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导致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L ogistic多元回归等方法对 391个血压异常 (高血压或低血压 )的核心家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职业、婚姻状况、饮茶习惯、吸烟饮酒、饮水类型及体重指数 (BMI)与血压有相关关系 ,高血压还与住房类型有关 ;而性别、文化程度、饮食口味、喜食肉类、过敏体质、房屋居住地点则可能是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L 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压异常与年龄及 BMI显著相关 (P <0 .0 0 1) ,高血压还与职业、吸烟饮酒史、饮茶习惯相关 ,性别、喜食肉类、居住在山地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高 ,此外 ,遗传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父母亲的低血压病史可使子女血压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 ,且对女儿的影响更加明显。结论 多种因素与个体血压异常有关 ,为进一步探索血压异常的病因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
溧阳市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我市高血压的患病特点及危险因素 ,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1998年 1月起 ,历时一年 ,开展了专题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方法 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设 7个调查点 ,每个调查点采取整群抽样法 ,抽取若干个村 (居委会 ) ,进行问卷调查和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全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自1959年15岁以上人口高血压患病率的5.11%,上升至1991年的11.26%,到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中心研究显示,34~7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高血压人数已超过1亿多人。高血压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下面就对,某机关的人员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村贫困地区高血压危险因素和血压控制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我国农村贫困地区高血压危险因素患病意识和血压控制情况,为卫生管理部门的卫生决策提供基础,为提高农民预防观念和促进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彰武县农村选取110名男性高血压患者(病例组)和110名男性血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有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血压危险因素在彰武县农村农民中流行李较高,如吸烟、酗酒、喝茶、高盐饮食的比例分别达81.8%、74.5%、86.4%、58.2%以上;很少吃水果、蛋类和动物性蛋白质者分别为59.1%、51.8%、47.3%以上,每人每天食盐和猪油摄入量分别为22.4g和23.0g,具有高血压和高血脂患病意识者仅为27.3%和35.5%。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家族史、超重、低豆制品摄入率分别为44.5%、34.6%、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仅有40%的人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者仅占13.6%。末服药者中94.3%是因为对高血压危害严重程度认识不足。结论 吸烟、低豆制品摄入、超重、高盐和高脂肪摄入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广大农村社区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山东省高青县城镇及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3—8月对高青城镇及农村35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调查人群5000人,完成全部调查内容者4686人。城镇及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0.21%及3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城镇和农村的男性高血压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32.50%:27.89%和37.33%:28.84%(χ2=3.84,P<0.05;χ2=26.43,P<0.01)。农村高血压患者中饮酒和吸烟人数构成、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高于城镇高血压患者(χ2=11.70,P<0.01;χ2=4.04,P<0.05,t=3.64,P<0.01;t=4.96,P<0.01),而城镇居民体重指数、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5.42±4.33) kg/m2、39.08%、30.80%和24.82%,均高于农村(t=11.51,χ2=4.33、4.21、3.94,P均<0.05)。城镇35~54岁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农村(P均<0.01),55岁以上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城镇(P均<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4.12,P<0.01)、高血压家族史(OR=22.78,P<0.01)、吸烟(OR=4.05,P<0.01)、饮酒(OR=3.73,P<0.01)、高盐饮食(OR=7.79,P<0.05)、甘油三酯水平(OR=4.42,P<0.05)、超重或肥胖(OR=7.35,11.56,P 均<0.01)、腰围(OR=3.65,P<0.05)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山东省高青县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及控制情况相对较差。要重点关注年龄≥45岁、高血压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在社区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个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1 95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杭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正常高值血压率为3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超重(OR=1.874,95%CI=1.376~2.553)、肥胖(OR=2.211,95%CI=1.034~4.726)、饮酒(OR=1.420,95%CI=1.001~2.015)、血糖异常(OR=1.760,95%CI=1.050~2.949)、甘油三酯异常(OR=1.358,95%CI=1.045~1.765)及年龄增高(60岁~OR=1.576,95%CI=1.179~2.106;70岁~OR=1.957,95%CI=1.375~2.786)。结论企业退休人员正常高值血压率较高,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刘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3):24-24
高血压发病率高,愈后差,危害大.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妇女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妇女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妇女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搞好妇女卫生保健工作,特作如下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成人高血压可能始于儿童期 ,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研究儿童血压的分布规律及危险因素 ,便于对高血压易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本文作者采用了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 2 0 0 0年 5月 3日至 10日对徐州市 3~ 12岁健康儿童 10 0 3名进行了血压现况及问卷调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 2 0 0 0年 5月 3日至 10日对徐州市师范附属小学 ,徐州市妇联幼儿园 3~ 12岁健康儿童 10 2 9名进行了血压状况及问卷调查 ,剔除 2 6份不合格问卷 ,问卷合格率为 94.7%。1.2 血压测量方法 首先对调…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期血压偏高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高血压病研究的深入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已发现成人原发性高血压起病于儿童期。为了控制成人高血压的发生,探究儿童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为此,作者就可能影响儿童血压的因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观察组为高血压病普查中确定的血压偏高儿童。诊断参照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工作手册,将收缩压或舒张压≥同龄正常血压的第95百分位者诊为血压偏高,共117例,6~16岁,男63例,女54例。对照组按1:4配对,选取同年龄、同性别、血压正常者,共468例。两组均无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海淀区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红月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4):436-438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海淀区9个街道18个功能单位9个生活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总共2 615人进行询问和问卷式调查。根据诊断标准筛查出血脂异常人群。结果海淀区居民血脂异常发生率为49.67%,男性异常发生率高于女性;除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男性的高甘油三脂(TG)以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胆固醇(TC)和女性的高TG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18~44岁,男性血脂异常发生率要高于女性。血脂异常人群锻炼率为75.92%。男性锻炼率为72.76%,女性锻炼率为78.08%,存在显著性差异。血脂异常也常与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以高血压并存尤为突出。结论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变对血脂异常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干预的对策.