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状腺手术进路改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3):254-255
目的:探讨经典甲状腺术式改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5例甲状腺病人施行低位小切口、不断颈前肌群、上极切断后结扎的改进术式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手术顺利,出血少,无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愈合美观。结论:此法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单侧良性甲状腺瘤、双侧良性甲状腺瘤、甲状腺机能亢进、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病人。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手术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满足现代人对甲状腺手术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对如何改进甲状腺手术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我们设计改良的甲状腺手术方法对1259甲状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在创伤、疗效、手术并发症,康复时间,美观方面,本方法优于传统手术方法。结论:此改良的甲状腺手术方法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未侵犯真包膜外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神经外科手术,如脑干、小脑等后颅窝手术需要在全麻后俯卧位状态下实施.传统的俯卧位安置法为:全麻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抬举患者→向头侧移动→翻转面朝下,同时胸腹两侧、双膝足背垫软枕.该法要求翻身与垫软垫要两组人员同步操作,如配合不当,需要反复移动、翻动患者以调整体位,消耗体力,同时易导致麻醉管道因牵拉而脱落. 相似文献
4.
直肠息肉在肚肠疾患中是比较常见的,平时常用电灼法或手术摘除,本人则对直肠息肉(距肛门10cm以内者),采用由上海手术器械七厂生产的内痔套扎器套扎直肠息肉,效果颇好,不需麻醉,不要住院,适合基层医院门诊手术或巡回医疗时开展。现介绍如下: 适应证凡距肛门10 cm以内者,息肉直径在1.5 cm(即套扎器内套管管径)以内的各种直肠息肉。术前准备在套扎前嘱病员排空粪便或开塞露通便即可,将手术器械常规消毒,在圈套钳内套管上装置小橡皮圈2只备用。手术操作套扎前用平口肛门镜作检查,确定息肉的方位,选择好套扎的位置,术者一手固定肛门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对会厌囊肿的治疗方法,一般均主张手术摘除,以求根治。以往我们用传统术法:局麻后在间接喉镜下,用喉息肉钳咬除,此法因不易一次将囊肿咬除,故手术时长,患者配合差,给手术造成一定困难,术后又易复发。术者改用自制会厌囊肿圈套器(鼻息肉圈套器改制),摘除大如枣、小如黄豆囊肿6例,术中和术后未发生大出血,术后一年随访未复发。现将操作方法介绍于下: 1 1%的普鲁卡因液喷咽3次。2.在间接喉镜下看清囊肿的部位和大小之后,将圈套器铜丝环调整到与囊肿相应大小,并将钢丝环 相似文献
6.
7.
尿道造影是诊断下尿路疾病的常用方法。传统的尿道造影需通过顺行和逆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诊断,需摄多片,且对瘘管、多段尿道狭窄的诊断,有时会出现假阴性。为解决上述缺陷,设计了一种改良尿道造影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改良甲状腺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的甲状腺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采用包膜内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前支,保留部分甲状腺上极组织,不暴露喉返神经,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包膜内结扎其分支,T型管另口引流。结果:全组术后均无声音低哑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表现,术后无需服磺。随访1-4年,无甲状腺功能降低或亢进,未发现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复发,治愈率100%.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减少神经和甲状旁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保证手术安全和疗效的前提下,探讨经典甲状腺术式改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该院1996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5例甲状腺病人施行低位小切口、不断颈前肌群、上极先切断后结扎的改进术式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手术顺利,出血少,无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愈合美观。结论:此方法对于单侧良性甲状腺瘤、双侧良性甲状腺瘤、甲状腺机能亢进、再次手术的甲状腺病人均适用,具有减少出血及神经损伤、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教科书上传统的操作方法做皮内试验 ,通常存在着各人的手法掌握等原因造成进针深度过深或过浅 ,注射剂量不准确 ,而造成皮丘出现不标准 ,继而影响结果的判断 ,需要重新再试 ,给病人带来精神上及躯体上的痛苦 ,增加了重复工作量 ,或者引起病人的投诉。于 2 0 0 0年以来本人一直用一种经自己改良的方法进行皮内注射 ,减少造成操作失败的人为因素 ,与传统操作方法比较 ,在近三年来 ,皮内注射人数 182 0例 ,成功 180 1例 ,失败 19例 ,其中失败原因 :严重脱水 ,心脏病等皮肤弹性极差除外 ,成功率可达 99% ,该方法减轻了注射时的疼痛 ,结果判… 相似文献
11.
