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51岁。因心悸、胸闷 7年余 ,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 1年 ,加重 5d入院。体检 :血压 1 2 4 /8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消瘦 ,重病容 ,营养发育差 ,唇略紫 ,颈静脉怒张 ,肝颈回流征阳性 ,两肺底闻及干湿口罗音。心尖搏动在第 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2 .5cm,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1 1 0次 /min。二尖瓣区 级收缩期杂音 ,三尖瓣区 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上腹剑下深压痛 ,脾未触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左心室扩大 ( Sv1 Rv5=9.7m V)。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 ,尤以左室为著 ,左室舒末内径 90 mm,左室流出道宽 60 mm,室隔与…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第三医院邢台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近期经导管成功封堵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64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年于2012年5月20日8:00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5年,最高180/60mm Hg(1 mm Hg =0.133 kPa).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2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心胸比:0.68.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肥厚.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62 mm,射血分数(EF)72%,主动脉右冠窦膨突,与右房之间可见交通,宽约5~6 mm.初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窦瘤破裂.术中情况:常规消毒,右侧腹股区局部麻醉,穿刺右股动脉及股静脉,分别留置6F鞘管.主动脉根部造影,建立股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窦瘤破口-右房-下腔静脉-股静脉轨道,沿轨道将北京华医(10/12)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置入主动脉窦瘤破口处,完成封堵.术后主动脉根部造影、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脱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脏超声表现。方法入组2013年5月20日~2017年9月30日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主动脉瓣脱垂患者112例,总结患者病因及一般情况,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主动脉窦部(Ao)、升主动脉内径(AAo)、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瓣膜返流情况。结果 112例患者平均年龄(48.83±13.73)岁,男性比82.1%;以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最为多见,共28例(25%),感染性心内膜炎16例(14%),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6%),主动脉瓣退行性变7例(6%),室间隔缺损5例(4%),马凡综合征3例(3%),主动脉夹层2例(2%),主动脉窦瘤4例(4%),白塞病3例(3%)。心脏超声结果:左室增大,平均LVEDD(65.68±10.03)mm,LVESD(45.73±10.32)mm,LVEF(56.70±9.63)%,常伴有主动脉瓣大量返流(91.7%),主动脉窦部平均内径(37.36±7.88)mm,升主动脉平均内径(38.67±6.85)mm,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比例是8.1%。对于主动脉瓣为三叶的患者,最常见的脱垂的瓣叶为右冠瓣(45.5%),对于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患者,左前瓣脱垂的比例较大,为15.2%。结论主动脉瓣脱垂常见的原因是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和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叶脱向左室流出道是直接征象,右冠瓣脱垂的比例最高,绝大多数伴有左室明显增大及主动脉瓣大量返流。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49岁,以"声音嘶哑5天"为主诉于2015-12-10入我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伴干咳,无胸背部剧痛、胸闷、晕厥等不适,遂至当地医院行喉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示:纵隔增宽。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条状强回声——主动脉夹层(AD)左心增大;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最高180/100 mm Hg(1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方法:检索2000-01至2001-12年阜外医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或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BVR)病历及与其匹配的超声心动图报告,检索条件是主动脉瓣结构为机械瓣且随访超声心动图资料累计在9年及以上,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随访经胸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报告。超声随访时长分为≤3年、3年~≤6年、6年~≤9年、9年,统计分析各随访时间段患者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以基线升主动脉内径分为35 mm患者和≥35 mm患者来观察升主动脉事件发生率。结果:141例患者入选[男75例,平均年龄(45.5±11.2)岁],共检索595份超声报告,平均超声随访年数(7.59±3.38)年。