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性科学(Sexology)是以人类的性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人类生命的延续离不开性,正如古人所云"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的"食"是获取能量,这里的"色"就是生殖、享乐和健康,这里的"性"即是本性和本质之意,就是生命的核心内涵。人是性生活的实践产物,人类科学和健康的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性及性科学的研究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并依据不同的社会背景,采用相应的手段加以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2.
性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从人的本质谈起 中国古代认为性是人的一种本质,是人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孟子》书上说:"食、色,性也",《礼记》上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讲"性命"二字,没有"性"也就没有"命".  相似文献   

3.
孙伟 《中国性科学》2012,(9):1-I0001
《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千百年来,由于男权社会的历史背景,男性的性及性功能似乎显得尤为重要,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研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正如孕育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一样,性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  相似文献   

4.
王忠 《中国性科学》2014,(10):I0001-I0001
<正>性,远不是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但没有性,则生活可能变得索然无味。人类社会的延续离不开性,正如古人所云"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人是性生活的实践产物,有"性"才有"命",同时健康科学的性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性及性科学的研究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依据不同的社会背景,采用相应的手段加以研究和传播。然而,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被认为是家庭的支柱,必须表现出强者风范,承  相似文献   

5.
一、对性及性教育的认识性和食是人类的两大本能,几千年来一直都有关于性的论述。《孟子》说:“食、色性也”,《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说明,任何人在一生中都要面临“性”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性心理活动,要想回避它,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人类历史中,古今中外对待性的态度,历来都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性是什么?     
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但又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常有人引用《孟子·告子》上说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来说明性的本质,这是一种误会.孟子所说的性是指人的本性或人的本质、特质.并不是男女之性.孟子的意思是说:饮食和男女交配之事,乃是人的一种本性. 《礼记·礼运篇》上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里讲的“男女大欲”倒是对性的一种理解.有点类似现代性学中弗洛伊德的“Libido”.弗洛伊德认为Libido就是一种以追求快活为目的的原始性冲动.1993年德文版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中对“性”的定义是“性是基于性征上的雌雄差异,以及在真核生物中所有从事与遗传组合有关现象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性与政治     
1性和政治的本质联系 性的自然本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一种最原始的欲求。《孟子·告子上》曰:“食、色,性也”;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的一种最原始的本能,他称之为“力比多(Libido)”。性关系个人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是人类的基本利益所在。考古学家揭示,周口店的原始人骸骨证明:原始人类争夺异性的斗争十分惨烈^[1]。  相似文献   

8.
孟子强调培养审美能力的"知言养气","知言"就是能够正确地感知不同的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养气",则是指将外在的思想道德原则经过持久不懈的修养功夫转化为内在的精神个性。"养气"未必能"知言",然"知言"必须"养气"。孟子所说的"气",即是"至刚至大"的"浩然之气",指的是一种处于高尚道德境界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孟子的  相似文献   

