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盈  徐敏宁 《护理研究》2014,(9):3325-3325
临床上重症、手术及行动不便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通常会留置尿管方便病人小便.临床上需定期收集病人尿液标本做尿培养,观察有无泌尿系感染.目前,收集尿液标本时采用直接从储尿袋放尿,而储尿袋一般为多次使用,会污染尿液,影响培养结果.我们在现引流袋的基础上加入尿培养留取装置,可以有效预防尿标本污染,提高检测的准确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尿标本检测是临床上常规的化验项目之一,有些患者由于多种原因需要留置尿管,正确的采集尿标本对协助医生诊断起到重要作用。以往使用普通尿袋时通常采取将引流袋内尿液放空,开放尿管,于尿袋下方排尿孔处收集中段尿标本;或断开尿液引流袋与尿管的连接,于尿管末端收集中段尿标本。前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尿标本易被污染,影响化验的准确性,且不适用于尿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钟艳麟  谭永娟  雷雯媛 《全科护理》2020,18(11):1376-1377
[目的]观察改良式女婴集尿袋收集尿液标本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新生儿女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式集尿袋收集尿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集尿袋收集尿标本,分别比较两组收集尿液标本一次成功率及受大便污染率。[结果]试验组收集尿液标本一次成功率为79.3%明显高于对照组60.7%,试验组尿液标本受大便污染率为4.7%低于对照组12.7%(P均<0.05)。[结论]改良式女婴集尿袋的使用能明显提高留取尿液标本的一次成功率,同时降低受大便污染率。  相似文献   

4.
王晓晶  刘茜李轶 《现代护理》2006,12(30):2902-2902
目前,如何为留置尿管的病人留取尿培养标本在教科书亦没有明确提示,而临床工作中不同科室和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方法,没有固定的规范。尿培养标本留取过程容易污染,阳性率较高[1]。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留置尿管的病人留取清洁中段尿通常有2种方法:一种是分离尿管和尿袋,消毒尿管末端,放出少量尿液后留取标本;一种是不分离尿管和尿袋,消毒尿管下端后,用注射器抽取5~10 ml尿标本。前者,破坏了集尿系统的密闭性,易引起尿培养的假阳性,甚至泌尿系感染,致标本污染,而且,残留在尿管末端的消毒液若与标本混合可影响细菌繁殖,造成菌落数减少,引起尿培…  相似文献   

5.
尿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检验报告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对一些特殊病人 ,尿标本的留取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一次性塑料杯或空药瓶接取尿标本存在许多弊端 :①接取尿液时 ,尿液外溅 ,污染手、衣裤及周围环境 ;②无法观察全程及分段尿液的性状 ,亦无法准确接取中段尿 ;③接取尿的容器不能保证无菌。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 ,研制出一种一次性留取尿常规标本装置 ,现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1 一次性留取尿常规标本装置的结构 (见图 1)  一次性留取尿常规装置由接尿漏斗、尿流通道及贮尿器组成 ,接尿漏斗呈…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型尿液收集容器的制作及运用方法。此容器主要有拎手、收集袋体、内置袋3个主要部件构成。收集尿样过程中,尿液经入口处流入收集袋内,扯开内置袋,袋内的防腐剂与尿液混匀,避免防腐剂直接接触患者及医护人员;打开出口处的控制阀门,按要求留取尿标本进行检验,降低标本污染的风险。此尿液标本收集袋使用者易掌握,从而提高留取标本依从性,且符合院感要求。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探讨抗反流引流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及效果观察。[ 方法] 将40 例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普通引流袋组20例, 抗反流引流袋组20例; 两组病例两种引流袋效果比较、更换引流袋护理耗时及病人费用情况、每日开放集尿袋的次数、放集尿袋内尿液的方式及手污染情况比较。 [ 结果] 使用抗返流引流袋提高患者舒适度及防止管道脱落; 抗反流引流袋组病人比普通引流袋组病人节省护士护理操作时间12 min,病人每周节约费用12 元。两种引流袋每日开放集尿袋的次数及放集尿袋内尿液的方式比较,护士操作时既省力又减少手污染。