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临床外科手术时为了使引流管通畅,常常要使用中心负压吸引瓶,以往,用旧式负压吸引瓶记录引流量时发现如果引流液量少测得量不准确,且清洗消毒十分麻烦,长期反复使用易引起交叉感染.我科于2004年1月采用了新式负压吸引瓶,经临床应用后对各种术后引流液的观察及监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万群芳  吴小玲  陈姣 《护理研究》2013,(26):2927-2928
负压吸引主要用于医学引流、排痰、排污血以及分泌物,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在引流瓶内形成负压,将各种腔隙内含有微生物及病原菌的分泌物吸引出来。临床发现,目前负压吸引装置存在以下不足:①当引流瓶盈满未及时倾倒时引流液容易逆流至中心负压;②目前的引流瓶只有1个挂钩,使用时容易晃动,甚至引流瓶有可能掉落在地面;③吸引管随意固定在床档上,且吸引管开口常暴露在空气中。以上原因易导致引流液逆流至中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78例乳腺癌术后负压封闭引流预防皮瓣下积液的护理措施,主要措施是:正确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定时检查引流管及负压瓶的压力,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科学的拔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可以获稠的引流装置大多使用比较复杂,体积较大,转运病人时难以放置和使用,而且难以做到持续吸引。尽管有些装置,如单向阀Heimilieh闽可以使用,但它们依靠重力或胸腔内压力的增高,而不能进行吸引来促进血凝块的排出,不能促使肺复张。胸腔积气和自流液体通常不需要吸引就可以从胸腔插管流出。如果在单纯水封引流不带吸引的情况下积气和积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不能引出时,可能需要考虑引流。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的自发性气胸指南中指出:大多数自发性气胸病人,胸腔置管接水封瓶后接不接吸引都是可以接受的。有研究显示,胸腔插管接水封是安全的而且与吸引比较更有利于阻止漏气。水封比壁式吸引更能缩短漏气时间。减少漏气量。为增加负压引流装置的使用范围。在上述侧蓐于水封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负压引流装置KW96型负压引流瓶(大容量负压引流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制成新型胸腔负压引流瓶。此装置现已在院前急救及外科广泛使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骨科患者术后通常用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留有茂菲氏滴管)代替橡胶管做切口引流管,输液器下方接引流瓶,以便护士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为保证术后切口引流管引流通畅,我科自制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一次性输液器,50 ml一次性注射器,20 ml一次性注射器活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对开胸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肺叶切除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术后患者予双腔水封瓶闭式引流,不给予负压吸引;B组术后患者在常规应用双腔水封瓶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加用低负压吸引(压力为-5cmH2O,1cmH2O=0.098kPa);C组术后患者在常规应用双腔水封瓶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加用常规负压吸引(压力为-10cmH2O)。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8h的胸腔引流液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周后的肺复张率、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术后48h的胸腔引流量在不同引流方式下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C组不同时间的引流量较多。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部分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可单纯应用双腔水封瓶闭式引流,不需要接负压吸引;对于某些单纯引流效果欠佳的患者,可以在早期加用低负压吸引,可以有效控制术后胸腔引流液量,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负压引流装置是医院抢救患时的重要辅助设备,同时广泛使用于手术室清除手术野的积血、积液,可充分保持解剖结构清晰,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缺少防倒吸功能,如果引流瓶更换不及时,引流液易被吸人医院中心吸引管道或电动吸引器内,久而久之造成负压吸引管道阻塞,影响负吸效果。有鉴于此,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RND)后使用不同种引流装置伤口区引流液量变化,找出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我科5年内行RND患者58例,29例术后使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Hvwds组),29例术后使用普通负压引流瓶(Cwds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每日引流量及总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区引流液总量及两组间每日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引流量平均值均呈下降趋势,Hvwds组下降趋势较Cwds组更明显。结论两种引流方式对患者术后伤口区引流总量无影响,但使用一次性闭合高负压引流瓶可以缩短患者带管时间,有利于降低感染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院使用的滑片式电动吸引器经常因使用不慎(负压瓶之引流液灌满前未及时倒瓶),致使污物进入气缸,锈蚀气缸内部,卡死泵芯,使电机难以起动并烧毁。为延长电动吸引器的使用寿命,保证临床治疗和抢救,我们在电动吸引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负压引流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所起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文通过472例乳腺癌术后随机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一次性简易胸腔负压引流瓶、管道负压吸引三种方法 行创口负压引流,对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与一次性简易胸腔负压引流瓶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别,而管道负压吸引与上述两种引流方法 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管道负压吸引加预防措施是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有意义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小耳畸形整形手术分两次进行,二期手术应用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再造术后常会使用墙壁负压引流装置,目的首先利于伤口引流液的引出,其次为了塑形,一般此患者引流装置需要10d左右。此引流装置需要一个负压引流瓶,分别接上两个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一端接墙壁负压,  相似文献   