在涎石病中以颌下腺导管结石最为多见,这可能与颌下腺导管较长,开口较大,位于口底等因素有关。一、适应征1.凡经触诊(双手合诊)可触到导管前2/3部位的结石。2.凡经 X 线片(咬(牙合)片)显示,导管内有结石存在(即钙化较好的结石)。3.颌下腺导管结石在非炎症期(即没有急性炎症表现)。二、术前准备1.如伴有急性炎症发作,应先行消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2.对成人,术前半小时应肌肉注射阿托品0.5毫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2月~1995年10月,参加了15例甲状腺腺瘤手术,均采用小切口法行甲状腺腺瘤单纯摘除,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19~40岁11例,40岁以上4例,无一例有自觉不适或并发甲亢的表现,瘤体大小为1cm×15cm×2cm~25cm×4cm×4cm不等,均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边界清,单发,表面光滑,术后病理检查均示腺瘤或囊性变。无一例有低钙血症、声嘶或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5~8d均病愈出院。12 手术方法 在瘤体表面的皮肤,顺皮纹方向作一小孤形切口(长度视肿瘤大小而定)切开皮肤、…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孔位于眼眶眶上裂的内上方,由蝶骨小翼上、下两根同蝶骨体连接而成管状,管的眶侧呈环形,颅侧口近三角形。其管轴方向向前、向外、向下,解剖位置较为特殊,与矢状面夹角约35°,冠状面夹角53°、水平面夹角10°。 相似文献
14.
<正>红斑狼疮患者血液内存在着一种自身抗体,称LE因子,是一种IgG抗核抗体,它作用于细胞膜,使之受损伤,进而导致细胞核内的DNA发生聚合、退变、核肿胀、溶解,失去正常的结构,形成一种圆形、烟雾状的均匀体,这种均匀体在补体的协助下,易被成熟的中性细胞吞噬,即为红斑狼疮细胞。 近几年我们用改良血块法共检查105例阳性标本,同时用血块法试验对照,只有18例相符。说明改良血块法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玉军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2,(3)
劳氏位是便于观察全部气房发育情况及密度改变,乳突窦部有无骨质破坏及有无鼓室盖和乙状窦壁改变的一种常用的投照方法。但是劳氏位投照方法比较复杂,初学者不易掌握,投照位置和中心线通过部位稍有偏差,即不能拍出比较理想的片子,给诊断带来—的影响并且有的X线机管球不能向面倾斜(如:罗马尼亚ELTEX—400ma)在没有暗盒15度角垫板时,给投照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根据乳突的解剖结构,经过一段时间的模索,找到了一 相似文献
16.
手背静脉穿刺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系紧止血带后,嘱咐患者握紧拳头,然后选择血管穿刺,可是部分患者采取这样的方法后,血管受压不易观察,不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应用“上侧下前跟腱延长法”,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手术方法:1.麻醉后在止血带下行“S”形切口长约9cm,分层切开皮肤、皮下、腱膜,将跟腱从跟骨结节上方向上游离之。2.将跟腱上方(近端)左右正中纵形顺纤维分开或切开2cm,并将半侧切断 相似文献
18.
周云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5,(2)
双重睑是眼科美容术之一,本文介绍一种双重睑的手术方法,缝针系采用细的缝纫机针改制而成。以连续缝合的方法缝线,一眼需缝7~8组双臂缝线,不切断睑板,不切开皮肤,结扎缝线时套以“橡皮环”,术后一周拆线,效果满意,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腱鞘囊肿摘除术中囊肿极易破裂,使囊壁不易完整摘除,术后复发。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治疗了30例腱鞘囊肿(其中12例为复发性),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4个月以上均未复发。特将手术方法及手术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以往采用金属静脉剥离器,或采用自行车辐条插入静脉加以剥离。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金属器械硬度大,不易使血管弯曲而在插入中改变方向,往往将静脉戳穿,或插入受限,使手术切口过多,费时较长,也增加病人精神负担,笔者采用由大隐静脉下端(即内踝外上1厘米处)切口,插入无菌塑料管,此塑料管由于可顺静脉方向改变,故可直接由大隐静脉下端插到上端(即卵圆窝附近),再由卵圆窝处切口,将几个分支分别结扎,然后切开大隐静脉主干,抽出塑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