[ 结论] 留置尿管病人使用抗反流引流袋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增加病人舒适度,有效防止管道过度牵拉致滑脱,且可节约护士人力资源及减轻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为病人留取24h尿标本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先将尿液排入一容器中,然后将其倒入量筒中计量后再倒入另一容器中放置。这给病人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目前大多使用坐便器的情况下,极易污染采集者,留取不当还会影响标本定量的准确性。针对原有技术的不足,我们设计了一种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且具有计量功能的新型接尿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艳  陈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32-5232
康维抗反流引流袋(尿袋),适用于尿失禁、手术、昏迷患者及行动不便者收集或引流尿液,使用寿命为7d。临床工作中根据病情需要常进行膀胱冲洗。如反复从尿管末端连接冲洗用的输液器针头,易造成尿管渗液或针头脱出后误伤患者;如从尿袋引流管处接针头,则需每次更换尿袋,增加患者费用。笔者经临床护理实践发现,将肝素帽连接针头应用于尿袋引流管上,可达到反复穿刺不渗漏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在为病人留置导尿管时 ,按照传统的方法是先将导尿管插入尿道 ,见尿后妥善固定导尿管 ,再将导尿管末端与尿袋的引流管接头连接[1] 。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导尿包中常无血管钳 ,部分导尿管无自带夹子 ,因此尿管插入后无法钳夹尿管。如病人烦躁不安、不配合 ,弯盘内的尿液极易污染床单位。护理人员对留置尿管方法进行小改进后 ,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常规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外口 ,先将尿管末端与尿袋引流管接头连接 ,再将导尿管插入尿道 ,当见到尿液流入引流袋后再妥善固定导尿管。2 优点  减少了污染床单位而增加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集尿袋在新生儿女婴尿液标本收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8月在我科住院女性新生儿146例,将其随机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收集尿液标本,试验组采用改良式集尿袋。比较两组新生儿尿液留取所需时间及一次性尿液留取情况。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尿液留取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一次性尿液留取成功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集尿袋尿液留取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是一种较好的新生儿女婴尿液标本收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尿常规在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男性婴幼儿因好动不配合、尿量少、排尿不规律、大便次数多的特点,导致采集尿常规标本困难。以往男性婴幼儿采用一次性集尿袋留取尿常规标本,将集尿袋贴于会阴部,外面穿纸尿裤。此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男性婴幼儿好动,成功留取尿液前,一次性集尿袋易脱落;一次性集尿袋里已留取尿液,因未及时发现,体位改变过程中尿液逆流至会阴部,一次性集尿袋黏贴处浸湿后脱落,集尿袋里的尿液流至纸尿裤;尿标本易被大便污染,以致患儿需反复多次、长时间留取尿常规标本,造成患儿不适、家长焦虑,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中常常会为一些尿潴留病人实施导尿术 ,以减轻病人的不适。而对于急性尿潴留病人 ,为避免拔管后再次出现尿潴留 ,往往会留置导尿管 2d~ 3d。为了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 ,可将引流管间断开放。使用传统的止血钳夹闭引流管的方法 ,止血钳的利齿常常将引流管夹破出现漏尿。为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临床上使用塑料帽间断开放引流管 ,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取一次性引流袋 1个 ,将一次性引流袋前端的塑料帽拔下备用 ,引流袋前端与留置导尿管末端连接 ,尿液则可以引流至引流袋中。当尿液引流完毕后 ,把引流管返折套上塑料帽 ,达到夹管的效果。需…  相似文献   

14.
