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流动人口婚恋观念和性行为问题,为流动人口婚恋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男性42人和女性562人的婚恋观念和择偶模式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7.3%未婚女青年可接受被包养做情人,而男性青年对此问题的可接受程度较高;(2)接受婚前多个性伴侣的男性比例为77.5%,约有50%的女性反对婚前多个性伴侣;男女青年有显著的差异,P值为0.004<0.01。结论:未婚青年男女对婚恋观念和性行为观念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认识没有达成共识,婚姻的观念受社会和物质环境影响,"二奶"现象归结于生活的客观物质现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珠海市15~24岁流动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1月至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青少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流动青少年1 060人,931人(87.8%)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其中8.2%性行为对象为同性,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5);近一年性行为中从不使用安全套占47.9%,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每日工作时长在11~<14 h是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保护因素,年龄在20~24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大专、月收入2 000~<5 000元是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珠海市15~24岁流动青少年人群婚前性行为及HIV相关高危性行为发生比例较高,男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每日工作时间越短、月收入越高的流动青少年更容易发生婚前性行为,女性同性性行为也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婚恋价值观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婚恋观量表对4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在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大学生婚恋观中排在前三位的是情感需求、婚恋价值和性爱道德;性别与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因子均呈正相关(P0.05),家庭气氛与婚恋价值、情感需求、性爱道德和婚姻本质四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性别和家庭气氛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婚恋观(P0.05)。结论:大学生婚恋观功利性和浪漫主义色彩并存,高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婚恋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的关系,为高校婚恋价值观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量表对4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在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维度上,女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高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在婚恋价值、情感需求、性爱道德和婚姻本质维度上,显著高于低生命意义感者(P0.05);除了择偶条件外,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的其它五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生命意义寻求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婚恋观(P0.05)。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婚恋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高校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婚恋价值观作为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恋爱本质观、择偶标准观、性爱取向观以及婚恋道德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为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有哪些明显的影响,哪些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哪些方面的影响是消极的和需要引导或纠正的,是研究所关心的问题。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网络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影响是多元的,上网时间和网络影响力是影响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青少年对异性的贞操观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以便为有效地开展性教育提出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了上海市市区和郊区6299名15。24岁青少年的性观念、性道德及性行为等信息。结果:大部分调查对象未婚(96%),约15%的青少年有婚前性行为史,且男性(18%)比例高于女性(13%)。此外,女性、低年龄段、未婚、偏好传统文化、未发生婚前性行为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将来)的配偶保持婚前忠贞重要的比例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青少年对异性的贞操观在改变,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并催生了“处男情结”,与“处女情结”对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针对医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婚恋观现状,折射其婚恋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从而获得影响他们婚恋观的因素,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方法:研究采用自编式问卷,现场发放,匿名填写,当场回收,确保问卷填写的质量,对川北医学院9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了婚恋观的调查。结果:调查男生占36.6%,女生占66.4%,同意婚前性行为的男生占30.1%,女生占10.1%;父母支持孩子恋爱的男生占35.4%,女生占17.4%;49.8%的女生不能接受姐弟恋,24.5%的男生不接受姐弟恋。高年级的恋爱同学的百分比高于低年级的同学,且逐级上升。结论:通过研究,对医学生婚恋观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当代医学生对于婚恋的态度,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指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充分了解性知识,更理性地对待婚前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城市已婚男性节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研究对象的节育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的女性节育、安全套使用和男性节育方式构成分别为47.41%、32.91%和3.95%,不同文化程度组、不同夫妻关系组和不同年龄组的节育方式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已婚男性节育方式以女性节育和安全套使用为主,影响城市已婚男性节育方式因素可能为年龄、男性文化程度和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9.
