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综合治疗84例女性盆腔炎性包块。总有效率95.3%,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疗效。方法以96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中成药口服+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包块消失时间为(56.38±2.65)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2年内无复发;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包块消失时间为(76.18±5.26) 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7%,2年内复发率为1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综合治疗84例女性盆腔炎性色块.总有效率95.3%,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
卞书春 《河北医学》2000,6(10):891-892
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盆腔性包块好转消失。方法:西医、抗菌素、中药、方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腹部外数。结果:16例临床治愈15例,治愈率达93.7%,有效率100%。结论:盆腔炎性包块是内生殖器周围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炎性肿块,抗生素不易进入,而且易产生耐药性,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的理想治疗方法,价廉方便,又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68例盆腔炎性包块,发现应用中药妇炎灵+抗生素(第2组)及妇炎灵+抗生素+妇炎灵灌肠(第1组)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达93.3%和95.0%,而单独应用妇炎灵(第4组)或抗生素(第5组)以及妇炎灵+妇炎灵灌肠(第3组),其有效率分别为57.1%、60.0%和66.7%,且使用前两种方法治疗较单独应用妇炎灵或抗生素,以及妇炎灵+妇料灵灌肠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中药自拟方(下焦通利方)联合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住院的盆腔炎性包头患者79例,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自拟中药方(下焦通利方)联合头孢曲松钠、替硝唑静滴治疗,对照组单用后者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6例出现恶心、腹泻的副作用,对照组5例出现恶心、泛酸、食欲减退.两组均因症状轻未作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中药自拟方“下焦通利方”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较单用抗生素效果好,治愈率更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
我院对盆腔炎性包块采取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理气活血、软坚散结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施荣慧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39-139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规范化抗生素的使用结合红藤汤灌肠的治疗,观察患者体温、血象、腹部体征及B超检查包块消失情况。结果:盆腔炎性包块保守治疗成功率91.1%,复发率低。结论:该方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中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25岁,于2006年2月6日因下腹坠痛5天,阴道出血2天,发热1天收住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Lmp:2006-1-25,性生活史2年,G0P0.2005年9月因"阑尾化脓穿孔"行阑尾切除术.入院血常规:WBC10.7×109/L,N72.7%.彩超提示:(1)右附件囊肿,大小(4.8×2.3)cm2 ;(2)子宫左后方包块,大小(10.2×8.4×5.7)cm3;(3)盆腔积液,2.4cm.Ca-125正常.予抗炎治疗未显效后,在B超引导下行后穹窿穿刺术,抽出黄色液体约200ml.  相似文献   

14.
盆腔感染是妇女常见病。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多 ,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 ,可形成盆腔粘连性炎性包块 ,给患者造成更大病痛。为了探讨有效治疗方法 ,笔者采用中药外敷辅以抗生素治疗 30例 ,效果显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4例系 1 998年 1 2月~ 2 0 0 1年 1 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 B超辅助检查 ,均排除异位妊娠和卵巢良、恶性肿瘤而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年龄 1 8~ 44岁 ,平均 2 8岁。发病前均有性生活史。怀疑结核者行“OT”试验 ,胸片检查 ,个别病人并行诊刮。 5 4例中结核性包块 3例 ,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包块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已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静脉滴注抗生素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盆腔消癥止痛汤加减口服+药熨疗法+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6.87%,对照组为3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8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包块平均直径明显缩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1年后复发率为12.5%,对照组为2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包块疾病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小患盆腔炎性包块,促进预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正> 女性盆腔炎性包块,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或者体质较差,重复感染,反变急性发作,病程迁延日久所致。一般病程长疗效差。长时间应用抗菌素往往发生菌群失调,出现二重感染,给治疗上带来了不少困难。采用中药活血化瘀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 自1992—1996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病人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长者两年,最短者20天。病史较典型、均有反复发作。盆腔检查:宫体活动差或完全固定,子宫的侧方,左侧右侧,也可是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盆腔插管直接注药,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4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16$资料1.1一般资料47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范围22~50岁.其中31~40岁34%占72%。27例有不洁性生活史,16例有宫腔操作史,4例无明显诱因。1.2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四联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效果。方法:32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例为中西医四联法治疗,简称四联法组,即西药静滴,中药灌肠,口服,微波理疗,穿刺引流。另一组12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滴+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四联法组有效率100%,半年随访元复发,对照组有效率58.3%,术中无法开腹及术后复发率42.7%。结论:盆腔炎性包块首选非开腹手术,应用四联法可减少创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 1991年2月至1997年2月,我科采用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消热解毒、软坚散结的方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17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