12.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后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术式要求术后刨面放置负压引流3-4天。目前临床上大多使用一次性胃肠减压器,但由于负压小,引流效果不好。我院采用500mL玻璃瓶连接三通管,持续保持瓶内近真空的负压状态。以往固定负压引流瓶时采用绷带悬吊,患者下床活动时需双手捧瓶携带不方便,且患者直观看到引流出的血液给精神上带来很大压力。针对以上缺陷,我们研制便携式引流瓶坎肩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负压引流法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负压引流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所起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文通过472例乳腺癌术后随机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一次性简易胸腔负压引流瓶、管道负压吸引三种方法行创口负压引流 ,对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一次性负压吸引球与一次性简易胸腔负压引流瓶比较 ,P >0 .0 5 ,无显著性差别 ,而管道负压吸引与上述两种引流方法比较 ,P <0 .0 5 ,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管道负压吸引加预防措施是预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临床使用的吸引器是由贮液瓶、密封瓶塞、吸液管、负压源连接管、贮瓶固定架构成的。其存在的缺点是:贮液瓶与瓶塞的连接不大牢固,操作使用中往往会发生松动而影响吸液效果;若瓶塞塞得过紧又常常给开启带来困难;贮液瓶每次用后都必须倒去吸引液并进行消毒,费时又费力;且由于贮液瓶大多为玻璃制品,容易被打破造成环境污染;在操作中稍不当心,贮液过满,就会将吸引液带入负压管和负压源,造成负压系统的污染和故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了多次实验,研制出了中心吸引一次性贮液袋及配套装置,经过1000余例…  相似文献   

15.
张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45-3945
吸痰是临床常见操作之一,北京协和医院使用墙壁负压吸引控制板接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表头、吸引连接管、负压吸引瓶、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操作。每次吸痰操作后弃去一次性吸痰管,应用生理盐水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清洁吸引连接管,将附着于管内的痰液等冲刷至负压吸引瓶中。  相似文献   

16.
腹膜炎术后最易出现因腹腔引流不畅所致的肠粘连、腹腔脓肿及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因此,腹膜炎术后引流问题十分重要。外科临床工作中传统方法是烟卷引流及普通胶管引流不能使腹腔内渗出液彻底流出。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腹膜炎术后患者采用硅胶管负压引流取得满意疗效。硅胶管具有管壁光滑、内径大、组织反应轻微、在20mmHg负压吸引状态下不塌陷等优点,尖端有5~6个侧孔,引流通畅,使用负压吸引可以充分吸尽局部渗出液,是避免术后渗出液积存在腹腔引起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现将我院使用硅胶管负压引流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效果对比 自1985年以来,各种原因所致腹膜炎手术共347例,放置硅胶管负压引流后,伤口感染27例,伤口感染率为7.8%,无一例腹腔脓肿发生。与此相比,1980~1985年行腹膜炎手术131例,应用传统的烟卷引流及普通胶管引流法伤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35%,腹腔脓肿5例,两者相比,用硅胶管负压引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引流法。 2 引流方法 病人送回病房后,安装负压引流瓶,负压一般要求维持在20mmHg,术后24小时观察引流管,如继续有渗液流出,可再继续引流12小时,如无引流液流出,则可在24小时后拨出引流管,引流量最多120~150ml左右,最小为10~15ml左右。 如果引流液较混浊,可经引流管注入甲硝唑100ml,  相似文献   

17.
胸腔负压吸引广泛应用于气胸的治疗及纵隔、心脏术后的引流.心脏术后由于术中体外循环的抗凝及术后止血不彻底,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量增多,采用持续胸腔负压吸引,及时有效引流胸腔积液,防止引流管堵塞,从而预防心脏压塞的发生.我科自2007年至今采用一新型三腔胸腔引流装置,其在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预防倒流所致逆行感染及负压控制方面均较以往的单腔瓶有显著改进,同时降低了心脏压塞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金瑶  张丽  尚鑫 《护理研究》2007,21(9):2373-2373
墙壁负压吸引系统在临床护理中常应用于吸痰。骨科病人手术后需要在创口内放置负压引流装置吸引残留血液,避免感染及腔隙形成,我们利用墙壁负压吸引系统代替一次性负压引流瓶,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海青 《护理学报》2005,12(1):33-34
笔者报道了126例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皮下积液的护理措施,指出乳腺癌术后患者按科学操作流程,正确使用中心负压行持续负压吸引,定时检查引流管及中心负压引流的负压值,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科学方法拔管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是采用聚乙烯塑料制成的,与中心吸引相连,用于吸出手术中的溶液,保持手术野清晰。它由吸引袋、瓶壳、接管组成。现将使用体会总结如下。1使用中注意事项在使用前首先检查装置是否在使用有效期之内,包装有无破损、漏气现象。在各管道连接完毕后如发现一次性负压引流袋袋体未膨胀,应检查各管道的接口是否连接妥当,有无漏气现象。在应用时同时连接两个袋体,以防吸出液过多,引流液被吸入医院中心吸引管道,造成管道堵塞,影响吸引效果。在腔镜手术配合中,由于整个吸引系统几乎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在袋体内形成负压引起袋体爆裂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