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张宝洪  张海雁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82-238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女儿童科收治的6岁以上自闭症患儿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防治依从性明显改善20例,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与同班同学友好相处4例.对照组患儿无明显改善.结论:对自闭症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合理护理,能有效增强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及对策。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调查表对40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的心理需求主要有:愿意多和医生、护士交流、希望解释病情、要求医护人员保护其隐私、希望能纠正孩子的异常行为、希望能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希望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6个方面,分别占77.5%、57.5%、62.5%、88.6%、55%、78.8%。调查对象最迫切需要的是能及早纠正孩子的异常行为。学历层次较低的患儿父母,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异常行为的纠正,而对于与患儿间的交流时机、方式、内容和技巧运用方面的需求意识还有待提高。结论对患儿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对策及健康教宣传提高患儿父母对儿童孤独症的认知水平,促进父母与患儿的情感交流,减轻家长的焦虑。  相似文献   

4.
孙悟空在出世之前一直待在一块石头里,在现实社会中,也有一些人好像待在石头里一样,对外面的大千世界不知不觉,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一样.[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其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少年初发精神分裂症住院 ,对患者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 ,影响其身心健康 ,这已被许多研究证实[1 ,2 ] ,因此对患者父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对改善其身心健康 ,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深远的意义。作者拟通过本实验探讨心理干预在提高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为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期间住本院的初发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 ,共有 70人 ,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无酒和药物依赖 ,家庭无特殊负担及慢性病患者 ,均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以上 ,愿意接受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对34例白血病患儿父母在患儿疾病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为患儿的治疗提供坚强的后盾.通过护理,笔者认识到,对患儿父母心理干预,也是治疗护理患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名4~6岁孤独症儿童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与康复治疗,实验组增加了24周的一对一的沙盘游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SQ评分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PSQ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TEC量表评分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ATEC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盘游戏可有效应用于自闭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可提供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认知功能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癫痫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54例癫痫儿童(年龄为9~14周岁)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严格匹配的 37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理论的经典范式(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失言识别任务)对其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心理理论任务得分差异,并应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人口统计学素和癫痫相关因素对心理理论的影响.结果 癫痫组二级错误信念测试问题、失言识别测试故事的测试问题、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二级错误信念控制问题、失言识别测试故事的控制问题、失言识别对照故事的测试问题、控制问题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作控制情况是心理理论的重要影响因素,未显示性别、年龄、发作类型、首发年龄、受教育年限、药物等因素对心理理论的影响.结论 原发性或可能症状性学龄期癫痫儿童存在心理理论能力的损害,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同时受损,其损害严重程度可能受病程、控制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儿童父母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爱华  陈幸华  朱莉 《重庆医学》2005,34(9):1342-1343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恶性肿瘤,极大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目前的国内家庭基本形成了"四个老的,两个年轻的,一个小的"家庭结构,新生的孩子成了整个家庭的中心.当这个家庭的轴心被诊断为白血病后,其父母极易出现紧张、恐惧及焦虑等心理问题,不仅造成自身极大的心理伤害,影响其生理及免疫功能,而且影响了孩子疾病的治疗及性格的发展.因此,护理工作者不但要对患儿本身做好心身护理,并且要针对患儿父母心态采取有效的主动护理干预,这样有利于患儿父母形成积极的应对行为,对稳定病儿的情绪,为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对患儿康复有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针对白血病患儿家长不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状况、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 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68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和64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同时利用t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物质生活维度、心理健康维度[(48.18±12.80)分,(60.63±10.18)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2.71±9.84)分,(65.79±8.64)分],差异有显著性(t=-2.04,P<0.05;t=-3.09,P<0.01).实验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少于对照组;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多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解决问题"方式对生活质量总分以及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都可以有影响,呈正相关;"幻想"方式会影响生活质量总分,"退避"方式的会影响心理健康维度,均呈负相关.