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的第154条;二是《金匮要略方论·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的第10条。这两条原文,表面上看前者为伤寒病而设;后者为杂病而立。但深入研究,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兹剖析如下: 一、原文解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154条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  相似文献   

2.
张长恩 《北京中医》2004,23(4):244-246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1],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2].前者为外感伤寒病而设,后者为内伤杂病而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附子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三条,一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论·少阴病篇》)的第304条和第305条,一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以下简称《金匮·第二十篇》)的第3条。这三条原文,从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内伤杂病而立,但仔细探究,可以发现,它们三者之间有着深刻地内在联系,兹剖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04条说:“少阴病,  相似文献   

4.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原文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曰:"《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本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仲景用此方治疗太阳外证未罢,邪已入少阳之证,柯韵伯谓之"为双解两阳之轻剂".本方既能调和营卫气血,又能和解表里,疏利肝胆,临证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相似文献   

5.
王振萍 《山西中医》2003,19(6):61-61
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炙甘草 8味药物组成。小青龙汤证在仲景书中有 5条 :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 4 0、4 1条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第 2 3、35条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 7条。这 5条原文 ,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 ,后 3条为杂病而立 ,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 ,它们是有着内在联系的。现结合临证应用体会探析如下。1 方证探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 4 0条谓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 ,发热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  相似文献   

6.
大青龙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青龙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三条: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第38条和第39条;一是《金匮要略方论·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的第27条。这三条原文,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杂病而立,但仔细探究,可以发现,此三条有着深刻  相似文献   

7.
猪苓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五见:一是《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阳明病篇》)的第226条、第227条和“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少阴病篇》)的第319条。二是《金匮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以下简称《金匮·第一篇》)的第17条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以下简称《金匮·第十三篇》)的第13条。这五条原文,表面上看,前三条为外感  相似文献   

8.
葛根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三条: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以下简称《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第31条和第32条;一是《金匮要略方论·痉湿(日曷)病脉证治第二》(以下简称《金匮·第二篇》)的第12条。这三条原文中,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杂病而立。但深入探究,可以发现,此前后三条原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兹分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太阳病篇》第31条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这里的“太阳病”,即论中原文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提纲所示的风寒表病。  相似文献   

9.
马大正 《河南中医》2005,25(7):11-12
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症并治》中,为开章第一方,也是《伤寒论》中的主方之一,以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药有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金匮要略》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可见桂枝汤并非专治风寒表虚证,还可以治疗妊娠病。此外,《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治》中有治疗产后“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干呕汗出”的方剂,名为阳旦汤。原书方缺,后人认为此方即桂枝汤,《千金》认为系桂枝汤加黄芩一味,为桂枝汤证出现内热者设。由桂枝汤衍化而出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相似文献   

10.
赵怀舟  贾颖 《山西中医》1998,14(5):46-47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首见理中丸方,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四味组成,其方论下有作汤加减法。《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将此理中汤称为人参汤。而在宋本《伤寒论》中“人参汤”作为独立的方名仅在146条柴胡桂枝汤方论中出现,且非指...  相似文献   

1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1],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2].前者为外感伤寒病而设,后者为内伤杂病而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余习读《伤寒论》一书略有所悟,遂写昧识”一篇。敬请同道赐教。1.太阳中风兼证21、22条析疑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证为太阳中风之本证。所谓其兼证,大抵是在桂枝汤的主证不变,主方也不变的前提下随证治之。据21条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  相似文献   

13.
李艳锋  张恒  张致祥 《陕西中医》2009,30(9):1242-1244
仲景六个柴胡汤分别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和下篇,其中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中篇,而柴胡桂枝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在下篇。张致祥主任医师谓仲景六个柴胡剂,是仲圣匠心所在,以示人们曲应病机,灵活运用,现就张致祥主任医师临证五十余年运用柴胡剂之体会作以简介。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被称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的应用频次仅略少于"经方之首"桂枝汤。其对太阳病及其变证具有突出的治疗优势,堪称是用治太阳病及其变证的主方。孙思邈概括"太阳病用柴胡汤法",列为《伤寒论》太阳病七法之第四法。根据张仲景"伤寒中风,有柴胡证"等病证合参、以病统证的思维模式,提出"太阳病柴胡证"的概念,认为"小柴胡汤实为疏表清里之首方",而不应将其限于"和解少阳"的狭义范畴。此观点为解析小柴胡汤在太阳病篇的主治病证,以及阐释其在现代外感发热性疾病中的治疗优势,提供了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旋复代赭汤证探究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张长恩,陈燮梅旋复代筛汤证,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的第166条原文虽一条,但内涵丰富,蕴义较深,它既为外感病而设,又为内伤杂病而立。今探究如下。-、原文解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相似文献   

16.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笔者在"结胸病是恶性肿瘤的胸腹部转移"这个前提下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是伤寒本证,中是兼证,下是先讲癌症。所以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开始的128条"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之问,到第142条都是论结胸病的。其后第143条—第145条是论热入血室,从病位上予以区分鉴别。第146条的柴胡桂枝汤证是"心下支结,外证未去  相似文献   

17.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系指伤寒多日,太阳表邪未解,部分传入少阳,而见太阳、少阳两经之合病,方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柴胡、桂枝、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白芍)合方组成。该方具有调和营卫、和解表里、燮理阴阳、升清降浊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本方每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柴胡桂枝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由柴胡、桂枝、黄芩、半夏、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和少阳的并证. 陈世昊系兰州市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老临证法尊仲景,在古方新用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尤善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各科疾病,精巧化裁,运用独到.笔者跟随陈老侍诊,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结合陈老医案,将其相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柴胡桂枝干姜汤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桂枝干姜汤(简称柴胡桂姜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7条,也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本方目前仍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历代医家对本方的病机及方解认识不一,争论较多。笔者参考了相关书籍以及近10年的文献报道,试从病机、  相似文献   

20.
正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此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传统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笔者临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义简析桂枝汤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篇》之主方,用于太阳病中风证。临床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