桂红民 《护理研究》2006,20(31):2885-2885
临床上新病人入院后一般均需要留取尿标本作尿常规检查。而婴儿不易留取到尿,若将尿瓶直接放在会阴部既不安全也易损伤皮肤,致使尿标本的收集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临床检验不及时。针对此问题,总结出了一个简便易行又经济安全的方法,现介绍如下。若为男婴,将一次性薄膜手套的指套套在婴儿的阴茎上,用一条胶布将指套固定于阴茎根部皮肤,接到尿液后取下,再将尿液倒在标本瓶内送检。若为女婴,将一次性薄膜手套或食品保鲜袋的开口端敷于会阴部,并用胶布固定,接到尿液后取下,再将尿液倒在标本瓶内送检。此方法也适合尿培养标本的收集,只是薄膜手套…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临床上留取尿液或引流液标本时,需用注射器穿刺尿管或引流管,抽取一定量的样本,然后打开玻璃试管瓶塞,用酒精灯消毒玻璃试管瓶口约5 s,再将样本注入玻璃试管内,塞紧瓶塞。这不仅可能造成样本污染,而且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有的引流管是塑料材质,如胸腔引流管,不能经注射器反复穿刺,对留取引流液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一次性引流液留取装置,应用临床后取得良好的反响。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制作一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采集尿标本最佳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袋组)56例和观察组(按摩组)59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尿袋采集新生儿尿液,观察组采取新生儿腹部穴位按摩留取尿标本,观察比较两种方法采集尿标本的成功率,患儿舒适度,采集所需要时间,两种留尿方法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数,尿标本污染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4.29%,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89.83%,两组患儿成功采集标本在吃奶后时间和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两组患儿采集尿液标本过程中标本被大便或尿袋等污染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污染率为30.23%,而观察组未发现污染;两种方法采集尿液中红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腹部穴位按摩法在留取新生儿尿标本明显优于尿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志娜  邓晓玲 《护理研究》2004,18(13):1159-1159
为避免尿路感染,收集无菌尿标本应在尿管远端侧面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以无菌方法抽取尿液。若需大量尿液,则可按无菌操作方法从尿袋获取尿液导尿病人尿标本留取法@李志娜!2640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邓晓玲!264000$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引流袋接头的保护帽 ,通常在引流袋使用的同时就失去了其作用而被废弃。 1994年以来 ,我们将一次性引流袋接头的保护帽用于阻断引流管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方法将废弃的一次性引流袋接头的保护帽收集起来 ,在需要阻断引流时 ,根据引流管粗细不同将引流管中段折成“V”或“W”型 ,盲端塞入保护帽内即可完全阻断引流管内液体流动。2 用途2 1 膀胱冲洗时 ,用其阻断引流管 ,避免冲洗液流入尿袋 ,冲洗完毕 ,取下保护帽即可引流尿液。2 2 长期留置尿管病人 ,可用它阻断引流 ,定时放尿 ,训练病人膀胱功能。2 3 给留置各种引流管…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引流袋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引流尿液时存在的缺陷在于:①袋体柔软无规则,刻度示数与袋内实际尿量相差很大,计量不准确,给需要严格记录尿量的病人带来误差,影响病情的判断和治疗.②引流袋上的吊环在使用时需要用线绳固定给操作者带来不便.③引流管上无配件:没有调节开关,膀胱冲洗或定时放尿需要用止血钳夹管或折叠引流管的方法阻止尿液流通,同时不能控制流速和流量,给护士工作带来不便.没有侧管,当进行膀胱冲洗、灌注药物、采集新鲜尿液时 需要分离尿管与接头,尿管口径较大与输液管、注射器的乳头不吻合,易漏药物造成浪费及污染,增加病人不满、护士烦恼.没有莫菲氏管,不能很好地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流速和状态.为改善以上不足,我们设计了1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尿液引流瓶.  相似文献   

20.
王惠 《现代护理》2003,9(5):386-386
在临床上 ,一次性引流袋取代了以往的储尿装置 ,但因一次性引流袋没有开关控制 ,在定时开放尿液时有些不便。以往 ,我们曾应用水止、胶布等方法控制排尿 ,均不理想。现在我们应用一次性引流袋接导尿口端的塑料小帽 ,既方便 ,又可靠 ,效果很好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为患者导尿完毕后 ,将一次性引流袋输尿管口端的塑料小帽取下 ,将尿袋与导尿管连接好 ,放出尿液不超过 80 0ml,将输尿管反折 ,插入取下的塑料帽内 ,需要放尿时 ,取下塑料帽即可。此方法操作简便 ,效果可靠 ,大家不妨一试。巧用一次性引流袋@王惠!071000河北保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