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方法对2013年本院儿科发生的72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给药错误、转抄及执行医嘱错误、跌落。护理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概率高。结论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柔性管理,加强护士培训、完善工作流程、优化人力资源组合,可防范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内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做好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儿童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儿科病房2013年1月~2016年1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未造成后果事例38例,隐患事件19例,不良事件11例,警告事件3例。临床中由于护士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厌倦、安全意识薄弱等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儿童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儿科连续2年登记的输液不良事件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0例次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操作流程欠规范、护理责任心不强、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结论 通过加强对实习生、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细致规范输液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与沟通技巧,采取舒适护理对策,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李永珍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117-118
目的:探讨有效实施护理隐患防范措施在手术室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将2009年5月~2011年9月100例在手术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常规护理+隐患防范措施模式)各50例。对照两组术前不良事件发生率、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器械原因抢救失误率、术后切口感染率、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前不良事件发生率4%(2例),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8%(4例),器械原因抢救失误率4%(2例),切口感染率6%(3例),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4%(2例),观察组术前不良事件发生率0%(0例),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2%(1例),器械原因抢救失误率0%(0例),切口感染率2%(1例),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4%(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实施护理隐患防范措施可减少手术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杜绝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上报的172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上报率为10.41%;不良事件的种类及所占比例主要为:坠床/跌倒41例(23.8%),液体外渗28例(16.3%),给药错误26例(15.1%);不良事件的级别主要为未造成后果事件(60.5%);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为8:00-11:59,高发年龄段为<3岁(45.9%);工作时间<3年的护士值班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41.9%)。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的108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及与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护理人员通过对不良事件原因的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分析不良事件的成因,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系统管理和工作流程改进,强化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综合素质和核心护理能力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闫晓莉 《全科护理》2013,11(9):836-837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类别,并制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111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从高到低依次为:管路滑脱42例,占37.84%;给药错误41例,占36.94%;压疮16例,占14.41%;液体外渗10例,占9.01%;窒息8例,占7.21%;坠床2例,占1.80%,误吸1例,占0.90%。[结论]使用归因分析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12月间来我科室就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儿。运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儿,运用风险管理模式,为研究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分析二组发生不良护理事故的情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期间,研究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2.0%;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0%,P<0.0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工作,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保障患儿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4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根据登记资料统计,调查3年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4起,其中给药缺陷10例,管路滑脱8例,跌倒8例,压疮5例,坠床4例,自杀4例,液体外渗4例,烫伤2例,电光性眼炎2例,投诉2例,其他5例。结论护理工作中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应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护理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措施.分析我科2006年-2007年的护理不良事件,68%是由于查对工作不到位引起的.2008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将本院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患儿和儿科住院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法和传统查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良查对法较传统查对法更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方法]对25例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因素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25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查对制度不严,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为工作1-3年的护士和低职称的护士。[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重在预防,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制度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控制及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11月发生的66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分类、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上报的66例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落实制度及评估患者方面存在不足、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等。结论:必须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年轻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安全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周泽慧  杨丽娴  肖瑛 《全科护理》2013,(33):3143-3145
[目的]探讨在骨外科实施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方法]在本院骨外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管理,对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当事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分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和防范措施,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管理制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由20.69 %提高到78.57 %(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1),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68.48 %上升至93.55 %,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结论]在骨外科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程英姿  瞿伟莉 《全科护理》2012,10(15):1396-1397
[目的]探讨妇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因素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未落实查对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的工作年限为>15年的护士或<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重在预防,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制度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提出预防措施,促进护理安全。方法:对儿科8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人员工作年限、职称结构、发生时间、发生科室和损伤结局进行分析。结果:85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发生率在前3位的是给药错误、违反操作规程、转抄与执行医嘱错误,职称低、工作年限短及白天、工作量大的时间段更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和管理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资源,并从根本原因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完善系统、改进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系数,保障患者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6.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护理质量,是威胁患者安全的极大隐患。通过收集我科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发生的26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防范措施,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保障患者安全,是病区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找出发生事件的主要原因,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2013年3~6月发生的6例(0.012%)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运用鱼骨图进行具体分析比较,找出主因制定对策。观察7~10月实施品管圈后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比实施前明显降低。结论:品管圈运用于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管理中,解决了实际问题。合理、正确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极大帮助和指导临床的具体工作,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4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性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9年发生的43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居首位,跌倒事件占第二位;护理工作年限在5年之内及15年以上的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白班出错率多。结论:必须创建无惩罚性的护理安全文化,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柔性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制度落实,安全教育,加强患者评估及安全宣教,强化护士在职教育,优化人力资源组合,才能做到事前控制、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上报的19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相应对策。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有护士自身因素、管理者原因、处理及执行医嘱错误和实习带教不规范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意识,实施奖励并无惩罚上报制度,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避医疗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全年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63例不良事件分类、原因、护士职称及工作年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的是跌倒、外出、冲动、自伤、用药错误,职称为护士工作年限≤5年护士发生不良事件比率高。结论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高风险患者健康教育和管理,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培训及教育,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