各随访时间段的升主动脉内径随访值与基线值比较,≤3年和3年~≤6年时间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年~≤9年,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行二次手术的比例为24.0%,高于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的12.9%。5例升主动脉事件均发生在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中,发生率达20.0%。结论: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呈渐进性增宽,增宽者的所占比亦增大,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行再次手术和发生升主动脉事件的风险较高。临床上需慎重考虑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主动脉瓣瓣膜疾患的手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一次性治疗患者 9例 ,其中 4例对手术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进行了改进。结果 :术中死于体外循环意外 1例 ;术后部分肠梗阻 1例 ,8例患者痊愈出院。上肢收缩压术后较术前下降〔平均12 2 /78mmHgvs .178/6 5mmHg( 1mmHg =0 133kPa)〕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较术前缩小 ( 4 9 40± 6 88mmvs .6 7 33± 17 2 9mm)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类患者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即简便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病例1患者,女性,75岁,主因"高血压7年加重伴头晕3月"入院。既往血压最高180/110 mm Hg(1 mm Hg=0.133kpa),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卡托普利治疗。当地医院行心脏Holter示:异位心律心房颤动,最小心率12次/min,最大心率94次/min,R-R最长间歇4.8 s,心脏彩超:左心、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钙化并少量返流,二、三尖瓣少量返流,升主动脉扩张。入院诊断: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主动脉内径重构及影响的因素。方法对30例PA患者分别测定各项血生化指标和检测并测量主动脉各部内径,将主动脉各部内径与30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T)患者测得的主动脉各部内径进行比较,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PA患者主动脉瓣环、窦部、根部和升主动脉内径均较EHT患者增宽(P均0. 05)。(2)直线相关分析发现PA患者主动脉瓣环、窦部、根部和升部内径均与立、卧位ARR,立、卧位PAC呈正相关;(3)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A患者主动脉瓣环内径主要与立位ARR和立位PAC存在线性关系,主动脉窦内径与立位ARR和卧位PAC存在线性关系,主动脉根部内径与立位ARR和卧位PAC存在线性关系,主动脉升部内径与立位ARR、卧位ARR和立位PAC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PA患者其主动脉内径存在扩张性重构;主动脉各部内径扩张性重构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立位ARR为共同的影响因素,提示其控制可能是逆转PA患者主动脉扩张性重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7岁,因发作性心悸、气短、浮肿20余年、近日加重入院。有不洁性交史。体检: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明显,呈抬举样,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一来往性收缩期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劳损和频发房性早搏。超声切面显像:升主动脉呈局限性增宽,内径4.2cm,管壁僵硬,主动脉瓣反射明显增强,活动受限,全心扩大以左室为主。血清华、康氏反应阳性,临床诊断:梅毒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衰Ⅲ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根部及邻近组织结构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7例无明显主动脉瓣膜疾病、左室流出道病变患者行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CT测量主动脉根部直径(23.40±3.03)mm,主动脉窦间距(33.65±3.87)mm,冠脉开口处直径(30.19±3.24)mm,升主动脉直径(31.23±4.19)mm。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22.17±2.18)mm,升主动脉内径(29.73±3.68)mm,左室舒张末内径(43.23±3.19)mm,左室收缩末内径(29.19±2.97)mm。结论超声心动图与MSCT可良好显示主动脉根部组织结构、是否存在瓣膜病变,并可进行有效测量,为临床医师提供术前准备、术后随访影像学依据。MSCT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主动脉根部测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例1:女,85岁,左胸部疼痛1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查体:Bp160/100mmHg。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区Ⅲ级舒张期杂音。心脏彩超示:左室(LV)45mm,左房(LA)40mm,室间隔(IVS)10mm,左室后壁(LVPW)11mm,右心室(RV)19mm,射血分数(EF)58%。左房增大,室壁略厚,运动服幅度尚可,欠协调。二尖瓣瓣环可探及点状钙化,关闭欠佳。主动脉瓣回声增强、厚,关闭欠佳。升主动脉扩张40mm,可探及膜状结构在管腔内摆动。主动脉弓降部无明  相似文献   

12.
患儿 ,女 ,3岁 4个月 ,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院就诊 ,体检 :神清、无发绀 ,两肺清 ,心率 1 0 0次 /min ,律齐 ,心前区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 :左房内径 2 3mm ,左室舒张期内径 33mm ,右室内径 1 6mm ,主动脉根部内径 1 8mm ,左冠状动脉口及左主干异常增粗 ,内径 5~ 6mm(图 1 ) ,并呈囊状扩张 ,右冠状动脉口内径 2mm ,左侧粗大冠状动脉迂曲向右室嵴行走 ,在右室嵴部可见一 6mm大小无回声区 ,彩色和脉冲多普勒检查示五彩分流束 ,湍流频谱持续整个心动周期 ,流速 3m/s(图2 )。超声诊断为 ,左冠状动脉右室瘘 ,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 …  相似文献   

13.
