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南通市市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不同类别幼儿园在这两方面的差异。方法 测量体重身高并计算z评分,以此评价南通市区4所幼儿园1102例3~7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现状;同时采用左启华等修订的《婴儿一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上述4所幼儿因1102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 南通市l102名学龄前儿童最得WHZ、WAZ、HAZ值为0.2602、0.1567、0.257。三种评分男女间无显著差异。总的生长迟缓率为1.91%,低体重率1.18%、消瘦率为1.45%;均明显低于1992年全国9市营养调查结果,肥胖率为4.5%;超重检出率较高为15.52%;除三类幼儿园外,其他3所幼儿园WHZ、WAZ、HAZ中等以上发育水平均明显高于1995年9市水平。体重低下、消瘦发生率从低到高依次为省示范幼儿园、一类幼儿园、二类幼儿园、三类幼儿因。差异有显著性(P〈0.05)。南通市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总分接近于国内水平,省示范幼儿因社会适应能力6个领域得分,除独立生活领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三所幼儿国外,其他5个领域得分都显著高于三类幼儿因。结论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总体状况良好,不同性别儿童性格发育差距不大,省市范幼儿园体格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情况明显好于三类幼儿园,但仍不可忽视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这两个问题,加强营养管理及营养教育是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厦家长的紧迫任务,还要重视对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干预。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和家长要在重视体格发育的同时,重视全面发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才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Wang YX  Li R  Shao J  Mao SS  Xie CH  Zhan JY  Qin YF  Zhu ZW  Zhao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02-1406
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在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期间,采用家庭环境问卷,图片词汇测试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对36例52~167个月的唐氏综合征儿童以及30名年龄20—65个月智龄匹配对照组、40名年龄43—144个月年龄匹配对照组儿童进行测试。两组儿童的性别、家庭一般环境状况匹配。结果在测试过程中,三组儿童的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唐氏综合征儿童在交往和参加集体活动能力得分与智龄匹配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作业、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智龄匹配对照组儿童(20.0±4.8)分,(13.3±4.7)分,t=5.72,P=0.000;(7.5±1.4)分,(6.4±1.6)分,t=3.10,P=0.003;(8.2±2.4)分,(6.2±2.0)分,t=3.68,P=0.000;(5.9±2.6)分,(4.6±2.0)分,t=2.28,P=0.026。唐氏综合征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年龄匹配对照组儿童,其中独立生活能力为(20.0±4.8)分vs(26.5±4.9)分(t=5.84,P=0.000);运动能力为(7.5±1.4)分vs(11.4±3.3)分(t=6.76,P=0.ooo);作业为(8.2±2.4)分vs(14.4±3.9)分(t=8.55,P=0.000);交往为(8.3±3.6)分vs(18_3±4.8)分(t=10.38,P=0.000);参加集体活动(9.6±2.3)分vs(17.1±4.2)分(t=9.76,P=0.000);自我管理为(5.9±2.6)分vs(13.8±4.6)分(t=9.25,P=0.000)。②相关分析显示,图片词汇测试初分与生活能力各维度明显相关。即使在控制年龄因素后,各维度与图片词汇测试初分的相关性仍然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维度独立生活能力选人家庭结构进入回归方程;维度运动能力有家庭结构和母亲文化水平两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维度作业、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管理有家庭结构和新生儿患病史两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唐氏综合征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落后于同年龄儿童但优于同智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家庭环境因素和新生儿期病史对其有不同影响提示合理的干预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对儿童多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牡丹江市30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用Conners多动症父母简明量表进行行为评定。结果:牡丹江市儿童血铅平均水平为86.36μg/L,其中&gt;100μg/L者占57例(19%);铅中毒儿童与非铅中毒儿童多动障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铅中毒可能为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之一,应加强儿童铅中毒的预防,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56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根据血铅水平设高铅组和低铅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高铅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钙剂,2个月后两组儿童再次进行免疫球蛋白、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高铅组血铅水平由原来的142.8±11.9 μg/L下降到91.5±8.2 μg/L (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0.63±0.16 g/L、6.20±1.37 g/L升高到0.96±0.29 g/L、9.47±2.05 g/L (P<0.05);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与补钙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铅对学龄前儿童体液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补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排铅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晖  张静 《医学与社会》2004,17(3):26-27,3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拟“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渐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儿童年龄大小、与小朋友相处好坏、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儿童的喜爱程度、父母听取孩子的意见情况、对孩子独立能力培养的态度等。