方法 共纳入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140例无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所以受试者的基本信息、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男性、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首次SBP、家族高血压病史、饮酒史、LDL-C及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首次SBP、家族高血压病史、饮酒史、LDL与老年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HDL-C与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的保护因素,应该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同时戒烟限酒,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老年人群进行必要的干预,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太仓市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方案》对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和血压测量等,按年龄和性别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太仓社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平均水平为(140±16)mmHg,舒张压为(86±9)mmHg,不同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患病率分别为5.2%、4.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脑卒中、冠心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增加明显。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家族史发生率均以45~54岁年龄组最高,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中,除不经常锻炼外,肥胖、腹型肥胖、品味偏咸、经常饮酒和经常吸烟发生率均以45~54岁年龄组最高,肥胖、腹型肥胖、不经常锻炼等发生率女性均高于男性,经常饮酒、吸烟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较为理想。应根据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o survey students aged 16-18 year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establishments in one school district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in order to: assess knowledg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blood pressure (BP) for health; investigate associations between knowledge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urs; and explore home, school and health service influences on knowledge. STUDY DESIGN: Observational. METHODS: Self-reported data from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to convenience samples of students in schools were analysed by Chi-squared test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he questionnaire assessed knowledge about BP risks, symptoms, consequences and measurement, and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BP-related instruction, health behaviours (smoking, exercise, alcohol and nutrition) and family background. RESULTS: A cross-section of 569 stude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presenting 19.6% of the total age cohort. Most students recognized the major behavioural risks and consequences of high BP, but 104 (18.3%) could not describe how BP is measured, and 401 (88.1%) had no idea what a normal BP reading should be.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BP knowledge was associated with previous academic attainment, having received advice or instruction about BP, and having BP measured in the last 2 years. Family experi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Many students reported unhealthy behaviours: current smoker (n = 87, 15.3%); less than three exercise sessions per week (n = 172, 30.2%); and two portions or less of fruit/vegetables per day (n = 223, 39.2%). BP knowledg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egular exercise but not with other health-promoting behaviours. One hundred and twenty-one (21.3%) students acknowledged having received instruction about BP, mainly from doctors/nurses (32%) and schools (28%). CONCLUSION: Gaps in adolescents' knowledge about BP were identified. Greater awareness was associated with having received formal advice and instruction, so health services and schools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BP knowledge among adolescents. More understanding of cumulative risks may encourage fuller engagement in health-promot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
16.
《社区医学杂志》2016,(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所致血压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5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压监测情况分为A组70例和B组5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透析龄、干体重达标情况、KT/V值、透析次数、促红细胞生成素用药剂量、遵循医嘱使用降压药物情况等一般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KT/V值1.2(OR=4.196,95%CI为1.761~9.546)、体重≥干体重的10%(OR=3.442,95%CI为1.486~7.268)、透析次数2次/周(OR=4.295,95%CI为1.834~10.634)及未遵循医嘱使用降压药物(OR=3.953,95%CI为1.635~8.681)是影响MHD患者出现血压异常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KT/V值1.2、体重≥干体重的10%、透析次数2次/周、未遵循医嘱使用降压药物等为MHD患者出现透析致血压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分析产生代谢综合征异常代谢因子的多种危险因素,为预防代谢综合征异常代谢因子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10年6~12月期间,参加体检并接受健康风险评估调查的本院职工207例,对年龄、性别、体力活动、吸烟、饮酒、果蔬、早餐、心理、睡眠、食用油及家族史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0)、性别(P=0.000)、吸烟(P=0.000)、饮酒(P=0.001)、食用油(P=0.008)等多项临床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年龄(P=0.000)、性别(P=0.014)两项是代谢综合征异常代谢因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P=0.000)、性别(P=0.014)两项是代谢综合征异常代谢因子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及食用油与异常代谢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社区医学杂志》2020,(4)
目的输血导致不良反应比较少见,找出不良反应诱因并判断其类型非常关键。本研究探讨凌源中心医院输血后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凌源市中心医院于2017-06-01-2019-03-01收治的7 250例需要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和类型,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者共计52例,发生率为0.72%。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为55.77%,高于过敏反应的44.23%。其中输注冷沉淀和冰冻血浆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0.38%和29.82%,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发生率最低,仅为1.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χ~2=53.387,P<0.001)、输血类型(χ~2=14.224,P=0.001)以及输血与发血时间间隔(χ~2=51.792,P<0.001)均会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产生影响;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OR=41.513,95%CI为24.987~68.968,P<0.001)、输血类型(OR=13.943,95%CI为10.051~19.343,P<0.001)和输血与发血时间间隔(OR=2.212,95%CI为1.533~3.192,P<0.001)是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输血后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应针对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改善输血环节,尽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