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肌专科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2 4例 (2 4只眼 ) ,部分病例辅以影像学检查。结果  2 4例均匀单眼发病 ,受累颅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见 13例 (13只眼 ) ,其次为外展神经 9只眼 ,滑车神经 1只眼。结论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眼肌麻痹 ,其发病可能与微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夏群  关航  崔宝华  龙力  潘永萍 《眼科》1998,7(3):134-136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常规的眼科检查和眼肌专科检查,内科行全身检查及实验室血生化检查以确诊糖尿病;部分病例辅以影像学检查。结果:39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多数为单眼患病;受累颅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21例23只眼,以后依次为外展神经12例,滑车神经和复合神经麻痹各3例。动眼神经麻痹中5例为伴随上睑下垂和瞳孔变化的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大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近半数患者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5例(25只眼)经常规眼科检查,眼肌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进行分析.结果 25只眼均单眼发病,受累神经以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为15例,其次外展神经麻痹6例,滑车神经麻痹3例,复合神经(Ⅲ+Ⅳ)麻痹1例.结论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眼肌麻痹,糖尿病性微循环病变是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以致变性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尿病眼肌麻痹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6/2017-06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的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12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颅神经受累部位分为动眼神经麻痹组(Ⅲ组,66例)、外展神经麻痹组(Ⅵ组,41例)、复合神经麻痹组(Ⅲ+Ⅵ组,1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糖尿病眼肌麻痹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高血压情况与糖尿病眼肌麻痹的发生相关,其中年龄≥45岁,男性,糖尿病病程≥10a,合并DR,HbA1c>7%是糖尿病眼肌麻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眼肌麻痹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是否合并DR及HbA1c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8至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以复视症状为主症的眼肌麻痹患者80例,根据病史、详细的查体和眼部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80例病例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4例(动眼神经麻痹16例,外展神经麻痹6例,合并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2例),脑血管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18例,颅内动脉瘤者10例,重症肌无力眼肌型2例,躯体形式障碍1例,颅内肿瘤2例,多发性硬化1例,神经梅毒1例,脑干脑炎1例。结论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复视的神经眼科体征,其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为最主要病因,脑血管病、动脉瘤眼肌麻痹、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原因,其他还有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躯体形式障碍、颅内占位等。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明确诊断,以达到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重视,达到及早治疗。方法 对24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缺乏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均为单眼受累,动眼神经眼外肌麻痹16例,合并跟内肌麻痹8例,其中不完全动跟神经麻痹16例(66.7%),完全性麻痹8例(33.3%),24例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均完全恢复。结论 1.本病突然发病,其发病机制与微血管病变及代谢障碍有关,多为单侧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2.眼科医师要重视病因检查,及时诊治,有利于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干肿瘤患者眼部临床表现特点,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993至2007年间诊断为脑干肿瘤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纳入患者的眼部表现、磁共振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胶质瘤患者51例,占89.5%(51/57),海绵状血管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转移瘤各1例.胶质瘤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14例,首发年龄5-55岁,中位数年龄为23岁,发病高峰见于10-35岁.脑干肿瘤患者常见眼部临床表现包括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震、双侧瞳孔不等大和面瘫等,其中以复视为首发表现者占12.3%(7/57).各神经眼科体征总发生率分别为:动眼神经麻痹17.5%(10/57),滑车神经麻痹1.8%(1/57),三叉神经麻痹5.3%(3/57),外展神经麻痹35.1%(20/57),面神经麻痹14.0%(8/57),视乳头水肿19.3%(11/57),眼球震颤21.1%(12/57),双侧瞳孔不等大10.5%(6/57).结论 脑干肿瘤患者常有眼部异常表现,核性眼肌麻痹、眼震等神经眼科体征为脑干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脑干梗死早期眼球运动异常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早期眼球运动异常的特点,评价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87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的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所纳入患者的眼部表现、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男19例,女5例;发病年龄42~81岁,中位数为64岁。发病危险因素:83.3%(20/24)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7.5%(9/24)患冠心病,29.2%(7/24)患糖尿病,12.5%(3/24)患房颤。在伴随症状中,87.5%的患者伴有头晕,16.7%伴有恶心,16.7%伴有肢体共济失调,8.3%伴有眩晕,4.2%伴有对侧肢体无力。发病部位:脑桥梗死14例(58.3%),中脑9例(37.5%),延髓1例(4.2%)。中脑梗死患者的眼肌麻痹均为核性动眼神经麻痹,其中眼球内转异常出现最多(8例)。脑桥梗死引起的眼球运动异常表现多样,有3例表现为核间性眼肌麻痹,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核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为不全性Horner综合征,10例伴有眼球震颤。结论脑干梗死患者眼球运动异常的主要特点包括核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眼球震颤等,神经眼科体征对脑干梗死早期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HS)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特点,并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首发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患者31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6~87岁,平均(57.42±13.9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MRI、血常规、血红蛋白、生化全套、尿常规及自身抗体等检查,必要时行腰椎穿刺。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预后特点,并分析其发病的原因。