9.
<正>古往今来,性及性科学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古人把性生活的技巧、学问称为房中术或房室养生学,《易经》中乾、坤二卦即是两性生殖器的记号,而《孟子·告子上》更是概括出:"食色,性也。"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刘达临说:"中国自古以来有着悠久的、丰富的、灿烂的文化,自然也包括悠久的、丰富的、灿烂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归结为人的生活的基本内容,却漏掉了性生活这一重要内容.《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两千多年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人类的两大生产,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恩格斯把生殖,即性活动放在第一位,而把物质生产认为是服务于生殖的,这就从社会学的意义上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王廷治  胥燕 《中国性科学》2011,20(9):15-17,12
"食、色,性也。"饮食和男女性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件大事,一个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一个是保持人类种属的繁衍。本文讨论性问题:(1)性生活过多:欲不可强,得道为佳。(2)性生活不洁:欲不可纵,宜养精血。(3)性生活不规律:欲不可乱,和谐为上。(4)性生活过少:欲不可少,以能为度。(5)性生活绝止:欲不可绝,顺应天乐。前列腺属内性器官,参与性活动。因前述五方面的性问题,均可导致前列腺疾病,这就是性与前列腺的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性健康教育学绪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章性科学与性文化一、人类的性存在性的问题是人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男女老幼概莫能外。孟子说:“食色性也”就是把性当作人的基本需要。无论是从人类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史来看,性的存在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物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实际上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把人统一起来。男女两性的差别也是这样,一般认为,男女性差别应由三个方面组成:男女在生物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1例成人头皮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例并探讨头皮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我科门诊发现的1例成人头皮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根据患者头皮丘疹的特点、毛囊内容物直接镜检所见的大量成团簇样聚集的厚壁孢子和马拉色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可诊断为头皮马拉色菌毛囊炎。长期使用抗生素、多汗、皮脂溢出及搔抓是其诱发因素。结论:对于有易感因素并且反复出现头皮毛囊性红色丘疹患者,应作皮损毛囊内容物直接镜检及马拉色菌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10):602-603
报告1例紫色色杆菌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男,58岁。左小腿溃疡反复伴疼痛1个月。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可见手掌大水肿性红斑,中央一2.0 cm×1.8 cm溃疡面,其上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及血痂,压痛(+)。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为紫色色杆菌。诊断:紫色色杆菌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予静脉滴注环丙沙星,加强局部护理。治疗1周后,皮损恢复明显,疼痛缓解。1年后电话回访,患者病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
马拉色菌性毛囊炎(pityrosporum folliculitis,PF)是一种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酮康唑是第一个口服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酮康唑口服治疗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生育观念与性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条件,"性—孕—育"则是人类生殖的基本形式。"性—孕—育"是一个互为因果又协调一致的生殖链。两性交合,就潜在着受孕的可能性,受孕即意味着生育后代。这是人类的一个生理连锁反应过程,而且世代重复,永无休止。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性的结合史和演变史。择偶、婚配、两性结合受孕、生育以及由此而缔结的家庭与人际关系。性欲的满足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要。生育子女为人类自身的本能,生育是两性结合的结果。繁殖后代通过性交才能完成,生育过程就是两性关系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也提出,"性也,为后也,非为色也",建立了性仅仅是为了生殖,强调  相似文献   

17.
<正>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蝴蝶斑"、"面尘"等。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肝郁脾虚,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或由肾水亏虚,水亏不能制火,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荣。目前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多样,主要是运用针刺、刺络拔罐、耳压等针灸疗法配合中药内服及面膜外用等。针刺配合中药内  相似文献   

18.
报告2例姐弟先后患紫色色杆菌脓毒血症。例1.患儿女(姐姐),6岁。皮肤科检查:左腘窝下一4 cm×2 cm不规则溃疡面,表面可见黄色脓性分泌物和新生肉芽肿,周围肿胀。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中WBC 15.36×109/L,白细胞分类:N0.75,血涂片示中性粒细胞增多伴中毒性改变。分泌物及淋巴结穿刺液细菌培养示紫色色杆菌生长。彩超示多发性肝、脾脓肿。诊断:紫色色杆菌脓毒血症、多脏器脓肿。治疗: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1.5 g,每日2次)抗感染,29 d后出现高热伴惊厥、腹痛及咳嗽,多脏器脓肿救治无效死亡。例2.患儿男(弟弟),5岁。皮肤科检查:双下肢散在分布数个大小不等暗红色肉芽肿样结节伴小脓疱,部分形成溃疡,周围有炎性浸润性红晕,双侧腹股沟触及增大的淋巴结伴压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中WBC 29.39×109/L,N 0.86;降钙素原6.48μg/L,分泌物细菌培养示紫色色杆菌生长。诊断:紫色色杆菌脓毒血症。治疗:予静脉滴注亚胺培南(0.5 g,每日2次)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5 g,每日2次),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20 d后患者双下肢溃疡结痂完全脱落,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随访2年,病情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12岁。双下肢肿胀性斑块伴疼痛4月余,质地变硬1个月。当地医院以"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红斑"予活血化瘀类中药等口服治疗,无效。查体见双下肢及腹股沟有数个扁平的皮下斑块,质坚如骨,表面稍凹陷,边缘锐利,界清,皮损呈正常肤色,部分色暗红,无破溃及渗出,触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部分棘层稍厚,真皮乳头水肿,浅丛细血管周围、皮下脂肪小叶内部分细血管周围可见小片状淋巴细胞,筋膜中可见深嗜碱性无定形物质沉积,少量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诊断:营养不良性钙沉着症。  相似文献   

20.
性从来都与文化发展休戚相关。孟子的一句“食色性也”广为流传。彼时文化对性的解读相对开放;从宋代的程朱理学起,儒家搬出“男女授受不亲”的教条作为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中国性压抑时代。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