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8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伴意识不清18 h,于2013年4月21日入院。入院前18 h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呈全脑爆发性剧痛,伴非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暗红色血性液体。发病后意识状态呈渐进性下降,至入院前2 h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刺激四肢无反应。病程中无双眼凝视、口角歪斜、肢体抽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临床疗效O方法将62例tSAH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5、7、10、14、21d进行GCS评分,颅骨钻孔放置脑实质型颅内压探头连续监测颅内压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5、7、14、21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伤侧大脑中动脉(MCV)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伤后3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JP〈0.05),而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治疗组MCVV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MCAVp〉120cm/s)发生率(11/31,35.5%)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51.6%,P〈0.05),治疗组预后良好率(83.9%,26/31;GOS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1%,18/31;GOS1-3分,P〈0.05)。结论在tSAH患者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可以减少CVS的发生,改善tSAH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超早期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Ⅳ~V级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12例Ⅳ~V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超早期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包括血肿清除、侧脑室下角穿刺、去骨瓣减压术、动脉瘤夹闭,术后6个月行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死亡2例,植物状态1例,重残1例,中残4例,恢复良好4例。结论超早期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Ⅳ~V级颅内动脉瘤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双侧组)和5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单侧组)的治疗情况。双侧组采取双侧钻孔引流或开颅术,单侧组采取单侧钻孔引流或开颅术。结果双侧组:恢复良好39例,随访l,2年未见复发;半年内复发8例;出现并发症7例;死亡2例。单侧组:恢复良好56例,随访1~2年未见复发:半年内复发2例;出现并发症l例;无死亡病例。两组病人在年龄、头外伤史、影像学中线移位、术前合并症、口服抗凝药、术后复发和并发症例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年龄多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以改善临床症状为目的,力求微创、简单、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最早报道于1857年,发病率较高,约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然而有关CSDH产生和演变的机制至今不能诠释,临床上也缺乏统一的手术模式,再次手术率一直较高。  相似文献   

6.
评价颅颈交界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现有动物模型、尸体模型在研究该部位的生物力学上均有不足之处。已有人构建枕寰枢关节(occipito—atlanto—axial joint,OAAJ)有限元模型,但其包含的解剖结构并不一致。我们基于1例青年男性志愿者CT扫描数据,构建了完整的OAAJ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SAH)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改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S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出院及术后6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并比较其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aSAH患者出院后预后改善(术后6个月的mRS较出院时降低≥1分)的危险因素。纳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以评估联合预测模型对SaSAH患者出院后6个月预后改善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54例患者。术后6个月, 53.2%(82/154)的SaSAH患者预后良好(mRS≤3分), 51.9%(80/154)预后有改善;出院时的mRS高于术后6个月的mRS[分别为(3.75±0.97)分和(3.13±1.57)分, 配对t=7.86, 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年龄>65岁(OR=15.74, 95%CI:5.46~45.39, P<0.0...  相似文献   

8.
回顾分析3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者22例(70.97%),分别为颅内动.静脉畸形(9例占29.03%)、海绵状血管瘤(6例占19.35%)、血液病(3例占9.68%)、瘤卒中(2例占6.45%)、颅内动脉瘤(1例占3.23%)和烟雾病(1例占3.23%);病因不明者9例(29.03%)。所有患者均早期明确诊断并获及时治疗,预后良好23例(74.19%)、好转6例(19.35%),其余2例死亡(6.45%)。提示在清除血肿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经单纯后路手术治疗先天性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先天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寰枕融合, 其中16例(51.6%)合并Klippel-Feil综合征, 10例(32.2%)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31例患者均行单纯后路复位和枕颈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分别测量寰齿间距(ADI)、齿状突尖端超过Chamberlain线的距离、斜坡枢椎角, 并比较其差异。随访方法包括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 复查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枕颈固定融合手术, 围手术期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加重。ADI由术前的(6.2±0.6)mm减少至术后的(2.2±0.3)mm(t=8.52, P<0.001), 齿状突尖超过Chamberlain线的距离由术前的(11.3±3.0)mm减少至术后的(3.1±0.5)mm(t=12.65, P<0.001), 斜坡枢椎角...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性,35岁,主因脐部以下、双膝以上麻木8年、加重2个月,于2016年1月13日入院。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部以下、双膝以上间断性麻木并呈进行性加重,伴双下肢疼痛,无明显痛温觉减退,无明显活动受限,小便时感觉麻木。当地医院行胸腰椎MRI检查(2007年10月12日)显示,T~L1T~L  相似文献   

