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洁  王喻淇  梅晓丹  刘子菡  宋帅  马涛  林峰  张加余 《中草药》2019,50(13):3029-3036,3043
目的应用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黄精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HSS T3(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和的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结果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同时结合色谱保留行为、质谱裂解规律、特征碎片离子、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共鉴定发酵前后黄精中的69个化学成分,包括57个甾体皂苷类成分、5个黄酮类成分、4个三萜皂苷类成分、2个生物碱类及1个有机酸类成分。其中,从发酵前黄精提取液中鉴定了62个化学成分,从发酵后黄精提取液中鉴定了18个化学成分。结论发酵对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影响很大,如成分异构化、原生苷种类以及含量减少、次生苷或苷元含量的增多等,可为黄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秦宇雯  张丽萍  赵祺  鲍康德  姜程曦 《中草药》2020,51(21):5631-5637
九蒸九晒黄精始创于中国古代,发扬于近现代;其炮制工艺历经生用→单蒸→重蒸→九蒸九晒的演变,可达到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归经、利于贮存、消灭病菌等目的。黄精经九蒸九晒炮制后化学成分和药性药效均发生显著变化,广泛应用于医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从九蒸九晒黄精炮制工艺的历史沿革、炮制机制、成分变化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优化九蒸九晒黄精炮制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九蒸九晒黄精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奠定基础,也为遵古炮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法分析黄精在九蒸九晒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取生品、一蒸一晒品、三蒸三晒品、五蒸五晒品、七蒸七晒品、九蒸九晒品各6批,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Q?TOF?MSE法检测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结果生品、炮制品在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别处3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生品与一蒸一晒品、三蒸三晒品、五蒸五晒品、七蒸七晒品、九蒸九晒品的差异代谢物分别有33、30、30、25、27种,以甾体皂苷为主。结论本实验可为黄精九蒸九晒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对多花黄精生品及酒制品的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找出炮制前后差异成分。方法 运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采集检测,利用PeakView 1.2.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质谱所提供的成分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裂解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对照品及文献信息进行成分鉴定。各样品质谱数据经归一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的原则筛选得到多花黄精炮制前后差异成分。结果 从多花黄精生品及酒制品中共鉴定得到38个成分,包括甾体皂苷类15个、生物碱类6个、黄酮类3个、氨基酸类2个、有机酸类2个、其他类10个。PCA及OPLS-DA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共筛选得到kingianoside Z,disporopsin,亚油酸等16个炮制差异成分。结论 UPLC-Q-TOF-MS技术可准确、全面地鉴定多花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多花黄精中主要含有甾体皂苷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成分。其炮制前后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同类成分间的转化是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为多花黄精的物质基础研究及炮制化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晓倩  徐超  金传山  刘军玲  柳春风  李雷 《中草药》2022,53(6):1719-1729
目的 研究“九蒸九晒”黄精炮制过程颜色变化与炮制火候及内外在质量指标的关联性,为“九蒸九晒”黄精炮制火候判断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在眼睛对“九蒸九晒”黄精样品外观性状主观判断的基础上,采用色差仪对“九蒸九晒”黄精样品颜色进行客观量化,运用SPSS 21.0软件分析颜色与炮制火候和内外在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采用三角形面积法建立“九蒸九晒”黄精样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QI)。结果 在“九蒸九晒”黄精炮制过程中,样品表观颜色加深,色度值增加;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样品颜色与炮制火候和内外在质量指标呈显著相关;炮制至“五蒸五晒”时样品QI值最高,达2.61。结论 基于颜色变化能够实现“九蒸九晒”黄精炮制火候的客观判别,将颜色与炮制火候和内外在质控标准有效结合为“九蒸九晒”黄精炮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终点判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HPLC法探讨炮制辅料黄酒对九蒸九晒制备得到的熟地黄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差异性。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a Q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 L/min,柱温为25℃。梓醇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99),检测波长为210 nm;地黄苷A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3∶97),检测波长为203 nm;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4∶96),检测波长为203 nm;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6∶84),检测波长为334 nm;5-羟甲基糠醛(5-HMF)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11∶89),检测波长为284 nm。糖类成分的测定:色谱柱为Accurasil NH2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72∶28),体积流量为1 m L/min,柱温25℃,检测器为ELSD,Alltech2000ES,漂移管温度93℃,气体体积流量2.6 L/min。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将清蒸-九蒸九晒与酒蒸-九蒸九晒制得的不同蒸晒次数的熟地黄中12种化学成分定量测定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随蒸晒次数的增加,清蒸法与酒蒸法制得熟地黄中梓醇及益母草苷、毛蕊花糖苷、水苏糖、蔗糖、棉子糖均减少;地黄苷A及地黄苷D略为增加;5-HMF、果糖、葡萄糖、甘露三糖均增加。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在古法熟地黄九蒸九晒的炮制过程中,炮制辅料黄酒对炮制品的质量存在显著影响,且清蒸法与酒蒸法均以第3次、第4次及第6次蒸晒所得熟地黄的相关物质的量呈较大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7.