先证者 ( 5) ,女 ,2 2岁。因心慌、胸闷伴大汗淋漓 0 .5 h于 2 0 0 0年 8月 1 1日入院治疗。入院后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 ,逐渐出现神志不清。体检 :血压6 0 /2 2 mm Hg(1 mm Hg=0 .1 3 3 k Pa) ,神志恍惚 ,长头 ,鸡胸 ,主动脉及肺动脉瓣区可闻及 3 /6级收缩期杂音。四肢细长 ,蛛状指。患者呈现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尸解见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明显扩张 ,主动脉升部呈囊状瘤样并破裂出血。患者死于主动脉破裂。家系调查 :见图 1。先证者之外祖母 ( 2 )于 3 0年前因心慌、气急在我院诊断为心力衰竭 (心衰 ) ,后心脏彩超证实为“马方综…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 1 女 ,36岁。因胸前区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胸闷及背痛 1h ,就诊于某医院。体检 :T36 .7℃ ,P 4 6次 /min ,R 2 2次 /min ,BP 12 0 / 6 0mmHg(1mmHg =0 .133kPa) ,听诊主动脉瓣区闻及明显舒张期杂音 ,上腹深部轻压痛。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 ,交界性逸搏 ;X线胸透示纵隔略增宽。入院次日 ,患者在做心血管造影检查时突然昏迷 ,抢救无效死亡。尸体剖验 :纵隔居中 ,心包饱满 ,心包腔充满暗红色血液约 5 0 0ml。主动脉根部右前侧有 3cm× 3cm大小暗红色淤斑 ,其中见 0 .3cm× 0 .2cm破口。升主动脉…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45岁 ,住院号 :0 146 31。因胸闷、胸痛、咯血先后 3次入院。第一次因胸闷 1月 ,加重 5天于 2 0 0 0年 7月 11日收入院 ,心脏 B超 :左房 48mm,左室 5 8mm,右房 6 7mm ,右室42 mm,主动脉内径 2 9mm,室间隔内径 9mm,EF0 .31,室壁活动度弥漫性减弱。X线心脏普遍增大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住院治疗 10天好转出院。第二次因胸闷、持续性胸痛、反复咯血、憋喘3天急入院。查体 :呼吸急促 ,口唇紫绀 ,左肺闻及水泡音 ,心脏向两侧扩大 ,心率 96次 /分 ,律齐 ,二尖瓣区闻及 2 - 3/ 6收缩期杂音。胸片示 :左肺下野大片状阴影。CT示左肺下叶后段…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61岁。因反复心悸、胸闷 3个月 ,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 30年 ,血压多持续在 1 80~ 1 90 /80~ 95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收缩压最高达 2 4 0 mm Hg,但无头晕及晕厥 ,未作过系统检查及治疗。体检 :脉搏 46次 /min,血压 1 90 /90 mm Hg。体温、呼吸正常 ;胸廓正常 ,双肺( - ) ;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 47次 /min,心律不齐 ,心尖及主动脉瓣区均闻及 3级收缩期杂音 ;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胸片 :双肺纹理增粗 ;心界向左扩大 ,心胸比率 0 .5 5 ,主动脉弓蛋壳样钙化。实验室检查 :三大常规、电解质、酸碱度、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探讨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28例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替换策略进行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多个瓣膜病变等排除在本研究之外。男性8例,女性20例,年龄65~77岁,平均(70. 5±3. 48)岁,体表面积1. 55~1. 72 m~2,平均(1. 63±0. 05) m~2。按病因分类,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17例,先天性二叶畸形6例,风湿性改变4例,其他病变1例。患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级6例,Ⅲ级20例,Ⅳ级2例。同时合并疾病包括冠心病5例,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病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心房颤动7例,既往卒中史6例。手术前超声心动图测主动脉瓣环径(17. 5±1. 02) mm,平均跨瓣压差(59. 8±10. 2) mm Hg (1 mm Hg=0. 133 k Pa)。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05. 0±18. 8)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71. 0±17. 1) min。实测主动脉瓣环径(18. 1±0. 87) mm,应用Nick法扩环25例,Nuez法3例,扩环后主动脉瓣环径(22. 2±0. 93) mm,平均增加(4. 13±0. 78) mm,平均替换瓣膜尺寸(21. 8±0. 99) mm,预期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10±0. 07) cm~2/m~2。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7例,左心耳切除术7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3. 