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腔镜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镜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中一项新型实用技术,由于该技术(尤其是胸腔镜在脊柱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前路脊柱开放手术无法比拟的微小创伤优势,因而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开展,国内也正逐渐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本文就胸腔镜在脊柱前路手术中应用的有关历史、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技术、初步的临床应用结果和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与开胸脊柱前路手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评价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的侵袭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3年10月施行的胸椎前路手术516例,按同一标准从中抽取采用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的118例与开胸脊柱前路手术的113例,两组平均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的条件均衡。对两组的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和术后上肢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围手术期参数:胸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50±53.2)ml,少于开胸组[(760±65.4)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平均引流量(150±20.2)ml,少于开胸组[(260±50.8)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平均胸痛持续时间(10±4.2)d,少于开胸组[(42±5.3)d],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并发症: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开胸组为9.6%,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上肢功能评分:胸腔镜组术后及术后3个月的上肢功能评分低于开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胸腔镜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各种胸椎疾病的前路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胸脊柱前路手术比较,具有组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早期上肢功能障碍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对脊柱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例脊柱畸形行胸腔镜辅助前路松解及后路脊柱畸形矫形植骨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20min,前路松解、阻滞椎间盘平均4.2个。术后1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9.4°,4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被纠正到28°,1例胸椎后凸Cobb角被纠正到58.5°。术后平均随访17.5个月,无矫正度的丢失和其它神经系统及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胸腔镜辅助前路脊柱松解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联合后路矫形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视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胸脊柱前路手术创口大、出血多;经典的内窥镜手术创口小,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我院在胸腔镜直视下扩大操作口的脊柱前路手术则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可简化脊柱手术步骤等优点,然而其麻醉处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现将其麻醉处理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病人共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3~58岁,平均(40±11)岁。体重35~70kg,平均(57±9)kg。ASAⅠ级5例,Ⅱ级8例。其中脊柱结核7例,脊柱肿瘤3例,脊柱骨折3例。麻醉时间280~360min,平均(333±63)min;手术时间165~3…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1998年10月~2003年5月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治疗各种胸椎疾病患者118例,手术方式包括锁孔和小切口技术,清除病灶和/或内固定重建,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肺炎合并胸腔积液2例,暂时性单侧肢体瘫痪1例,轻度后凸畸形和局部疼痛2例,结核病灶清除前路重建术后8个月结核复发1例,术中套管损伤肺1例,单侧支气管积脓致肺炎、肺不张3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但存在胸腔镜技术特有并发症,只有掌握操作原则、改善麻醉技术、严格手术适应证和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才能发挥胸腔镜技术的优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技术在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应用胸腔镜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 5例胸、腰椎结核(T6~L2)行胸腔镜下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或非植骨术;3例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截瘫(T10~T12)及1例陈旧性椎体爆裂骨折合并马尾综合征(L1)行胸腔镜下脊髓减压、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1例T3~4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症行胸腔镜下减压融合术. 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CT或MRI显示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充分减压,除1例骨折复位、固定后仍有轻度成角畸形外,均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位置良好. 结论胸椎、上腰椎疾患,不论是否并发脊髓、马尾神经压迫,都适宜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病灶清除术,必要时还可进行脊髓减压、脊柱前路植骨、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7.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T11~L2)爆裂性骨折虽然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相对较多。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脊柱前路手术是近年发展的一项微创技术,将传统前路技术和胸腔镜锁孑L技术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本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前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27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借助胸腔镜技术的胸段、上腰段脊柱前路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 ,单肺或双肺通气的选择以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胸腔镜、骨科常规手术器械或自制的骨科器械 ,在胸腔镜辅助下行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都顺利完成 ,切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 3~ 10个月 ,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清除彻底 ,脊髓减压充分 ,除 1例骨折复位、固定后仍有轻度侧方成角畸形外 ,其他病例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 ,位置良好。结论胸椎、上腰椎疾患 ,不论是否并发脊髓、马尾神经压迫 ,都能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病灶清除术 ,必要时还可进行脊髓减压、脊柱前路植骨、内固定手术。原则上可选择常规气管插管、双肺通气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VAT)应用于脊柱外科已有十多年历史,胸腔镜下脊柱侧凸前路松解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微创手术的优点已得到共识。而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的矫形内固定(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instrumentation,VAT-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尚有争议。国内已有几家医院开展了此项工作,可喜地说明我国脊柱外科正紧跟国际发展潮流,差距日益缩小。