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系膜增生性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一组病理上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生、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及不同程度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积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MsPGN为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国内资料显示该型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病例的20.3%~24.7%。若未采取有效治疗,最终导致不可逆性肾小球硬化。中药治疗MsPGN具有较好疗效,并且可以减少复发,其中益气化瘀之品黄芪、水蛭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传统认为MsPGN以气虚等本虚为本,血瘀等邪实为标,但临床上血瘀似乎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活血化瘀几乎是治疗MsPGN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炎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是以双侧肾小球慢性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起病隐匿,病情迁延,进展缓慢,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表现。应用西药治疗虽然有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湿热在各类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湿热伤肾是肾小球肾炎病机的一个基本环节,且贯穿于整个肾病病程的始终,因此本人认为清热解毒祛湿法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基本大法。现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小球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成,是由一些肾脏基本的病理生理紊乱所致的具有临床和生化病变特征的一组疾病,中医药在治疗肾小球肾炎,特别是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清热化瘀止血法治疗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5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湿热证的形成、湿热病理的特点、现代研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指出湿热蕴结是形成肾小球疾病的始动因素且贯穿始终,湿热伤肾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的基本特点,湿热不仅与肾病的病情活动有关,而且也是导致和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处理好湿热证,对于控制病情,保护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补气健脾基本方治疗肾小球疾病——邹燕勤教授治肾经验浅谈郑艳辉关键词邹燕勤补气健脾肾小球疾病老中医经验邹燕勤教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她曾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获理学学士与医学学士双学位,后又侍...  相似文献   

7.
栾福新 《光明中医》2008,23(6):860-862
肾小球性血尿是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发病率高,病程冗长,治疗困难,因而也是肾病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人从事临床工作20余载,深入研究肾脏疾病的治疗,取得一定临床经验,现将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侯海晶  杨霓芝 《新中医》2012,(7):209-210
杨霓芝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杨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对肾病进行了多年的临床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杨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疾病病情缠绵,病程较长,多为正虚邪实之证,正虚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而湿热、瘀血则是邪实的主要方面。临证多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为法,标本兼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应防治并重、扶正祛邪并举;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则宜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笔者随师研习,获益良多,兹将杨教授治疗肾小球疾病经验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相似文献   

9.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药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补虚是重要治法之一。作者从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虚证的病因病机、分类及治疗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虚证的现状,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益气复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系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病情迁延、病变缓慢的一种疾病。该病是青壮年的多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其机制主要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损害,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西医对于本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不佳。刘平夫教授凭借几十年中医临床工作的经验,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辨证论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上常常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刘师用益气复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虚湿盛型为主)30例的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55首药方中的161味中药进行了分析,采用“以药测机”的方法,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机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湿浊内停、阴虚火旺型,提出了补益阳气,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活血化瘀是本病用药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水血同病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病机之一,中医证候表现为水瘀互结证,治疗时需兼顾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血不利则为水,血分与水分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可见血病及水、水病及血诸证。古代医家如陈无择、唐容川、喻嘉言、叶天士等均有使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水肿、尿血等属慢性肾脏病证情的相关记载。当今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疗效观察、临床运用体会等方面,证明活血利水法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复方,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颈动脉斑块数量及积分、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TXB2、6-K-PGF1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积分改善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明显。结论: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复方能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主要有阳气虚衰、水饮内停、瘀血阻滞三个方面,与之相应,临床多由温阳、益气、利水、活血类中药组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指出中药治疗肺原性心脏病的作用机制与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和强心利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慢性血管内溶血 ,以与睡眠有关的、间隙发作的血红蛋白尿为特征。临床论治分为虚实两型 ,并提出其治则为实者凉血利水 ,虚者扶正利水 ,同时不可偏废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6.
三期辨治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即早期活血化瘀利水,中期益气活血利水,晚期以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活血化瘀贯穿其治疗始终,临床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葛汝青  李卫星 《光明中医》2016,(18):2645-2647
介绍张继东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导师认为心衰的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气虚阳衰为本,瘀血水饮为实,提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基本治法。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导师治疗本病最常用以下三法:益气温阳,佐以活血法;益气养阴,佐以活血法;温阳利水,佐以活血法。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是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和治疗具有复杂性特点。根据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归纳总结了利湿祛痰,活血化瘀,整体治疗、扶正固本三个重要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系统梳理和分析与中医“瘀毒”理论相关的文献,探讨瘀毒理论当前的研究动态和热点,以期提供更多富有临床价值的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瘀毒”“毒瘀”“瘀毒证”“瘀毒互结”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EXCEL 2019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绘图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共纳入526篇文献。近5年,“瘀毒”理论发文量达到高峰;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最多的杂志是《辽宁中医杂志》;文献研究类型以综述和理论探讨为主;瘀毒理论涉及的现代疾病众多,其中研究热点疾病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虚瘀毒”为当前瘀毒理论体系下的主要研究内容。结论 中医瘀毒理论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未来研究应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使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相互补充,共同阐释“瘀毒”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提供更多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之散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 Prolifer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tPVR)增殖膜(ERM)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抽取32只,造成外伤性PVR模型,随机分成活血利水组、活血化瘀组、利水明目组、模型组,另8只为空白组。连续灌胃28天后,观察眼底PVR分级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各组的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在活血利水组,ERM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阳性程度低于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活血化瘀组与利水明目组也能降低IGF-1的阳性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利水法能通过抑制玻璃体腔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作用,从而抑制增殖细胞的过度增生,防治PVR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