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人们常会觉得不思饮食、浑身倦怠。从夏季气候特点上来看,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倦怠乏力,所以夏天更应该重视调养脾胃。夏季多发脾胃病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所有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的摄入。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  相似文献   

2.
脾与胃互为表里,二者合称"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是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病的治疗目的就是针对不同病情运用不同治法恢复其"脾升胃降"的正常平衡状态,即本文所论的"调畅气机"。脾胃之气通畅,"脾升胃降"即处于正常平衡状态。本文对脾胃病分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寒邪客胃、肠胃积热、中气下陷、胃阴不足、脾胃阳虚等证型,分别运用理气通降、和胃降逆、散寒通阳、通腑泄热、升清降浊、滋阴通降、温中健脾通阳等治法,调畅脾胃气机,使其恢复"脾升胃降"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脾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是现代临床常见的疾病,相当于中医“肋痛”、“腹痛”、“黄疸”等范畴。治疗此类疾病,应从脾胃着手,先固脾上,一般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与肝病的关系及调理脾胃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运用等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位于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称为“后天之本”。饮食入胃,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转输散精,上归于肺,由肺贯注心脉,灌溉回旁。同时通过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将多余的水液由肺肾从汗液、尿液中及时排出,防止水液由肺肾停聚为饮为湿。《医宗必读》曰:“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胃,酒陈六腑而气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即脾主升清,胃主和降,以及脾胃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的升降失常,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脾胃病重在调升降的学术思想,并拟定"益气健脾,温阳健脾,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等12种辨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脾胃共居中焦,其经脉互相络属,互为表里。但脾是脏属阴,胃是腑属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以其不同的功能互相配合,输布营养精微,为营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它在脏腑中占有重要地位。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则影响脾胃正常功能而出现病理状态。因此,探讨脾胃升降功能理论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面色不仅是我们脸上的颜色,还反映我们的健康状况。脾为"后天之本",它位于腹部的中央,颜面中央的鼻头颜色也预示着脾胃的功能。如果鼻头发红,代表脾胃有热证。鼻头的部位主脾,鼻头的两侧鼻翼主胃,所以如果整个鼻头包括鼻翼都发红,说明有脾胃热证,而且是实热,这样的人往往特别能吃。胃的功能是消化饮食,如果胃  相似文献   

7.
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食物进入机体后的消化吸收,离不开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所以民间又有"脾胃一虚百病生"的说法。中医常说"脾胃不和",到底什么意思呢?为何脾胃对身体的影响那么大呢?脾胃虚易生病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和"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进一步消化。  相似文献   

8.
<正>李振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出身于中医世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名老中医,业医60余载,在脾胃病的治疗方面,疗效独特,现介绍其经验如下。1脾胃病本证李老认为,脾主运化,胃主腐熟,脾为胃行其津液。脾主升清,  相似文献   

9.
刘桂玲  秦平  王秀华 《首都医药》2004,11(20):38-38
脾胃病一年四季均可罹患,且无年龄、性别之差异,与人体禀赋、饮食习惯相关。古代医家十分重视脾胃的功能,并不断探究其生理病理,而治疗脾胃病的法则与方药也是层出不穷。可是却常常听到一些抱怨,认为前人的法则不适合今天使用,古人的方药不适合现代人服用。笔者现对临床中的一些体会论述如下。1.升降与虚实是脾胃的生理和病机特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与胃(府)互为表里,脾主水谷运化为阴(脏),胃主受纳腐熟为阳(府),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凡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寒热无度,或脾胃素虚,复食生冷,脘…  相似文献   

