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皮内注射法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136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66例采用改良皮内注射手法接种卡介苗,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比较2组的接种效果.结果 实验组接种一次成功率,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12周卡痕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皮内注射法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具有不漏液,皮丘大小符合接种要求,接种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75-2776
选取200例卡介苗接种新生儿,按照接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观察组采取改良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丘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菌液外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体稳定性、疼痛感评分、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能够提高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皮丘达标率,降低菌液外溢率,且新生儿具有更好的身体稳定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逆向皮内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0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98例,采用逆向皮内注射法;对照组502例,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比较两组一次进针成功率、标准皮丘、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及新生儿身体稳定性。结果实验组一次进针成功478例(96.0%)、标准皮丘472例(94.8%)、拔针后菌液外溢15例(3.0%);对照组一次进针成功446例(88.8%)、标准皮丘442例(88.1%)、拔针后菌液外溢50例(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逆向皮内注射法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具有易固定、易进针、进针角度准确等优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车荣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54-1255
目的探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体位与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方法将604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分为2组,观察组303例,采用改进皮内注射法;对照组301例,采用常规皮内注射法。比较2组的一次进针成功率、身体晃动、标准皮丘、拔针后菌液外溢情况、结核菌素试验(PPD)阳转率及卡介苗疤痕(卡疤)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一次进针成功率、标准皮丘合格率、PPD阳转率及卡疤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身体晃动、拔针后菌液外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进皮内注射法具有易固定、易进针、剂量准、减少药液外溢等优点,保证皮丘符合标准,从而提高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PPD的阳转率和卡疤合格率,而且节省人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针注射法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方法]将182例符合接种注射条件的新生儿分成两组,实验组102例采用改良头皮针注射,对照组80例则采用普通直刺硬针头注射。[结果]实验组接种一次成功98例;对照组一次成功6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7.40,P<0.01);注射时间实验组为7.81s±1.84s,对照组为13.28s±4.73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9.78,P<0.01)。[结论]改良头皮针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注射具有进针快、易固定、操作方便、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曾德秀  杨芳  向鑫 《现代护理》2007,13(20):1868-1869
目的探讨注射器死腔残留量对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正常新生儿分成3组,对照组278例,实验1组325例,实验2组300例,用改变菌液浓度或预抽注射器死腔残留量来减少卡介苗残留量,保证接种的卡介苗量。具体为对照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5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5人;实验1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5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25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4人;实验2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75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5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5人。将3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卡介苗阳转率及卡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实验组的方法保证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菌苗有效量,从而提高了卡介苗接种后PPD的阳转率及卡疤成功率,临床上配制溶解稀释卡介苗和接种卡介苗时应考虑注射器死腔残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注射器死腔残留量对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正常新生儿分成3组,对照组278例,实验1组325例,实验2组300例,用改变菌液浓度或预抽注射器死腔残留量来减少卡介苗残留量,保证接种的卡介苗量.具体为对照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5 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 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5人;实验1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5 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25 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4人;实验2组每支卡介苗溶解稀释时用0.75 ml注射用水配制,取0.15 ml菌液接种,每支卡介苗接种5人.将3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卡介苗阳转率及卡疤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实验组的方法保证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菌苗有效量,从而提高了卡介苗接种后PPD的阳转率及卡疤成功率,临床上配制溶解稀释卡介苗和接种卡介苗时应考虑注射器死腔残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减少卡介苗环境污染。方法选取202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接种前,护±用左手示指与中指将接种部位皮肤朝同一方向侧移约1cm,绷紧并固定皮肤,进行皮内注射,拔针,松左手;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接种。结果观察组发生菌苗外溢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接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的注射方法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保证卡介苗剂量正确、皮丘符合标准,提高了接种效果,减少卡介苗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方法简单,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9.
