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研究水牛抗肝片吸虫感染的免疫反应机制,选择8头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经2周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水牛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蚴,连续20天,共感染1200个囊蚴。每周颈静脉采血,测定T、B淋巴细胞比例、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组分比例以及抗体(IgG)水平。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从感染肝片吸虫后第2周开始,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而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上升,16周后,T、B淋巴细胞比例恢复到与对照水牛相当水平。感染组水牛血清总蛋白(TP)、α一球蛋白、β-球蛋白与以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变化,而白蛋白(%)从感染第2周开始下降,以后一直在低于对照组的水平波动;感染组水牛的γ一球蛋白(%)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抗肝片吸虫体从感染后第4周开始显著升高,19周达到峰值,22周时回落到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结果提示血清IgG水平升高是水牛抗肝片吸虫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作者将10只羊分成 A、B 两组,每组5只。A 组每只羊皮肤接种曼氏血吸虫尾蚴5000条,10周后经口感染肝片吸虫囊蚴400只;B 组羊仅感染肝片吸虫囊蚴作为对照。感染前及感染后每隔2周采血一次,测定血象、血清山梨醇脱氢酶(对肝片吸虫引起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 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 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加DotBlot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mRNA水平,并以正常肝组织和正常人的PBMC为对照。结果TGF-β1mRNA水平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组肝组织(2.22±0.84,n=16)和PBMC中(1.83±1.2,n=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者均高于正常肝组织(0.94±0.76,n=5)和正常人的PBMC(0.62±0.40,n=16)水平。结论TGF-β1mRNA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关,PBMC中TGF-β1mRNA检测可望作为一项代替肝组织活检的指标,其表达水平与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复制感染模型,研究肝片吸虫感染后血清和组织器官抗氧化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感染组(n=30)和对照组(n=30),感染组大鼠1次口服25个囊蚴,对照组不感染,于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1、3、5、7、9周)宰杀采集血清、肝、肺、心、肾和脾组织,检测感染后GSH-Px、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SD大鼠感染肝片吸虫后,血清中GSHPx先升高后下降;CAT活性在感染后下降;MDA含量在前5周变化不明显。肝组织的GSH-Px活性变化不明显;SOD活性缓慢下降后又缓慢升高;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开始有所升高,稍后有轻微下降;肾脏的GSH-Px活性先缓慢升高,以后则低于对照组;SOD活性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CAT活性开始升高.随后降至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开始缓慢下降,以后则上升。心组织的GSH—Px活性开始升高.以后迅速下降;SOD活性逐渐升高,然后又缓慢下降;CAT活性逐渐升高,然后又有所下降;MDA含量感染后有所下降。肺组织中的GSH—Px活性逐渐升高,以后逐渐下降;SOD活性5周后开始急剧下降;CAT活性的变化在整个实验期间,除第7周外,其他各周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MDA含量在感染后开始升高,以后又缓慢下降。脾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下降;试验组CAT活性先下降,然后升高;MDA含量在前3周变化不明显,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随后缓慢下降,且在第7、9周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结论 自由基参与了肝片吸虫病的发病过程,肝片吸虫感染后机体的器官组织发生了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考核预先感染巴西日本圆线虫是否能防御肝片吸虫的攻击,作者用PVG成熟雄鼠做了下列5个实验。1.小鼠5只各用3,000条巴西日本圆线虫幼虫经皮接种进行免疫,并在14天后和另5只未免疫的对照小鼠一起,用肝片吸虫囊蚴200个经口进行攻击感染,72小时后从腹腔检获童虫并计其平均数。结果:免疫组平均11.6条而对照组平均22.6条,但无显著差异。2.A、B两组小鼠,每组10只,各用3,000条巴西日本圆线虫幼虫经皮免疫;4周后A组每鼠经腹腔注入抗肝片吸虫血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汤(CM)及双歧杆菌合剂(BM)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肠道细菌移位(BT)的影响.方法杂种犬31只,分对照组(n=7)、ANP组(n=8)、中药治疗组(CM,n=8)和双歧杆菌合剂治疗组(BM,n=8).对照组犬仅行剖腹术;经主胰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05mL/kg)和胰蛋白酶(3000u/kg)复制ANP模型,CM组和BM组犬术后每日分别经胃管灌服中药清胰汤及双歧杆菌合剂结果与ANP组比较,CM及BM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肠粘膜菌群中大肠杆菌、类杆菌数量减少,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肠道微生态趋于平衡;CM组脏器细菌移位率减少50%,BM组减少375%,两组移位细菌数量减少10~40倍;两组血培养阳性率均由100%降为375%;两组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1~2倍,淀粉酶水平下降2~3倍,磷脂酶A2活性亦显著下降,并均于d7后接近正常;肠通透性下降.结论中药清胰汤及双歧杆菌合剂具有减轻ANP后肠粘膜损害,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保护肠屏障功能,从而减少BT致肠源性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多甙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GTW)对实验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急性肝衰竭(AHF)组(n=8)和GTW保护组(n=8).GTW组在实验前5dGTW25mg/(kg·d)经胃管灌胃,其余两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溶液灌胃.从第6天开始,AHF组和GTW组均在空腹12h后ipDGalN16g/kg,注射后40h,以30g/L戊巴比妥钠(40mg/kg)ip麻醉,心脏抽血测定血清ALT,TB和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HF组ALT(IU/L)和TB(μmol/L)分别为7828±5762和125627±67027;OX8水平为140%±3%.GTW组ALT和TB分别为359±54和47±35;OX8为43%±4%.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同时,前者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破损,核内染色质凝聚,后者细胞器受损明显减轻.结论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姜斌 《中华内科杂志》1997,36(2):102-104
