05);而对比组中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梢内径下降,且左心室射血的分数升高较为明显(P〈0.05).另外,两组患者的左心室额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脉的介入治疗措施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可靠,也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