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I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II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10 min、拔管时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I组拔管时SBP较气腹前明显升高,但与气腹后10 min比较未见明显变化;而II组拔管时SBP较I组明显升高。I组拔管时DBP虽然较气腹前及气腹后10 min有所升高,但组间及组内差异不显著,而Ⅱ组气腹后10 min、拔管时的DBP值分别较气腹前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I组(P<0.05)。I组拔管时心率明显增快。I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快、呼之睁眼时间快,拔管时间早,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先锋  姜峰 《安徽医学》2009,30(11):1335-133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行LC术的40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20例。瑞芬太尼组静脉连续泵输注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维持,阿曲库铵间断给予。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和阿曲库铵静注诱导,配以丙泊酚维持。记录不同时间点SBP、DBP、MAP、HR、SpO2变化、苏醒时间和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毕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短。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具有麻醉平稳,苏醒质量好,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老年患者行LC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快速诱导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泵注,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后者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快速诱导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泵注,间断给予肌松药维库溴铵.比较不同时刻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结果:研究组在T1、T2及T3时间点患者HR、DBP、SBP及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T1、T2及 T3 时间点患者HR、DBP 及 SBP 指标比研究组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0%和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 R组术后苏醒较F组快,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也明显短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较芬太尼更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观察组)和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予咪唑安定0.04mg/kg、异丙酚1.5—2mg/kg、瑞芬太尼2—4μg/kg(观察组)或芬太尼4μg/kg(对照组),维库溴铵0.1mg/kg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经静脉持续微泵泵注瑞芬太尼0.03—0.2μg/kg·min(观察组),对照组根据手术情况间断追加芬太尼0.05—0.1ms/次,两组均复合异丙酚4-8mg/kg·h维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2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术后记录苏醒时间、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和随访结果。结果瑞芬太尼组在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HR较对照组平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高,术后苏醒时间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是老年患者行LC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气腹后及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唤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气腹后和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DP、LVEF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及唤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可显著改善患者气腹后及拔管时的心率及血压情况,同时患者唤醒所用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皮宁 《中外医疗》2014,(3):89-89,9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白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参考组患者采用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气腹建立后、拔管时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及唤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气腹建立后及拔管时心牢、舒张压、收缩压相较参考组更加平稳,患者唤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镇静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蔡星三 《当代医学》2011,17(16):57-58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气腹后和拔管时的HR 、SBP 和D B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显著减少.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具有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优点,可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范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35例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疼痛开始时间短于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止疼时间更长,意识恢复快,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监测采用全身麻醉的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照组)和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50例患者(实验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问和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鼓后和拔管时的HR、SBP、DBP、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有助于患者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舒适,并发挥理想的镇静作用,能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异丙酚、瑞芬太尼配伍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手术病人,术前无眼科及其他合并症。随机等分为两组P组(异丙酚组)和S组(七氟醚组),常规诱导麻醉,气管插管,P组配伍应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组维持全身麻醉,S组联合应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组维持全身麻醉。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min(T2)、气腹解除后(T3)不同时点上测病人的眼压(IO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的变化。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时,T1、T2各时间点病人的MAP、HR均下降(P>0.05);同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两组病人PETCO2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之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与T0指标相比,T1、T2各时间点病人的IOP均有所上升(P<0.05)。在T1、T2时间点S组较P组IOP上升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配伍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明显优于七氟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血液动力学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30例;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并记录诱导前5 min(T0)、气腹前1 min(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10 min(T3)、气腹后20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及早期认知功能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在T5时MAP、HR较T0升高(P<0.05),而舒芬太尼组在该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的MAP、HR在T2、T3时较T1升高(P<0.05),BIS值在T2、T3、T4时较T1均升高(P<0.05);与瑞芬太尼组比较,T5时舒芬太尼组MAP、HR明显降低(P<0.05),其他时点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BIS值、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瑞芬太尼组相比,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P<0.01);舒芬太尼组拔管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术后1 h瑞芬太尼组疼痛程度口头分级(VAS)评分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24 h 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30 min及1、3、6、24 h的简易精神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舒芬太尼组术后30 min及1、3 h评分低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可能存在较大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都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全麻,在开始取出胆囊时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静脉注射葡萄糖和地佐辛进行镇痛麻醉干预。