建立复方三黄片中化学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定性分析方法,选用Waters ACQUITY BEH C_(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流速0.2 m L·min~(-1),进样量1μL,柱温为30℃;电喷雾离子源(Waters-Xevo G2 Q-TOF),干燥气温度325℃,以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为检测器进行检测。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复方三黄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38个化合物,包括1个生物碱类成分,1个二蒽酮类化合物,6个鞣质类成分,7个蒽醌苷类成分,6个游离蒽醌类成分,17个黄酮类成分。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复方三黄片中的化学成分,快速简便,结果可靠,有助于揭示复方三黄片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传统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方法 按照九蒸九晒法进行滇黄精炮制,应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炮制过程中总多糖、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应用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原料和炮制后的代谢产物。结果 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颜色逐渐加深,第3次蒸制后为深褐色,第4次至炮制结束缓慢转变为黑色。滇黄精原料具有麻味,第4蒸之后麻味消失,变为酸甜味。炮制过程中多糖和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增加。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共检测到419个代谢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66个,脂质65个,酚酸类52个,黄酮类51个,有机酸42个,生物碱41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32个,甾体9个,木脂素和香豆素7个,异黄酮1个,萜类3个,其他类物质50个。结论 系统阐述了滇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九蒸九晒对滇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降低,有机酸和酚酸类相对丰度增加等。该研究可为炮制滇黄精有效成分的筛选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差异性成分的发现为研究滇黄精生熟饮片中差异性物质的分析提供新思路,对滇黄精的扩大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20,(7)
目的研究黄精在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多糖、双糖、单糖)的动态变化。方法 TLC法定性研究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变化趋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有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HPLC-CAD)法定量分析单糖、双糖动态变化过程。结果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多糖含有量先减少后趋于稳定。双糖、单糖含有量在炮制过程中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五蒸五晒品中果糖含有量最高,七蒸七晒品中葡萄糖达到最大值,蔗糖在经过6次蒸晒后无法检出。结论黄精在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不同种类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九蒸九晒何首乌的粘度、色度与其内在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建立品质综合指数(QI)分析其炮制火候,为九蒸九晒何首乌的质量评控提供参考。方法 传统九蒸九晒法炮制何首乌,利用粘度计、薄层成像仪及MATLAB软件量化其外观的粘度和色泽,HPLC法测定其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含量,熵值客观赋权法建立综合得分,并用SPSS21.0软件分析其成分含量及综合得分与粘度、色度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再采用三角形面积法建立九蒸九晒何首乌的QI分析其炮制火候。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九蒸九晒何首乌的二苯乙烯苷含量与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H和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黄素含量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和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大黄素甲醚含量与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和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所建立的模型均有效,可通过测定粘度、亮度I来客观预测其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含量变化。QI结果显示“七蒸七晒”样品QI值最大,推测“七蒸七晒”为最佳炮制火候。结论 从粘度和色度两方面量化表征九蒸九晒何首乌的外观质地和色泽,分析其与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客观预测其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含量变化,再通过建立QI分析...  相似文献   

11.
