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扁平湿疣是二期梅毒常见的皮肤表现,临床上容易误诊。该例患者既往有非婚性生活史,临床表现为肛周4个巨大菜花样肿物,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二期梅毒,扁平湿疣。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1个月后皮损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2006年6月诊治1例Ⅱ期梅毒,表现为多发性,散在性扁平湿疣伴右眼失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以外阴、肛周扁平湿疣为主要临床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女,15岁,因"外阴、肛周多发丘疹伴瘙痒10d,阴道流血2d"就诊,本例患者既往有非婚性生活史。实验室检查: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TRUST)阳性(+),滴度1∶32,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最后诊断:二期梅毒。经头孢曲松钠驱梅治疗10d后,皮损大部分消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4例儿童获得性梅毒,均为密切接触感染,其中两例有皮肤黏膜损害,表现为扁平湿疣、虫蛀样脱发及口腔黏膜损害;另外两例中1例有外阴瘙痒,1例无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前检查发现。经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后,有皮肤黏膜损害及外阴瘙痒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复查4例患儿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的特点,提高对梅毒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 1.92,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传播途径以卖淫嫖娼及其他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9例(23.68%),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二期梅毒29例(76.31%),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斑疹样皮损为主.其中5例被误诊,误诊率为13.16%.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为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早期梅毒临床皮肤损害的认识,并对高危人群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探讨组织病理学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5例早期梅毒进行了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作梅毒血清学检测,其中28例做了病理学检查。结果:一期梅毒81例,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79例;二期梅毒361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隐性梅毒20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一期梅毒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女阴溃疡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梅毒血清学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而斑疹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梅毒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一些少见梅毒也陆续出现 ,我于儿童皮肤科门诊遇到 3例二期梅毒幼儿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例患儿中男 2例 ,女 1例 ,年龄最小 6个月 ,最大 2岁 8个月 ,均因皮肤、粘膜损害到我科就诊 ,2例以掌跖部铜红色斑疹 ,脱屑为表现 (其中 1例伴有肛周扁平湿疣以及脱发 ) ,另 1例仅表现为肛周扁平湿疣。经系统检查 ,3例发育、营养状况良好。梅毒实验室检查 取 3例患儿血清分别做PPR、TPPA ,结果均呈阳性 ,后取患儿双亲血清做相同项目检查 ,结果仅1例患儿父亲为阳性。后来再追踪另外 2例患儿较常接触的人 …  相似文献   

8.
对本院接诊 3例院外误诊的二期梅毒病人情况详细分析 ,以减少误诊。二期梅毒多以玫瑰疹、毛囊疹、丘疹鳞屑、脓疱疹、溃疡疹、肛周及外生殖器扁平湿疣、虫蚀样脱发、口腔粘膜损害等表现。而以多形性红斑、皮肤白斑为首发症状者少见。二期梅毒皮损具有多样性 ,医生对无明显诱因表现为各种皮损的患者 ,应及时做梅毒血清学检查 ,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 1999年 8月~ 12月应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罗氏芬治疗早期梅毒 5 8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来源于本院性病科门诊 ,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其中男 34例 ,女 2 4例 ;年龄 2 2~ 5 6岁 ,平均为 33 6岁 ;一期梅毒 2 3例 ,二期梅毒 2 5例 ,早期潜伏梅毒 10例 ;病程 1周~ 3月 ,平均为 35天。一、二期梅毒均有较典型皮损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躯干部斑疹、斑丘疹等。其中 32例查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曾用过青霉素不规则治疗。1 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0.
PCR和RPR法检测10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本文比较了PCR和RPR对不同病期梅毒患者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06例梅毒患者中男69例,女37例,年龄21~64岁,病程5天~7月。其中硬下疳58例,扁平湿疣22  相似文献   

11.
A 62‐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10‐day history of a diffuse, erythematous papular rash sparing the palms and soles.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 a skin lesion showed loose non‐caseating granulomas in a lymphoplasmacytic background. Scattered spirochetes were identified by Treponema pallidum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keeping with a diagnosis of secondary syphilis.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in secondary syphilis is uncomm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the majority of prior reported cases of granulomatous secondary syphilis shar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o this case; namely, a papular or nodular clinical presentation, sparing of the palms and soles, and collections of epithelioid histiocytes with associated lymphocytes and variable numbers of plasma cells.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4岁。外阴、肛周皮损1月余,伴虫蚀样脱发半月余。皮肤科情况:外阴、肛周可见红色湿性斑块,肛周皮损表面覆灰白色薄膜及分泌物。RPR1:32(+),TPPA(+)。诊断:小儿获得性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治疗后皮损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13.