为探讨T淋巴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8例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总IgE含量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结果显示: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血清sIL-2R(512.82×103±264.62×103U/L)及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1842.42±824.60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2.32×103±108.64×103U/L和406.32±62.16ng/L,P<0.01)。IL-4水平增高与血清总IgE呈正相关(r=0.492),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0.821,P<0.05)。其中23例患者每日静脉滴注氟美松5mg,用药5天后,其sIL-2R及IL-4分别降至332.61×103±124.62×103U/L和314.10±72.08ng/L(P<0.05)。提示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IL-4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的疗效,可能是部分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IL-4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肝功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肝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实验组大鼠,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2组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后4、6、8周实验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 <0 .0 5 ,P <0 .0 1,P <0 .0 1) ,而血清球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 <0 .0 1,P <0 .0 1,P <0 .0 5 ) ;总蛋白含量在感染后变化不明显(P >0 .0 5 ) ;感染后6、8周,ALT(P <0 .0 5 ,P <0 .0 1)与AST(P <0 .0 5 ,P <0 .0 5 )活性均升高;肝功能各指标在感染后的前2周变化不明显(P >0 .0 5 )。结论 大白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后,肝功能主要表现为白蛋白减少和球蛋白增加。因此,白蛋白减少和球蛋白增加可作为斯氏狸殖吸虫病肝脏损害的一个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同时间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于PCI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d,术后持续1周,1周后减量为10 mg/d。对照组PCI术前术后均为10 mg/d。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血浆中hsCRP的变化。结果:强化组患者PCI术后1 d、术后1周血浆hsCR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CI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浆hsCRP的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PCI术前及术后1周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较10 mg/d能够明显降低血浆hsCRP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血LDL-C达标率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LDL-C未达标的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成依折麦布(10mg/d)联合辛伐他汀(20mg/晚)组(联合治疗组)24例和他汀加倍治疗组22例(给予辛伐他汀40mg/晚)。观察两组患者降脂药物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及第4周、8周、12周时患者血LDL-C达标率、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在降脂治疗第4、8和12周,联合用药组血LDL-C达标率均高于他汀加倍治疗组,第8、12周时两组患者达标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药物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血LDL-C和TC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12周后血LDL-C和TC水平比较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患者均能耐受降脂治疗,他汀加倍治疗组中有2例(9.1%)患者因不良反应出现减量或停药。结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较单纯加大辛伐他汀剂量治疗更能提高患者血LDL-C达标率,且具有良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epatitis causes mutation in the viral genome, DNA sequences in the pre-core region of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HBV) DNA were analyzed in both ducks with hepatitis and without hepatitis. Five DHBV carrier ducks were injected with DHBV particle proteins purified from duck serum with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 intrahepatically from 14 day posthatch for 9 weeks (immunized group). Serum was drawn at the end of the 1st and 4th week after the 1st injection of DHBV particle protein and ducks were killed at the end of the 9th week to obtain the liver. Another five ducks without treatment were used as controls. All ducks of the immunized group showed moderate to severe hepatitis at the 9th week. All ducks in the immunized group showed one mutation except one duck that showed two mutations only at the 9th week. Mut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5th, 13th, 21st, 22nd, and 28th codon of the precore region. All of them were point mutation at the 3rd base in the triplets. The frequency of mutation was different in each duck from 20% to 60% but not 100%. There was no mutations in ducks in control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hepatitis causes mutation in the pre-core lesion genome of duck hepatitis B viru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小鼠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以腹部贴片法经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0±1)条,分别于感染后第4、6、8、10和12周两组各取3只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采血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常规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后观察肝组织胶原显微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TGF-β1、CTGF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感染后6~12周,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2周时,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73.53±31.12)U/L和(301.00±34.87)U/L均高于对照组的[(42.00±3.53)U/L和(96.58±11.26)U/L]。