10.
‘肝病及脾’之说常見于祖国医学各家医籍,临症亦属常見,今将个人浅見,簡述于后。 (一)肝和脾的功能及其间正常关系中医传统說法,因肝与胆互为表里,故論肝者常肝胆相提并论,因脾与胃互为表里,故論脾者則脾胃常相提并论。所以在论述‘肝病及脾’的問题时,也就包括了胆与胃。中医所謂肝胆脾胃,不但指其实质脏器,更重要的是指脏器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脾和胃的主要功能是:脾主运化、职司输布水谷精微;胃主受纳,功专加工腐熟水谷。在两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营养任务的过程中,有着相互依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脾胃同居中焦,五行属土,脾属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属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安。土为万物之母,属于转枢之地,上乘心肺,下启肝肾,具有升降之机。脾宜生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纳机不旺,胃食纳呆。脾为脏,脏则藏;胃为腑,腑则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又称胃痛,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脱痛。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多见此症。主要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常发生痛疼为主症,并伴有嗳气、吞酸、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其发病机制为: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传输。若脾胃升降失常,则水谷的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皆可发生障碍,进而出现胃脱痛、呕吐、呃逆、泄泻、腹胀等症状。根据胃脱痛发生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分为3型:脾胃虚寒,肝气郁滞及食滞内停。本文按以上3型进行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3.
初谈顾护脾胃调理与中医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一升一降,才能使正常的水液代谢及饮食化物功能正常,东坦据此创之脾胃学说,著书为《脾胃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笔者仅就调理脾胃对抗老强身的意义予以初探,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平胃散出自和剂局方,是临床上常用处方之一。它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红枣组成。适应于胸闷呕吐、(?)气吞酸、口淡肢倦,不思饮食,舌苔白腻或厚腻等湿困脾胃诸症。平胃散的加减运用,前人已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个人在临床上常用平胃散去甘草红枣(以下简称平胃散)之甘能满中,随证加味,除用于病变直接属于脾、胃、肠者外,对于肝、胆、心、肾、妇科诸病,只要具有脾胃湿困见症,用之亦多有效。盖脾主升、胃主降,脾胃相为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认为,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又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如果脾的运化、升清功能失职,就会造成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腹胀或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胃病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如果脾失健运,则会出现口淡无味、口腻、口甜、口苦等口味异常,从而影响人的食欲。为了调养脾胃,可以经常选食一些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消食健胃等作用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梁恒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243-243
《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运化水谷,通降浊阴。受纳是腐熟的前提条件,通降则是胃气和畅的基础。又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胃之六腑之一,水谷之海,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以降为顺,通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失之通降则传化无由,壅滞而病。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说明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气机流畅,助其运化。反之脾升太过,则胃气上逆;胃降太过,则中气下陷。  相似文献   

17.
脾为五脏之一。脾居腹中,其脉络胃,与胃为表里,开窍于口。胃居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小肠上通幽门与胃相连,下出兰门与大肠相接。大肠下通肛门。其脉络胃,脾胃关系非常密切。口、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这一组器官,即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祖国医学则可统属于脾胃。  相似文献   

18.
施奠邦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已故的著名中医名家,从医60余载治疗多学科疾病,尤其是脾胃病辨证论治见解卓越,笔者侍诊施老10余年,受益匪浅,现将施老论治虚寒性脘腹胀痛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虚寒性脘腹胀痛多因劳倦伤脾、中阳受损,或素体阳虚,中阳不运,或因久泻、脾阳受伐,或因他脏有病,累及脾胃,日久脏气虚寒,寒凝气机所致.其本在脾胃为虚,其标在脘腹胀痛为实,施老认为:脘腹胀痛多为脾胃胀痛,脾为脏,属阴,脾气主升;胃为腑,属阳,胃气主降.  相似文献   

19.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1]。胃痛多有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素虚等病因,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气机以和降为顺,不宜郁滞。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关系极为密切。肝与胃为木土乘克关系若忧思恼怒,肝气横逆,势必克脾伤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痛。肝气久郁,化火伤阴致胃痛。脾与胃同居中焦,若脾阳不足,胃失温养,致虚寒胃痛。若脾气虚弱兼胃热炽盛,不能  相似文献   

20.
正中医讲,脾胃有表里配合关系,这不仅仅是说它们在部位上相表里,还说明在作用关系上是相互配合的。在脏腑理论中,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在人体对事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脾胃协同作用,通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为人体一系列生理活动提供气血,这也是脾胃被称为人之后天之本的原因之一。中医养生中,脾胃占据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一些养生经典也被大家传诵,例如"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常安三阴交对女性妇科好等。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