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练新飞  黄永梅  杨宁丽 《吉林医学》2012,33(20):4332-4334
目的:分析增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情况,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增城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其血液检测总阳性率及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其阳性率增加,18~30岁组阳性率最低;②男性阳性率比女性高;③不同职业阳性率不同,其中农民血液检测阳性率最高;④大专以上文化献血者阳性检测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小学文化献血者阳性率最高。结论:18~30岁献血者、学生和军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是增城地区招募固定献血者的主要对象,为加强献血者招募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血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蔡兰 《四川医学》2012,33(3):534-536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一般特征,为加强献血者招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到我中心采血点无偿献血的38974名无偿献血者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血液质量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ALT、HBsAg、梅毒抗体、抗HIV、抗HCV)。分析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献血者之间HBsAg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指标在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间均无差异。不同职业间各项血液指标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人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均较高,而军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均较低。结论职业应当作为今后招募固定献血者的重要限制因素,青年军人、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应当作为重要的招募对象人群,同时还应加强对军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献血相关信息的宣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清远市2012-2016年在本血站献血的77 6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4%(266/77 677),不同年份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0.36%(209/57 847)稍高于女性献血者0.29%(57/19 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86.84%为单一抗-HCV项不合格,献血者合并其他阳性的情况少。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力度,做好献血者筛选,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减少输血感染HCV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侯占红  崔军 《甘肃医药》2014,(10):784-785
目的: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无偿献血者状况,指导献血者招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和脂血检测的不合格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和脂血的阳性率分别为1.32%、0.97%、1.05%、0.34%、1.14%、0.56%.结论:巩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鼓励无偿献血者多次献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人群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献血者招募策略及街头初筛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提高血液采集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分析黔南州中心血站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结果:2011至2015年5年间黔南州中心血站85104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 ELISA 两遍筛查,淘汰1035例,不合格率为1.22%,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职业和是否首次献血人群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招募安全的献血者是安全血液的首要环节,根据本调查选择低危人群,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增加首次献血者抗-TP 快检项目筛查不安全的献血者,提升血液采集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本州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与血液检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为持续有效地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海西州中心血站街头和站内采血点参加无偿献血的样本,结合血站局域网络查询献血者详细资料及无偿献血者登记表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海西州无偿献血者当中男、女性别比为2.57∶1;(21~30)、(31~40)、(41~50)岁三个年龄段献血人群比例92.54%;高中(中专)献血比例最高,占献血者总数的38%,工人献血比例在各职业中最高,达9.32%;人群分布状况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的献血合格率差别不大。结论:海西州无偿献血人群存在性别差异,(21~50)岁年龄段,初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军人、公务员、医务人员、教师等是献血的低危人群,应成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6—2009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寻找降低血站不合格血液报废的办法。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2009年76342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ALT用速率法和赖氏法。结果:ALT不合格率最多,占2.49%,梅毒阳性率1.21%,HBsAg阳性率0.82%,抗-HCV阳性率0.55%,抗-HIV阳性率0.09%。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这对保证血液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结构特征及其与血液检测结果的关系,为完善该地区安全血源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该市15184例首次无偿献血者登记表及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分布情况及其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结果该地区无偿献血者以男性(78.91%)、年龄以35岁以下(63.44%)、在职职员(34.08%)、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39.59%)为主体;献血模式以个人自愿(53.58%)和团体自愿(38.41%)为主。该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总体不合格率为4.29%,其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无偿献血者组间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079、38.103、61.042、41.191、44.07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献血模式为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应根据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点有效开展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认真做好献血前筛查。  相似文献   

10.