肝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发现,模型组的肝组织有虫卵肉芽肿沉积.汇管区的纤维化特别明显,呈干线性纤维化改变,切面上见门静脉分支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树枝状分布;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的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面积于感染后8周明显增加,感染后12周为(23.83±1.68)%,与对照组[(1.23±0.14)%]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10和12周,模型组的TGF-β1[(22.34±2.58)%和(25.82±3.01)%]和CTGF[(11.32±2.44)%和(14.51±2.05)%]的蛋白阳性区域面积与对照组[(2.56±0.87)%和(1.09±0.73)%]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6、8、10和12周,模型组的TGF-β1和CTGF mRNA相对转录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同时段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感染后10周时,TGF-β1 mRNA相对转录水平最高,为0.0721±0.0187,对照组的则为0.0089±0.0037;在感染后12周时,CTGF mRNA相对转录水平最高,为0.1136±0.0365,对照组的则为0.0293±0.0184;CTGF mRNA相对转录水平与日本血吸虫感染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927,P<0.05)。结论 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组织中TGF-β1和CTGF蛋白阳性表达类型和表达分布区域基本一致,CTGF 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与日本血吸虫感染时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使用强化瑞舒伐他汀情况下静脉水化治疗对预防冠心病介入诊治后对比剂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介入诊治患者210例,强化瑞舒伐他汀并水化治疗组(水化治疗组)108例(术前及术后1周内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1周后减量为10 mg/d,同时于术前及术后6 h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水化治疗);对照组102例(术前及术后1周内应用瑞舒伐他20 mg/d,1周后减量为10 mg/d)。观察介入诊治后1周内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肌酐、肌酐清除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术后1 d两组血肌酐水平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水化治疗组于术后2 d血肌酐已降至术前水平;于术后1周,两组血肌酐恢复至术前水平。同样,两组患者血肌酐清除率在术后均下降,最低在术后1 d,后逐渐恢复。水化治疗组血肌酐清除率在术后2 d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于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水化治疗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5.6%,而对照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为12.7%。两组患者术后1 d血浆hsCRP的含量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水化治疗组于术后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于术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水化治疗联合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冠心病介入诊治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环磷酰胺、秋水仙碱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 32 5例发病 72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16 2例 ,接受急性脑梗死的基本治疗 ;处理组 16 3例 ,接受环磷酰胺 0 .1~ 0 .2g/d、秋水仙碱 1mg/d和基本治疗 ,共 10d。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发病后 2周及 1、2、3个月进行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 (MESSS)评分 ,于发病后 2周及 1、2、3个月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BI)。同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烯醇酶 (NSE)水平。采用发病后 3个月减少的MESSS百分数和 3个月末B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 5 ) ,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处理组NSE治疗后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3)处理组有2 2例发生副作用 (占 13.8% ) ,其中白细胞减少 7例 ,恶心 11例 ,呕吐 3例 ,腹泻 8例。对照组 5例发生副作用 ,腹泻2例 ,恶心不适 3例。结论 环磷酰胺、秋水仙碱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能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改善预后 ;但此疗法有一定的副作用 ,临床使用时应严密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肝纤维化有关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研究消退素RvE1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从而探讨合理的防治策略。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感染5wk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对照组(血吸虫感染+NS.)、治疗组(血吸虫感染+RvE1),以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感染10wk后取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采用ELISA 法测定RvE1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血清中TNF-α和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感染10wk后,各组小鼠未见自然死亡,各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感染10wk后,RvE1治疗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包括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10wk后,RvE1治疗组小鼠血清中促炎介质TNF-α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中抑炎介质IFN-γ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们认为给予外源性RvE1可以通过抗炎及促进肝脏炎症消退,发挥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简玲丽  张晓兰  张志坚 《肝脏》2011,16(2):120-12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各1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10周、14周后分两次平均处死各组8只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血脂,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运用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