俞莺 《中国性科学》2010,19(12):10-10,14
目的:报告2例二期梅毒误诊病例,二期梅毒皮损多种多样,可有斑疹、丘疹、脓疱疹、斑块、结节等,常易误诊为一般的皮肤病而延误治疗。方法:2例患者查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1∶8(+),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结果:病理检查,表皮增生,真皮层可见密集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其中大量浆细胞。结论:诊断为二期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总结分析36例新生儿期先天梅毒,观察患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改变。结果:无症状新生儿期先天梅毒占61%;新生儿期先天梅毒症状和体征主要有皮疹、肝脾肿大、肺部感染,36例患儿中,早产儿13例(36%),新生儿死亡5例(14%),血清学USR、TPPA、19SIgM—TPP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肝功能异常23例(64%),肾功能异常22例(61%)。结论:新生儿先天梅毒的诊断须结合临床体征、实验室诊断结果以及母亲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妊娠梅毒患者应及时发现、诊断并给予规范治疗,才能有效地阻断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胎传梅毒15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1999年 5月~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 15例早期胎传梅毒。结果 皮肤损害 15例 ,早产儿 8例 ,低体重儿 9例 ,贫血 12例 ,肝脾肿大 11例 ,骨损害 1例 ,鼻炎 4例 ,新生儿肺炎 4例。梅毒血清学检查 :TPPA阳性 15例 ,RPR阳性 14例。选用青霉素治疗 ,临床症状消失 5例 ,好转 8例 ,死亡 1例 ,放弃治疗 1例。发生吉海反应 2例。结论 典型皮肤损害可作为早期胎传梅毒诊断的主要依据 ;对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贫血应警惕胎传梅毒 ;治疗中可发生吉海反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8岁。面部扁平丘疹、斑块5个月,加重伴肛周丘疹1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见30余个暗红色直径1.0~2.0cm的扁平丘疹。鼻周和下颏部丘疹融合成环状斑块,表面覆黄色脓痂,浸润。其间散在分布少许豆粒大小暗红色丘疹。肛周见一扁豆大小的暗红色丘疹,上覆灰白色膜。TRUST1:32,TPPA1:1280。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增生,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真皮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连续3周。3周后皮疹大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完善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1年1-9月在绍兴市7家医院门诊治疗的女性C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200例,年龄18~65岁;已婚99例,离异或丧偶10例,未婚91例;性传播142例,间接传播58例;病程7d~6个月。结果女性CA患者的SAS总分为34.75±8.37,SDS为39.19±8.89,均高于国内常模SAS(29.78±10.07)和SDS(33.46±8.55)。本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23.5%,主要表现在焦虑、害怕、睡眠障碍等方面。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7.5%,主要表现在忧郁、性兴趣减退等方面。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因素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女性CA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症状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尖锐湿疣及湿疣样病变中HPV6/11DNA原位杂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例生殖道尖锐湿疣(CA)及湿疣样病变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6/11型DNA原位分子杂交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在12例CA中9例(75%)和湿疣样病变中1例(2.7%)检出HPV6/11DNA,阳性细胞位于鳞状上皮中表层的凹空细胞及其周围细胞核内。在CA与湿疣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中,HPV6/11DNA原位杂交检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A 46-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slightly itching, painless erythematous nodules on the face, neck, and genital area. Initial differential diagnoses included cutaneous lymphoma. We performed punch biopsy on her neck. In histopathology, interface dermatitis with some nodular infiltration of numerous neutrophils and plasma cells was observed, therefore, serologic tests for syphilis were performed. Owing to positive serologic test results and dramatically improved skin lesions after treatment with benzathine penicillin, nodular secondary syphilis was diagnosed. Nodular skin lesions in secondary syphilis are uncommon and often misleading. Our case suggests secondary syphil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dular lesions.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2岁。双手掌多发斑丘疹45天。曾按寻常疣治疗效果不佳。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浅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实验室检查:TPPA(+),RPR 1∶64(+)。诊断:二期梅毒。予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治疗,每周1次,治疗3次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