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受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受血者红细胞血型鉴定准确率及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开展电子配血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受血者交叉配血试验不配合调查表>调查表,收集本市5家医院输血前红细胞血型鉴定准确率及不规则抗体阳性数据,与国内2006-2009年文献报道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家医院红细胞ABO/RhD血型鉴定的准确率为100%,ABO正反定型不符合率(0.01%)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0.11%)(P < 0.05)及法国35家医院报道(0.03%)(P < 0.05);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09%)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0.37%)(P < 0.05).不规则抗体的发生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 < 0.05),有输血史/妊娠史者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史者(P < 0.05),近期内反复输血者高于单次输血者(P < 0.05).结论:本市受血者红细胞血型鉴定准确率为100%,ABO正反定型不符合率为0.01%,3年内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低于国内报道的总体水平,女性、近期反复输血及有输血史/妊娠史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机率较高.本市已具备开展电子交叉配血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29873例,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显示,在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为90.2%(92/9123),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为9.8%(10/207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AT检测结果显示: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DAT阳性率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血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出现交叉配血主要是主侧聚集。主侧聚集的DAT阳性率与次侧聚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抗体特异型鉴定结果显示:Rh-hr血型系统出现抗体阳性率为20.59%。102例患者共检测出45例特异型抗体,占44.11%。有无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应用到抗体筛查时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省时省力,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交叉配血患者不规则抗体(IA)筛查阳性结果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交叉配血的7 5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IA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统计交叉配血患者IA筛查阳性情况,分析IA筛查阳性患者的分布特征及IA阳性患者的特异性鉴定情况。结果 7 545例患者中有59例IA筛查阳性,阳性率为0.78%。女性、输血频次≥3次、有妊娠史的患者IA筛查阳性率高于男性、输血频次<3次、无妊娠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的IA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鉴定结果显示,59例IA筛查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38例(64.41%),其次为MNS血型系统16例(27.12%),Lewis血型系统3例(5.08%),P血型系统2例(3.39%)。结论 交叉配血患者体内IA的产生与妊娠史、输血史及性别有关,且Rh血型系统是IA的主要类型,交叉配血患者进行IA筛查与鉴定,可避免输入含有抗体对应抗原的血液,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在临床输血实践中,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是输血前试验的"三道保险",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保障[1]。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常发生配血不合的情况,患者因妊娠史、输血史等体内存在同种不规则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产生自身抗体,血型鉴定错误,血清蛋白紊乱以及药物因素等均可导致配血不合。特别是长期反复输血患者,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IgG抗体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方法 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患儿进行抗体筛查、抗体鉴定、抗体效价的测定以及交叉配合试验。结果经抗体鉴定有抗-D存在后,选用相合的供血者与其交叉配血,在盐水、凝聚胺和抗人球介质中主次侧均无凝集,无溶血反应,输红细胞悬液1U,无不良反应。结论 Rh(D)抗原定型是非常必要的,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输血时,一定要作不规则抗体筛查,以保证输血安全。有条件的实验室除了使用盐水法配血外,还要使用能检测免疫性抗体的配血方法(酶法、抗人球蛋白法或凝聚胺配血方法),交叉配血标本要尽量使用能反映患者当前血液免疫水平的标本。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主要原因。尽管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凡交叉配血不合时,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需作不规则抗体筛选,甚至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多,但仍有一些医院血库输血前检测不规范,一些临床医生对此不够重视。现将本院在配血过程中发现的抗E抗体致配血困难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柱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指导作用。方法姜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MGT交叉配血,配血不合25例。结果 25例配血不合病例中,血型原因致配血不合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B抗体减弱1例、ABO亚型1例);自身抗体9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4例;献血者为多凝集红细胞和含有不规则抗体各1例;其他原因(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5例。结论结合临床诊断、用药史、输血史、妊娠史等,合理分析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因素,联合使用正反定型,确保ABO血型准确,筛检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病例中出现的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引起的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相合时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病例EDTA抗凝血标本做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结果一例病例的自身抗体影响正定型结果判定,造成正反定型不符;两例病例的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均造成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及交叉配血不相合。结论结合临床病例基本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选择最适合的血液用于病人抢救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微柱凝胶法对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的60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再选择相应抗原为阴性的供血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同时与凝聚胺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出12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凝聚胺法检出30例主侧或次侧凝集标本;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8.00%和9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2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中,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分别检出12例(60.00%)、10例(50.00%)阳性标本,两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可准确检测输血相容性,对保障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价值。交叉配血之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其是有妊娠史、输血史、短期内多次输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5例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用谱细胞筛查,鉴定特异性抗体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体筛选阳性在交叉配血不合中占80%,Rh血型抗体检出率为60%。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的应用,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其中Rh血型抗体所致居多,Rh血型抗原E、e、c、C的检测作为RhD抗原之后输血前项目,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输血方式,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方法对泸州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1 377例,共输血2 085例,共收到临床回报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记录49例,发生率为2.35%,其中,过敏反应41例,占83.67%;发热反应8例,占16.33%,其他类型输血不良反应未收到回报。在49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红细胞悬液28例,占57.14%;血浆14例,占28.57%;红细胞悬液+血浆组5例,占12.25%;血小板1例,占2.04%;冷沉淀1例,占2.04%;洗涤红细胞未收到不良反应记录。结论该院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其次为发热反应;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患者输血时,应增加献血员的抗体筛查检测,选择抗体筛查阴性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应推广使用洗涤红细胞,可有效避免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  相似文献   

12.
13.
