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体上颌第二双尖牙的结构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牙髓腔内径改变对牙及牙周组织应力分布和位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6种不同髓腔内径的上颌第二双尖牙模型进行比较.分别是①髓腔钙化,无髓腔;②髓腔大部钙化,正常牙髓腔向内缩减0.5 mm;③髓腔小部钙化,正常牙髓腔向内缩减0.25 mm;④正常牙髓腔;⑤髓腔小部吸收,正常牙髓腔向外扩展0.25 mm;⑥髓腔大部吸收,正常牙髓腔向外扩展0.5 mm.分别加载垂直和斜向力160 N,计算牙和牙周的应力分布及牙的位移.结果 在牙齿中央窝垂直加载与斜向加载的情况下,从没有髓腔到髓腔逐渐增大,牙周应力分布与牙齿最大初始位移均增大.结论 髓腔内径的改变对上颌第二双尖牙牙周应力分布及位移的改变有明显影响,随着髓腔内径的扩大其牙体牙周组织应力及位移均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2.
李娜  张扬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21-121
目的:建立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选择1个正常青少年的干颅骨在CT室进行断层扫描,图形数字化后的数据输入计算机中,用Eplot系统分析组装成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是对生物体的一种更相近模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其牙根应力分布情况,探寻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的最佳荷载方式,为正畸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采用已建立的上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四种不同负荷方式对模型进行加载。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不同的加载所在牙根上产生应力分布不同。结论在上颌第一磨牙颊面中心附近施加远中力并结合抗衡力矩、(Mt/F=10,Mr/F=6)可以使牙根获得较平均分布的低压应力,它能使牙齿倾向于整体移动并且可以避免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翼上颌种植设计在上颌无牙颌固定修复中种植体及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在无牙颌的上颌骨内,自右向左设计1~6号共6颗种植体,固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改变种植体的数目和倾斜种植体的植入角度,分别建立6组模型。以300 N静态力垂直加载于双侧后牙的功能尖上,应用Abaqus6.13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Mises应力,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保持中间4颗种植体植入角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两颗翼上颌种植体,2、3、4、5号种植体的应力明显减少,对称分布均匀。但在保持种植体数目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远中种植体的植入角度,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大小分别改变了3.25%、5.08%,种植体及骨组织表面的最大应力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上颌种植设计能够更好地分散并将[牙][合]力传导,使得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分布更加合理,是一种上颌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健  杨婕  杨莹  代成林  卢鹏 《河北医学》2010,16(10):1172-1174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根管形态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提高上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利用透明牙技术,对213颗上颌第二磨牙离体牙根管系统进行观察,研究上颌第二磨牙各根的根管解剖形态特点。结果:经透明牙观察发现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系统以1-1型根管系统为主,以腭侧根和远中颊根最为常见,近中颊根最为复杂,2-1型根管发生率为27.4%。2-2型根管发生率为6.8%。根管侧枝发生率在近中颊根为5.6%,远中颊根为"0",腭侧根为5.6%。根尖分歧在近中颊根出现率为2.8%,在远中颊根为"0",在腭侧根为4.2%。结论:上颌第二磨牙的髓腔形态复杂,特别是近中颊根根管变异较大,临床治疗中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角度后倾曲及不同加力方式下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膜应力分布和大小。方法将0.046cm(0.018英寸)澳丝上不同角度后倾曲对下颌第二磨牙的作用力分别加载于牙体相应部位,并分别采用颊侧单独加载和颊舌侧同时加载方式对下颌第二磨牙施加1.0、1.5和2.0N的近中牵引力,模拟牙齿在不同加力方式下近中移动时牙周膜初始应力的分布和大小。结果后倾曲作用下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时,应力集中区位于牙周膜颈缘。后倾曲为15°、20°和25°时,分别相应于颊舌侧同时加载1.0、1.5和2.0N的近中牵引力,牙周膜应力分布较颊侧单独加载均匀,但后倾曲为5°加载2.0N和后倾曲为30°加载1.0N的近中牵引力时,颊舌侧同时加载的应力分布并不比颊侧单独加载均匀。后倾曲为10°、15°、20°时,加载1.0N的近中牵引力牙周膜最大Von Mises应力接近理想牙移动的牙周膜最佳应力范围。结论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时应尽量选择低摩擦力矫治系统,临床治疗中应首先充分排齐整平;以0.046cm(0.018英寸)澳丝作为主弓丝时使用15°至20°弓丝后倾曲匹配接近1.0N的近中牵引力颊舌双侧加载进行加力,牙周膜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应力大小更接近于牙周膜最佳应力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颌第二磨牙牙内陷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罕见牙内陷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例牙内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资料,分析磨牙区牙内陷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28岁,因发现右上后牙有洞6个月来本院就诊。专科检查可见17面平龈,牙冠巨大,面正中见凹陷及龋坏,未达髓腔,影像学检查可见17面类牙釉质密度影像向根方凹陷,深度约7.7mm,确诊为牙内陷。初诊时去除腐质,采用安抚治疗,复诊时发现患牙仍有自发痛,且未能解决食物嵌塞痛,考虑到术后恢复效果不佳,故患者同意拔除患牙。离体牙做病理磨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内陷处牙釉质及牙本质结构异常。