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从时间医学的角度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2006年3987例新缺血性中风患者登记资料作圆形分布统计。发病时点化为角度坐标,确定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时点;再以入院日期为基础,推测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季节高峰期。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06∶00~10∶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月份存在集中趋势,平均发病时间为1月11日±3月6日。结论:缺血性中风发病有显著季节和时辰周期规律,更好地了解这些效应有望为卒中预防制定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中风353例发病时间与发病高峰期的圆形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与发病高峰期,探讨其发病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将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 (0~ 24: 00)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确定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再以住院日期为例,先确定出每月天数组中值的累计日数,并转换成角度,分别求出其正弦和余弦值,再按公式求出平均角度和角度标准差,推测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期.结果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中午 11: 00~ 13: 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的高峰时间点在 12: 11: 34;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日期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结论 日中午时是出血性中风的关键时段,欲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临床宜注意日中午时的治疗和护理;出血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发病高峰期,应时时预防以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 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 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 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 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4.
肖艳  苏懿 《中医药研究》2012,(8):913-914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指导AMI的防治。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根据胸痛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分别根据发病的时间点、发病的季节、发病的节气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时间点分析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00:01~06:00;按照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将一年分成4个季节进行分析,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结论 AMI的发病的时间段、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分布均具有相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中风发病与时辰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中风病在不同时辰(时间段)的发病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87例中风病患者,在昼夜发病过程中存在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发现中风的发病以夜间为主(戌时至次日卯时为多),占总发病数的59.4%,而且病情重、病位深,属中脏腑的也是以夜间发病相对白天略多。结论: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对发病的高峰时间进行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治疗,以减少中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中风的死亡时间,探讨急性中风患者死亡时间的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中风死亡患者死亡时间,将180例急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其死亡时间0~24时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分析,探讨急性中风的死亡时间的特点。结果:180例急性中风死亡患者其总体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5~7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6时35分37秒;缺血死亡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4~6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4时56分31秒;出血死亡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6~8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7时5分35秒。结论:急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5~7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时辰对西安地区中风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培红  林海  李江英  纪永毅  吕富荣  王玮  马超 《陕西中医》2009,30(10):1291-1293
目的:观察中风在不同时辰(时间段)的发病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西安地区八家医院16891例中风病患者,在昼夜发病过程中存在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发现中风的发病,中经络以夜间为主(子时至寅时为多),中脏腑的也是以夜间(子时至寅时)及上午(卯时至午时)发病相对白天较多。结论: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对发病的高峰时间进行观察和必要的干预治疗,以减少中风疾病的发生,为以后更好地预防中风病的发生及其治疗、预后的判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十多年来,大量临床统计资料显示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存在昼夜分布差异.即在昼夜中具有某段时间内的发病高峰。迄今为止,类似统计工作及其机理探讨国内报道较少。我们曾对山东省5家综合性医院1985~1989年期间确诊的103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联系中医五运六气致病学说及人体昼夜24小时周期节律变化,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探求缺血性中风发病时间的分布规律性及其可能的机理,并针对其发病高峰时间段及其产生机理,指导临床适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市各基层社区拟似卒中患者求救及院前转运时间特点.方法 前瞻性登记我院及周边县区120急救中心及下设急救站出诊的拟似卒中患者,分析出诊时间高峰,及院前转运时间特点等.结果 共收集拟似卒中患者1 000例,其中30 min内到达医院占349例(34.9%),1h内到达医院占846例(84.6%),2h内到达占978例(97.8%);呼救时间分布以晨起及上午(7:00 ~ 10:00)、中午(11:00~13:00)及傍晚(17:00~ 19:00)为相对高峰期,凌晨(1:00 ~4:00)求救人次最少.结论 根据卒中患者求救时间的分布特点,加强对公众的卒中知识的普及,以及对第一时间接触卒中患者的120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可进一步减少卒中院前延误时间,提高卒中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0.
232例男性肾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时间的规律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男性肾绞痛发作的时间规律,为临床预防与治疗肾绞痛提供时间依据.方法:用"12时辰分析法"和"4时间段分析法"对232例肾绞痛病人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昼夜12时辰中,午时以前发病人数多于午时以后;而在昼夜4时间段内平旦组发病人数则多于其它时间段.结论:男性肾绞痛的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中风急性期始发证候要素的持续时间及分布规律。方法:制定统一的中风急性期证候调研表,对同一地点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结果:中风急性期(14 d)证候分布以风证(占87.8%)、痰证(占80.0%)、火热证(占49.6%)为主。急性期火热证、痰证的自然持续时间至少有12 d。中风急性期痰证和气虚证与发病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负相关。结论:中风急性期各个始发证候持续时间不相同,痰证和气虚证与发病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风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各家所列证型也颇多。本文收集我院1980~1984年内科住院病例75份,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中风的辨证论治规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本组75例中男60例,女15例。年龄分布:36岁者1例;40~49岁者4例;50~59岁者16例;60~69岁者35例;70~79岁者17例;80岁以上者2例,50岁以上者占93.3%。职业工人48例,干部18例,其它8例。发病至住院时间最短者数小时,最长者4年。其中24小时以内者8例,5天  相似文献   

13.
一、临床资料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以20~45岁为多。职业分布:工人10例,农民8例,干部7例,学生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短者数小  相似文献   

