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杜琨 《北京中医》2011,(1):13-14
目的对发热门诊43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体温、传染病接触史以及伴随症状,常规查体,进行西医诊断。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刻下症、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分析。结果西医诊断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集中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中医内科学外感热病辨证,主要证型是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结论外感热病基本属温病范畴,符合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2.
王倩  毕肯  王孝先 《中医药学刊》2004,22(4):646-647
温病学直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创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之后,才真正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是中医外感热病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伤寒学说为温病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析《温病条辨》以桂枝汤开篇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神机气立学说”分析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认为时邪、伏气与人体正气密切相关,并结合临床经验体会分析“发表不远热,攻里不无寒”,强调外感热病初起,或发病时间较长仍以表寒证为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桂枝汤为开篇第一方,符合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及临床实际状况,具有中医温病学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温病学直至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创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之后 才真正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是中医外感热病理论的两大组成部分 伤寒学说为温病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12日北京市确诊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过及时抗病毒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治,患者4月17日痊愈出院.此例属中医“温病”范畴,其病机符合卫气营血传变规律,予辛散透邪、清热解毒、益气养胃辨证施治.其治疗从始至终是在温病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温病学理论对外感热病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探讨卫气营血理论、斑疹学说及治疗神志异常、抽搐等病证的温病学思想,以及其在中医儿科相关疾病及证候中的运用,并以此探讨温病相关理论在儿科有关疾病中的运用,以求拓展中医儿科教学的新思路,探索中医儿科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叶天士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他创立了温热病“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勤于实践,广从名师,除在温病学研究上有很高造诣外,在咳喘病的治疗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中广采名家所长,辨证准确,选方用药精当,颇具独到之功。  相似文献   

8.
<正> 《外感温热篇》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关于温热病证治的专著,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书中不仅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理论体系,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治疗学主张,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兹据本篇探讨其治疗学特色,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9.
杜琨 《北京中医药》2011,30(1):13-14
目的 对发热门诊43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体温、传染病接触史以及伴随症状,常规查体,进行西医诊断.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刻下症、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分析.结果 西医诊断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集中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中医内科学外感热病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表述,自有《温病学》教材以来就存在着与叶天士《温热论》原文相悖之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以第五版、六版教材为例)指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叶氏根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自己的实践观察,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其引申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进行了高度概括,以指导温病的治疗。”继而分别论述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外感热病统一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伤寒论》的诞生创立了六经辨证,为我们诊治外感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自从温病学家提出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分歧也就此产生了。笔者认为无论对于临床应用还是基础教学,统一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析总结近现代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笔者初步提出以“四步辨证“统一外感热病的诊治,以期更好的适应临床。  相似文献   

12.
卫气营血学说由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等人在前贤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后人广泛应用于内科急性热病及传染病的治疗.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其发病原因大多数本于内,故有"有诸内,必形之于外"之说,即<素问·评热病论篇>所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皮肤病的辨证虽源于内科,但又不同于内科,对那些全身症状明显的皮肤病,遵循卫气营血的辨证方法遣方用药,对一些全身症状不明显的皮肤病,临床应以皮损辨证为主,内科症状作以参考,仍可运用卫气营血理论辨证.  相似文献   

13.
中医经典导读课程作为中医学必修课于2008年在本校正式开课,时属国内首创。该课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中的内容重新整合,分为总论、辨证、病证、症状、治法、方证六大部分,教学中注意寒温的对立和并立及统一、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关系、中医外感热病与西医感染病等问题。这门课程承上启下,既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方剂、中药知识,又为中医临床经典原著和中医临床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是古代医家研讨外感热病的理论概括.随着外感热病临床实践的深入,统一外感热病辨证体系为众多医家学者所关注.运用何种辨证方法才能使三者统一起来,不仅是当前中医教学和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是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中医理论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尝试着对原有的三种辨证方法进行论证,归并取舍及寒温融会地纳入外感热病证谱的各种证候,提出病期、病性及病位的外感热病三维辨证方法,综合分析外感热病的证候与病理,以全面适应外感热病的辨证.  相似文献   

15.
结合亲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收治的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中医"温病-疫病"范畴,疫气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特殊物质,侵袭人体致病后成为疫邪,疫邪的感邪途径为从口鼻而入,伏于里,根据人体状态表现为温热病证或湿热病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运用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临床效果满意。此外,救治过程中,还需注意辨痰水、辨郁、辨瘀和辨虚,辨肺与大肠。因此,温病学理论是指导新冠肺炎的辨证施治的理论依据,临床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试论杜建教授“清热早逐”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教授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温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杜师对温病学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有较深研究。创立“清热早逐法”运用于温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收效明显,试论述如下:1 温病的病因病机简述 温病是由温邪侵袭机体所引起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病机特点可概括为:(1)温邪炽盛,卫气营血四期均以高热为主症;(2)传变较快,卫分期短,易内陷生变;(3)耗气伤阴,易出现邪盛心虚的危重证候。  相似文献   

17.
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用来辨治外感热病。宋时,因六经辨证的提出使后人对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的理解产生偏差,导致其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外感热病的辨治,于是温病理论逐渐兴起,弥补了伤寒六经辨证的不足。至清代,温病基本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中医诊疗外感热病的辨证体系繁多,包括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六经辨证等。这给广大医生辨治外感热病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如果把温病学中温热病的方证归纳到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中,统一寒温的辨证方法,将能够简化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辨证思维,提高临床疗效。笔者通过对三阴三阳辨证体系,温病学的历史著作、病因、辨证、治疗范围以及前人试图统一寒温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概述其研究进度,以期对本课题研究方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中医卫气理论创立于《黄帝内经》,书中除论及卫气的物质基础、功能性质、周流路线等基本问题外,还指出了卫气失常的病机与治疗原则。文中从现代中、西医学视角,对《黄帝内经》卫气理论进行解读和总结,认为卫气病之病机为卫气失常,其治疗原则为通补卫气,即虚者以补益卫气为主,实者以通畅卫气气机为主。卫气病为百病母,卫气理论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应用。文中以外感热病为例,认为其病机属卫气虚滞、感受邪毒,其治当以通补卫气、祛邪解毒为法;卫气理论不但可以指导外感热病治疗,对疮疖痈疽类外科疾病、部分炎症性内伤杂病的治疗亦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病机分析、治则治法可以借鉴外感热病的分析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风温肺热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观察,探讨风温肺热病卫气营血辨证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9例病例根据《温病学》分为卫、气、营、血四组,并进行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同时采集血液标本送检。收集齐病例后,比较各组间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血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与营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营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风温肺热病证候评分较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血分组血清胱抑素水平C较营分组、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营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气分组、卫分组显著升高(P0.01);气分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卫分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风温肺热病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王志花 《四川中医》2008,26(11):40-41
外感发热是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治疗上,运用中医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理论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确立,为温热病的临证施治和温病学系统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