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胸腰段疾病的前路手术及内固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胸腔镜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结核和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评价胸腔镜技术在脊柱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例接受胸腔镜下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操作技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骨折8例;结核3例;椎间盘突出症l例。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平均出血量600ml,平均住院时间12d。1例结核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而放弃内固定,仅作病灶清除植骨术。所有患者随访3—10个月,神经功能恢复与普通开胸前路手术近似,骨折复位良好,植骨块和内固定未发现移位,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及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为胸腰椎前路手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是脊柱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当患者出现脊柱稳定性进行性降低,严重结核中毒症状,严重神经压迫症状时,常需手术治疗.正确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手术治疗的基础.一期前路手术是脊柱结核手术的经典入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验证.近年,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推崇.有效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以及坚强内...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不同前路内固定系统 (Arm strong ,Kaneda ,Ventro fix ,Macs TL)的 7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以及手术前后的脊柱后凸角、椎管受累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种前路内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脊柱后凸角的矫正、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术中出血量方面 ,Macs TL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各组中脊柱后凸角矫正、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前路内固定系统中 ,Macs TL系统具有出血少、操作简便、损伤小等优点 ,且可以在胸腔镜下行脊柱前路内固定 ,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脊柱前路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特发性胸椎侧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前路矫形手术的技术要点和手术适应证选择,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2001年7月至2006年1月共进行胸椎侧凸小切口前路矫形手术37例,男4例,女33例,平均年龄14.1岁,冠状面Cobb角平均56°,Lenke分型Ⅰ A 14例,Ⅰ B14例,Ⅰ C 9例,均为胸椎右侧凸,Risser征++~++++,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矫正效果以及矫正丢失等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20 ml,平均固定节段7.8个,术后Cobb角平均16.8°,平均侧凸矫正率70%,随访18~36个月,平均矫正丢失4.6%,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椎侧凸前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矫形手术在减少手术创伤、降低麻醉要求、相对胸腔镜手术更为宽松的适应证选择基础上,可以达到传统开胸前路矫形或后路矫形手术的临床效果、且没有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在胸椎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14例.其中6例胸椎转移瘤行病变椎体切除、钢板骨水泥椎体重建及前路针棒内固定;4例胸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2例胸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2例胸椎椎体骨折合并脱位行脱位椎体复位、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前路钉棒内固定. 结果术后影像学显示病灶清除彻底,内固定效果确切.14例术后随访 4~12个月,14例胸背痛完全消失,13例脊髓压迫症中除1例转移瘤无改善外,其余12例肌力术前A~D级,术后恢复至C~E级.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胸椎前路手术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脊柱前路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外科的手术治疗可经不同的入路来完成 ,而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常取决于脊柱外科医师的手术技能。脊柱前路手术已作为许多脊柱疾患的常规治疗方法而逐渐普及 ,本文就脊柱前路手术的入路及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介绍。1 枕颈部 (枕骨~颈 3)1 1 经口入路沿咽后壁正中纵行切开 ,即可显露颅底至颈 3椎体 (图 1) ,必要时还可切开悬雍垂及软腭以便向上扩大显露。用刮匙和骨膜剥离器剥离枕骨斜坡、寰椎前弓、齿状突基底部和枢椎椎体前方的软组织 ,用磨钻和咬骨钳仔细切除寰椎前弓的下 1/3~ 2 /3以使齿状突基底部得到满意显露 ,同时还应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脊柱结柱一期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护理难点要点.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及腰骶段脊柱结核100例,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9~62岁,平均34.5岁.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骨植骨+前路椎体钉内固定术式.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均恢复良好.结论:脊柱结核的一期手术治疗的图手术期护理难点要点在于脊柱结核患者病程较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做好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妥当,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Lonner  BS  Kondrachov  D  Siddiqi  F  范纯泉 《脊柱外科杂志》2006,4(5):319-320
胸椎后路脊柱融合内固定术是外科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的金标准。但是最近也有人开始通过经前路电视辅导下胸腔镜手术进行脊柱融合内固定。Baron S.Lonner等回顾了51例脊柱侧凸手术患者的X线影像学资料、脊柱侧凸研究会的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调查表、肺功能以及手术记录。分析的X线影像学参数包括冠状面曲线纠正值、器械固定的椎体最尾端的倾斜角纠正值、冠状面平衡性、胸椎后凸程度。评估的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输血率、融合的节段数、应用的骨移植物的类型、术中和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的数量。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47-747
本书是由著名的脊柱内镜专家CurtisA .Dickman、DanielJ .Rosen thal、Noell.Perin等主编,国内脊柱外科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共同翻译,专门介绍胸腔镜脊柱外科技术的论著。全书共分2 3章,内容包括胸腔镜脊柱外科学的发展史、教育和认证,胸腔镜下的胸腔和脊柱解剖、胸腔镜脊柱外科的  相似文献   

19.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经皮穿刺技术,包括经皮髓核溶解术、经皮髓核摘除术和经皮髓核激光切除术;二是内镜辅助技术,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和脊柱内镜下脊柱手术技术.前一类技术是在X线透视下通过降低椎间盘内压力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有一定盲目性和局限性;后一类技术腹腔镜和胸腔镜只用于前路手术,脊柱内镜主要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内镜直视下手术直接解除神经压迫,包括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入路两种椎间盘镜,前一种因入路难且适应证窄开展不多.目前,微创脊柱外科开展最多的当属经椎板入路的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Foley等[1]1997年首次对该技术进行报道,1999年镇万新等[2]首先运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成功.此后,MED在国内迅速开展起来.本文就MED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简单的脓腔和痛灶清除到强调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逐步出现单纯前路椎间植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等术式,明显缩短了病程,降低了畸形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促进了结核病变的愈合。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普及、脊柱内固定技术理论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水平,但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指征的确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