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斜肌功能亢进A-V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效果。方法58例患者均行下斜肌或上斜肌减弱术(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上斜肌断腱术)+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及斜肌功能。结果下斜肌、上斜肌减弱术治疗58例伴斜肌功能亢进A-V综合征患者,手术后A-V征均得到矫正,9例伴代偿头位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术后尚残留;轻度水平斜视,疗效满意。斜肌减弱术是治疗伴斜肌功能亢进A-V综合征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V型斜视发病率、病因,探讨A-V型斜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第一眼位斜视度数设计水平方向的手术量,对合并轻度上?下斜肌功能亢进(A-V征15Δ~20Δ)及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上?下斜肌功能亢进明显者(+2~+3),行上?下斜肌减弱术。结果:62例A-V综合征中合并上?下斜肌功能异常者35例,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27例。行上、下斜肌减弱术21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41例,两种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产生A-V综合征的因素较多,多数A-V型斜视都有斜肌功能异常,对上?下斜肌功能亢进明显者,行上?下斜肌减弱术,对合并上?下斜肌功能亢进较轻及仅有水平肌功能异常者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手术效果良好,两种术式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A-V综合征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V综合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138例A-V综合征患者中104例给予手术处理,其中V征90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A征14例,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双眼视功能状况以及是否伴有内旋偏斜,行上斜肌切断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常规矫正相应的水平斜度。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 ~ 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 的V征。对无双眼视功能的A征患者,上斜肌亢进达到或超过 者,适用于上斜肌断腱术;而双眼视功能良好,又未见内旋或上斜肌亢进程度≤ ,用水平肌肉移位术效果最好。结论斜肌功能异常是A-V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亢进程度及双眼视情况,决定行斜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上斜肌减弱手术即断腱术和肌腱延长术在A型斜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分别行上斜肌断腱术和肌腱延长术,并矫正水平斜视,对术前术后的眼位、A征的矫正情况、上斜肌减弱手术在上斜肌功能眼位垂直斜视矫正量、上斜肌减弱手术对第一眼位及下方水平斜视度的影响、上斜肌的功能状况和双眼单视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32例中,正位27例(84.4%),内斜5例(15.6%);A征消失26例(81.3%).术后上、下转25.时斜视度差平均6.9△;上斜肌减弱术在上斜肌功能眼位垂直斜视矫正量平均11.10±4.90.;术后上斜肌功能不足发生率断腱术高于延长术;残留上斜肌亢进发生率延长术高于断腱术;两种减弱手术对A征矫正没有明显差别(P>0.05).双眼上斜肌减弱手术对A征矫正量平均26.94±10.39△;对下方外斜视矫正量平均23.61±10.51△;对第一眼位水平斜视影响 14△~-11△.结论 两种上斜肌减弱术矫正A型斜视伴上斜肌亢进安全有效;上斜肌减弱手术方式应根据上斜肌亢进程度、A征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综合考虑;上斜肌腱延长术可以根据上斜肌亢进程度适当定量,针对性较好;双眼单视功能较好,上斜肌亢进程度较轻行延长术比较安全;当A征<20△时行双眼上斜肌减弱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Faden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斜肌减弱术对A-V征斜视上下方斜度矫正的定量研究.方法 收集253例伴有双侧上(下)斜肌功能亢进的A-V征斜视,其中V征221例,A征32例,均行双侧上(下)斜肌减弱联合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观察手术前后上下眼位的斜视度数、斜肌亢进程度、眼位、双眼视觉及A-V征斜视度与手术和术后残余量的量效关系.结果 221例V征患者术前上、下眼位的斜视度数差平均为(25.69±9.27)△;手术平均减少了(23.24±9.42)△,随访末期残余斜度差平均为(2.45±6.37)△.对于外斜视V征,手术解决了(23.41±9.66)△.内斜视V征为(22.72±8.67)△.随访末期V征斜视矫正成功率为95.02%(210/221).32例A征患者术前上、下眼位的斜视度数差平均为(23.72±11.29)△;手术平均减少了(24.34±13.56)△,随访末期残余斜度差平均为:(-0.63±5.38)△.对于外斜视A征手术解决了(25.15±13.97)△.内斜视A征解决了(20.83±12.06)△.随访末期A征矫正成功率为96.88%(31/32).结论 伴有双侧斜肌亢进的A-V征斜视,行双侧斜肌减弱术可有效矫治A-V征斜视.虽然随着A-V征的偏斜度数增加,双侧斜肌减弱术所矫正的斜视度有所增加,但术后残余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A-V型斜视的病因,了解A-V综合征的手术矫正效果。方法: 收集2011-01/2012-12我科住院接受手术的A-V综合征106例,斜肌异常者70例,行斜肌减弱手术解决A-V征,无斜肌及上下直肌异常且V征斜视上下转相差>20△、A型斜视上下转>15△者2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半个至一个肌腱。而对于无明显斜肌及垂直肌异常且V征斜视上下转相差≤20△、A型斜视上下转斜视度相差≤15△者10例,仅行常规水平直肌手术。结果: 术后观察A-V征消失情况,无A-V征为正位;A-V征>10△为过矫或欠矫。106例患者,V征消失75例,过矫5例,欠矫4例;A征消失15例,过矫3例,欠矫4例。水平斜视>±10△为过矫或欠矫,正位85例,欠矫11例,过矫10例。结论: A-V征主要由眼外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对于A-V征伴有斜肌运动异常患者,行斜肌手术,无斜肌运动异常及垂直肌异常者,行水平直肌移位术均能很好地矫正A-V现象,术后远近立体视恢复好。双眼斜肌减弱术能改变原在位眼位,对于伴有斜肌异常的A-V型斜视设计水平斜视手术量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A-V综合征78例手术治疗,其中66例有斜肌功能异常者行亢进斜肌减弱术,12例无斜肌功能异常者行水平肌垂直移位法,均矫正了A-V现象。