14.
中风发病时间的初探--附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我院近 5 a收住的中风患者中发病时间反应突出的 15 6例进行分析 ,所有的病例均按全国中风病诊断标准诊断 [1 ,2 ] ,探讨中风病发病与时间关系。1 临床资料 :本组 15 6例中男 10 2例 ,女 5 4例 (1∶ 0 .5 3) ;干部职工 35例 ,家务 33例 ,工人 6 8例 ,农民 2 0例。发病年龄 :4 0~ 4 9岁 15例 ,占 9.6 % ;5 0~ 5 9岁 32例 ,占 2 0 .5 % ;6 0~6 9岁 6 3例 ,占 4 0 .3% ;70~ 80岁 4 1例 ,占 2 6 .3% ;80岁以上5例 ,占 3.2 %。中医辨证为中脏腑 5 1例 ,中经络 10 5例 ;西医诊断为脑出血 4 1例 ,脑血栓 10 5例 ,脑梗塞 4例 ,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5.
中风(脑溢血)为一种危急的病,治疗必须急时准确诊断,治法必须恰当,否则极易发生恶化,所以很必要探索认识,其演变规律及有效实施方案和有效方药。2001 年—2004 年 3 月,笔者用(自拟)和脉补益摄血汤内服;活血通络液外敷,治疗中风(脑溢血)17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 17 例均有程度不同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其中男 10 例,女 7 例,40 岁~50 岁 4 例,50 岁~60岁 8 例,60 岁~70 岁 5 例,病程初发的 12 例,半年~1 年的 5 例。2、诊断标准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瘫麻木、舌强语促,伴有头痛剧烈、呕吐,并持续 24 小时以上,无脑膜刺激征(老年除外)。3、方药组成及用法3.1 和脉补益摄血汤:党参 15g、白术 12g、龙眼肉12g、甘草 8g、茯苓 10g、白芨 10g、仙鹤草 12g、木香 4g、茜草 10g、当归 10g、草决明 12g、生地 20g、川芎 4g、白芍 12g、枸杞子 12g、银花 20g、五味 10g、菖蒲 12g、浓煎 100ml,日分 3 次服,每日 1 剂,发病后初 7 天内均用此方加减。3.2 抢救复...  相似文献   

16.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168例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 )有许多并发症 ,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了解流腮发病状况 ,加强流腮防治工作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 4年本院 16 8例流腮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 ,现将其临床特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本院收住流腮患儿16 8例 ,均符合《实用儿科学》[1] 中流腮诊断标准。1 2 方法 分析 4年间住院流腮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地区、发病时间、疫苗接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 结  果2 1 流腮患儿一般资料  16 8例患儿中 ,男 12 0例 ,女 4 8例 ,男∶女为 2 .5∶1;年龄 1~ 13岁 ,其中 1…  相似文献   

17.
我院 1989年 7月~ 1999年 7月手术切除青年人食管癌 5 4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以 <4 0岁为青年 ,5 4例中 2 0岁以下 2例 ,2 0~ 30岁 16例 ,30~ 4 0岁 36例 ;男 4 3例 ,女 11例 ,男∶女为 3.9∶ 1。从发病至就诊时间 4月以内者 19例 ,4月~半年 2 3例 ,半年以上者 12例。 5 4例中颈段 1例 ,上段2例 ,中段 2 6例 ,下段 12例 ,贲门 13例。病变长度长者 9cm,短者 2 cm,平均 5 .5 cm。 TNM分期 ( )食管癌 : 期 2例 , 期 10例 , 期 2 5例 , 期 3例。贲门癌 : 期 2例 , 期 2例 , 期 8例 , 期 2例。 5 4例中 ,食管癌行食管癌切除 ,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绞痛发作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用“十二时辰分析法”和“四时阶段分析法”对 4 6 4例肾绞痛病人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昼夜十二时辰中 ,午时以前发病人数多于午时以后 (χ2 =2 8.2 12 0 ,P<0 .0 0 5 ) ;而在昼夜四时间段内平旦组发病人数则多于其它时间段。结论 :肾绞痛的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光照变化对小鼠褪黑素影响,探索昼夜阴阳消长与生物节律的关联性。方法雄性昆明小鼠144只,随机分为为正常组、长光照组、长黑暗组3组,每组各48只。适应性饲养7天,光照控制干预6周后开始试验取材,分别于0:00,4:00,8:00,12:00,16:00,20:00共6个时间点分组取血,检测血中褪黑素。对各组各时间点小鼠褪黑素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确定昼夜节律的存在;并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小鼠褪黑素节律的不同。用LSD方法对各时间点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分析昼夜节律对小鼠褪黑素的影响。结果(1)同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褪黑素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节律性随着光照不同呈现不同的特点。(2)正常组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4:00最高。20:00~4:00是血清褪黑素含量升高的转折时段,4:00~8:00是血清褪黑素含量降低的转折时段。(3)长光照组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0:00、4:00、8:00这3个时间点含量较高,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16:00、20:00这3个时间点含量较低,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12:00是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降低的转折时段,20:00~0:00(24:00)是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升高的转折时段。(4)长黑暗组小鼠血清褪黑素含量0:00、4:00两个时间点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12:00、16:00、20:00这4个时间点含量较低,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00~8:00时间段是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下降的转折时段,在20:00~0:00点时间段是血清褪黑素含量明显上升的转折时段。(4)长光照组褪黑素含量均值与正常组进行组间比较,小鼠血清褪黑素整体水平上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黑暗组褪黑素含量与正常组进行组间比较,小鼠血清褪黑素整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昼?  相似文献   

20.
我们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9月 ,运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 6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 ] ,西医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并经脑CT或MRI证实 ,选择急性期及恢复早期 (发病至 3月 )的病人。一般资料 :按门诊就诊或住院顺序按 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6 0例和对照组 30例 ,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分为轻型 (0~ 15分 ) ,中型 (16~ 30分 ) ,重型 (31~ 4 5分 )。治疗组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4 2~ 6 9岁 ,平均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