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卢宏柱  刘丹  王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193-1195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轮状病毒感染性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给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近5年来住院患儿病例资料。轮状病毒及其亚型的检测采用ELISA。结果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脱水、呕吐与发热,少数患儿可有惊厥和粘液血便。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特点无显著差异,p>0.05。轮状病毒感染的年龄分布主要是2岁以内小儿。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的年龄分布也相似。G1、G2亚型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两个主要亚型,其临床特征也相似。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亚型是G1、G2型;感染的高发年龄是2岁以下小儿;临床特征是腹泻、呕吐、脱水及发热,少数有惊厥及粘液血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收集的腹泻患儿3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所有患儿粪便标本的A组RV抗原情况进行快速检测,统计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并分析发病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季节等流行病特征。结果 394例腹泻患儿中共检测出轮状病毒阳性130例,阳性率32.99%。其中男女患儿的轮状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5.27%、30.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率比较方面,1~2岁患儿的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为46.62%,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轮状病毒感染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11、12、1、2月较为寒冷季节的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要相对较高,而6、7、8、9月的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则处于较低水平。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儿童腹泻平均天数为(5.1±0.9)d,平均每天腹泻次数为(4.7±1.1)次,明显要高于非阳性的腹泻儿童(P0.05)。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儿童合并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呼吸道症状,占比分别为65.39%(85/130)、53.85%(70/130)、37.69%(49/130)。另外还有25.38%(33/130)的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脱水症状。结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好发于1~2岁的低龄儿童,男女感染比例相当,且在温度较低的秋冬季节更容易发生感染,患儿腹泻严重,往往还合并有呕吐、发热以及呼吸道症状等,临床应根据其发病的临床特征加强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该院婴幼儿腹泻原因。方法收集住院及门诊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腹泻患儿3 260例,根据检测结果及临床诊断分为5组:消化不良组、轮状病毒感染组、细菌性腹泻组、乳糖不耐受组、其他原因组。同时根据患儿年龄分4组。结果男孩腹泻发病率(60.73%)高于女孩(39.26%);秋季细菌性腹泻占53.36%,为最主要致病原因;冬季轮状病毒感染占45.12%,为最主要致病原因;1~12个月患儿腹泻发病率高,占49.85%;乳糖不耐受致腹泻在1~12个月患儿中发病率最高(79.61%)。结论婴幼儿腹泻仍然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高发疾病,致病原因常见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感染、乳糖不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1-2015年苏州地区腹泻儿童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治疗及感染控制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夹心法对2011-2015年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医的14周岁及以下腹泻儿童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5年苏州地区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3.05%。各年龄段均可感染,0~<2岁的患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苏州地区A群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以10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阳性率最高。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苏州地区儿童尤其低龄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全年易感,感染高峰为秋冬季节,全年特别是秋冬季应加强监测,预防疾病爆发。  相似文献   

5.
杨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704-2706
目的了解该地区儿童感染A群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粪便常规检查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8年因腹泻来该院就诊的1 810例患儿的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和粪便常规结果,按性别、年龄、月份和粪便常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 810例患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456例,阳性率为25.19%。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为24.86%;女性患儿阳性率为25.69%,不同性别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至2岁的儿童为易感染阶段,阳性率最高(28.03%)。该地区A群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为1月和12月,其阳性率分别为48.37%和41.15%。经Kappa一致性检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与粪便常规检查中白细胞、红细胞、隐血检出率一致性差,与脂肪球检出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地区1月和12月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高发期,6个月至2岁的儿童为易感染人群,其粪便中脂肪球的检出率与轮状病毒阳性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西安市儿童医院急性腹泻儿童粪便样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2 739例腹泻儿童粪便样本中,547例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9.97%。轮状病毒检出高峰在12月到次年2月份。结论 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较高,2岁以内儿童寒冷季节仍为高发感染对象。  相似文献   

7.