故认为:对A-V综合征应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外斜V征43例中38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对大多数外斜V征的患者来说,下斜肌减弱术联合常规的水平肌手术矫正效果最好;对无明显下斜肌亢进者,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组43例外斜V征患者中37例术后眼位上、中、下均为正位,54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8眼仍有轻度下斜肌功能亢进,15例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结论根据外斜V征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以及亢进的程度,决定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同时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 35例A型斜视患者,依据是否有上斜肌亢进、亢进程度及双眼单视功能状况,行上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原在位水平斜视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观察手术前后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结果 35例A型斜视患者中,13例行上斜肌减弱术,22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上斜肌亢进为A型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斜肌减弱术及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是矫正A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在上斜肌亢进明显时,前者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斜Ⅴ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外斜Ⅴ征43例中38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 对大多数外斜Ⅴ征的患者来说,下斜肌减弱术联合常规的水平肌手术矫正效果最好;对无明显下斜肌亢进者,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组43例外斜Ⅴ征患者中37例术后眼位上、中、下均为正位,54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8眼仍有轻度下斜肌功能亢进,15例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结论 根据外斜Ⅴ征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以及亢进的程度,决定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同时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1.
209例A-V型斜视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特点、手术矫正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09例A-V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原在位水平斜视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行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肌手术,术后观察眼位、斜肌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随访3~24月,平均12月。结果A-V型斜视占同期斜视患者29.9%;其中,V型外斜占55.8%,A型外斜占9.1%,V型内斜占29.1%,A型内斜占6%;术后178例(85.1%)正位,192例(91.8%)A-V征消失,术后获得立体视功能者160例(76.5%),包括术前16例具有立体视患者。结论A-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斜肌功能异常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在位常合并水平斜视;根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眼单视功能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多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V征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Yu XP  Mai GH  Yu HY  Chen JC  Deng DM  Lin XM  Wu HP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585-589
目的探讨V征斜视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63例因V征斜视行下斜肌减弱术和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患者,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手术前、后的斜视度数,上、下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斜肌功能和双眼视功能状态。平均随访时间为8.2个月。结果62例(98.4%)患者合并双眼或单眼下斜肌功能亢进(+2或+3),行下斜肌减弱术和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1例患者合并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1),仅行水平直肌后退缩短术。术前上、下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为25.6△,随访末期为4.5△。48例外斜视V征患者术前水平斜视度数为(外斜)37.2△,随访末期为(内斜)3.4△,其中38例(79.2%)患者的斜视度数<±10△;15例内斜视V征患者术前水平斜视度数为50.6△,随访末期为(内斜)2.4△,其中11例(73.3%)患者的斜视度数<10△。术后21例(33.3%)患者恢复立体视功能。结论V征斜视患者多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减弱下斜肌功能可有效矫治V征斜视,常规斜视矫正方法可有效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患者立体视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1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 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11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 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 V 型斜视的疗效。方法对68例(106眼)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 V 型斜视行改良下斜肌切除联合水平直肌后退及(或)缩短术,术后观察评价下斜肌功能、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结果术后100眼(94.3%)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6眼(5.6%)下斜肌亢进、无下斜肌功能不足者。术前水平斜视角平均64.5△,术后9.2△,术前垂直斜视角平均15.8△,术后随访为2.2△,平均降低13.6△。术前7例(12.5%)有双眼单视功能,术后47例(73.5%)有不同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结论改良下斜肌切断术是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 V 型斜视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V型斜视手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 ,以求达到矫正斜视 ,消除V征 ,建立双眼视功能目的。