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易出现物质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下降;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应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心智理论(ToM)功能的特征及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 例年龄在18 ~ 60 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 版》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年龄、性别及教育水平相匹配的30 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评估失言察觉任务测试(FPR)、Yoni 任务测试及多伦多述情障碍20 个条目量表(TAS-20)评定,对两组所测得结果加以比较,并对研究组的FPR、Yoni 任务评分与TAS-20 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研究组的FPR 总分、失言故事分及控制故事分和Yoni 任务测试的Cog、Cog2、Aff、Aff1 及Aff2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Yoni 任务测试Cog1、Phy、Phy1 及Phy2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FPR 总分、失言故事分与TAS-20 总分及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P <0.05);Yoni 任务测试的Cog 及Aff 各因子分与TAS-20 总分、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P <0.05)。结论 SD 患者的心智理论能力明显受损,且与述情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述情障碍者心理理论能力的研究,从冷、热心理理论和一、二级推理能力不同角度揭示述情障碍者心理理论能力损害的状况.方法 使用Yoni测验中文版和一系列背景测验,比较31名述情障碍者和30名正常对照被试的心理理论能力.结果 述情障碍组热心理理论正确得分[(35.81 ±6.30)分]与正常对照组的正确得分[(39.83±6.0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5).主要表现在二级热心理理论的正确得分[(24.55±6.01)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80±6.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P<0.01).而述情障碍组冷心理理论的正确得分[(19.00±2.11)分]与正常对照组[(19.43±2.1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P>0.05).结论 述情障碍者热心理理论能力存在着缺陷,缺陷主要体现在二级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幽默体验能力及其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幽默图片测试( HPT)、幽默视频测试( HVT)以及心理理论故事图片任务( ToM-PST)对6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 HPT 中患者组非幽默图片等级总分[(28.41±11.56)分]高于正常组[(24.41±8.82)分],幽默图片等级总分[(34.41±13.06)分]低于正常组[(45.65±1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VT中患者组幽默视频等级均分[(2.46±0.79)分]、标准幽默时刻按键次数[(2.42±1.40)次]、标准幽默时刻敏感性d’(humor)分[(0.47±0.42)分]均低于正常组[分别为(3.56±0.57)分,(3.68±1.19)次,(1.11±0.46)分, P<0.01];患者组ToM-PST总分[(39.89±12.33)分]低于正常组[(58.76±0.64)分, P<0.01]。相关分析显示,d’( humor)分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总分( r=-0.380, P<0.01)呈负相关。患者组非幽默图片等级总分与ToM-PST总分( r=-0.316, P<0.05)呈负相关,d’( humor)分与ToM-PST总分( r=0.400, P<0.01)呈正相关。控制PANSS总分后,患者组d’( humor)分与ToM-PST总分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幽默体验能力较差,这种幽默体验缺陷与患者心理理论损害存在关联,提示幽默体验与心理理论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及心理护理对儿童孤独症低功能患者的疗效及其持续性。方法将48例低功能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AIT治疗及心理护理,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作治疗,实验结束后给予同等治疗。疗效评估主要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当天,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BC分值的变化。结果 5例患儿失访。实验组经过AIT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ABC分值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当天,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BC分值持续下降。结论 AIT对低功能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症状有疗效,且在3个月内持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Asperger综合征儿童进行心理理论研究。方法 采用心理理论测题(包括表情理解题、有情节的虚假信念题和无情节的虚假信念题)对Asperger综合征儿童和幼儿及正常儿童和幼儿进行测试。结果 在表情理解题目中,Asperger幼儿组通过率(59%)明显低于正常幼儿组(85%);在有情节和无情节的虚假信念测题中,Asperger幼儿组通过率(41%,9%)和儿童组的通过率(78%,61%)亦分别低于正常幼儿组(72%、40%)和儿童组(100%、9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sperger综合征患儿具有心理理论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3~7岁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明 3~ 7岁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发展状况及其特征。方法 应用“心灵理论”测验用具对 3~ 7岁 2 0名孤独症儿童和 3 61名正常儿童进行测试 ,使用SPSS 10 .0分析测试结果。结果 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波动 ,其虚误信念和表情辨认通过率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 (P <0 .0 5 ) ,与发展水平相当的正常儿童比较 ,其虚误信念测试分数明显低 (P <0 .0 5 ) ,简单表情辨认能力则无差别 (P >0 .0 5 ) ;结论  3~ 7岁孤独症儿童心理推测能力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 ,无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发展趋势 ,简单表情辨认能力与其发展水平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听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理解错误信念的比较,听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心理状态的认识,不同特征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三个方面概括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并指出语言、交往、训练会对听力障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产生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广州市幼儿心理推测能力的发展水平 ,探索其发展特征 ,为建立广州地区的常模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日本版“心理理论”课题测验和测具对 613名 3 6岁健康儿童进行测试 ,数据用SPSS 10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5岁以后有 92 .2 0 %的儿童可以通过哭泣表情的辨认测试 ,4.5岁以后 83 .3 0 %的儿童可以对哭泣表情进行合理的推测 ,儿童虚误信念测试各题通过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幼儿心理推测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不同的心理推测能力发展水平各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130-132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儿童保健门诊300例婴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方式对婴儿家长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组采用专题讲座、电话随访、知识普及等多种新式教育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对比两组家庭在接受教育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婴儿健康体检和注射疫苗的重视程度。结果两组婴儿家长在接受教育前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婴儿健康体检和注射疫苗的重视程度均属于较差标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家长经过教育后,实验组婴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婴儿健康体检和注射疫苗的重视程度比较,对照组婴儿家长明显优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率,提高对婴儿养护的重视程度,帮助家长更加科学的培养婴儿,为婴儿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