有关婚恋观的研究经久不衰,但是关于当下热播的婚恋剧作为一种"媒介现实"是否反映真实的普遍婚姻状况,并且是否会影响及如何影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方面的研究,国内尚为空白。本文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女大学生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抽样调查,结合对热播婚恋剧的分析,发现婚恋剧大体反映当下普遍婚姻状况,但其基调要比真实婚姻状况乐观;电视剧、电影作为大众媒介会影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婚恋剧接触程度较深的女大学生与婚恋剧接触程度较浅的女大学生在某些具体的婚恋观问题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5,(10):114-119
目的:调查北京市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的流动人口性生活频率和性相关话题交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9至11月在北京市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内选择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和外企各4个,纳入场所内全部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分析2077名研究对象。60.67%的研究对象与性伴交流性相关问题情况一般。14.5%的研究对象感到性压抑或性郁闷。流动人口平均每月的性生活次数为4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男性20~29岁年龄段和家庭收入较高的流动人口性生活频率更高;女性和居住在集体宿舍的流动人口更少与配偶/性伴交流性相关话题。结论:流动人口性生活频率偏低,与性伴交流不足。加强流动人口性教育,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居住条件,对促进流动人口性生活的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性罪错妇女尖锐湿疣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市妇教所近5年来5130例性罪错妇女的常规体检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深圳市性罪错妇女不同年份尖锐湿疣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9.398,P=0.052);不同年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t=10.5378,P=0.0001),年龄越小的阳性检出率越高(rs=-0.15057,P=0.0001);不同来源地区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2.186,P=0.702);不同原职业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x^2=29.477,P=0.001),学生阳性检出率最高(11.54%),农民阳性检出率(7.48%)次之;不同现职业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x^2=5.262,P=0.022),以三陪等危险职业的人群阳性检出率为高(6.96%);不同文化程度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x^2=17.225,P=0.O01),初中文化程度的阳性检出率(7.61%)最高;不同婚姻状况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x^2=25.982,P=0.001),未婚阳性检出率最高(7.62%);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和原职业(农民)被引入模型,说明在联合因素的作用下它们是女性尖锐湿疣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年龄、原职业、现职业、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构成尖锐湿疣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正猷 《中国性科学》2011,20(11):42-45,57
不同的男人和女人隶属于不同的情感类型,婚恋匹配中情感类型的匹配比其他任何因素的匹配都显得重要,婚姻质量与情感类型的匹配显著相关,强调科学择偶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强调夫妻情感类型的匹配模式。在现实的婚姻匹配模式中,至少可以有49种不同的情感类型匹配模式,不可能每对夫妻都是最佳的或者是次佳的匹配模式,所以强调情感类型适应性的训练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情感类型匹配欠佳或是不适应的一种补救措施,应该是婚姻磨合或者是婚姻建设,解决婚姻问题,提高婚恋质量的一项重要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十堰市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状况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降低流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215例十堰市妇女患者,对其中重复人工流产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15例妇女中重复人工流产31例,发生率为14.42%,其中年龄低(20~25岁)、文化程度低、低收入(4万元/年)、流动人口、未婚、不了解避孕知识是十堰市妇女重复人工流产单危险因素(P均0.05),也是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1、0.013、0.014、0.023、0.025、0.027)。结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收入低、未婚、不了解避孕知识是十堰市妇女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因素,要加强对人工重复流产危害性等宣传,做好避孕保护,以降低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深圳市特定人群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及亚型分布,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PEX-MS分型检测技术对龙岗区流动育龄妇女进行HPV检测,并对各亚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60例调查标本中HPV感染364例,阳性率为6.92%,其中单一感染率为5.87%,双重感染为0.84%,多重感染为0.21%.共检出亚型466次.结论:调查人群HPV感染率低于国内其他报道,高危型以HPV52,16型为主,现有疫苗并非对所有人群有效.  相似文献   

15.
麻风治愈者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风治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55例麻风治愈进行评定及分析。结果:麻风治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3.23%,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抑郁、焦虑、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性差异。在控制年龄、性别因素下,心理健康各因子痛苦水平与社会支持分呈显负相关,与情绪不稳定人格呈显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人格特征、社会支持、性别、职业、婚姻、化、躯残情况等。结论:麻风治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常见,与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韩黎 《中国性科学》2011,20(3):26-29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生婚恋价值观、性道德价值观现状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方法:采用婚恋价值观量表、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量表对四川三所不同类别高校298名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和性道德价值观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婚恋观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中间手段和现实发展两个维度上,男生和女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大学生婚恋价值观与性道德价值观呈现较高的相关性((P<0.05,P<0.01);回归分析表明,婚恋价值观可以解释19%的性道德价值观的变异。结论:四川大学生婚恋价值观与性道德价值观呈现显著相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将有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性道德价值观,从而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生殖健康状况是关系到社会道德、性文化观念、生殖生育质量与人口素质的一件大事,通过对生殖健康概念和影响因素的探讨与研究,提出相关措施,使相关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了解我国生殖健康的实际状况,充分认识生殖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