结论 儿童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 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和自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幼儿园90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 男童与女童适应能力商数( ADQ) 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1);男童时空定向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女童(P<0.05),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分量表分及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和ADQ显著低于女童(P<0.01).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各分量表值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市学龄前儿童饮用奶类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3~7岁的居住广州市学龄前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比较长期饮用配方奶、纯牛奶、含乳饮料及不饮奶儿童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结果广州市学龄前各年龄段儿童长期饮用配方奶或纯牛奶组的平均身高、体重高于仅饮用含乳饮料组和不喝奶组的平均身高、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儿童饮用配方奶组和纯牛奶组的比较、饮用含乳饮料和不喝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饮用奶的种类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提高家长对奶类的成分及营养价值的认知水平对改变儿童饮奶习惯及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策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进一步了解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市部分城区275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总发生率28.14%,其中男孩发生率34.70%,女孩发生率18.21%;影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主要有管教方式、气质类型、家庭经济收入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策略原则及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父亲教养投入的远端及近端影响因素,探讨原生家庭父亲教养、父亲自己的角色观念和教养投入的关系,以及父亲抑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父亲角色观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572名儿童(年龄12岁以下)的父亲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父亲教养投入[(2.86±0.58)分]与其原生家庭父亲教养的冷漠[(7.30±3.86)分]呈负相关(r=-0.175,P<0.01),与关怀[(10.46±3.98)分]呈正相关(r=0.291,P<0.01),与父亲抑郁水平[(7.07±5.09)分]呈负相关(r=-0.266,P<0.01),与父亲角色观念[(61.52±5.92)分]呈正相关(r=0.522,P<0.01)。(2)父亲角色观念在原生家庭父亲关怀与父亲教养投入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15,占总效应的35.71%),在原生家庭父亲冷漠与父亲教养投入之间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16。(3)父亲抑郁水平对原生家庭父亲关怀与父亲角色观念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69,P<0.05),对原生家庭父亲冷漠与父亲角色观念的关系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21,P<0.001)。J-N法简单斜率检验显示,两个模型中的简单斜率的大小和显著性随父亲抑郁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变化。结论在原生家庭中曾经受到的父亲教养,是父亲自己对孩子教养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中父亲的角色观念起中介作用,父亲的抑郁水平在其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山东2所医学类高校的758名护理专业本科生,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护理本科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r=0.113~0.607,P<0.01),消极应对只与校园适应呈显著负相关(r=-0.117,P<0.01).通过路径分析显示,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对社会适应有直接预测作用(β=0.57,P<0.05;β=0.26,P<0.05;β=0.1,P<0.05),心理弹性、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β=0.31,P<0.05;β=0.05,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羞怯感与社交焦虑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儿童的羞怯和社交焦虑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羞怯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沈阳市某小学262名10~11岁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上述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组儿童的羞怯量表评分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羞怯量表评分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羞怯量表评分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相关(P<0.05),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关心"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儿童羞怯感与社交焦虑和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是预防儿童羞怯和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父亲吸烟对儿童个性及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分析父亲吸烟对儿童个性及行为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EPQ、CBCL量表 ,对 889例年龄 1 2~ 1 6岁济南地区 4所铁路学校儿童进行个性、行为的心理测试 ,调查父亲的每日吸烟量。③结果 父亲常吸烟组其孩子行为问题现患率最高 ,少量吸烟组次之 ,不吸烟组最低。被动吸烟组女孩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残忍 ;男孩主要表现为强迫性、违纪。