血脂、血糖与血液流变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脂、血糖与血液流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院2 69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血脂、血糖、血液流变检测,根据全血黏度结果分为高黏组、正常组、低黏组.结果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各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酰甘油、血糖在高黏组与正常组,高黏组与低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血糖对血液流变指标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民航飞行员人群中高尿酸发病率及其与血脂、血糖和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1 100名民航飞行员的体检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高血尿酸患病率特点及其与及其与血脂、血糖和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各年龄组中,高尿酸血症的分布呈现先高后低的规律,其峰值出现在36~40岁组占39.05%,且高尿酸组的高血脂患病率为37.12%、高血糖患病率为25.00%及高血压患病率为29.92%,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尿酸组的13.24%、15.01%、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民航飞行员年龄在36~40岁时,其血尿酸的水平最高,且高血尿酸与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压呈正相关。应该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脐血与外周血早期血糖监测1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血糖与新生儿外周血(足底血)血糖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妊娠期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分娩且新生儿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90例“高危儿”病例作为对照,其中妊高征30例,早产儿30例,糖尿病30例。分娩时即时抽取脐静脉血送化验室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取脐血及新生儿足底血查快速血糖值。结果快速血糖值与化验室报告血糖值有一致性,脐血血糖与外周血血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中有5%比率的低血糖。结论为避免忽略正常新生儿中的低血糖患者,可用无创的脐血查快速血糖代替新生儿足底血血糖的测定,以减少对新生儿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防止血液流变标本凝血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577例体检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分次将标本摇匀;推动组使血液流变标本在操作台面上滚动,一次完成防凝血操作.比较两种方法进行防凝血操作护士手臂感觉评分、静脉血标本采集时间、血液标本凝血率.结果 推动方法手臂感觉评分、采血时间、凝血率均低于常规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7.
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50-1150,1152
目的探讨静脉血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有无影响。方法5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三钾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即刻、30min、2h、6h采用SysmexK-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2h内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放置6h后,中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测定应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8.
The demand for blood products steadily increases. Concurrently, blood donor recruit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blood donation on blood donors, which could be helpful for blood dono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In addition to cortisol measurements in saliva, three questionnaires quantifying mood (good/bad), vigilance (awake/tired), agitation (calm/nervous), actual strain and asking for donation-related effects perceived were distributed to 110 whole blood donors (DON). Results obtained were compared with 109 control subjects (CON) lacking the blood donation experience. Overall, 216 subject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s. Sixty-eight percent of DON reported at least one effect perceived with blood donation. Exclusively, positive, negative or mixed effects were described by 26.5%, 23.5% and 17.6%, respectively. Among positive effects (i.e. physical/psychological well-being, feeling satisfied, happy, prou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P = 0.07), whereas mixed or negative effects (i.e. vertigo, dizziness, tiredness, pain)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3; P = 0.049) more associated with females. DON showed higher levels of well-being than CON as indicated by better mood (P = 0.004), higher vigilance (P = 0.015) and relaxation (P = 0.003). The latter even increased after donation with maximum values after 15 and 30 min. Despit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itial strain scores (P = 0.008), first-time donors maintained a better mood (P = 0.025) than repeat donors. DON showed a statistically bette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an CON, although the donation experience was perceived as stressful, especially for first-time donors. The results may facilitate dono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as blood donation may become less frightening and perhaps even attractiv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以此提高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工作效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50名健康儿童的右手无名指末梢血各300μL,室温下(20~25℃)使用全血细胞分析仪于采集即刻(0min),5、10、15、30min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以15min的测定结果为对照,与其他时点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min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压积(P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安排时间,消除分析前误差,减少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对临床数据的准确判定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血常规检测时间控制在10~30min内,以此提高临床检测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生活环境藏汉族血压、血糖、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差异,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预防提供研究资料.方法 144例被调查者为牧区藏族、城镇藏族、城镇汉族人群,测定被调查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尿酸、血脂,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城镇藏族男性组和城镇汉族男性组舒张压高于牧区藏族男性组(79.74±12.71)mmHg和(77.98±10.67)mmHg vs(67.52±11.88)mmHg(P<0.05或<0.01);城镇藏族女性组的舒张压高于牧区藏族女性组,(76.43±11.07)mmHg vs(68.00±8.98)mmHg(P<0.05);城镇汉族男性组的血尿酸高于牧区藏族男性组和城镇藏族男性组,(379.31±87.01)/μmol/L vs(328.57±48.19)μmol/L和(311.91±71.17)μmol/L(P<0.05或<0.01),牧区藏族男性组、城镇藏族男性组和城镇汉族男性组的尿酸均高于各纽的女性,(328.57±48.19)μmol/L vs(211.79±57.51)μmol/L、(311.91±71.17)μmol/L vs(214.86±53.34)μmol/L vs(379.31±87.01)μmol/L vs(220.67±66.40)μmol/L(均P<0.01);城镇汉族男性组的TG均高于牧区藏族男性组和城镇藏族男性组,(2.22±1.29)mmol/L vs(1.18±0.05)mmol/L和(1.38±0.97)mmol/L vs(P<0.05或<0.01),城镇汉族男性组TG高于城镇汉族女性组,(2.22±1.29)mmol/L vs(1.38±1.02)mmol/L(P<0.05).城镇藏族男性组LDL-C高于牧区藏族男性组和城镇汉族男性组(2.46±0.88)mmol/L vs(1.85±0.88)mmol/L和(1.97±0.84)mmol/L(均P<0.01).结论 不同生活环境对藏汉两族舒张压、血尿酸、TG及LDL-C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