孙红  王斌  孙敏  刘瑜  朱军生  杨继红 《检验医学》2006,21(6):679-681
目的及早发现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状况,为合理选用轮状病毒检测方法及其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武汉市儿童医院部分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280份儿童腹泻患儿愉测,胶体金法和PAGE法阳性检出率各为79.64%和48.9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检测最终标准,胶体金法敏感性和PAGE特异性分别达95.2%和95.8%。结论胶体金法检测儿童腹泻轮状病毒敏感性高,在临床中可作为简便快速的重要筛检手段,PAGE能明显提高其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提供科学依据,合理用药,防止滥用抗生素,避免肠道菌群失调。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门诊、住院1700例腹泻患儿粪便,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0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中共检出轮状病毒427例,检出率为25.12%,高发期为1、12月,最高检出率达38.38%,高发年龄为6个月至2岁,检出率为32.39%,轮状病毒阳性粪便常规镜检,阴性结果占41.94%,脂肪球检出率为36.71%,14.18%的标本检出少量白细胞。结论轮状病毒是张家港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小于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易感人群,以秋末至眷初为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轮状病毒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尿半乳糖检测在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天津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210例纳入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组,另48例细菌感染腹泻患儿纳入细菌感染性腹泻组,47例症状性腹泻患儿纳入症状性腹泻组。3组患儿均进行尿半乳糖检测,并比较3组患儿乳糖不耐受阳性率。分析21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季节分布情况。结果轮状病毒主要侵犯1岁以下婴幼儿,且全年均有感染发生,尤其好发于11~12月,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并发乳糖不耐受阳性率高于细菌感染性腹泻组和症状性腹泻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及早做尿半乳糖检测,及时停饮母乳或牛乳,采用去(或低)乳糖饮食,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方法对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标本387份,其中轮状病毒(HRV)阳性225份,阳性率为58.14%,其中HRV合并其他致腹泻性病毒感染29份;HRV血清型G分型以G9型为主,P分型以P8型为主;13~18月龄之间检出率较高,男女性别比为1.59∶1,HRV检出高峰在10-12月。结论HRV是引起长春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做好病毒性腹泻的监测工作有利于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制定防控措施和方法,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新  杨慧  傅启华 《检验医学》2010,25(8):652-65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发病趋势。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即金标免疫层析法对腹泻患儿大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007和2008年上海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23.4%和38.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05),2年的感染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先高后低再明显升高。结论上海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秋转冬时期为高发期。上海地区腹泻患儿被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4 401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4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现1 107例病毒性腹泻患儿,总阳性检出率为25.2%(1 107/4 401)。轮状病毒感染898例,诺如病毒感染91例,肠道腺病毒感染70例,星状病毒感染52例。轮状病毒1、2、3、12月为高发月份,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检出率低,流行季节性不明显。男性与女性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相似;年龄分布方面,5岁以下患儿易感。结论中山地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1、2、3、12月为高发月份,5岁以下儿童易感,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的监测,预防暴发疫情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蕲春地区腹泻儿童病毒感染情况,以期降低儿童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蕲春地区腹泻儿童为研究对象,取粪便标本进行检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观察比较不同病毒感染患儿在不同性别、居住地、年龄等一般情况中的分布,分析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性状。结果 180例病毒感染腹泻患儿中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所占比例为53.89%,诺如病毒占20.56%,肠道腺病毒占25.55%,轮状病毒中以6~24个月发生率最高,占61.86%,明显高于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感染好发年龄也在6~24个月,但其在24个月至4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轮状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病毒感染患儿中以蛋花样便最多,占43.89%,明显高于其他大便性状所占构成比(P0.05)。结论蕲春地区腹泻儿童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其好发于6~24个月的儿童,且大便多为蛋花样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儿童腹泻的病因,了解各种病原体的季节和年龄分布,以及致病菌的耐药率.方法 对1 022例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常规、病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病因、病原体分布规律及致病菌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3.2%,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其次是细菌;非感染性腹泻占16.8%.秋冬季轮状病毒感染率高.致病菌以志贺菌属多见.非感染性腹泻以糖原性和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为主.志贺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一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好发于10~12月,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为主;其次是细菌性腹泻,好发于4~10月,2岁以上儿童常见,5岁以上为最多,且致病菌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及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小儿年龄、时间分布特点,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百色市人民医院共针对小儿腹泻开展轮状病毒检测957例,采用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诊断试剂盒检测,检测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结果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32.18%;可疑感染性腹泻小儿,1~2岁婴幼儿比重最高达到40.43%,其次依次为9~11个月、6~8个月、0~5个月、3~4岁,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高低排序与送检例排序一致;从时间上看,按照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7月、11月、10月、3月与5月、8月、6月、9月、1月、12月、2月、4月,按照阳性率高低变化,分别为10月、11月、12月、9月、5月、1月、4月、8月、2月、6月、7月、3月,A群轮状病毒阳性例月份排序与送检阳性率排序一致。结论婴幼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约1/3与A群轮状病毒感染有关,感染率与婴幼儿年龄、发病时间有关,1~2岁是腹泻也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腹泻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了解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间7237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723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1754例,检出率为24.24%,高发期为1、11、12月,高发年龄为6月~2周岁,粪便常规检查以蛋花汤样便和脂肪球增多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常规及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794例婴幼儿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94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37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46.7%。各个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6个月组为13.6%,6个月至2岁组为83.8%,2~5岁组为2.6%,表明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47.7%,女性患儿感染率为45.1%。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和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是1973年由澳大利亚的Bishop等[1]首先发现的人类胃肠炎相关病毒病原.目前已经确定它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以A组轮状病毒为主,占儿科秋冬季感染性腹泻的40%以上[2-3].早期快速地发现儿童A组轮状病毒感染,对于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3,28(7):606-608
1 流行病学 3~5岁儿童几乎都会感染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导致全球年龄<5岁儿童发生脱水性腹泻的主要严重原因.低收入国家轮状病毒感染者主要是6~9月龄婴儿(80%是年龄<1岁的婴儿),高收入国家感染者年龄可推迟到2~5岁儿童,但多数仍然发生在婴儿期(65%是年龄<1岁的婴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可引起儿童腹泻的常见肠道病毒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儿童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0年7月天津市儿童医院1 102例急性腹泻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和粪便样本,患儿男680例、女422例,年龄1~148个月。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诺如病毒。分析病毒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信息。结果 1 102例粪便样本中,有421例(38.2%)检出病毒阳性,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4.9%、11.0%、2.4%。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冬、春季检出率较高,腺病毒夏、秋季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患儿3种肠道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诺如病毒和腺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热、咳嗽、呕吐、腹痛等急性腹泻伴随症状发生率不同(P<0.05);腺病毒感染患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率更高(P<0.05);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粪便常规脂肪滴检出率和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 诺如病毒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