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128例部分性癫痫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拉莫三嗪(43例)、左乙拉西坦(42例)、奥卡西平(43例)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脑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α波减少〉0.5 Hz、θ波增多、δ波增多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常规描记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三组患者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背景活动影响最明显,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对脑电图痫样波放电的抑制作用更佳,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奥卡西平对新诊断的部分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诊断部分癫痫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跟踪随访患者半年,实验组患者半年内无发作比例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奥卡西平对新诊断的部分癫痫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控制发作,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21-222
目的对奥卡西平医治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1例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部分性癫痫发作患儿实行单一奥卡西平医治,不良反应较少且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顾红菲  宁宪嘉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77-2678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癫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P3潜伏期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治疗后临床下痫样放电较卡马西平组减少,P3潜伏期缩短(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总智商(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治疗组儿童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较卡马西平组提高(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应用于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本院诊治的癫痫患者106例,将行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的5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的53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统计并分析两种患者服药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第3个月单月平均癫痫发病次数(2.61±0.9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25±1.69)次,第6个月单月平均癫痫发病次数(1.06±0.5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31±0.65)次,且研究组患者因疗效差而停药比例(3.77%)明显低于对照组(20.7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应用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具有良好耐受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IQ、VIQ及PIQ评分均较对照组高,GFAP、神经特异性烯醇酶、S-100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有效提高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改善其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对早期癫痫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早期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单一组和和联合组,给予单一组患者单一药物卡马西平治疗,给予联合组患者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对早期癫痫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齐跃 《临床医学工程》2019,(8):1083-1084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对癫痫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癫痫病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接受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癫痫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治疗前,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癫痫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癫痫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的MoCA评分及癫痫发作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部分性癫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卡马西平组(30例)和左乙拉西坦组(32例),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16周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第8,12,16周MoCA评分优于卡马西平组[(22.6±2.1)分比(20.8±2.6)分、(23.5±2.7)分比(21.3±2.8)分、(24.6±4.7)分比(21.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部分性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左乙拉西坦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卡马西平,但对情绪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崔方圆 《智慧健康》2022,(18):87-90
目的探析成人癫痫应用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均从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癫痫诊断标准。挑选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6月。挑选原则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入选110例。随机分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应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有效率、治疗后组间操作智力评分、语言智力评分、总智力评分均为观察组更优,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结果为(P>0.05)。结论成人癫痫应用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的临床有效率更高,可提升患者的智力情况,而且不会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卡马西平又叫卡巴咪嗪、酰胺咪嗪、痛痉宁、痛惊宁、痛可宁、叉癫宁、氨甲酰氮、得理多等。其用途十分广泛,已成为一种常用药物,现将其主要用途介绍如下。治疗癫痫当前应用该药治疗癫痫的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治疗多种类型癫痫的首选药。该药对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混合型发作疗效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卒中后癫痫的长程脑电图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诊疗的卒中2周后且至少有2次间隔≥24 h的癫痫发作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联合组(n=29)。其中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联合组给予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后分析联合用药对卒中后癫痫脑电图、癫痫的影响。结果 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年发作次数更短(P <0.05)。相较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 <0.05);两组痫样放电均显著降低,并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累及导联数明显减少,联合组评分更高(P <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93.10%)高于对照组(67.74%)(P <0.05)。认知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提升,以联合组评分为著;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高于对照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  相似文献   

13.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以反复发作性、短暂性以及刻板性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目前对癫痫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癫痫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尽管其对治疗癫痫有较好效果,然而其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严重.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本文采用奥卡西平治疗50例癫痫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随机选取72例癫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合并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卡马西平治疗,6个月后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控制5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加重1例,有效率88.24%,对照组分别为2例、6例、15例、8例、2例,69.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具有临床增效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婴幼儿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04例局灶性癫痫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奥卡西平混悬液单药治疗,初始剂量5~10 mg/(kg·d),每周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剂量5~10 mg/(kg·d)直至增加到目标剂量20~40 mg/(kg·d),维持剂量为16~40 mg/(kg·d),随访6~12个月,统计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免疫功能指标,统计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脑电背景活动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用药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IgA、IgG、CD8~+水平均显著降低,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的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的脑电背景活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不良反应主要为反应迟缓、食欲差、嗜睡、情绪异常、皮疹及头晕,但持续时间均较短,在治疗后2周内消失,患儿可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结论对于婴幼儿局灶性癫痫患儿,给予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儿免疫功能,且对患儿脑电背景活动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随机选取72例癫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合并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卡马西平治疗,6个月后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控制5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加重1例,有效率88.24%,对照组分别为2例、6例、15例、8例、2例,69.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具有临床增效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220例,采用逐步加量方法口服奥卡西平,起始剂量为8~10mg· kg-1· d-1,目标剂量为20~40mg· kg-1· d-1,分2次口服;分别于服药2年、4年为时间点,随访观察比较不同时间的疗效、保留率、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奥卡西平服药2年、4年的有效率分别为86.82%和89.42%,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2,P=0.448);服药保留率分别为86.82%和89.42%;总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8.18%,常见皮疹、嗜睡和肝功损害。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癫痫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保留率高,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联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共患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症(ADH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34例BECTS共患ADHD儿童,给予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稳定后联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比较治疗前后癫痫的临床发作情况,定期复查脑电图,并评估患儿注意力和行为改善情况.结果 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6个月后,BECTS总有效率为88.2%(30/34).联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6个月后,ADHD总有效率为83.3%(25/30),Conner儿童行为问卷的各因子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儿联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2周内发作增多;1例患儿1年后出现1次发作,停用后未发作,1个月后再口服未再发作.结论 卡马西平联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BECTS共患ADHD的效果肯定,具有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拉莫三嗪和卡马西平治疗新就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3例新就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分别给予拉莫三嗪(A组)和卡马西平(B组)治疗,观察发作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5%(19/21),B组总有效率为90.9%(20/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QOLIE-31量表评分为(66±17)分,B组治疗后为(5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的效果相当,能较卡马西平更好地改善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拉莫三嗪可作为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癫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国产卡马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进口卡马西林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进口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