12.
研究背景采取单纯微弹簧圈栓塞供血动脉姑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在栓塞血管巢近端供血动脉后,可出现新的供血动脉并可能改变静脉引流途径,从而增加颅内出血风险。闭塞引流静脉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经静脉途径闭塞引流静脉成功率较高,本研究尝试经静脉入路注射液体栓塞剂Onyx结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并探讨其疗效。方法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1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海绵窦区8例、横窦乙状窦区4例),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及临床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瘘口完全闭塞者11例、瘘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者1例。随访3个月至3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11例、明显缓解者1例。结论应用液体栓塞剂Onyx结合微弹簧圈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14.
正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7岁,因头痛、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月余,于2016年6月27日入院。患者2月余前(2016年4月5日)罹患感冒、情绪激动后出现头痛,呈发作性全头部搏动性剧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9分],发作频率2~3次/d,持续时间约5 min,发作时无先兆、无恶心呕吐、无视力视野改变等,服用止痛药无明显缓解。2个月前(2016年4月22日)出现左下肢发作性麻木无力,当晚麻木无力呈持续性至不能行走,但能抬离床面,并伴左上肢痉挛(4~5次/d)。第2天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性,42岁.主因发作性剧烈头痛、视物不清1月余,于2019年5月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2019年4月9日)因过度劳累出现全头部雷击样疼痛,伴视物不清,休息后症状明显减轻;间隔3日(2019年4月11日)再次出现头痛,以后枕部疼痛为主,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入院时血压230/180 mm Hg(1 mm H...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s report their surgical experience with 15 cases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in children operated on in the last decad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 12 patients. Epilepsy was a secondary feature in 3 of these. Cortical areas were involved in 7 cases while the other 8 had the malformation in medial or deep structures of the brain. No mortality occurred from surgery. A radical excision was achieved in 12 cases, while in 3 cases remnants of the lesion were shown by postoperative angiography. Nine patients recovered from surgery without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Two children with left-side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showed mild speech disturbances and 2 others with midline lesions suffered from hypotonus and ataxia.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59岁,主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3 d,于2015年9月20日入院。患者3 d前跑步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行走不稳,休息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右眼视物模糊和右侧听力下降,当地医院行头部CT和MRI检查提示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伴动脉瘤,右侧小脑新发梗死(图1a,1b)。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遂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血压3级,极高危)20余年,血压最高达180/110 mm Hg(1 mm Hg=0.133 k Pa),规律服用硝苯地平20 mg/d,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性,62岁。主因头晕、恶心2个月,加重伴呕吐、行走不稳20 d,于2014年9月11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2014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症状呈渐进性加重,伴轻度恶心;1个月前(2014年8月)症状明显加重并伴呕吐、行走不稳,表现为步基增宽、向右倾倒且逐渐加重至站立不稳。外院头部MRI显示,大脑半球、侧脑室后角旁斑片状长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7岁。主因绒毛膜癌(绒癌)4个月,头痛、呕吐1月余,四肢麻木、无力10d,于2011年1月24日入院。患者曾于2010年11月被我院妇产科诊断为绒癌Ⅲ期,并行第1程药物化疗。2010年12月19日后逐渐出现头痛,呈双侧额顶部持续性跳痛,程度较轻,尚可耐受;2011年1月6日第3程药物化疗开始后头痛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为胃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