方法 :按V征上下斜角差的大小分为 <2 0 Δ、 2 0~ 30 Δ、 >30 Δ 三组 ,分别采用水平直肌垂直移位 ,下斜肌减弱及下斜肌减弱加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三种术式 ,分别矫正上下斜角差异不同的V型斜视。结果 :以上术式不仅矫正了水平斜视 ,消除V征 ,而且可能建立和恢复原在位及阅读眼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 :水平直肌垂直移位 ,下斜肌减弱及下斜肌减弱加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三种方法能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 ,术后测定远近立体视锐度 ,对双眼单视功能及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眼上斜肌肌腱延长手术对A型斜视的影响.方法 对11例双眼上斜肌功能亢进伴A型斜视患者施行上斜肌肌腱延长术,对术前术后的眼位、A征的矫正情况、双眼视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术前A征10~34,平均(19.27±7.50)△,术后上方与下方水平斜视度差-12~3△,平均差别(3.67±3.28)△,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对A征的矫正量15~38△平均(20.64±4.97)△;术后A-V征均消失;6例患者恢复双眼视觉,2例存在立体视觉.结论 上斜肌延长手术治疗伴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安全有效;特别对于轻中度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和具有双眼视功能患者,针对性较好,不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下转配偶肌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炜  傅涛  王京辉 《眼科》2010,19(5):304-308
目的总结并探讨下转配偶肌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69例大角度水平斜视伴有上斜肌亢进及下直肌肌力弱者。方法通过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检查患者的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指标患者的发病年龄,视力,水平与垂直眼位,眼球运动,双眼视功能等。结果本类型斜视发病年龄早,≤2岁发病者44例(63.77%)。双眼视力良好,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者65例(94.2%)。双眼视功能不佳,69例患者均未查到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觉。多与大角度外斜视合并发生,水平斜视伴有A征者占68.11%。第一眼位可表现有交替或一眼上斜视,第二眼位表现内转眼位低,外转眼位高,在双眼左下转和右下转垂直分离更显著。双眼球水平运动表现双眼上斜肌亢进,双眼下直肌肌力弱或一眼上斜肌亢进,另一眼下直肌肌力弱。治疗以矫正A型水平斜视为主。结论下转配偶肌功能不全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斜视类型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有独立的手术治疗原则。因此可以作为独立命名的一类斜视。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the inferior oblique in a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and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DVD).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7 procedures on 21 patients who had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inferior oblique anterior transpositions. Before surgery, patients had +1 to +3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and +1 (< 10 PD) or +2 (10 PD-20 PD) degree of DVD. The inferior oblique insertion was transposed to between 2 mm posterior to and 2 mm anterior to the temporal border of the inferior rectus insertion.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27 months.
Results: Incidence of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of +2 or more was reduced from 84% before surgery to 16% at last postoperative assessments. Some 43% of eyes had no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and 86% had an improvement in the degree of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At last assessments, 57% of eyes had no evidence of DVD and 68% of eyes had no evidence of DVD or an improvement in the degree of DVD. No patient who had unilateral anterior transposition developed hypotropia in primary position and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inferior oblique underaction in any patient at last assessment. Three patients requiring repeat inferior oblique surgery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one patient who developed a large Y-pattern exotropia after bilateral 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the inferior obliques.
Conclusions: Inferior oblique anterior transposition has a place in the treatment of coexistent 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and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外斜V征患者44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直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常规矫正相应的水平斜度。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以上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结论下斜肌功能异常是外斜V征的主要原因,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亢进程度决定行下斜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