结果 31例患者起病不同,发现3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患有干燥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差别不大,均首先出现头痛,随后出现同侧眼眶痛、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等,支配眼球的颅神经以动眼神经受累最多见,占77.4%,其次为外展神经,占19.4%;滑车神经受累较少见,占3.2%。入院治疗后,31例患者头痛均于7 d内完全缓解,平均时间(3.64±1.58)d;29例患者眼球症状于8周内完全缓解,平均时间(4.90±2.18)周;2例患者遗留痛性眼肌麻痹后遗症。完全恢复未复发者共26例,占83.9%;完全恢复又复发者共3例,占9.7%;未完全恢复者共2例,占6.5%。结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主要临床表现相似,糖皮质激素冲击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但可能复发,临床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底动脉瘤的早期眼部改变,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对30例颅底动脉瘤的眼部改变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有4组:①单纯颅神经受压症状6例。②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5例。③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颅神经受压症状6例。④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者4例。总计颅神经受压症状中,动眼神经麻痹16只眼(53%),外展神经麻痹11只眼(37%),三叉神经麻痹11只眼(37%),视神经受损导致的视力减退9只眼(30%)。视神经萎缩5只眼(17%),视乳头水肿2只眼(7%)。结论:中年以上原因不明的明显头痛伴有动眼神经等颅神经障碍者,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者应警惕到颅底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中颅神经病变引起眼肌麻痹在临床上并非多见 ,自1994年至 1997年 7月 ,我们诊治 2 1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文 2 1例病人中男性 13例 ,女性 8例 ,年龄 4 9~ 74岁 ,平均 6 1± 7.3岁 ,既往有糖尿病史者 16例 ,病程 1~ 2 5年 ,平均 7± 3.2年 ,另5例为出现眼肌麻痹后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 6例 ,眼底 期、 期和 期病变者分别为 4例、 1例和 1例。 1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半年~ 2 0年。 (2 )临床表现 :2 1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 ,以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4例(14只眼)老年人糖尿病并发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中8例以单侧眼睑下垂、6例以复视为首发表现,伴头痛、眼球运动受限,但瞳孔未受累。14例均治愈,治愈时间3~10周。结论该病多为急性发病,疗效与血糖水平及病程无关,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处理神经系统病变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报告9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均确诊为糖尿病,无其他任何诱因,突然发生眼肌麻痹,已经除外其他原因。其中动眼神经受累6例(8眼),动眼神经与外展神经均受累2例(3眼),仅外展神经受累1例(1眼)。全部病例确诊后均经内科综合治疗糖尿病,同时给予神经营养剂、血管扩张剂、大量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治疗,症状于3周~5个月内消失。表明病变为可逆性。还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首诊眼科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方法单中心病例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5月~2021年8月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神经眼科就诊及转诊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者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发病特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因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43例确诊为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为(45.2±20.6)岁(3~89岁);平均病程为(2.9±7.6)年。单纯性动眼神经麻痹110例(76.9%),合并其他脑神经及神经系统疾病的33例(23.1%)。病因依次为外伤(23例,16%)、炎症(23例,16%)、缺血(21例,14.7%)、肿瘤(20例,14.0%)及动脉瘤/动静脉瘘(18例,12.6%)等。其他病因包括核性、放射损伤及医源性等。少见病因包括周期性发作性动眼神经麻痹伴痉挛发作、神经肌强直等。2例患者病因不明。81例患者预后良好,后无明显上睑下垂及复视。结论动眼神经麻痹是导致上睑下垂及复视的重要疾患,老年人群中缺血性占比高;动脉瘤/动静脉瘘虽然仅占12.6%,但危及生命,为神经眼科急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50只眼)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红玻片复视像检查、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分析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相关治疗。结果 5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42例(84%),肌源性麻痹3例(6%),全身免疫性麻痹3例(6%),机械性麻痹2例(4%)。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所致的周围神经损害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在眼部可见于颅神经单神经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0.4~7%[1].现将本院1996年3月~2002年12月诊治的23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方法:对157例眼肌麻痹患者采用三棱镜、同视机及红玻片等方法进行常规眼科和眼肌检查,辅以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CT,MRI,DSA)诊断。结果: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主要有糖尿病(23.6%)、颅脑血管疾病(18.5%)、颅脑外伤(15.9%)、炎症性疾病(10.8%)、甲状腺性相关眼病(7.0%)、颅脑肿瘤(4.5%)、重症肌无力(1.9%)、鼻咽癌(1.9%)等。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对无法用眼部原因解释的双眼复像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全身和眼部检查,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8.
痛性眼肌麻痹又称Tolosa—Hunt 综合征。系由海绵窦及眶上裂炎症引起,以严重眼痛合并眼肌麻痹为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Ⅲ、Ⅳ、Ⅴ、Ⅵ颅神经受累的眶上裂综合征。本文报告1例典型痛性眼肌麻痹合并眼眶炎性假瘤及双侧性球后视神经炎,并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63例Tolosa-Hunt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6.2006年临床确诊的63例THS,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63例患者中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均有头痛和眼肌麻痹,大多数以动眼神经损伤为主,部分呈动眼神经完全损伤,Ⅲ、Ⅳ、Ⅵ颅神经同时受累较多见,可伴有视神经损伤,经CT、MRI排除其他疾病,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可能因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一定价值,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20.
许多原因可发生眼外肌麻痹。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则比较少见,我们从1979年~1990年11年间共收集本病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25~63岁,平均45岁,40岁以上者8人(88.89%),眼肌麻痹发生在患糖尿病后6年、8年、12及15年各1例,10年4例。双侧眼肌麻痹1例,单侧8例,动眼神经受累7例,其中1例25岁患者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后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