结果 :治疗组术后6h、12h、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术后治疗组的镇静与骚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治疗组的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地佐辛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能发挥更加的镇痛与镇静效果,减少术后躁动,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拟行无痛人流术的健康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2.5mg/kg,术中根据肢动情况需要时追加丙泊酚0.5mg/kg;B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后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结果两组均能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有效的镇痛,但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丙泊酚用药量减少,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减少及满意率增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有一定的优越性,是安全、有效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结肠镜检查老年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1min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肌强直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 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肢动R组少于F组,呼吸抑制R组大于F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结论 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老年病人门诊检查的麻醉选择方法之一,术中应注意瑞芬太尼的给药速度,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 A 组、B 组和 C 组三组,每组32例。观察比较不同时刻 BIS 值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B、C 三组患者 T1~4时刻 BIS 值均明显小于 T0时刻(P ﹤0.05),C 组患者 T1-4时刻 HR、MAP 以及 BIS 值均明显小于 B 组(P ﹤0.05)。与 A 组比较,B、C 两组患者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05);与B 组比较,C 组患者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以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 ﹤0.05)。结论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6 ng/ ml 时,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最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D组予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设定时间10min输完,输注8min后静脉推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同时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60秒输完,1分钟后行气管插管。P组予微量泵同时输注丙泊酚2.5mg/kg及瑞芬太尼1.0μg/kg,均60秒输完,输注期间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推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1分钟后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及拔除气管导管前(T4)、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5)、拔管后5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组患者在T2和T5时点的MAP和HR与T1及T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组患者在T2和T5时点的MAP和HR与T1及T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组拔管期躁动、拔管后低氧血症及清醒后伤口疼痛发生率较D组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在整个麻醉诱导、插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拔管期躁动及拔管后低氧血症和清醒后伤口疼痛发生率低,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廖常莉  张英  周述芝 《四川医学》2011,32(11):1692-16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瑞芬太尼+七氟醚组(Ⅰ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气腹取消以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毕记录患儿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心率在插管后较插管前有显著性增加(P〈0.01),在建立气腹后5minⅡ组心率有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插管后均略有增加,在插管后、气腹后5min I组和Ⅱ组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至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Ⅰ组比Ⅱ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苏醒快的优点,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复合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2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丙泊酚1.5 mg.kg-1、维库溴铵0.15 mg.kg-1。复合组诱导时静脉泵注1.0μg.kg-1右美托咪定(15 min内泵完),舒芬太尼组按相同方法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2组麻醉维持相同。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3(T2)、8(T3)、18 min(T4)及术毕清醒期(T5)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记录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记录2组患者气腹期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发生率。结果与T0相比,舒芬太尼组患者T1~T3、T5时MAP值明显上升、HR加快(P<0.05);复合组患者各时段MAP值变化不明显(P>0.05),HR减慢(P<0.05)。复合组T1~T5各时段MAP、HR值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高血压及心动过速发生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小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时右美托咪定1.0μg.kg-1开始静脉泵注(15 min)复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年龄>70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对比研究。方法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行LC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岁)67例分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antibiotic group, AG)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non-antibiotic group, NAG)。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s, 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切口感染等指标的差异,两组患者根据术后发热情况(体温≥38℃)再分为发热组和体温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前WBC、CRP、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WBC、CRP、PCT水平较术前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G组术后第1天WBC、PCT水平显著高于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1天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与NAG组术后切口感染分别为1例(2.56%)和2例(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器官感染、全身感染及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G组与NAG组发生术后体温≥38℃的患者分别为3例(7.69%)和5例(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发热组与体温正常组在年龄、BMI、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三孔法/四孔法)、术中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术中胆汁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体情况良好、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70岁)患者,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