结论:发生于磨牙区的牙内陷患者较为罕见,诊疗过程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疾病类型及治疗计划,建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牙应及时拔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离体上颌磨牙标本采用冠颈横切髓底根管口直接裸露法,研究离体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出现,与近中颊根管口(MB)、腭侧根管口(P)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上颌磨牙根管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银川市三甲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拔除的牙根发育完全、牙冠完整、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500颗,冠颈横切髓底根管口直接裸露法探查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数。同时用金属冠测量尺测定MB2根管口与MB、P根管口的关系。结果 MB-P距离为(4.37±0.53)mm,MB与MB2距离为(1.37±0.45)mm,MB2根管口与MB-P连线的垂直距离为(0.58±0.20)mm,MB-P连线与MBMB2连线的夹角为(24.11±10.55)°。肉眼下有280颗牙找到MB2根管口,占总牙数的56%,其中有43颗牙近中颊第二根管钙化不通。12颗牙近颊第二根管口位于距离MB-P连线的近中处。结论上颌磨牙近颊第二根管的出现率较高,近中颊第二根管口形态显线形、半圆形居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不同支抗形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牙齿的受力移动,从而比较不同支抗形式下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含有不同支抗形式的4个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Ⅰ以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为支抗;模型Ⅱ以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二磨牙共同作为支抗;模型Ⅲ以通过横腭杆连接的两侧上颌第一磨牙作为支抗;模型Ⅳ以植入上颌第一、二磨牙牙槽间隔颊侧的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通过分析4种不同支抗形式在受到1N近中向力后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的Von mises应力,来比较4种不同支抗形式对控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效果。结果模型Ⅰ中上颌第一磨牙最大应力为6.29×10-2Mpa;模型Ⅱ中上颌第一磨牙最大应力为3.11×10-4Mpa,应力较模型Ⅰ较少了99.5%;模型Ⅲ中上颌第一磨牙最大应力为5.93×10-2Mpa,应力较模型Ⅰ仅减少了5.7%;模型Ⅳ中上颌第一磨牙最大应力为4.99×10-4Mpa,应力较模型Ⅰ减少了99.2%。结论把第二磨牙纳入支抗系统或使用微螺钉种植体都可以显著减少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而横腭杆对抑制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基本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常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分布及其耐受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正常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分布及其耐受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当牙齿承受最大垂直力和侧向力时,牙周膜单元最大主应力(σ1)分布不均匀,最大值均在牙槽嵴顶并且大小相近,分别为4.99×10-3和4.35×10-3MPa。因此确定本模型的牙周膜单元应力耐受阈为4.35×10-3MPa。(2)根尖区应力很小,对于保护根尖孔处的牙髓血管和神经具有重要意义。(3)力计测量的最大力不能反映牙周膜的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This case report is to describe a rare maxillary second molar variant of four separate roots with five separate canals, two mesiobuccal, one distobuccal, and two palatal. The discovery of this variant indicates that maxillary second molars may have more canals than traditionally expected 3 or 4 canals.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all-ceramic crowns of the mandibular first molar using different ceramic materials. Four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first mandibular molar with different ceramic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Ansys software and the four kinds of ceramics included Empress 1, Empress 2, In-Ceram Alumina and In-Ceram Zirconia. A loading simulating the maximum bite force was applied vertically to the crowns and the stresse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all this four types of all-ceramic crowns we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values of maximum compressive, tensile and shear stresses among four models. The compressive stress on the occlusal region, the tensile stress and shear stress at the buccal cervical marginal and inner aspect of all-ceramic crowns could be observe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se areas are the weak parts of the full-ceramic crown an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event the fracture of the crown. And the further fatigue study was also needed under the cyclic loading condition to evaluate the lifetime of the various crow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3.