个性特征 :被动吸烟组P值、N值高于对照组 ,其中男孩L值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④结论 父亲吸烟对儿童个性及行为问题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家庭环境因素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因素量表对1131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所调查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2.5%;男女童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感统失调组儿童家庭环境因素中的情感表达、娱乐性、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分量表的因子分均低于感统发育正常组,而家庭环境因素中的矛盾性因子分高出感统正常组。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哮喘儿童不同控制阶段气道高反应性指标(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指标)、呼出一氧化氮(FeNO)与哮喘控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该院儿科门诊确诊的哮喘儿童74例,体检检查肺功能及FeNO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年龄3~5岁,根据2016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分为3组:控制组(n=26)、非控制组(n=48)及对照组(n=25),收集所有入组患儿FeNO及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指标呼吸道总阻力(R5)、中心呼吸道阻力(R20)、周边呼吸道阻力(R5-20)、电抗面积(AX)、周边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等数据,分析3组间FeNO、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值及其相关性.结果 (1)非控制组FeNO检测值(34.00±18.17)明显高于控制组(20.23±11.07)及对照组(28.00±17.30)(P<0.05).非控制组AX检测值(37.29±15.27)明显高于控制组(30.17±9.50)(P<0.05).(2)控制组R20与FeNO呈弱负相关(P<0.05),非控制组、对照组R20与FeNO无相关性(P>0.05).非控制组、控制组及对照组FeNO与R5、R5-20、AX、X5、Fres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学龄前哮喘儿童FeNO可反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控制,不能反映气道高反应性;FeNO与脉冲振荡肺功能指标(气道高反应性指标AX等)联合使用更能精确判断哮喘是否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齐齐哈尔所属地区5所农村学校338名初中留守儿童和35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量表中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在对支持利用度维度上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主观支持与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呈负相关;客观支持与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躯体倾向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呈负相关。结论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行为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南京市城市一个街道,农村一个乡的3-6岁学龄前儿童,经CBCL量表筛查后,按DSM-Ⅳ诊断的ADHD,并将ADHD儿童与正常的CBCL行为问题因子进行对照。结果:学龄前儿童ADHD的 率为2.49%,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1.8:1,CBCL与DSM-Ⅳ的诊断符合率为88.57%,ADHD儿童的大多数CBCL行为问题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ADHD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且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包括多向性行为和内内性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庆和贵州的876名农村中小学生(包括留守及非留守儿童)进行社交焦虑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7.85±3.66)分,(7.77±3.75)分]要明显高于父母双方均在家的儿童[(6.75±3.72)分,P<0.01].小学五年级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6.55±3.88)分]要明显低于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2组儿童[(7.75±3.69)分,(7.95±3.54)分,P<0.01],初二与高一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各年级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交焦虑水平显著负相关(r=-0.22,P<0.01;r=-0.17,P<0.05;r=-0.32,P<0.01).对于初二和高一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时其所处的年龄段对其社交焦虑水平有重要影响.对于小学五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和他们的联系频次对其社交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 1)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相对较高;2)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其自尊水平密切相关;3)与父母的早期分离可能加重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而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联系可能缓解其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HSP患儿,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诱因、临床症状、皮疹持续时间和复发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①204例HSP患儿合并肾损害者92例,发生率为45.1%;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a,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a,P<0.01);②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的感染诱因分别占65.13%和40.18%,皮疹持续时间分别是12.4±3.18d和8.6±2.43d,复发者分别占52.17%和16.0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是12.46±4.32(×10 9/L)和10.75±2.54(×10 9/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单纯皮肤紫癜者、紫癜加关节症状者、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以及同时有紫癜、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是20.0%,41.7%,55.9%和6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HSP患儿中男性,和发病年龄大者容易发生肾损害;②发病诱因为感染者,皮疹持续时间长及皮疹反复者,和白细胞计数升高者易发生肾损害;③除紫癜外其他伴随症状越多,尤其是合并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