6%),死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开胸止血术1例,急性肾衰竭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并发症1例,临时起搏治疗6例。出院时平均跨瓣压差(13. 14±2. 14) mm Hg,超声实测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12±0. 07) cm~2/m~2,仅1例发生轻度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手术后2年,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临床评估。24例患者心功能Ⅰ级,3例Ⅱ级。患者平均跨瓣压差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59. 8±10. 18) vs.(13. 8±1. 93) mm Hg,P 0. 01;(151. 3±9. 95) vs.(110. 6±6. 95) g/m~2,P0. 01]。5例患者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19例患者左心室肥厚得到逆转,8例患者仍存在轻度左心室肥厚。随访时平均有效瓣口面积指数(1. 09±0. 09) cm~2/m~2,1例发生轻度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结论: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替换策略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近中期疗效良好,既有效避免患者-人造瓣膜不匹配现象,又避免了长期抗凝所致的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根部扩张50例的临床观察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5 0例主动脉根部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理、影像学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分析了 5 0例主动脉根部扩张病人的临床资料 ,男性 36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4~ 6 9岁 ,平均 42 0±12 2岁。病因中高血压者 10例 (2 0 % ) ,Manfan’s综合征 30例 (6 0 % ) ,特发性 3例 (6 % ) ,先天性二瓣畸形 1例 (2 % ) ,其余原因不明。主动脉根部内径 3 8~ 9 0cm ,平均 6 2± 1 5cm ,有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4例 ,均由主动脉根部扩张所致。其中升主动脉瘤 19例 (38% ) ,夹层形成 2 8例 (5 6 % ) ,主动脉窦瘤 3例 (6 % )。结果 :主动脉根部内径越大 ,发生破裂或形成夹层的比例越高。共 2 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死亡 5例。内科保守治疗 30例 ,其中死亡 6例 (心力衰竭死亡 2例 ,动脉瘤破裂 4例 ) ,因病重自动出院 7例。结论 :早期药物治疗能延缓病情发展 ,对高度扩张并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合并有夹层、破裂发生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局限性主动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要点。方法1990年4月~2000年6月收治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手术治疗患者7例,均具有典型的小精灵面容。超声心电图及左室造影发现起自主动脉嵴长约12~20mm膜样狭窄环,主动脉瓣环无缩窄,其中1例并发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弓降部轻度狭窄。1例右上肺动脉起始部狭窄,有3例冠状动脉扩张增粗。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斜形切开升主动脉前壁,斜向无冠状窦,剪除狭窄环,取泪滴状补片以5-0prolene线或6-0prolene线连续缝合加宽主动脉壁,加宽材料1例为自体心包,3例为同种主动脉片,3例以Groe-Tex血管片,并发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者不同期以ST.Jude23#双叶机械瓣置换,1例右肺动脉起始部狭窄以自体心包片加宽。结果无低心血输出量综合征及切口出血,术后跨环压差0~3mmHg,随访3~5年无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局限性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手术治疗,术前应详细检查了解并发畸形情况,手术重点是彻底解除狭窄,加宽主动脉,重视并发畸形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病例1,女性,17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伴发现心脏杂音5d”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Ⅳ级连续性杂音伴震颤。右心导管检查 Qp/Qs 为2.8,肺动脉压为24/13 mmHg。术中造影示:主动脉窦瘤破裂,右冠窦破入右室,破口直径3 mm(见图1 A)。置入6/8 mm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封堵后,升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瓣大量反流(见图1 B)。回收封堵器更换5 mm 室间隔缺损(VSD)对称型封堵器置入。升主动脉造影示:封堵器位置较好,可见主动脉少到中量反流(见图1C)。回收封堵器,转至外科手术修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