近中移动下颌第二恒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颌第二恒磨牙不同载荷下近中移动时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在建立的下颌第二恒磨牙及其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牙体部分,相当于颊面管的部位模拟加力,以及模拟颊舌侧同时加力的情况,计算和分析牙体各个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牙体平行移动时(M/F为8 :1),其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在加力点处,牙体颈缘处及根分叉区应力比较集中。根尖部位没有高应力集中。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时,颊舌侧同时加力并且施加适当的近远中向的力矩,有利于牙齿的整体平行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骨即刻移植治疗因阻生牙引起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实验组45例拔除阻生牙,凿出或凿取磨牙后垫的骨块移植于下颌第二磨牙的远中根面,对照组45例拔牙后直接拉拢缝合牙龈。通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X线检查第二磨牙远中骨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前术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即刻移植治疗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创伤小、操作简便、保存了自体组织、增强了第二磨牙的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单面洞修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减少牙体制备量 ,从而减少患牙折裂。方法 用玻璃离子粘固粉与牙体的黏结性对 2 0 0例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颈部龋行单面洞修复 ,其中 50例患牙伴有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在颌面附加Ⅰ类洞型行根管治疗。结果  2 0 0例患牙治疗后经一年随访 5例出现修复物脱落 ,5例患牙远中边缘折断。结论 以玻璃离子粘固粉修复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能减少牙体制备量 ,避免银—汞合金对牙槽黏膜的刺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内支抗辅助口外弓推磨牙向后在上颌前突牙列拥挤患者矫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牙列拥挤伴有轻度上颌前突患者10例,采用多种口内支抗配合口外弓推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动,进行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的上颌第一磨牙均明显向远中移动,最多6.3mm,最少3.4mm,平均移动距离为4.7mm,平均速率为0.9mm/月,排齐了牙列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侧貌。结论应用口内支抗辅助口外弓是不拔牙矫治牙列拥挤伴有轻度上颌前突患者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倾斜植入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阐明倾斜种植固定桥各影响因素与种植义齿远期成功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种植体不同的长度(7、9和11 mm,种植体直径5.5 mm,倾斜角度10°)、直径(3.5、4.5和5.5 mm,种植体长度7 mm,倾斜10°)及植入的倾斜角度(5°、10°和15°,种植体直径5.5 mm,长度7 mm)等实验条件,在集中及分散载荷的作用下对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应力分布比较:种植体长度以7、9和11 mm变化时,种植体颈部及根尖部应力值较大,且根尖区应力大于颈部,随长度增加根尖区应力下降,与颈部接近。不同直径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特征为:在直径为3.5和4.5 mm工况下,种植体颈部与根尖部应力值较大;当直径为5.5 mm时,种植体-骨界面各部分应力值趋于相等。不同倾斜角度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相似,种植体颈部与根尖部应力值较大。当倾斜角度为5°时,种植体颈部与根尖部应力值相当,当倾斜角度逐渐增大时根尖部应力值相应增大。载荷的分布也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峰值高于分散载荷作用下的峰值,而且种植体根尖区应力峰值大于颈部应力峰值。结论:当上颌后牙区骨量相对不足时,采用长度长、直径粗的种植体以小角度倾斜植入可使应力分布更趋分散,同时应充分考虑上颌骨复杂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前磨牙区颊侧骨壁较薄时),防止局部骨壁过薄,产生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