直接皮内注射卡介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预防接种科于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 ,采用卡介苗直接皮内注射法预防结核病效果显著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8年 3月~ 1999年 3月 ,来我科接种卡介苗的适龄儿童 5 12例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 2 35例 ,对照组2 5 1例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2 6例除外 )。其中 ,3月~ 1岁 2 70例 ,2~ 6岁 88例 ,7~ 12岁 12 8例。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卡介苗 0 .1ml于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不同的是 ,实验组直接注射 ;对照组是按传统的方法 ,先做结核菌素试验 ,结果阴性者 (皮丘直径≤ 5mm)方可注射。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皮内进针方式进行变态反应特异诊断对患者痛感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在两侧上臂外侧皮内试验做变态反应特异诊断患者127例,将每位患者左上臂外侧23个皮丘作为对照组、右上臂外侧25个皮丘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共观察皮丘2 921个,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进针法;实验组共观察皮丘3 175个,采用针尖斜面向下与皮肤呈45°角刺入皮内注射法,观察两种皮内注射进针法在变态反应特异诊断中对患者疼痛反应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疼痛反应及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针尖斜面向下与皮肤呈45°刺入皮内注射法疼痛反应轻且一次皮丘注射成功率高,明显优于常规皮内注射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可安全提高Wistar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成功率的改良方法,并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组,A组分为A1~A5组,用含梯度浓度卡介苗(bacilus calmette-guerin,BCG)的抗原,以改良注射法诱导EAE,比较其模型成功率及存活率,筛选出最佳BCG浓度;B组分为改良组、常规组及对照组1、2,以含最佳浓度BCG的抗原,经改良或传统注射法诱导EAE,比较各组模型成功率及存活率,并行MRI及HE、Luxol fast blue及小胶质细胞染色。结果 制备抗原的完全福氏佐剂中BCG浓度为15mg/ml时,模型成功率最高,存活率也较高;改良组EAE的模型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EAE的MRI及病理学改变符合EAE表现。结论适当提高抗原中卡介苗浓度、以改良法注射抗原可安全地提高EAE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高峰  陈京立 《护理研究》2008,22(34):3140-3142
[目的]比较灭菌注射用水与利多卡因皮内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4例产时腰部疼痛的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在宫口开大3cm后,实验组给予皮内注射1%利多卡因,对照组给予皮内注射灭菌注射用水,用药前后分别用视觉模拟疼痛评级法(VAS)对产妇的腰部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产妇用药前后的疼痛评分、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用药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皮内注射和灭菌注射用水皮内注射均可以减轻分娩时的腰部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需采集血气分析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在前臂掌侧第一、第二腕横纹线上下连线的中间,距外侧(桡侧)0.3~0.4 cm(低出生体重儿)或0.5~0.6 cm(足月儿)处为人针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取血法.比较2组的采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采血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后的连线定位采血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接种过程中应用头皮针提高卡介苗注射成功率,提高卡痕率,有效预防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02例健康婴儿,按接种计划实施注射。将每日接受接种的婴儿按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单号)和对照组52组(双号)。实验组应用头皮针进行预防接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注射。比较2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是否足量注入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首针穿刺成功、配制液足量注入、卡痕、婴儿无痛感方向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注射优于传统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标本采集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采集成功率、缩短采集时间、减轻新生儿痛苦.方法:将198例需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足月产正常新生儿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试验组采用改良采血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采集方法,均采集足跟血标本,观察两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采血所需时间、标本合格率、新生儿哭闹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血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集时间、新生儿疼痛哭闹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采血法能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减少足跟采血时间,减轻新生儿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The efficacy of a single intracutaneous BCG injection in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HS) was investigated in Tine-test-negative people. Most patients had a recurrence rate of HS of at least once per month. Between 1976 and 1983 109 patients were BCG-vaccinated (BCG sec Berna). Tine-test was negative in all subjects and converted to positive in 106 out of 109 patients after vaccination. Patients suffered from HS for many years and thus acted as their own controls comparing them before and after BCG. After vaccination all patients remained herpes-free for at least 4-6 months. In a separate study a follow-up up to 10 years was done. This showed a decreasing effect of BCG over the years with still 21 (19%) completely herpes-free patients after 3 years. 10 patients (9%) even had been free of herpes for more than 6 years. Reduction of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HS after BCG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0.01). Since the BCG vaccination can be assumed to be virtually without risk, a Tine-test followed by BCG vaccin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reatment of choice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HS for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证明卡介苗(BCG)联合潘生丁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使用该疗法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治疗组218例接种BCG和口服潘生丁。对照组100例肌注干扰素(IFN)。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观察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转阴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0、50.46%、57.34%,1年后转阴率分别为5.05%、62.39%、61.93%。结论:该疗法能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不良反应轻,价格低廉,易被乙型肝炎患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专人专职管理卡介苗( 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预防接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7年在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组,2010~2013年出生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7年报告的卡介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个案数据,比较专人专职管理前后两组新生儿在卡介苗使用情况及发生BCG AEFI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BCG的AEFI报告发生率、拒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的AEFI分类中直径>1.0cm淋巴结炎最常见,研究组报告发生率为31.31/100万剂,低于对照组205.35/100万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专人专职管理可规范卡介苗的接种,降低AEFI的发生率和拒种率,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