张莉  袁曜  高峰  陈瑜  高占  冷婵  孙莉  葛红卫  戴云 《北京医学》2014,36(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HBV、HCV的血清学及核酸标志物的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及核酸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之间的整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有1 065 177人次无偿献血,HBsAg和HCV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6% 、0.485%;男性的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HCV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主要集中在≥40岁、农民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献血者中20~29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龄组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筛查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20岁年龄组外(0.66%),HCV的筛查阳性率变化亦然.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0.48%,0.73%),高中以下人群的阳性率最高(0.44%,0.56%),不同组织形式无偿献血者的筛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无偿组的HCV阳性率最高(0.79%).机采和全血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西柳州市多次无偿献血者保留情况及保留主要原因进行调查,为稳固多次献血者队伍的招募提供依据。方法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利己原因和利他原因,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保留情况,总体保留率为18.69%,男女性别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低于女性;年龄间、文化程度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保留原因,利他原因占59.23%,利己原因占16.53%,复合原因占24.23%,主要为"积德行善奉献社会"占45.77%、"响应献血呼吁"占13.46%、"献血后身体有爽朗感受"占8.85%。③主要保留原因对保留的影响,"积德行善奉献社会"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响应献血呼吁"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身体有爽朗感受"对性别、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多次献血者保留率偏低,大部分多次献血者信奉行善奉献的利他精神而保留,女性、≤35岁、大专以上多次献血者对紧急献血呼吁响应较好,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多次献血者更能体验到献血有利于健康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肇庆市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情况对比,分析互助献血在现阶段献血招募工作中的价值。方法依据2006-2012年肇庆市《全血献血登记表》和《单采血小板献血登记表》中登记的内容,用广东迈科网络血站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年龄、人数、性别、献血频次、季节性分布、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献血的情况。结果 2006-2012年互助献血的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互助献血1 834人次,占总献血人次的0.84%,其中互助捐献单采血小板共计372人次,占总捐献单采血小板人次的5.37%。互助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性别、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月份、传染病指标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助献血在现阶段可作为自愿无偿献血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来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ELISA筛查珠海市无偿献血者标本93216份,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149份,经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做确证试验,收集和整理确证为HI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对HIV感染率和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珠海市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0.020%(19/93216)。HIV感染者中男性占94.74%(18/19),明显高于女性的5.26%(1/19);以未婚为主,占84.21%(16/19);18~39岁年龄段高达94.74%(18/19);外地户籍占78.95%(15/19);高中或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占73.98%(14/19);职业呈散在分布;所有HIV感染者均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52.63%(10/19),略高于同性传播的47.37%(9/19)。结论近几年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与1998-2005年相比呈明显增长态势,应加强献血者血液安全宣传教育,建立高危献血者主动退出机制,从而有效遏制献血者HIV感染率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80221份血清标本梅毒检出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近年来的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80 221份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性别之间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梅毒检测的各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 221份标本,检出梅毒阳性1 017例,检出率为1.27%,其中无固定职业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9例,检出率为2.43%;而高校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43例,检出率仅为0.27%.2006~2009年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抗体阳性率在百色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虽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感染率仍然很高;高校学生和军人的梅毒感染率较低,今后在制定无偿献血策略重点可从这些低危人群中招募血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及献血动机,为今后的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实践依据和宣传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乌鲁木齐市2 0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服务人员、私营业主、城镇户籍及常住本市的外来人口是乌鲁木齐市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奉献爱心"是公民献血的主要原因(87.2%),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无偿献血人群献血动机有明显差异(χ2文化程度=59.780,P〈0.05;χ2职业=102.339,P〈0.05);"街头宣传"、"周围环境影响"、"大众媒体宣传"是献血人群了解献血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加强不同形式的宣传力度,挖掘不同人群的血源潜力,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及招募安全血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广州地区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无偿献血人群2520179例,对HBsA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10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0.93%,其中2007—2010年间HBsAg阳性率有升高趋势(X2=61.024,P〈0.001)。HBsAg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学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96,P〈0.001;X2=442.6.P〈0.001;X2=216.4,P〈0.001;X2=2013.0,P〈0.00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18一岁组HBsAg阳性率低于其他年龄组:工人、农民及学历较低者有较高的HBsAg阳性率。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保持较平稳流行率,2007—2010年有升高趋势,应进一步加强乙肝防控工作。鼓励年青人献血更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特点,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输血安全以及控制献血和输血结核分枝杆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外周血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PBMCs-ELISPOT)检测合格献血者的新鲜血样中的γ-干扰素,对检测符合阳性判定标准的血液标本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6—8月,对220名合格献血者新鲜血液标本应用单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44例,潜伏感染率为20.0%(44/220),合格献血者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在不同性别、户籍、年龄组、文化程度、血型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与M.tb潜伏感染者在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血型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格的无偿献血人群作为相对健康的群体,但仍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建议考虑增加无偿献血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常规筛查等防控措施,确保献血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无偿献血者的职业分布及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宣传及招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无偿献血志愿者的职业构成及血液筛查结果,并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结果 七年间无偿献血者共503 823例,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职业不详者比例最高(42.82%),其次为学生(24.32%),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民比例逐年上升,不合格率以学生为最低.结论 我市无偿献血发展趋势较好,献血人群职业分布波动较大,血源质量也存在差别,需进一步科学深入宣传才能更好地减少浪费,为临床提供充足的血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