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卒中的治疗历史,无论是神经内科传统的药物治疗,还是神经外科兴极一时的搭桥手术,都表现出对于该类疾病理解的片面性,因此其结果总是差强人意。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步,脑血管病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有赖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甚至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等学科的共同努力。多学科联合攻关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也是有效地治疗脑血管病的保障。各家取长补短,全面评价患者的病情特点,才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医师,抛开所谓“门户”之见,真正地以患者为中心。我们推崇大兵团作战,联合攻关,多学科携手研究、治疗脑血管病的理念,最终欲让患者获益。这正是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联合查房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抛砖引玉,开辟“联合查房园地”栏目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在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后依然存在很高的卒中风险。近年来。随着柔顺支架的出现,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已成为现实。2002年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完成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CAS)2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媛春  李英 《山东医药》2007,47(1):84-85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解除脑动脉狭窄、预防脑中风的有效方法,我科成功为1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2006年12月,对1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9±5.3)岁,范围56~81岁.平均狭窄程度(84.2±3.7)%,范围50%~99%.所有患者都用球囊扩张支架成功地进行了治疗,且无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果: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20%,随访6~18个月期间无患者再发脑缺血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问题,是临床上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之一。卒中急性期,是否应该降压,血压降低到何种程度比较合适,目前尚无定论。临床上大家对急性期的降压通常持谨慎的态度。对于急性期到底定义在多长时间之内,血压降低到多少比较合适,具体使用何种降压药物,各国指南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2007年美国卒中急性期治疗指南指出:血压明显升高的患者可降低其血压;合理的目标是在卒中发病后最初24h内降低约15%;对于大多数没有颅内压增高风险的轻到中度卒中患者,可在血管性事件发生后24h重新开始服用他们在卒中发病前服用的抗高血压药。同样澳大利亚及中国的卒中指南对于降压治疗开始的时机也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Wingspan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经血管内Gateway球囊扩张成功后,再行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不同形态、Mori分型、狭窄程度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管腔狭窄率从术前84.7%±6.9%降至术后21.2%±14.4%(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9例,M1段形态为S型、Mori C型及极重度狭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近期疗效差.结论 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但对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和预后等问题尚在研究探索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颅脑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选择本院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对相应颅脑动脉狭窄进行治疗,观察术后血管狭窄改善程度,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积极治疗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51例患者共放置支架62枚,其中一侧颈内动脉支架35枚,基底动脉14枚,一侧椎动脉13枚。51例患者狭窄完全解除,成功率为100%。术后1周复查DSA,患者官腔狭窄明显改善,残余狭窄均为20%以下。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为(0.88±0.64)分,与术前(2.23±1.08)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高,可明显改善颅脑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效果满意度高,但术者需熟知其并发症原因,做到术前早期预防,术后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2.
对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否可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目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文章对这两种意见的根据、适应证、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及内科治疗的优缺点,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焦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脑动脉狭窄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微栓子形成是脑梗死发病的主要机制,为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与脑梗死发病发展的关系,2000年7月至2002年5月,我们对3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微栓子出现情况进行了24小时动态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分水岭梗死(CWI)是指脑内相邻的2条或3条动脉,由于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灌注压降低,使灌注交接区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导致的梗死。CWI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因此重视CWI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 16例 ,其中 3例进行狭窄预扩 ,3例使用脑保护装置 ,共放置自膨式支架 18枚。结果 :18枚支架均成功置入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 ,1例 (6 3% )术后第 3天发生非处理血管供血区脑梗死。随访 1~ 8个月 ,无新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 ,末次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平均 0 75 (0~ 2 )分 ,所有患者生活均自理。 10例患者术后 3个月颈动脉彩超复查 ,均未见再狭窄。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比较安全和可能有效的方法 ,但亟需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其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2008年9月,我们对41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评估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105例症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术前全脑血管造影,对相关影像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136支狭窄血管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不同时期进行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70处血管狭窄恢复正常血管直径,54处残余狭窄〈20%,7处残余狭窄为50%~80%。5例因支架不能输送到位而放弃手术;术中血栓保护伞完全被封堵1例。患者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70例患者获得术后1~36个月的脑血管造影随访,颈动脉再狭窄2例,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6例,颅内动脉再狭窄6例。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脑血管造影结果并据此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是保证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安全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12例行脑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1%,经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是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临床诊断脑梗死和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大脑中动脉M1段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对狭窄段大脑中动脉行颅内支架成形术。结果:6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均获得成功。大脑中动脉M1段平均直径狭窄程度从92.8%降至6%(P〈0.01)。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10min后出现急性血栓形成,术中经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接触性溶栓,25min后血栓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动脉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58例急性脑梗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其中前循环动脉病变共188例(72.9%),后循环动脉病变共70例(27.1%),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共207例(80.2%)。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4.361,95%CI 3.025~5.184,P=0.001)、收缩压(OR=9.763,95%CI 8.637~15.523,P=0.000)、尿酸(OR=2.384,95%CI 6.325~10.658,P=0.021)是脑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分析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动脉狭窄概率大,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②吸烟、收缩压、血尿酸水平可影响脑动脉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