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中鼻出血、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消失55例,明显减轻5例.术后门诊复查,鼻中隔居中,无穿孔,无中隔血肿、脓肿、鼻腔粘连、鼻背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理珍 《江西医药》2005,40(12):846-846
我科自2001年6月~2004年12月期间.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0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疗效对比。方法对1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其中116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60例行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手术,结果经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经门诊内镜检查,治愈162例(92.04%),好转12例(6.81%),术腔粘连2例,总有效率98.85%。结论传统的鼻中隔矫正传手术,临床上手术失败2病例,术腔组织粘连,手术难度明显增大,术野不清晰,增加了鼻中隔穿孔的风险。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术野暴露清晰,操作精确,效果满意,手术并发症少。伴有中甲、下甲肥大、鼻息肉、鼻窦炎、上颌窦囊肿患者,可行同时手术。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地得到矫正,取得满意通气效果,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消失41例,明显减轻9例,术后经随访半年以上,均未出现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鼻梁塌陷等症状.伴有鼻窦炎、鼻息肉、慢性鼻炎患者随访半年无复发,窦口开放良好.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可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且可同期完成鼻窦手术,不需二次手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振国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72+175-172,175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的技巧。方法分析23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后鼻内镜下再次行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再次矫正术后均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1年,痊愈22例,改善l例。结论再次鼻中隔矫正术难度较大,但只要有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鼻内镜下的再次矫正术是可行的,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鼻中隔偏曲类型多样,程度不一,多采用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治疗。我科于2000年-2002年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84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患者在鼻内镜直视下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定,其中治愈40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准确、不受手术深度限制、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术患者在鼻内镜直视下行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定,其中治愈40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准确、不受手术深度限制、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微创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优势。方法对我院6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结果术后1周鼻局部黏膜可见水肿、血痂,术后4周鼻中隔黏膜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患侧头痛、鼻出血、鼻阻塞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49例患者均获满意治疗效果,4例患者症状改善,无无效者。结论采用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楚、安全、创伤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晓根 《云南医药》2012,(6):595-596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手段为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常由鼻部遭受外伤、生长发育过程中鼻中隔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鼻腔鼻窦巨大鼻息肉压迫等引起鼻中隔偏曲。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和骨性弯曲,使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我院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30例不同类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2001年完成随访的103例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Ⅰ型为9例(8.7%),Ⅱ型为70例(68.o%),Ⅲ型为24例(14.6%)。术后随访8~15个月。结果 Ⅰ型治愈率88.9%,Ⅱ型治愈率81.7%,Ⅲ型治愈率7o.8%。结论 鼻内镜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术前的治疗、手术技巧、术后的随访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我科采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00例。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鼻中隔偏曲均一次性矫正,无严重并发症,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满意,实用性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何炳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21-42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65例全部进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其鼻中隔畸形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5例患者鼻中隔偏曲都一次性成功矫正,除切口黏膜外,无其他黏膜破裂。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具有切除范围小,对正常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6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患者的护理,总结出相应的护理体会,有助于提高此病的护理质量。方法 16例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围手术期间,给予精心护理。其中术前及术后鼻腔用药、鼻腔填塞物的处理、术后鼻腔如何保持湿润等方面,有别于其他鼻腔手术。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一次性修复成功,1例穿孔明显缩小,所有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鼻中隔穿孔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注意事项。方法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对52例手术病人,实施鼻中隔偏区矫正手术,52例病人中年龄最大的为68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38岁,男性多于女性。对他们进行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及出院指导解说。结果 52例患者消除了手术顾虑,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术中未出现因恐惧、紧张而致生命体征明显异常。术后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与功能锻炼。出院患者来院复诊,伤口愈合良好,仅个别患者仍轻度鼻阻外,大部分患者自觉症状较佳,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结论综合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减少心理疾病发生,提高患者疾病了解程度及满意度,使其了解治疗全程的配合情况,提高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对患者恢复及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和传统手术方式比较,具有的优点,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对1 000例病理性鼻中隔偏曲患者,均采用鼻窥镜下改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 改良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所用器械少、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方法 简单、手术时间短(平均7~9min)、术中出血少(出血量在2ml以内)、软组织损伤轻、术中无疼痛、不填塞鼻腔;术后出血少、患者反应轻微.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对患者而言,一生中只有一次手术机会.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手术彻底,完全恢复了鼻中隔的正常解剖结构;手术时间短,减轻了患者长时间手术带来的痛苦;软组织损伤轻,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因此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较实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80例功能性鼻窦手术及214例鼻内窥镜诊断性检查,对鼻腔数个较常用的手术解剖标志反复进行了测试和临床观察,发现其中7个标志最具实用价值,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可靠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7例的术前病情评估、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5例Ⅰ期和18例Ⅱ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例Ⅱ期和2例Ⅲ期患者行鼻内镜加Caldwell-Luc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全部患者随访2~7年,共有2例复发,无恶变患者.结论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术前行鼻内镜、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及决定手术方式.经鼻内镜可以彻底切除Ⅰ期、Ⅱ期和Ⅲ期病变,Ⅳ期病变仍需传统鼻侧切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鼻内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438例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2例和对照组20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鼻内镜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头痛、鼻塞、脓涕、嗅觉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瑞芬太尼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瑞芬太尼何者更适合鼻道内窥镜手术。方法30例拟行鼻道内窥镜鼻息肉摘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Fentanyl,F)组和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组,每组各15例。F组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10mg/kg,维库溴氨0.1mg/kg,芬太尼5ug/kg,异丙酚1mg/kg,术中病人有体动时追加异丙酚0.5~1mg/kg,术毕停药,呼之能睁眼时拔管;R组诱导用瑞芬太尼1.5ug/kg,维持为0.75ug·kg-1,min-1,其余用药同F组。记录病人一般情况诱导前、气管插管时、手术进行30min时的血压、心率,于诱导前、手术进行30min时抽静脉血测定血浆香草扁桃酸(VMA)浓度,记录术中追加异丙酚次数和及术毕停药后至病人呼之睁眼的时间。结果F组气管插管时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增加,手术进行时,手术进行30min时血浆VMA波度较术前增加(p>0.05),而R组则无此变化;F组插管时心率,手术进行时30min血浆VMA浓度明显高于R组(p>0.05);术毕停药后至病人呼之睁眼时间F组要明显长于R组。结论瑞芬太尼较芬太尼更适合于鼻道内窥镜鼻息肉摘除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