秦宇雯  袁玮  陆兔林  姜程曦 《中草药》2018,49(18):4432-4438
九华黄精为道地药材,其主要炮制方法有切制、单蒸、重蒸、九蒸九晒(曝)、酒蒸、酒炖、复制法等。其有效成分是黄精多糖和甾体皂苷,并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力、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对九华黄精炮制工艺的发展历史及现代研究进行综述,为其炮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为其GMP炮制的标准操作规范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涵  刘史佳  庞会明  田蒋为  戚进 《中草药》2022,53(8):2383-2389
目的 通过采用所建立的双色荧光传感体系nanoflare测定肾细胞分泌的miR-21和miR-200c表达,观察经“九蒸九晒”炮制后的制首乌对肾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生首乌和不同炮制次数制首乌的水提物与肾细胞孵育后,利用双色荧光传感体系nanoflare对给药前后细胞培养基中的miR-21和miR-200c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炮制次数的何首乌水提物的毒性,发现伴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双色荧光传感体系的荧光恢复强度在不断减弱,制首乌水提物处理后的细胞培养基中miR-21和miR-200c的表达在不断减少,说明在炮制过程中毒性逐渐减弱,炮制至第9次时毒性明显减弱,对肾细胞未产生明显毒性,表明制首乌水提物对肾细胞的毒性随炮制次数增加在不断降低。结论 生首乌毒性很强,而经炮制后的制首乌毒性逐渐减弱,在炮制次数超过9次后基本无毒,表明通过“九蒸九晒”在细胞水平可以达到减毒的作用,为制首乌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产地及采收期莲房中原花青素量的变化,确定莲房适宜的产地及采收期,为莲房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2产地6个采收时期及不同成熟度的莲房样品,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进行干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花青素量,比较质量分数差异。结果不同成熟度的莲房中的原花青素量具有较大差异,成熟样品质量分数大于幼嫩样品;不同干燥方法对莲房中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有较大影响,其中烘干法影响较小,阴干法其次,晒干法影响最大;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莲房中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具有一定差异,呈区间波动特征。结论宜选用与莲子采收保持一致的成熟莲房,采摘后宜采用烘干或阴干法干燥处理,不宜置烈日下暴晒;浙江12产地7~9月份的莲房中的原花青素质量分数大多在6%~8%波动,均可作为莲房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师帅  张磊 《天津中医药》2019,36(2):115-118
张洪义教授擅长应用理气之法治疗临床疾病,文章将张教授运用理气法的思路和经验进行梳理,大致总结为疏肝理气、滋阴理气、消积理气、温中理气、活血理气、通络理气、解表理气、化痰理气、祛湿理气9种,分别按照临证选方和经验用药的体例,对张教授运用理气法的不同理论来源、具体治疗的法则应用、方剂的实际用药加减、习惯药对的渊源、用法和配比等内容进行归纳。张教授在理气法治疗临床疾病方面有良好疗效,并有独到的经验和特色,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新九针相关针具的研制与开发,精湛的针灸医术的临床应用、著书立说弘扬新九针3个方面浅谈了山西针灸临床大家师怀堂新九针学术思想体系,以期继承和发扬师怀堂新九针学术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赵祺  任仙樱  姜程曦 《中草药》2018,49(17):4184-4188
查阅古今文献,对九华黄精的基原植物及药材使用进行本草考证。九华黄精基原植物为多花黄精,叶序类型为互叶型;九华黄精作为药用,其炮制方法主要为九蒸九晒法,近现代九华黄精从药用转为食用,可以进行九华黄精的食品开发,为九华黄精的现代化生产打下基础;但是目前仅能确定湖南、贵州、广西、安徽九华山所产多花黄精为佳,因此需进一步研究从而确定现代九华黄精是否可以成为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探讨何首乌毒性的潜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何首乌致肝损伤报道快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综观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毒性者寥寥。为何古代记载何首乌的毒性很少,而现在有关何首乌毒性的报道却很多?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作为典型的生熟异治中药,何首乌临床效用的安全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炮制工艺的规范性与可靠性。何首乌古代炮制强调九蒸九曝,而现代工艺已简化为仅蒸制一次,这其中的差异环节是否为何首乌肝损伤事件增多的潜在诱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将为其毒性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线索。为此,该文在整理历代医籍中收载的何首乌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现代炮制规范及相关研究,探讨何首乌炮制减毒的影响因素与关键问题,以期为针对性建立何首乌炮制减毒工艺规范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方法,各临床中心同步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18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分别采用"整颈三步九法"治疗和牵引、低周波综合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疼痛(MPQ疼痛评估量表)、体征(Greene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2.2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疼痛和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JOA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ee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JOA积分、Green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Gree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临床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